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的上午,江源騎著他的摩托車,沿G219國道北上。

途經怒江老虎跳、怒江第一灣等景點,可惜不在汛期,無法感受到怒江那洶湧澎湃的“怒”意。

路過知子羅的時候,江源還離開主道,沿曲折蜿蜒的山路,騎到了山上的舊址,飛了無人機。

知子羅,在傈僳族語言裡是“好地方”的意思。

在上世紀80年代,知子羅曾是怒江州府,也是原碧江縣城所在地。隨著新州府的選址和整體搬遷,這裡也就徹底落寞了,從州府所在地一路下降成一個村子。

從乾隆年間被設立為州府,到1974年撤州府,數百年的風雨,知子羅留下很多舊時代建築,如今常被人稱為“記憶之城”或“廢城”。

現在的知子羅,已經被改造成了旅遊景區,但是聲名不顯,至少江源中午到達的時候,只看到了稀稀拉拉的幾輛自駕遊越野車。

江源拿出無人機,藉助無人機的鏡頭俯瞰了這片時代的廢墟之城。

整座舊城坐落在半山腰上,周圍被深山環繞,80年代斑駁的砌磚瓦房,連片的灰色建築,就好像80年代的電影開頭,一股撲面而來的膠片感。

縣委辦公樓、新華書店、銀行、學校、工人俱樂部,可見這個小縣城在當年也曾輝煌一時,可惜沒了走街串巷的賣貨郎,也沒了當年的熙攘,滄海桑田算不上,但是時光在這裡,永遠被定格在了很多年以前,此時來一首“故鄉的原風景”作BGM,再合適不過了。

提到被廢棄的城市遺址,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都是恐怖向電影畫面,但是走在知子羅舊址,看著這些年紀比自己還大的建築、空蕩無人的街道,江源卻沒覺得驚悚。

在舊城的某個街角,還有當地怒族老人在閒聊,年輕人們跟著新城搬走了,可是這些老人們固執地留守,畢竟這個小小的山城,有他們曾經的青春理想,和一起奮鬥過的燃情歲月。

因為專家對泥石流和地震隱患的擔憂,知子羅撤了州府,進行了整體搬遷。而如今搬遷30多年過去了,這裡沒有發生泥石流,也沒有地震。

原居民裡也有部分人陸陸續續回來定居,荒廢的城市空地被開墾出來種菜,就像山裡普通的村子一樣。

“烏溜溜的黑眼睛 和你的笑臉”

“怎麼也難忘記你容顏的轉變”

“輕飄飄的舊時光 就這麼溜走”

...

走在石板路上,江源哼著歌,手裡的相機記錄下這裡的一磚一瓦。讓江源在Vlog裡面多唱歌,也是觀眾們最強烈的共同要求,因為這廝唱歌確實好聽。

無論外面的世界怎麼變化,生活在這裡的人永遠會記得知子羅曾經的輝煌。

...

婉拒了一位老人留他下來吃飯的邀約,從知子羅下來,江源又踏上了G219國道,向北騎行。

由於氣溫回暖冰山雪山的消融,怒江水呈現奇特的玻藍色,這一段的江面寬闊又平坦,可以想象的是夏天在大峽谷裡會有多麼舒適。

路過路邊停車區的時候,江源也會停車活動活動身體,雖說現在的天氣不下雪了,但是在個位數的氣溫下騎車久了,四肢還是會有點被凍僵的感覺。

從知子羅下來,騎行1個多小時就到達瀘水市北邊的福貢縣城,江源在這裡吃了午餐。

...

福貢縣的海拔只有1100米左右,很舒服,一點也不會高反。

丙中洛鎮距離福貢縣只有150多公里,美麗公路的路況很不錯,這段路正常騎行3個小時以內就可以趕到了。下午1點出發,路上的拍攝多花了一些時間,江源還是在5點前趕到了丙中洛鎮。

丙中洛是位於怒江邊上的秘境,也是走G219進入西藏前在滇省境內的最後一站,也是著名進藏險路丙察察的起點。

怒江從北部的秋那桶深谷進入丙中洛,蜿蜒出幾道灣,便勾勒出了怒江大峽谷的壯麗。從地理位置上看,丙中洛是怒江、金沙江、瀾滄江三江並流的重要景區,古時著名的茶馬古道就從這裡的山間穿過,並且至今仍是當地怒族人進出大山的重要通道。

由於神山環繞,地理環境優美,這裡也被盛讚為“人神共居”的地方。

江源給自己的行程安排並不緊密,到達丙中洛後,他計劃休息一兩天再走。

...

整個丙中洛小鎮不大,背靠碧羅雪山,坐落在半山,下方是奔騰的怒江。自從2000年通路以來,這裡也湧入了一些民間資本,各種民宿、修理站、補給站隨之建立,為過往貨車司機和自駕遊旅客提供服務,因此住宿補給並不落後。

由於整個鎮子都沒有像樣的高規格酒店,江源這次選擇了一家位置很好帶有小院的民宿。

江源順著導航騎行,找到了一處農家院子,半山坡上散佈著一座座木屋,每個木屋都是套房,凹凸不平的石頭路連線起了一片木屋,空地上種著各種花,還有民宿老闆自己開墾的菜地。

因為地勢緣故,這裡的視野非常開闊,前方沒有其它建築的遮擋,菜地裡的油菜花地開滿了山坡,野花也開了,要不是抬頭就能望見峽谷對岸的重山疊嶂,江源還以為自己在大理呢。這種古樸自然的居住環境,無怪乎會得到“人神共居”之地的美譽。

在民宿放下行李,江源就迫不及待出門逛了。

都說彩雲之南的美不在景區,在滇省二十多天了,江源現在對這句話深表同意,春天裡的怒江大峽谷隨處都是美景。

盛開的木棉花,木棉樹灰色樹幹的詫寂感和粉紅花朵的嬌媚感結合在一起,是南國特有的春景,就好像超大號的桃樹開了花。

丙中洛街是這裡唯一的商業街,大多數為自駕遊旅客提供餐飲的飯店,還有幾家商店和超市。

街邊的孩子們追逐打鬧,嘴裡喊的都是網路流行語,奶茶店裡坐著十幾歲的青少年一起打手機遊戲,這麼一看,跟江源老家小鎮上的孩子們也沒什麼不同。

手機的普及,讓這代孩子更早熟,不像江源十五六歲的時候,整天想的都是怎麼打球。

這裡山高路遠,飯店裡沒有那麼多食材,簡單的洋芋粑粑、野蔥炒土雞蛋、土雞燉湯就是美食了,騎了一天車的江源早就餓了,就著美食順便把Vlog素材也拍了。

在丙中洛的第二天,江源還輕裝上陣去了幾公里之外的霧裡村,“人神共居”特指的就是這個僅有數百人的小村子。

“走過鐵索吊橋,腳底下就是咆哮的怒江,聽這個聲音,現在知道為什麼叫怒江了吧?”

江源拿著手持雲臺,邊走邊拍。

這裡的交通條件比丙中洛鎮上可差遠了,因為登山階梯的緣故,進村的道路不能通行車輛,村子裡所有生活物資都要靠毛驢運進去。

過橋又徒步了一公里多,江源才終於到達了霧裡村。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知山有虎,不要去明知山

混子罷了

這個歷史學家過於兇悍

才子流氓

瘋了吧!你鷹醬軍事基地搞直播!

星空棒棒

劍仙歸來

狂奔的哈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