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徒麼?”徐重光思索了一下,搖了搖頭。

“我並不打算收徒,至少目前沒有此種想法。”

本來徐重光是堅定地打算不收徒弟,只收學生,就如李景林那樣,桃李滿天下,但似乎都不能算是李景林的嫡傳弟子。

甚至有一位只學了幾個月的劍術,就可以在柏林奧運會上大放光彩。

但學生和弟子到底是有些區別。

在來到佛山之後,原本的想法便開始有些鬆動了,人總是會老,即便是練拳練得成仙,成神了,也終究難以抵禦時間對心靈的磨損。

即便是徐重光也難以逃脫這一點。

當時間的不斷流逝,他又能始終保持這份初心不變不移嗎?

人如火柴,總有燃燒殆盡的一天,當自己這點薪火將要寂滅之時,總要將這一點薪火傳遞下去。

“但想要跟我學武,並不需要拜我為師,武功低,可以練。”徐重光微微一曬,掃了所有向他祈求拜師的人一眼道:“我在津門講武,我對爾等沒有偏見,於佛山亦當如此,津門所講的道理與練法,同樣也可以教給你們......”

眾人聞言先是一僵,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即各個都欣喜若狂,喜悅之強,溢於言表。

“想學的,跟我來,我都教。”

金樓之行,至此可謂是圓滿矣。

徐重光一如在津門那般開壇講武,傳法詳細。

七日時間,一瞬即逝。

練法徐重光是講清楚了,抱丹的練法是修身養性,罡勁練法又是如何如何。

只是即便將此講出來,具體的細節仍舊難以下手。

很多東西是明明知道要這麼做卻做不到的。

比如熬夜。

比如戒色。

練功同樣如此,明明知道要修身養性,一舉一動皆有宗師涵養,上體天心。

可是心裡是這麼想的,但是卻根本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緒。

所以徐重光才分出明暗丹罡神六個步驟循循而進,因為大部分普通人只能循循而進,其實六者並無高下之分,任意一條都可單獨練習。

具體的拳術,就要他們自己去勤加練習,或是加入武士會了。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既為了拉攏天下武人,同時也為了令武人遵守秩序,避免在建國後被視為不安分物件而取消技擊性。

徐重光對自己所要重建的中華武士會給予了厚望。

當今之世,天下大亂,人不如狗,自然也免不了武者持武行兇,蔑視法度,即便是某些名氣極大的武術宗師也是如此。

他既然決定要布武天下,自然也要想辦法約束武人。

劍既可出鞘見血,也可藏鋒於鞘。

不可持血氣之勇欺壓弱小,不可在國家用人之際畏縮不前。

勿使先輩之遺珍失於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於我身!

這是他為中華武士會貫入的精神與宗旨。

具體細節方面,他打算引入後世很多小說、作品中都有的兌換制度。

簡單來說就是武士會下達任務,成員接受任務,完成任務獲得某種點數,或稱積分,以此點數進行獎勵之兌換。

而獎勵首先就是天下各派密不外傳的武術拳譜。

僅以他昔年在中央國術館所閱覽書籍為例,國術館共有書籍萬冊以上,囊括數百種武術,種類繁雜,即便是他也沒能盡數掌握。

這些武術秘籍皆可令武者兌換。

沒有人比徐重光更瞭解這些拳譜對各派來說有多大的吸引力。

比如北少林覬覦南少林的幾門功夫數百年了,直到在中央國術館才有機會窺其一二。

而且其中都涉及秘傳武功,幾乎可以讓任何一個武人為之瘋狂!

除了武術拳譜之外,徐重光還打算填補各種物品,譬如藥方,丹方等等,比如辟穀丹的丹方吧。

道藏中辟穀丹的丹方如下:貝母(去心),宿蒸餅,各為末,等分。火焙丸,梧桐子大。

又如長壽丹丹方:首烏二兩,核桃三兩,麥冬一兩,熟地兩半,故紙六錢,砂仁三錢,杜仲八錢,天冬一兩,生薑三錢。

上藥八味,共研細末,以豬脂半斤,何為丸。服一月強身健體,黑髮延年,非他方藥可比,每服三錢。

此外還有長含棗核方,入山終身不食方,住年方,五靈保真丹,補骨丹,助陽丹等等。

這些都是道家的不傳之秘,雖然你在道藏中也能找到一些,但是正統道藏足足幾十本大頭書,除陳攖寧外,從來沒有人能真正通讀道藏。

像補骨丹,那是很多武師到了練骨階段時都需要的助力。

拳法,武術家的心得,藥譜,丹方甚至特質兵器等諸如此類。

這些是實打實的好處。

還有虛的名譽。

參照第一次國考前三名稱號依次為國士、俠士、武士。

徐重光亦準備武士會的會員設定三等頭銜,普通入會者皆為武士,完成多個任務即可獲得俠士頭銜與榮譽,最高為國士榮譽。

頭銜不同,所兌換的各種獎勵也能得到一定的折扣。

如果以後能讓李大他們同意由赤色同盟會親自頒佈頭銜與徽章,那就更好了。

許多武人不在乎這些拳譜丹方,但是就是在乎這種榮譽。

另外還要把中央國術館廢刊的《國術週刊》重新創辦起來。

《國術週刊》是由南京中央國術館創辦的全國性武術專業刊物,於一九二九年創刊,終刊於一九三六年五月,共出版一百六十九期。

《國術週刊》對傳統武術套路進行蒐集、考證。

經它發表的拳術、器械套路有百餘種,包括張之江等人編著《聯珠刺槍術》、《新編練步拳圖說》、胥以謙的《八極拳》等等。

七日之後,徐重光便準備離開佛山,他深吸了一口氣,對著所有聽了他這七日講武的人說道:

