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二月中旬。

寒衣學堂籌備完畢,面向南平府的窮困人家招生。

李昌盛以自己舉人的身份,向府文院申請學堂資格,很快就獲得了批准。

寒衣社開設的學堂一年三屆,一屆的學期是三個月左右。

學費十分便宜,一個學生只需要五兩銀子,初定三十個學生一個班。

每天的課程僅有半天,不是在上午,就是安排在下午。

因為是窮人家庭的孩子,所以不可能像權貴家的孩子一樣,每天都會有許多的學習時間。

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家裡幫助父母做家務,或者放牛放羊等等。

窮人家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去做很多的事情。

也有一些家庭的孩子雖然渴望上學,奈何家裡條件實在太差,寒衣社的眾學子就會自掏腰包,幫他們墊付學費。

不管家境多麼貧窮的孩子,只要願意上學,寒衣社就會盡力給予幫助。

這就是寒衣社開設學堂的初衷,希望窮人家裡的孩子也能夠有書讀。

這個訊息傳出去以後,僅僅是數日之間,便有二十多戶家庭報名。

二月廿日。

寒衣學堂正式開課。

學堂上主要教的是《論語》,和一些簡單的詩詞。

《論語》為儒家經典,必修課程,沒有之一。

杜寧初次擔任學堂上的先生,為了有一個良好的表現,他還花了許多時間備課。

如今站在寒衣社的學堂教室,面對一群平均年齡不到十歲的孩童,杜寧情不自禁地感到緊張。

深深呼吸一口氣後,杜寧平復下自己的心情,來到了教室裡面。

“見過先生。”

許多孩童自覺站起來,向杜寧拱手作揖,十分恭敬。

其他人孩童見狀,也都跟著向杜寧行禮,並口稱“先生好。”

略顯尷尬的氣氛,頓時被化解了。

杜寧驚訝的看向那幾個孩子,心想這肯定是父母的家教,正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沒有什麼經濟條件,所以父母都會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遵守禮數。

“各位同學,請坐。”

杜寧對孩子們笑道:“初次見面,我叫杜寧,是南平府寒衣社的學子,跟你們一樣都是窮人出身,所以大家不必拘謹,更不要緊張。”

“原來您就是杜寧,玉林縣的金榜案首,我爹說您是寒門中百年來難得出來的一位貴子,我爹囑咐我一定要向您好好學習,將來肯定能向您一樣考中案首。”一個七歲大的男孩很是激動的說。

“哪裡哪裡,你爹過獎了。”杜寧哈哈一笑。

又有一個九歲大的小胖子說道:“俺娘也告訴俺說,杜先生是一個有骨氣的讀書人,就算是面對以前府文院的院君,您也敢當面和他叫板,是當之無愧的寒門楷模。”

“不敢當,我和你們一樣,都只是喜歡學習的讀書人而已。”

杜寧心想一定是寒衣社的同窗打得廣告,竟然讓這些孩子如此誇耀自己,一點也不謙虛,未免太過於……太過於誠實了。

“今天第一堂課,就請同學們都先自我介紹一下。”

“就從第一排第一桌的同學先來吧!”

杜寧話音落下,那第一排第一桌的孩子立即站起來,很是大聲的說:“我叫韓立,爹孃給我起這個名字,是希望我將來能夠頂天立地。”

“這個名字起的好,果然有頂天立地之氣勢。”杜寧稱讚道。

“我爹說了,若不能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枉為七尺男兒身。”韓立驕傲道。

“可你現在還是個小孩子,四尺身高都沒,怎麼能自稱七尺男兒呢?”杜寧笑著問。

“我會長大。”小韓立認真說道。

杜寧可以感受到他的昂揚鬥志,所謂人窮志不窮,韓立家境清寒,卻被父母教導心存大志,這樣的小孩有了目標,學習自然刻苦。

“那你可就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才能成為朝廷的棟樑,你們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只有努力學習本領,才能夠扛起重擔。”

杜寧揮手示意小韓立坐下,“下一位。”

後面的學生站起來道:“我叫周勇,我娘告訴我不管出身有多麼貧窮,也要要挺直腰桿做人,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無懼一切。”

“我叫張鐵柱,家人希望我成為家裡的頂樑柱……”

學生們踴躍自我介紹,都非常的積極。

杜寧發現這幫孩子裡面,大多數都是有志向的學生,知道尊敬師長和長輩。

窮人家的孩子,會比同齡人更顯得懂事。

大家介紹完自己,杜寧叫大家翻開《論語》中的《學而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杜寧剛剛開口,便有孩子跟著朗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緊接著,其他的孩子也一起讀起來:“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你們都讀過《論語》?”杜寧驚訝地問。

“這不是耳熟能詳的嗎?”

