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四郡三國,劉寒不允許郡國並存,故而改國為郡。

兗州刺史沮授。

東郡,東郡太守駱俊,字孝遠。

陳留郡,陳留太守劉馥,字元穎。

泰山郡,泰山太守張濟,靠近徐州,劉寒決定讓一偏武將的人為太守,正好張繡也被留在兗州,叔侄二人正好一起,當然,沒有曹操,鄒氏還是那個鄒氏,不是寡婦。

山陽郡,山陽太守劉松,劉寬的兒子。

原東平國,現東平郡,太守韋端,字休甫。

這些年京兆韋氏在北地郡吃沙子,做出的貢獻劉寒自然看在眼裡,所以韋端被重新啟用了。

原任城國,現任城郡,太守蘇則,字文師。

原濟北國,現濟北郡,太守華歆,字子魚。

青州淪陷,華歆回到家族,現在劉寒手下聽用。

年前對兗州的清洗也轟轟烈烈地展開。

式子高弘,舉孝廉;弘子高靖,蜀郡都尉;靖子高柔,仕曹操及曹氏五位皇帝,任太尉,封安國侯。

首先是距離官渡戰場最近的郡,陳留郡。

先祖蔡寅,陳留人,蔡邕十四世祖。

初為魏國太僕,秦末起兵反秦,加入起義軍,漢王三年(前204年),蔡寅投奔劉邦,任車騎將軍。

其後,蔡寅因擊敗楚將龍且,破彭城有功,於漢高帝三年(前200年)被封為肥如侯(盧龍縣),食千戶。

“原來,殺本家姓是這種感覺.”

“某乃大漢忠臣良將,爾等乃叛國逆賊,真是死有餘辜.”

無論是高靖一脈還是高躬一脈,全成了高順的刀下亡魂。

慎子高賜,司隸校尉。

賜子高躬,蜀郡太守。

躬子高幹,字元才,袁紹外甥;才志弘邈,文武秀出。

圉縣高氏,世二千石。

其祖高固,不仕王莽世,為淮陽太守所害,以烈節垂名。

固子高慎,字孝甫。

敦厚少華,有沈深之量。

撫育孤兄子五人,恩義甚篤。

琅邪相何英嘉其行履,以女妻焉。

英即車騎將軍熙之父也。

(之前說過,是何夔先祖)

重點來了,袁紹外甥!

劉寒能給他這機會嗎?

自然不能!

侯爵世傳二世嚴侯蔡戎、三世蔡奴,漢景帝元年,肥如侯蔡奴逝世,因蔡奴無子國除。

說實話,高順也是第一次殺同為高氏的人,還一下殺這麼多,不過他並沒有什麼不適。

慎子高式、高昌,高賜,併為刺史、郡守。

這家更不必說,他們可以說是惟一一家能對劉寒手下軍隊趾高氣揚但拿他們沒辦法的人,王妃母族,大儒蔡邕的家族。

圉縣蔡氏,漢高帝功臣肥如侯蔡寅之後,世二千石。

蔡邕父蔡稜,亦有清白行,諡曰貞定公。

母袁氏,司徒袁滂之妹。

叔父蔡質為衛尉。

質子蔡睦,字子篤。

少年好學,善辭章,也是如今留在陳留蔡氏的話事人,如今蔡邕未死,還成了劉寒岳父,皇親國戚,家主之位哪怕蔡邕不想要,他們也不能隨意給旁人。

可是,漢軍給蔡氏面子,蔡氏卻蹬鼻子上臉,見漢軍抄家,他們想從中取利,劉寒不好處置,將此事告知蔡琰,蔡琰大怒,令家臣蔡誠率羽林衛一千來到老家,親自處理蔡氏。

雖然蔡琰沒忍心下狠手,那些刺頭被送往遼東關外,永世不得入大漢,剩下無辜的沒有處置,但蔡氏依然和其他士族一樣,被勒令配合新政。

同時,蔡誠還帶來蔡琰手書,她與蔡氏斷絕關係!

這可成了士族內的大笑話!

為此,蔡邕還特地找過蔡琰,蔡琰只問了蔡邕一句話:“父親,當初我們在洛陽得罪陽球、步履維艱的時候他們在哪裡?我們被陽球在洛陽城外暗殺的時候,他們又在哪裡?”

“你…”

蔡邕報以苦笑,“果然你還是對他們……”

“是.”

蔡琰對他們沒有所謂的親情,只有恨,若不是同血同源,早就讓人下殺手了。

這件事蔡琰表態,蔡邕不管,到頭來還是劉寒下令收回蔡琰手書,同時讓蔡氏全部遷至遼東,眼不見為淨。

任誰有這麼一群不講理的親戚都頭疼,但為了蔡琰,為了兒子名聲,劉寒忍了。

不能讓蔡琰背上一個刻薄的名聲。

圉縣江氏,兩晉之際知名。

永嘉南渡,落籍南兗州濟陽郡考城縣。

晉時譙郡太守江蕤、南安太守江祚、散騎常侍江統等,祖孫三代,相繼出仕,使得陳留江氏家族,躋身門閥士族。

統長子江虨,字思玄,官至晉吏部尚書、右軍將軍、尚書僕射。

妻為琅琊諸葛恢長女諸葛文彪。

不過現在圉縣江氏只是個地方小家族,只要他們配合政策,劉寒不會下死手。

壽張張氏,張邈,字孟卓,八廚之一,仗義疏財,張超,字孟高,張邈之弟,隨著這二人身死,家族直接走向沒落,不需要劉寒大動干戈。

壽張王氏,早在王芬,密謀廢帝時便被劉寒連根拔除。

平丘秦氏,其家主秦周,字平王,為八廚之一,不過隨著他的過世,加上秦氏這兩次站錯對,被曹操、劉寒連著處理,家族淹沒。

浚儀邊氏,世二千石。

邊鳳為京兆尹。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

以文章知名,教授數百人。

桓帝時,為臨潁侯相,徵拜太中大夫,著作東觀。

再遷北地太守,入拜尚書令。

後為陳相,卒官。

邊讓,字文禮,除留浚儀人也。

少辯博,能屬文。

作《章華賦》,雖多淫麗之辭,而終之以正,亦如相如之諷也。

為九江太守,恃才氣,不屈曹操,多輕侮之言,為曹操誅殺。

這家也是,因為邊讓,被曹操處置後元氣大傷,劉寒撿漏。

尉氏縣阮氏,當世名門,世有儒風,阮瑀,建安七子之一,漢末軍國書檄,多陳琳、阮瑀所作也。

子阮籍,魏國步兵校尉,竹林七賢之一,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兄阮熙,魏國武都太守。

子阮咸,竹林七賢之一,曠達不拘禮節、尚道棄事、好酒而貧,晉散騎常侍。

這家只能說相當滑溜,誰也不得罪,也相當配合新政,劉寒只能留著,等機會整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死亡列車:詛咒之書

錦瑟禾火

我兒朱祁鎮?廢了!

鎮安

藍蘇

柳昭鸞

宮女二二三事

漁洲洲

惹上頂級E後的狩獵遊戲

邊上行走

遊途樂

浮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