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了唐緣那詭異到極致的出場方式之後,大楚諸修都是從心底感到發毛,後脊陣陣泛涼。

而言芷蘭這個九幽道原聖女,更是看傻了眼,心中滿是驚疑。

“怎麼……唐宗主施展的這神通,那麼像血海道的血神子呢呢?”

身為九幽聖女,言芷蘭自然也對血海真法有著相當的瞭解。不過即便再給她三個膽子她也不敢貿然詢問,只是在靈臺處已經亂起了一場頭腦風暴。

相對而言,許芷對此倒是毫不意外,在她心中,自家師尊早已是無所不能的代言詞。

別說血海魔法了,就算是唐緣突然展露出精妙的佛法修為,她也不會吃驚,只會覺得師尊學貫三教,也是應該。

雖然唐緣沒有理會眾修,而是徑直走向了城外舍利異相處,但許芷眼見自己的靠山來了,底氣頓時足了起來,甚至趾高氣昂的開始安排起了諸多事宜。

她以冰冷的視線瞟看向楚王,質問道:“魔道的謀劃你知道多少?若是如實說來,看在泠然的份上,我可保你血脈不絕。”

楚清河眯著眼睛道:“即便是唐天君到了,聖宗依舊佔據大勢,勝負未分,你有何資格,許下此等承諾?”

許芷冷哼了一聲道:“魔道究竟許了你什麼好處,讓你如此死心塌地,寧願背棄一州之人,也要投靠魔門?”

“不談華州,只說大楚黎民就何止億,這億萬百姓世世代代供養爾楚家,到頭來卻被你賣了個徹底,如此因果,你可能受的住麼?”

楚清河深深地看了許芷一眼,緩緩開口道:“道門貫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點蒼生,華州本就靠著五帝世家的庇佑,方才在妖魔的窺伺之下生存,可道門迫使五帝封山,又至華州於不顧,任由北疆魔門入侵。”

楚清河的聲音低沉,好似蘊著一股澆不熄的怒火。

“吾族兩位元神老祖,都已被魔門暗中控制,你說,除了屈服之外,吾等又有何法?”

楚清河的心中的確有怒,大楚王朝是羋氏扶植起來的,楚王這一脈就是羋氏的分支。

羋氏乃五帝世家中的一個大姓,血脈傳承自顓頊帝,實力底蘊相當不俗,只不過面對三教聯手的大局,卻也是無力迴天,只能被逼回了洞天之中。

在羋氏未曾封山之時,北疆魔門哪怕也在覬覦窺探華州,也只能藏在心中,不好實施。

但自從五帝之變後,道佛兩教只有餘力接受毗鄰自家的大州,而緊挨著北疆的華州,便預設送給了魔門。

所以說,楚清河對道門的仇恨並非是無依無據,空穴來風,站在他的立場上看,投靠魔門也是極其無奈,但又唯一的解。

若是面對郭陽,這番追問,足以把他直接問倒,郭陽是三仙島這幾代真傳弟子中,最為正派,最具俠義的一個。

甚至在江湖中都流傳著三仙島郭大俠的美名。嫉惡如仇,重信重義,一諾千金。

如果楚清河面對的是周琚,可能會得到一系列詳盡的方案,哪怕實施起來的難度極大,甚至渺茫,但總歸是一種辦法。

這位唐緣的得意大弟子,向來如此,不論前方有何艱難險阻,只是一味向前。

只可惜站在楚清河面前的是身具魔根的許芷,她面無表情的看著面前的男人。

此時的楚王雙眸血紅,神情中透露著一模癲狂之意,全無半分為王的威嚴。

許芷打斷了他,冷冷說道:“千難萬難,唯一死爾。”

“你若是因為抵抗,死在了魔門手中,仍是華州之英雄,萬民之王上。”

聽聞許芷這沒有一絲情感的冷酷之言,楚王愣了一下,那由憤怒不甘鑄就的外殼被生生剝去,漏出了裡面的柔軟怯弱。

當皇室盡數為魔道操縱之時,楚清河不是沒有想過以身殉國,凡為王者,幾可等同於半個神道修士,在享受萬民香火,國運供養以修行的同時,也會受到天下黎民的反向影響。

所謂國君一體,便是如此!

可最終,還是對死亡的恐懼戰勝了一切,楚清河選擇背棄大楚,苟活於世。

……

“唐宗主天縱之資,學貫三教,不知對天人未隔時的世界可有了解?”一位眉目低垂的灰袍老僧,抬頭看向唐緣。

唐緣饒有興致的回道:“唐某倒還真從古籍中看過許多記載,彼時諸界往來便捷無比,旦夕之間,便可入他界遊歷,就算是天庭九幽,亦不難進入,修行之風更是無比開放昌盛,百家爭鳴,當真是修行盛世。”

灰袍老僧感嘆道:“吾輩修行中人,一生所求,無非是大道至理,可大道晦澀,哪怕如唐宗主這般天縱之才,恐怕也難明其中萬一。”

唐緣似乎心有所感,贊同道:“大道高淼,吾輩窮極一生,能窺到只鱗片爪已是邀天之幸了。”

灰袍老僧繼續說道:“那唐施主可知我佛,何以成道?”

當佛教中人,不加尊名,只單言佛時,指的便只有一人,覺者釋迦牟尼。

他亦是唯一一個有所記載,以後天生靈的身份,成就教主級數,以凡人之資,得證正覺。

其他的大神通者,諸如三清昊天,太一媧皇,無一不是先天神只,先天跟腳就極其不凡,乃是天生聖人。

“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道言自覺,簡異凡夫,雲言覺他。明異二乘,覺行究滿,彰異菩薩,是故獨此偏名佛矣。”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先天佛陀,凡人得覺,既為佛!

唯一能和佛祖稍加相提並論的,也只有帶領人族反天的黃帝了。

釋迦牟尼以自身經歷闡道,闡述凡人成佛之理。釋迦牟尼的成道之路,亦是諸天萬界中唯一一個公開且透明的成就大羅道尊的修行之路。

“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法印,無量劫以來就成佛。”唐緣緩緩回道。

釋迦牟尼之道,便是以修行和覺悟實現解脫,以努力超越苦難,而不依賴外界的救贖。

一世不成,則下一世繼續修行,如此往復,無量量劫之下,終有一日,會得悟成佛。

昔年唐緣困於血海之威時,亦求過佛法,只是轉世修行之路,與他並不十分相合。

倒也不能說的如此絕對,如今重來的一生,和轉世重修,好像亦無太大區別。

灰袍老僧繼續說道:“我佛尚且要歷經無量量劫,方能成佛,更何況吾等凡俗。”

”生死並非是終點,而是一段經歷,輪迴亦是旅程,天人相隔之前,之所以是修行盛世,便是因為輪迴尚在,人人都可轉世修行。”

“今生之報,得映來世,世世修行,終得覺悟。”

“只可惜,天人相隔之後,再無輪迴,無法累世修行,諸界自然逐漸淪至修行末世。”

唐緣眯著眼睛打斷了灰袍老僧,道:“所以大師是想說,此番所為,為的是再盛諸界修行之風,為的是地仙界眾生麼?”

灰袍老僧認真的點了點頭,“地藏王菩秘境再現,吾教可憑此再立地仙界輪迴。至於這諸般罪孽,皆由吾受。”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暢遊武俠諸天

黑夜見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