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離許昌路程不足千里,快馬加急之下,四五日可至。

說起來甚是離譜,當劉表病重欲立劉琦為嗣子的訊息還沒傳開。遠在許昌的曹操已經知道劉表命在垂危之間,連夜召集手下文臣武將議事。

大堂內,曹操高坐榻上,左右文武分列而坐。

曹操咳嗽一聲,說道:“荊州來報,劉表於重病之中,召集荊州文武,欲立劉琦為嗣子。讓其繼任車騎將軍,兼領吳楚二地。幸德珪、異度二人心屬劉琮,力勸劉表改立。然劉表不願,執意讓劉琦繼任。”

“異度等人心憂生變,讓劉琦、劉備及吳楚其餘諸郡郡守知曉,行奉劉琦為嗣子。快馬急信,讓孤早日率兵南下,諸位以為何如?”

劉表病危立劉琦為嗣子,幾乎是戳到蒯越、蔡瑁等襄陽士人的命門。他們這些襄陽士族掌握襄陽內外,但不代表他們能掌握整個荊州上下。

比如長沙太守劉先、交州刺史賴恭、武陵太守劉叡、零陵太守劉度等地方郡守,他們多是被劉表所提拔。因而劉表釋放出的訊號非常重要,如果讓劉琮繼位,他們會遵從劉琮。如果是劉琦繼位,他們將會尊奉劉琦。

今劉表釋放出訊號,表明讓劉琦繼位,此訊息若能傳出去,且沒有大的意外發生,他們會承認劉琦的繼承權。

那何為大的意外,即無大的外力介入影響。

他們被劉表所提拔,故而承認劉表政令的合法性。如果劉表去世,外部有股巨大的外力介入,且這股外力,具備更高的合法性,也有足夠的力量摧毀劉琦,他們自然會向這股外力傾斜。

這也是為什麼蔡瑁、蒯越讓曹操早日南下的緣故,他們怕訊息走漏,劉琦、劉備拿著劉表遺命,勾結地方上的郡守,進取襄陽、江陵。

當下唯有曹操代表大漢朝廷,手握雄兵百萬,具備比劉備、劉琦更高的名義,及更強的實力。

蒯越深層次含義雖未明說,但同為智謀之士的荀彧,透過荊州目前的形勢,已經是反應過來。

“丞相,南下襄陽,勢在必行,不可猶豫。”

荀彧點明核心要義,說道:“劉表時日無多,今襄陽內外多已被蔡瑁所掌握。若不速下,劉備得知襄陽訊息,率師從夏口北上,恐襄陽有危。且劉琦於江左舉兵,行奉劉表遺命,得荊南之助,屆時荊州局勢又大有不同。”

曹操得到荀彧支援後,即廢三公,由他自己出任丞相。同時為了展現自己無篡漢之意,在設立丞相的同時,又抬出御史大夫,制衡丞相位。

但曹操又怎會讓御史大夫制衡自己,曹操讓早就是自己人的郗慮出任御史大夫,故曹操當下已是大權在握。所謂的御史大夫制衡丞相職權,僅是場面話。

曹操神色微斂,心已認可荀彧之語,卻又問道:“文和曾見過劉表,以為如何?”

謀士所在的坐榻上,一名六旬有餘的老者,即是答道:“劉表盛世三公之才,不見事變,多疑無決。昔二子奪嗣,顧忌蔡瑁、蒯越、劉備、霍峻等人,難下決斷。今行事果決,立劉琦為嗣,若詡所料不差,其命不日將亡。”

“公當從令君之言,奔襲入襄陽。及得襄樊,便得漢南;若有江陵,招撫荊南;謀取夏口,可安荊楚。且夏口控遏吳楚,公欲滅江左,非取夏口不可。今劉備屯兵夏口,且不可讓其有襄樊,以免徒生事端。”

曹操神色微斂,說道:“劉備為人果決,實如二君所言,若曉襄陽之事,必急行北上襄陽。若入襄樊,據險而守,當我軍之患,且不可讓劉備得逞。”

說著,曹操環視眾人,問道:“諸軍尚未集結,以今下之形勢,當如何進軍?”

