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

今天是府試科舉的日子,杜寧在州文院參加長興府的府試。

長興府是距離蘇州最近的一個府,而且也是蘇州的首府,非常有名。

與長興府的學子們競爭,極具挑戰性。

一大清早,州文院已是人山人海。

此時正是六月裡最熱的天氣,所幸讀書人有才氣在身,可以抵抗各種高溫天氣與寒冷氣候。

參加府試的學子們在院外排隊,接受士兵的檢查,以防止有人將小抄帶進來。

“你們還記得柯家上次來蘇州文斗的事情吧?聽說柯長志那些人回國以後,第二天就被遼國的百姓用臭雞蛋和爛菜葉砸了門,柯家人的名聲徹底臭了。”

“真的假的?被老百姓用臭雞蛋和爛菜葉砸門,也就只有臭名昭彰的世家才會引來這樣的公憤啊!”

“還不是因為柯家輸得太慘了,現在諸國文壇上的讀書人都在發表文章嘲笑柯家人,說柯家人簡直是把半聖世家的臉都給丟盡了。”

“還有還有,我也聽說柯家已經宣佈,將柯鴻龍逐出了半聖世家,永遠不得認祖歸宗。”

“什麼?雖然是庶出,可也是正經的柯家血脈,堂堂半聖世家怎麼如此下作?我看那柯鴻龍都比那些柯家學子都要堂堂正正的多。”

“柯家內部爭權奪利,嫉妒柯鴻龍的才能會威脅到嫡系,所以才藉著這個風波將其逐出家族,柯家人目光短淺,終究會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附近蘇州的學子們議論紛紛,時至今日,杜寧文鬥擊敗遼國柯家學子的事情,依舊是蘇州人非常熱議的一個話題。

當考生到齊以後,主考官帶領考生們來到聖廟前參拜眾聖。

禮畢以後,諸多考生才陸續進入考場裡面。

學子們進入看場,就坐在各自的考棚裡面,自覺保持安靜。

不住不覺已經將近午時。

”咚!咚!咚!“

鐘聲敲響,考官將試卷發下來。

府試科舉的試卷一共有五十張,比縣試科舉足足多了十八張。

交卷的時間延長到了第二天的上午,在此期間,州文院會負責考生的膳食。

杜寧先行檢查了一下試卷,大部分考得是儒家著作,和諸國眾聖寫過的著名文章,這些都佔據了大量的試卷。

小部分試卷考得是詩詞,這部分內容的分數並沒有那麼高。

最後要寫兩篇文章,一篇是經義,另一篇則是策論。

這兩篇文章的分數,將會決定考生在科舉中的名次。

杜寧粗略瀏覽,發現前面的考題內容,蘇州文院的課堂上基本都有教過,憑藉自己的學問都可以做出來。

於是,杜寧決定先寫經義與策論,畢竟這才是主考的內容,而且分數佔據較大。

只要完成了經義與策論,前面的考卷就算在最後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會對總成績造成太大的影響。

若是先完成前面的考題,而導致在最後的時間裡沒有完成後面的文章,直接就會被考官篩選掉落榜了。

考官篩選府試科舉的成績,基本上都是先看有沒有完成經義與策論,然後才會去稽核前面的考卷。

杜寧先寫經義,題目為“君子之守”。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杜寧迅速就聯想到這一句,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二節》。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以君子的操守,修養自身而能使天下太平。

杜寧又聯想到《禮記·大學》有言,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許多讀書人將其作為座右銘。

這可以引用為思路。

可隨後杜寧又想,如此引經據典破題,未免過於膚淺。

自己能夠引用《禮記》,別人也會引用。

相比之下,無論如何自己也落了下乘,難以讓這篇經義獲得昇華,從而讓自己脫穎而出。

所以杜寧回過神來考慮,發現這道題的關鍵應該就是“君子之守”自身的含義,而非聯想出來後面的“修其身而天下平”。

“好險,這是一個陷阱,差點陷進去。”

杜寧鬆了口氣,一旦有考生自以為是,將後面的“修其身而天下平”寫出來並加以解釋,而忘了“君子之守”的含義,那無論這篇文章寫得多麼天花亂墜都會直接落榜,因為那種文章已經偏離主題。

“何為君子之守?”

