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大軍在劉備的統率下開始北征,霍峻也開始他的初次從軍。

劉備不愧是縱橫中原幾十年的梟雄,大軍在他指揮下勢如破竹,連破博望、西鄂等曹軍據點,兵鋒逼近堵陽。荊州水軍的舟舸透過淯水,將襄陽的糧草源源不斷地供給大軍。

劉備用兵水平就實際而言,與後世人的印象有出入。他的用兵水平不算差,但也不屬於頂級行列,也非天賦型將領,而是屬於成長型將領。畢竟怎麼說他也是透過戰爭起家的豪傑,或許受北地胡風的影響,劉備極其擅長正面對決。

因而縱觀劉備過往的戰績,只要不是運氣差,兵力相差懸殊,或是後方遭遇偷襲的情況下,劉備還是能和部分名將闆闆手腕。

當然若非要拿他和陸遜這種天賦異稟的頂級統帥相比,只能說不是同檔次的對手。

經過幾日的對決,劉備又帶著老卒打下堵陽,向葉城進軍。隨軍的劉虎對劉備戰鬥力驚歎不已,要知道過往之時,他們荊州兵馬與中原的曹操作戰頗是吃力。

上次沒有了張繡的幫襯,他們的萬人大軍只打到了西鄂,被杜襲帶領的五十人攔住好幾天,攻破城池後,還讓杜襲帶著手下突出重圍,頗是恥辱。卻沒想到換了批搭檔,就突破了堵陽,逼近葉城。

五月之時,大軍破了堵陽,劉備沒有霍峻想象中的那麼歡樂,在手下士卒打掃戰場之際,獨自在夕陽下不知感觸何事。

“使君!”

霍峻策馬行至劉備身側,問道。

劉備用馬鞭遙指眼前荒蕪的田地,緬懷說道:“去歲領兵南下,經過堵陽,仍有百姓耕種,今歲至此卻無人耕種。那棟房屋有老者居住,今恐化為白骨。”

霍峻默然無語,離開新野後,隨軍北上,他所見的場景不是白骨就是墳墓,即便見到百姓,他們看見軍隊就遠遠地逃離。

一路上,他已經看不見多少百姓了。以往人們口中的富庶的南陽經過袁術的霍霍,張繡與曹操的戰亂,劉表與曹操的角力,已然凋敝,不知何時才能重新興盛。

如此之下,有時霍峻也被自己穿越後的身份感到慶幸,他不是穿越到動盪的中原,也不是穿越成為草民,而是荊州的地主,又可順勢成為豪強。

畢竟天下能稱得上樂土的地方,也就只有他所居住的荊州了。但或許過不了幾年,戰火又會燒到荊州。

不過以霍峻的能力與身份,他也渴望著混亂。就如同魯肅曾對孫權所說,他憑藉豪強的出身足以在東漢王朝中按部就班當上縣吏或是郡吏,運氣好也能當上太守,但也基本就到頭了。

往上走沒有深厚的家族底蘊,他是走不上去的。但如果憑藉漢末亂世,輔佐孫權走上帝位,他就能成為從龍之臣,大展自身才華,這是東漢朝廷不可能帶給他的。

而自己輔佐劉備也是如此,渴望大展才華,成為從龍之臣,為自己與家族帶來無以倫比的富貴。

“備生於涿郡,幼年鮮卑、烏桓入寇,掠奪人口、錢財,大漢無法制之。後又黃巾之亂,中原戰火遂是四起,嘆惜大好河山,淪為兵戈之所。備有時念起桓、靈二帝,無不痛恨。若是治國有方,大漢又何故淪落至此。”劉備感嘆說道。

霍峻整了整思緒,含糊說道:“後漢之衰,有天子無道之因,亦有外戚、宦官亂政之罪。但峻竊以為其根本之因,乃是土地兼併,世家大族橫行,百姓流離失所,食無所得,不得已反叛。”

“秦朝暴政,不恤百姓,百姓積怨,陳勝、吳廣以抗暴政;前漢雖無暴政,但百姓疾苦,民不聊生,赤眉、綠林起義對抗新莽。今後漢概是如此!”

“前車之鑑,後車之覆。備當以鑑之。”劉備沉聲說道。

看著劉備凌然的模樣,霍峻苦澀地笑了笑。

王朝輪迴,誰可避免。後世黃炎培之問,連他的師父都只能含糊應答。而身處漢末的他又怎麼能知道答案呢!