荀彧果斷說道:“明公可命輕騎為先鋒出宛、葉,奔取襄樊;明公自領中軍數萬南下,諸將各部各有節制於後而至。且如文和之言,又命一軍,入南陽,出章陵,過隨縣,取夏口。”

夏口通往襄陽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乘船走漢水,一條是隨棗走廊。隨棗走廊西北部是章陵,東南是夏口。今蒯越放曹軍通行的話,曹軍入南陽不向襄陽,折向東南,即可取夏口。

荀彧建議的出兵路線,既簡潔,又致命。分兵取襄陽,又拿夏口,一旦掌握二城,幾乎完成了賈詡所言‘得楚望吳’之語。

“好!”在謀士拆解分析下,曹操頗是果斷,立即吩咐說道:“傳令曹純、徐晃、夏侯淵、張遼率虎豹騎五千,又統烏桓輕騎五千,共萬騎,南下襄樊。孤率三萬中軍出許昌,及為後援。且命朱靈、路招、馮楷三將,過隨縣,攻夏口。于禁、張合等部隨後即至,趙儼為都督護軍,督如上幾部軍士。其餘各部兵馬,如按此前佈置,南下進軍。”

“諾!”

與此同時,襄陽城中王凱正在思考怎麼將情報傳出襄陽城,送到劉備的手上。

王凱在屋內踱步,手中握著密信,見到侍從入內,問道:“城門看守如何?”

侍從搖了搖頭,說道:“家主,城池看守嚴密,往來商賈皆有搜查;蔡氏賓客晝夜不離門府,出門必被其尾隨。”

“你且下去!”

待侍從退下,王凱心煩不已,其妻劉椒從側堂而出,說道:“夫君若欲出府送信,妾有辦法,可將此密信送出去。”

劉椒,劉琦親妹,兄妹二人關係厚重,遠非劉琮可比。對於王凱為劉琦傳遞訊息之事,亦有參與謀劃,甚是支援。

“夫人可有何策教我?”

劉椒說道:“我乃劉氏女,蔡氏門人不敢得罪,我乘馬車出府,婢女衣著如我。屆時至市坊,我與婢女散於人群之中,可趁機將此信送出。”

傳遞密信之事,平常皆是王凱親力親為。身側的侍從,他不敢輕信,以防走漏風聲。

“好!”

王凱面露喜色,將密信放到劉椒口中,叮囑說道:“將此信送到東市馬氏瓜鋪,其乃宜城馬氏所有。言夏口舊人書信,其馬氏之人便知。”

“是否會走漏風聲?”劉椒謹慎問道。

王凱搖了搖頭,說道:“宜城馬氏家主馬良,乃玄德公之賓客,諸葛孔明之摯友,可以深信。若他不可信,凱也無可奈何。”

劉備在夏口可沒閒著,憑藉此前諸葛亮的引薦,及他之前積累下來的名望,與南郡士族拉攏關係。如宜城馬良,便是劉備重點拉攏的物件。在幾次接觸下來,馬良便為劉備奔走效力。

至於馬良為何不投效襄陽士人,其原因亦是簡單。馬良的門第夠不到蔡、蒯這種頂級士族的存在,僅能在蒯氏的外邊打轉。

不管是江左士族,還是南郡士族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襄陽以四大家族為首,其餘南郡士族除了少部分能融到核心階層,幾乎被排斥在外。為了各自的利益訴求,他們的選擇亦是會有不同。

馬良便是如此,他與諸葛亮關係良好,今得到劉備的器重恩遇,選擇為劉備奔走效力,實際而言並不奇怪。

知道如此詳細內情後,劉椒以看望劉表的藉口,乘馬車至東市,使以巧計,將密信送到馬良手上。

馬良回族取瓜之名,從北門上船,躲過搜查,順漢水而下,親自將書信送到夏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手蘇敏敏

快樂喵星人

星思千縷

薺白

人間九罪:贖罪者

李的小二

孃親,我那尊貴的爹又來了

吾西墨

無限?嬌氣寶貝他又在憐愛玩家啦

西梅花淚

轉生成武器

quha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