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啼鳴,五色流轉,這回的天人交感更加了不得。

若是唐緣所猜的不錯,很可能是神話傳說中,第一隻孔雀所留下的道痕顯化。

這尊孔雀在妖庭時便已是神尊,後來被佛門度走,亦被封為孔雀大明王,地位十分崇高。

有詩云,“混沌初分吾出世,兩儀太極任搜求。如今了卻生生理,不向三乘妙裡遊。”

祂很可能是先天五行所化的神祇。

在如此外景交感中,唐緣體會到了幾分孔雀御使五色神光之感,所得何止頗豐。

只見通體淨華,猶如琉璃一般的金丹上,緩緩浮現出五色流轉的道紋。

這代表著五行大遁這門大神通,業已初窺門徑,修煉有成。

即便是唐緣,在細細的體會著腹中丹果之後,也不免心生幾分喜悅。

太極陰陽丹不虧是道門最上層的一品元丹之一,只得兩重蛻變之後,就已經不遜色於他前世所凝的血海驚神丹了。

緊接著五行大遁之後,第三個引動道則反饋的卻是他的劍法。

唐緣在前世未曾精修劍法,只是他層次太高,只是觸類旁通,便可對劍光分化,劍氣雷音這般上乘劍法信手拈來。

直到了今生,他才將飛劍作為了自己相對靠前的手段。

若是嚴格深究,《上清斬仙劍訣》才是他所修行的第一部……真正劍道經典。

頃刻間,天地之中突然浮現出一股鋒銳之意。

未曾離去的飛鳥,天空的蔓舒浮雲,刮來的凜冽寒風,乃至天地間的一草一木,都化為了一柄柄劍。

無窮劍意沖天而起,直入霄漢!

諸位金丹修士只是看著,都覺得隱隱刺痛!

有兩位修為偏低之人,雙眼甚至溢位了絲絲鮮血。

外景異象,天地化劍!

唐緣見此壯景,也是心生豪邁,一聲輕叱,滿腔劍意隨著這天地同時宣洩而出。

一道清亮劍光飛起,照耀方圓千里,將其他劍意盡數壓制在下!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光寒十四洲!”

如此劍界,在三刻之後,才逐漸消散,萬事萬物歸於正常。

不過,更為玄奇的是,有兩頭白鶴,盤旋在唐緣頭上,久久不願離去。

看那白鶴飛舞的軌跡,竟似一樁頗為高明的劍術。

原是這兩頭白鶴,也是個有資質的靈鳥。

原本距離化妖便只有一步之遙,此時藉著唐緣的光,亦被天地道則反饋了幾分劍道之理。

單就對劍法的理解,它們甚至已經不下於尋常劍修了。

若是翌日成妖,也是一代劍妖之資。

“你們兩個倒是個有緣法的。”唐緣看這兩隻白鶴松姿清遐,端的是一副招人喜歡的好相貌,是以手指輕點,送出了兩道清純元氣。

此元氣乃是取自螭吻洞天的大日精華。

雖然不能地仙界的日精月華,帝流漿之流媲美,卻也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對妖獸的開智,修行都有不小的好處。

平日裡,都是小狐狸在取用,但只她一隻妖,連千分之一都用不掉,剩下了許多。

兩隻白鶴在吞完元氣之後,更是興奮的繞著唐緣飛翔,不願離去。

唐緣笑罵道:“佔了便宜,還嫌沒夠,難道想吃定我不成?”

“去休,去休,日後有緣,自然還可再。”

說完,唐緣一揮袖袍,清風拂過兩隻白鶴,將它們遠遠送走。

臨走時,它們還一飛三回頭,戀戀不捨之情,溢於言表。

下方觀看的眾多真修,自然也看到了白鶴的表現,心中不由得泛起小心思。

若是能抓到這兩頭仙鶴來,不提它展示的那般精妙劍法,便是當個看門送信的也是面子十足啊!

不過有唐緣在半空看著,他們也沒人有膽去抓,只是在心中默默記下了白鶴飛走的方向。

繼天地化劍之後,又有妙相天女,兩界生死,大劫終末,幻海歸墟等四重外景異象降臨。

分別對應了唐緣出神入化的他化自在神通。

有九九八十一位的天人妙女,自天而降,端茶倒水,扇風捶腿,任由他使喚。

而兩界生死,卻是起死回生這道大神通所引的天地交感。

不過唐緣在這道神通上的造詣本就最高,前世乃是魔君級數,此刻哪怕經過天人交感,相較之前,也不會更多出什麼理解。

只是有一道白骨浮生的道紋,悄無聲音的鐫刻在了金丹表面。

而大劫終末和幻海歸墟,兩者竟是同時降臨。

只見天地元氣幻化出了一副終末場景,地陸崩塌,雲霄破碎。

有一處幽寒深邃的世界,悄無聲息間出現在了地仙界身後。

它仗著數不清的幽深死寂的昆洞,散發出了近乎無窮無盡的引力,試圖將地仙界拉至其中,永世沉淪。

唐緣也有些奇異,不知自傢俱體的那一道神通,引發了這般外景異象。

但在道則反饋中,剛入金丹的修為卻陡漲了一大截,《陰陽參同契》所修的本命法力,更是暴漲了三成左右!

唐緣哪裡還不知道,此景便應在了靈寶的終末之道上,只有這般,才會影響到他的根本修為。

一連七重外景異象,已經把烏蒙等人看的就要跪下,震驚不已,心神沉醉。

每一重異象在他們的理解中,都是結丹一品,才足可引動的。

眼前這人卻一連引發了七重。

如此恐怖之事,莫說是聽過,見過。

便是在各種經典,神話,小說,誌異中,都不太敢寫的如此張揚,誇大。

無他,寫出來也不會有人信,反會失真罷了。

但是今天,他們卻現場見證了這一番神話。

直到天際風雲再動之時!

幾人連感嘆的心氣都沒有了,只是於心底驚愕道:“還有!?”

只見天穹之上,一樁樁奇景出現。

月現白晝,與日爭輝!

晝夜同存,寒暑具在!

雷電齊鳴,雨雪並落!

動靜開合,依違向背!

九幽登天,天庭隕落!

看到最後一幕,幾乎每位金丹都嚇的駕不住雲,狼狽不堪的跌落地上。

這便是外景異象。

陰陽顛倒,天翻地覆!

如此變化,莫說方圓百里,千里。

幾乎整個東海,乃至中土的龍虎山正一門庭,西漠的連綿佛寺,北疆的血海魔淵。

幾乎所有的地仙界高人都對這一絲氣機有所感應。

其中猶以上清宗,正一道,玉虛宮,太清宗等三清嫡脈之人感應的最為清晰,甚至知曉了此乃結丹異象。

崑崙山中,一位仙風鶴骨,白髮蒼蒼的老道士哈哈大笑道:“我道門又有英傑,煉就顛倒陰陽的大神通了,道祖傳承不孤也!”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劍槍燕歌行

黛玉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