“我經常聽文樓裡的讀書人背誦來著。”

“我還會背整篇的《學而篇》呢!”

“真的嗎?好厲害!”

杜寧表情一愣,這就是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論語》是讀書人的必修課程,所以孩子們聽多了也就會背了?

“咳咳,大家安靜。”

杜寧突然嚴肅起來,問大家:“你們都很聰明,居然可以背誦部分文章,朗朗上口,可其中的道理你們真的懂嗎?”

“這……”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許多人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背是會背了,可對於其中的意思卻一知半解。

“同學們,學習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這一堂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的文章……”

教室之外。

李昌盛與寒衣社的讀書人在旁聽。

“杜公子居然這麼快就跟孩子們打在一塊了。”

“孩子們懂事好學,不容易啊!”

“這幫小子聰明絕頂,將來必成大器。”

眾人面露微笑,十分的滿意。

上午一共四節課,前面兩節課教《論語》。

後面兩節課,杜寧教孩子們習字。

“同學們,今天先生教你們認十六個字,我先將這十六個字寫下來,大家跟我一起讀。”

杜寧一邊說著,一邊用木炭在身後的木板上將十六個字寫下來。

聖林大陸沒有粉筆,所以杜寧用木炭代替。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此乃藍星著名的《千字文》,出自南北朝時代,是兒童啟蒙讀物。

聖林大陸的歷史只歷經魏晉,而無南北朝,自然也就沒有《千字文》。

於是杜寧便將自己在藍星上自幼背誦的《千字文》搬了過來,以啟蒙這些孩童。

杜寧的聲音不大,卻有一股無形的力量響徹在每個人的耳邊。

孩子們僅看一眼,便將這些文字深深刻在了心裡。

片刻後,教室裡響起整齊的讀書聲。

“好工整的對仗,條理清晰,文采斐然,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小孩閱讀。”

“南平府的蒙學私塾有不少,我曾經被邀請去旁聽過,也沒聽說過這種教材。”

“這莫非是杜公子編撰的啟蒙文章?倘若真是如此,便是莫大的教化之功!”

寒衣社讀書人都極其震驚,充滿了喜悅。

…………

時至中午,學堂放學。

杜寧留在寒衣社吃午飯。

李昌盛迫不及待地詢問道:“我們在學堂外聽課的時候,發現今天你教給孩子們的那十六個字對仗工整,十分適合蒙童學習,不知典出何處?”

“這是杜某為了方便蒙童讀書習字而編的《千字文》,目前還在初稿階段,若是孩童們喜歡,我會考慮將其定稿,編為寒衣學堂的教材。”杜寧說道。

“什麼?原來這真是你編的?”

眾人又驚又喜。

“可否讓我們看看《千字文》的初稿?”李昌盛激動的問。

“這……好吧……”

杜寧也不好推辭,便將《千字文》的初稿拿出來給大家看。

李昌盛接過初稿,看到了後面的內容。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

大家遊覽一遍過後,無不佩服。

“好一篇《千字文》,杜公子簡直是曠古奇才!”

“若是刊印成書,必定能在文壇獨領風騷。”

“這篇《千字文》何時定稿?到時候刊印成冊,可當作啟蒙教材。”

“此乃教化之功,當青史留名!”

杜寧沒想到這篇《千字文》會獲得大家那麼高的評價,既然大家都覺得好,那就說明很適合用於這邊的蒙學。

不過這畢竟是聖林大陸,杜寧也得讓學生們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知道《千字文》的成效。

李昌盛對杜寧說道:“請杜公子儘快將《千字文》定稿,到時候可以交給府文院的編修稽核,若是能夠出書的話,定能有一個非常好的銷量,到時候你也就能儘快湊齊去蘇州文院的學費了。”

“按照文壇上的說法,杜公子必定能以《千字文》一書封神,從寒門學子一飛沖天,成為富一代。”有人附和道。

杜寧笑了笑,“既然各位那麼看好《千字文》,那杜某就試試吧!”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修仙那麼卷,追仙女姐姐不爽麼

海棠璃茉

夢醒,夢中,科技城

正在努力碼文的我

紀元邪少

忝冰

天下第三靈獸師

愛吃榴蓮的赤炎

尋凡

懷戀丁香花

系統覺醒到了高冷同桌手上

你的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