公元203年,建安八年,二月。

黎陽,曹軍大營。

中軍大帳內,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榻上,不足七尺高,面板黝黑,又因臨近中年,身材發福走樣,相貌並不出奇。然而他那嚴肅的神態,凌厲的目光,威嚴的氣質,卻是不敢讓人直視。

此人正是劉備一生的對手,大漢司空曹孟德!

“奉孝,河東戰場怎麼樣了?”

郭嘉翻閱關中傳來的軍情,說道:“啟稟主公,張德容(張既)已成功說服馬壽成,讓其出兵相助。其命子馬超、龐德率萬騎出戰,歸於鍾司隸(鍾繇)帳下,隨其征討郭援、高幹、南匈奴單于。今兵已至平陽,正與其對峙。”

“好!”

在曹操迎奉漢帝后,勢力雖然沒大幅度擴張,但實際上他的影響力急劇地擴大了。在關中地區,他委任了鍾繇出任司隸校尉,平衡涼州軍閥。在官渡之戰時,鍾繇還送了兩千匹戰馬給曹操。

在官渡之後,為了配合正面力量進攻鄴城,鍾繇發關中兵馬去進攻河東。卻遇見了他的外甥郭援率大軍救援,鍾繇兵馬少,故而派張既向馬騰、韓遂求援。

在張既一番說服下,韓遂、馬騰不僅派出了援軍,而且還把自己的兒子送到許昌當質子。顯然他們二人看好,曹操拿下河北後,能統一天下。

曹操大笑幾聲,說道:“德容當有大功,河東兵弱,今元常得關西兵馬萬人,足以與高幹、郭援抗衡。”

“正是!”郭嘉說道:“郭援為人剛愎自用,以元常之能當可敗之。郭援兵敗,河東可下。河東一旦落入主公之手,則幷州唾手可得。”

頓了頓,郭嘉說道:“當下之事,在於袁譚、袁尚兄弟二人。”

曹操揮了揮手,滿不在乎,說道:“曼成(李典)、仲德(程昱)今已領兵大破高蕃,掌握河水糧道。今袁譚、袁尚二人若不出戰,則其糧草斷也。我軍坐等其出戰,而後擊之即可。”

曹操當下與袁譚、袁尚二人在黎陽對壘,為了斷袁氏兄弟的糧道,他已命李典、程昱打敗魏郡太守高蕃。

與演義不同,歷史上單純的謀士極少,程昱是領兵作戰的將軍,鍾繇是出鎮地方的大將,連老硬逼賈詡也會領兵作戰,荀彧類似後勤總管。曹操軍中唯有荀攸、郭嘉二人是單純的軍師、謀士。

畢竟單純的軍師、謀士不吃香,拿不了多少戰功,高祖平天下後,張良、陳平在功臣表裡僅排六十二、四十七。

翻閱書信間,郭嘉看到了來自荊州的書信,笑道:“啟稟主公,荊州蔡瑁來信,其言劉琦與劉備謀劃攻略江東,他擔心劉琦建功江左,從而取代劉琮。讓我等能否派遣兵馬,南下威赫劉表,讓益兵南陽,減少劉琦所統之兵。”

聞言,曹操拿過書信,看著上面的內容,笑了出來,說道:“劉玄德甚不安分,居然還想去打江東。”

說著,曹操放下書信,說道:“德珪的擔憂不無道理,然而這江東孫權也不順從。某讓他送質子入許昌,居然用言語搪塞過去。”

霍峻那天瞎說說對了,官渡之戰後,曹操依仗兵威,向孫權索要質子。孫權猶豫不決,在周瑜的勸說下,孫權否決了曹操的要求。

“主公之意是?”郭嘉問道。

曹操沉吟少許,說道:“孫策雖死,江東然不可小覷。孫權不願遣送質子,說明其明順暗違。今劉備欲擊江左正好,讓其與孫權內耗,待某統一中原,揮兵江漢,則南方可定也!”

“主公,劉備身有雄才,終不為人下,其下江東,若孫權不能擋,則為主公之患,宜當備之,不可使其坐大。不如從蔡瑁之言,遣兵南下,威懾劉表,讓益兵南陽。劉備少兵,則難勝孫權。”郭嘉建議說道。

曹操微微頷首,說道:“奉孝所言,不無道理。當下讓元讓(夏侯惇)領兵三千人兵至西平,放出風聲即可,不可與敵人交手。”

“諾!”

說完,曹操捋著鬍鬚,盯著掛在營帳內的中原地圖。心中暗思道,孤掃蕩河南,一統河北,若能降服吳楚,西北納土歸降,則天下可定。

彼時取代漢室,孤將登基稱帝。

……

襄陽,長公子府。

劉備臉色難看地走到堂內,劉琦見狀,問道:“叔父,蔡瑁那邊又有何言語搪塞?”