杜寧原地沉思,仔細琢磨這四個字。

“君子之守,拋開《孟子》原文,單從字面理解就是君子的操守,也有可能是君子必須要遵守的原則,以這個為中心擴充套件開來,可以聯想到很多值得君子遵守的東西。”

“操守是指人的品德和氣節,它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正因為有了這個‘根本’,方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君子之守,就是君子實行道德品質與行為規範的表現!”

“僅僅四個字,蘊藏為人處事之道,下可修身齊家,上能治國平天下,妙哉!”

杜寧文思泉湧,醍醐灌頂,提筆作答。

“凡君子之守,乃讀書人立身之德,修身養性之本,持之以守,堅之以恆……”

杜寧沒有將《孟子》原文中的那句“修其身而天下平”補上去,而是根據自己的感悟來解釋“君子之守”。

因為“君子之守”是“修其身而天下平”的根本,如果沒有這個“君子之守”,也就是沒有以身為君子的道德品質與行為規範作為基礎的話,讀書人是不可能讓自己修身養性,不可能齊家,更不可能實現治國與平天下的偉大目標。

杜寧沒有長篇大論,而是以最為簡單的文字,來闡述其中精妙的道理,使得文章貼合主題與中心思想。

寫完經義之後,才氣四尺鎮國。

一股精純的才氣迸發而出,直入杜寧的文宮,化作了一顆新的星辰。

“砰!”

杜寧感覺自己的瓶頸突破,才氣力量翻倍增強,如水似流的才氣竟然成了一條“河流”,圍繞著文宮不斷流淌。

“儒道晉升成八品舉人了!”

杜寧心中大喜,在參悟“君子之守”之後,居然藉機突破瓶頸邁入八品舉人。

真不愧是聖人教誨,哪怕略懂皮毛,也能讓人獲益匪淺。

“儒道每晉升一品,才氣力量都會獲得飛躍式的壯大,尋常的舉人不可能讓才氣強大到好像河流一般,至少得成為進士才行,那也就是說我的才氣力量已經相當於儒道進士。”

杜寧心知自己的才氣力量遠勝常人的原因,與文宮中的星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不管是寫詩也好,作詞也罷,又或者是閱讀文章和著作,只要文宮中的星辰獲得增加,才氣力量就會增強。

長此以往,杜寧無論是在文鬥還是文戰的時候,都可以佔據很大的優勢。

突然間,杜寧發現在那好似河流的才氣之中,出現了一道銀亮的虛影,宛如夜裡皎潔的月光。

“才氣孕劍!”

杜寧心裡更是高興。

八品舉人與七品進士就是一道分水嶺,別看舉人與進士只差一品,實力差距卻猶如天壤之別。

進士可以在文宮中形成古劍,瞬息之間即可殺人,就算是十幾個舉人圍攻一個進士,也都不夠進士用古劍殺的。

通常只有進士才會孕育古劍,在此需要一個孕劍期,

而杜寧卻因為才氣力量磅礴的緣故,提前進入了孕劍期。

等將來杜寧晉升為進士的時候,必定能在才氣河流裡面同時形成文宮古劍,在這一方面就已經強於尋常進士初期的讀書人了。

杜寧心中激動,剛剛進入孕劍期間,文宮古劍還未成型,等才氣凝實以後,文宮古劍就會逐漸擁有鋒芒。

等自己成為了進士,文宮古劍必定大成,可入軍方磨練,亦可上陣殺敵報效國家,可以去做很多大事。

誰要是敢跳出來挑釁,就直接以“劍”服人,教對方做人的道理。

杜寧收回神念退出了文宮,平復下自己心中的激動,現在還處在考試之中,可不能被這種愉悅的心情衝昏了自己的頭腦。

將這篇經義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確定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後,杜寧才寫上自己的名字。

現在是下午,沉浸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讓人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杜寧開始寫策論。

只見策論的題目僅有兩個字。

治國!

杜寧睜大眼睛,流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來。

一般的策論,是在考卷中提出朝廷上當前的問題,讓考生根據自己的學問獻策,也就是提供解決的方法。

然而今年的府試策論,卻是僅有“治國”二字。

杜寧原地琢磨,從字面理解,就是讓考生根據自己的學問和見聞,來闡述自己的治國理念。

如果讓你治理一個國家,你應該如何治理?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爆彈真君

大寫的惆悵

末世:最強獨狼求生之路

阿牛哥哥嘿嘿

來到異世當大能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