青年他天真地以為時代進步,王朝輪迴或許可以避免,但隨著他見識越廣,也認識到了那個時代的荒誕。令無數人唾棄的指鹿為馬,居然也能再次出現。

不過這種情感,只在霍峻心中剎那而過,重活一世的他,為自己而活。憐憫百姓,等天下安定再說。

“玄德公心懷偉業,所思必有所成。”霍峻誇讚道。

心智堅定的劉備,也是收起了自己脆弱的情感,笑道:“仲邈隨軍北上,尚且如何?”

霍峻拽著韁繩,笑道:“收穫斐然,玄德公將士驍勇,逼近葉城,令人欽佩。”

收穫確實頗豐,劉備打了幾十年仗的細節、習慣,霍峻都有意識地記錄下來,特別是騎兵使用上,讓霍峻耳目一新。

不過就是受到他人的輕蔑而已。或許因自己的年輕,劉備又以上客待之,讓張飛、關羽二人有些不爽,並不如陳到、徐庶等人禮遇自己。

對此霍峻也沒什麼不滿,畢竟自己確實如此,自己目前的簡歷放在他們二位面前,算不上什麼。

劉備嘴角揚起了笑容,說道:“曹軍大隊人馬尚未兵至,諸部不過小敵,豈可稱道。若曹孟德不南下,就是不知道他會遣誰統軍,曹仁、夏侯惇、夏侯淵?”

言語間,劉備有了幾分期待之感。在他的眼中,除了曹操親至,其餘部將並沒有多大的威脅。

對於戰事的走向,霍峻並沒有那麼期待。從後世而來的霍峻知道這場戰鬥的結果,劉備取得了戰術勝利,但於事無補。

在劉表不出全力的情況下,僅憑劉備是改變不了什麼中原大局,而霍峻則是期待能否透過這場戰爭改變劉備的想法。

臨近傍晚,劉軍紮營。

營帳內,霍峻又在夜讀書簡,想著近來北上的所見所得。

“仲邈可在?”徐庶在帳外,說道:“庶前來拜會!”

“元直請進!”

霍峻將徐庶迎入營帳,問道:“元直深夜拜會,不知所為何事?”

徐庶在演義裡還是與歷史不同,徐庶離開劉備不是因為他太牛逼,曹操抓了他的母親。而是當陽之敗時,徐庶母親與徐庶失散,徐庶返回去救他的母親,不得已離開了劉備。

入了曹魏之後,在曹丕登基之時,徐庶名列勸進表當中,官拜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乃是御史臺最高長官,類似後世的最高監察長,負責監察群臣工作。

新野之時,諸葛亮與徐庶也有過同事,多次評價徐庶直言不諱,心繫公事,在政治上也常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以至於諸葛亮治理益州的時候,念念不忘徐庶,多次讓手下向徐庶學習。

在霍峻隨軍後,徐庶與霍峻時有暢聊,因而二人關係也頗是不錯。

徐庶斟酌少許,說道:“主公曾有言,欲和袁紹,以南陽為業,只是庶此番北上,所見南陽凋敝,難以養兵,又無艱險,非是立基之地。若能得劉荊州助力,南下江東,取六郡為基,或是可行。”

徐庶投靠劉備不久,依靠最近的表現贏得了劉備的信賴,從而也從劉備口中得知下江東的戰略。不過劉備卻沒說是誰提的建議,但徐庶見到霍峻隨軍,也大概猜到了是誰的想法了。

頓了頓,徐庶說道:“東進江左,主公所憂不過兵力、水戰等事。庶智慮不及仲邈,君若能解決,或許能去主公心中憂慮。”

在下江東還是留在新野的問題上,徐庶是支援下江東的,以他的智慧也看到了取江東背後的機遇與風險。今夜拜見霍峻,或許就是告知劉備當下的疑慮。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元直之意,峻知也!不過大戰在即,非言方略之事,且觀戰後如何。”

“諾!”

書群:740753945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昭昭無暮

吳清

葉總他又哭了

蘇妤菲

我沒拴狗繩,被雷劈了

金無足赤

反派退婚,你提的,還為啥回頭

自然而然就小狗

青鸞之鳳

漁巷島主

錯位時空中的約定

你是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