在霍峻離開襄陽這些時間內,劉備與劉琦交往甚密,在劉備的魅力攻勢下,劉琦漸漸地便喊劉備為叔父,以示他們二人的親密之情。

劉備搖了搖頭,說道:“蔡瑁言江陵軍械、輜重二庫失火,原本準備出兵的糧草、器械損毀,將要延遲一月,方可出兵。”

劉琦氣憤地拍了下案几,說道:“上月,我便多次催促蔡瑁,其多用言語推辭,今又言江陵失火,哪有這麼巧的事。”

“其人員可有處罰?”劉琦問道。

“蔡瑁言看守糧草、器械二庫的人上任不久,今已全部下獄處決。”劉備說道。

“哪裡有這麼巧的事!”劉琦冷笑一聲,說道:“以我所見,必是蔡瑁乾的好事。”

說著,劉琦長嘆了口氣,說道:“今仲邈前往江夏接近二月,而我等卻難以出兵,蔡瑁屬實可恨!”

“叔父,那當下我等該如何是好?”

劉備思量少許,不緊不慢說道:“我已向使君稟報,言江陵失火一事。使君督促蔡瑁儘快從他處調劑物質,趕在春夏之時,水漲船高,利於水戰之際,出兵江東,而蔡瑁也已應下,想來蔡瑁也不敢再陽奉陰違。”

“伯瑋,長沙可有回信?”劉備問道。

聞言,劉琦露出笑容,從袖子裡取出信件,遞給劉備,說道:“磐弟已同意出兵,其言將在我軍出兵之時,向襄陽請戰,率長沙部眾進攻豫章,幫我等牽制住太史慈。”

劉備看著書信的內容,也笑了出來。接下來蔡瑁還想找藉口拖延時間,此封信件或許可以用上。

在書信上,劉磐表示長沙軍資、糧草不少,若大軍需要也可抽調。同時太史慈手下士卒時常襲擾長沙,長沙百姓多有被劫掠,希望能夠出兵江東,以還長沙地界安寧。

劉備抬頭間,望著掛在牆上的江東輿圖。心中暗思道,備納仲邈之言,取江左為基,上取青徐,西連荊益,建帝號,以興漢室。

然若是不成,備之一生將碌碌無為也!

……

吳郡,吳縣。

府衙內,只見一位年僅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身材挺拔,上長下短,身披甲冑,頗具英氣。

此人正是江東新主,會稽太守孫權!

扶著長劍,孫權對相貌俊朗的將軍,說道:“公瑾,孤將征討江夏,今吳郡事務將多勞公瑾。”

周瑜微微拱手,說道:“主公,黃祖鎮守江夏多年,非一時所能克,千萬不可小覷。此戰能勝即可,屆時主公可借破黃祖之勢,威懾諸郡縣。諸將之中,徐平虜素有軍略之才,可掌大軍,望主公聽信之。”

周瑜口中的徐平虜,乃是平虜將軍徐琨。

徐琨出生吳郡徐氏,其母是孫堅的妹妹。他與孫策、孫權是表兄弟關係,在孫策起兵初期就追隨左右,功勳卓著。孫策平定江東後,他被委任為督軍中郎將,都督諸部兵馬。

孫策病逝後,孫權上位,別看周瑜封為中護軍,然而真正的軍權在徐琨手上。

在孫權上位初期,廬江太守李術反叛。為征討李術,孫權親征廬江,然而初上位的孫權哪有高的威望,實際上領軍的是徐琨。徐琨攻破廬江後,爵封廣德縣侯,官拜平虜將軍。

在江東中,爵位能有縣侯,並領雜號將軍者,上一個還是孫策。當下的孫權僅是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

周瑜現領建威中郎將,僅比霍峻的校尉高一級。即便在赤壁之戰後,周瑜也僅是偏將軍而已,還比徐琨低一頭。

孫權按劍而出,笑道:“放心,孤豈會不納徐平虜之見。”

出了大堂,孫權抬頭仰望碧藍色,低聲自語說道:“孤何時才能真掌大權!”

-----------------

ps:孫策平定江東後,出任各地太守的人幾乎是親自的親族,因而孫策更像是家族企業的老闆。孫策病死,企業內有股份的親族肯定心思各異。孫權上位時十九歲,能有什麼影響力。

如果不是有徐琨庇護,周瑜帶兵回來,孫權估計都上不了位。

說三個孫權上位前的黑歷史。

孫策掌理江東時,呂範管理財計。孫權私下向呂範索要府庫裡的財物,呂範不給,被孫權記恨。

十五歲,孫權出任陽羨縣長,私底下挪用縣裡錢財,怕兄長孫策發現,讓功曹周谷替自己做假賬。

孫權、周泰屯兵宣城,盜賊作亂。盜賊突擊營地,將士守備鬆懈,殺到孫權面前時,孫權才剛上馬。如果不是周泰捨命相救,孫權早沒命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昭無暮

吳清

葉總他又哭了

蘇妤菲

我沒拴狗繩,被雷劈了

金無足赤

反派退婚,你提的,還為啥回頭

自然而然就小狗

青鸞之鳳

漁巷島主

錯位時空中的約定

你是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