“如今,風雨欲來,我輩武人,重整山河,為國就義的時候到了,我這就要啟程動身,前往上海。”

在那裡,在中華武士會的總部,正式向整個武術界宣告,中華武士會,重新回來了。

新的中華武士會,必將對得起中華武士四個字。

如今距離七月七日已經很近了,國內的氣氛亦是非常緊張,蔣百里先生的國防論出版,國府內部,也因此定下了依三層地理防禦線層層防禦的戰略。

伍翔宇也向赤色同盟會提交了一份禦侮救亡、復興中華的綱領草案。

風雨欲來山滿樓,留給徐重光改革武士會,整合武術界有生力量的時間不多了。

中華武士,當力挽天傾!

在即將動身前往上海之前,宮若梅卻突然登門拜訪。

徐重光不禁心生疑竇,這幾日自己講武的時候,宮若梅亦是曾在場旁聽,卻與自己並無什麼交流,雖然心中疑惑,當然按照門派禮儀招待見禮。

宮若梅也沒多說什麼,乾淨利落地一抱拳,一拱手,然後就給遞過來一個東西到他手中。

徐重光楞了一下,看著手裡的東西奇道:“這是什麼?”

宮若梅看著徐重光道:“信物,白天人多,不方便給你。”

“嗯。”

“嗯?”

信物,什麼信物?

徐重光微微沉吟,正思索自己要不要說上兩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之類的話語。

宮若梅臉紅了一下,知道自己沒說清楚,忙補充道:“中華武士會的信物。”

“中華武士會現在明面上的東西都和國術館合併了,只剩下暗處的暗殺團和一個明面的空架子了。”

她像徐重光解釋道:“明面的空架子好說,但是暗殺團之間的成員,也並非全都知曉各自真實身份,所以執掌暗殺團是需要信物的,沒有信物的話,很難說。”

“這樣啊。”徐重光道:“其實我是猜到了的。”

“啊?”

“搞暗殺的,一般都是遊走在生死邊緣,所以需要只有特定人才知道的存在以為聯絡,可以是信物,可以是暗號,可以是密語等等。”

徐重光當然知道這一點。

中華武士會的建立,是李瑞東、馬鳳圖、李存義等人受同盟會燕京支部之命,在天津籌劃創立的,當時叫中華武術會,建立目的是策應、輔助同盟會的各種行動。

後來推翻滿清,同盟會投桃報李,襄助正式設立中華武士會,是由官方主持的武藝團體,榮譽會長是直隸總督北洋之狗。

所以其暗中的部分,肯定是需要暗號,信物一類的東西。

“那你知道為什麼沒主動像我爹索要了?”

“我所需要的就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徐重光雙目之中充斥著自信:“一個武士會的旗號,讓無數人感嘆,武士會回來了,這就足夠了,至於所有的架構,暗殺團也好,都可由我重新組建。”

“當然了,既然有這信物,倒也能捨去我不少麻煩,多謝了。”

徐重光沉吟道:“不過這信物,是你自己還是你爹?”

“當然是我爹給我的。”宮若梅笑笑開口:“我長這麼大,還從沒見過爹這麼彆扭的樣子,想要給你卻根本不好意思見你。”

“唉,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當年爹給我寫的家書中,每一封都是這樣的內容,那時他最推崇孫先生,直到後來張大帥死後,他大笑大哭,從此整個人就變得心灰意冷了。”

徐重光點點頭,宮寶森的家書,這在電影相關的設定中,倒是確有其事。

“替我道聲謝吧。”

徐重光看著她,突然問道:“對了,馬師叔了?為何前次沒見到他?”

宮若梅幽幽道:“上次被打你打擊到了,所以我爹讓他回東北去了。”

“這樣。”

徐重光暗暗點頭,既然並非是被宮寶森趕回東北去的,那麼馬三是否就不會選擇當漢奸,宮寶森也不會死,宮若梅也不會死,宮家六十四手也不會失傳了?

亦或是,無論如何,馬三最終都會投日?

他思索了一下,是否要提醒提醒宮若梅和宮寶森他們。

但他轉念一想,他是跟宮寶森交過手的,他很清楚,別看宮寶森是老宗師,可是掌握抱丹坐跨技法的老宗師抽冷子猛的來那麼一下是非常兇猛的。

別說是馬三這種連化勁都還沒掌握的拳術大師,就是徐重光都要拿出十二分力氣瞬間爆發出來,方可一擊制敵。

坦白說,他絕對不相信宮寶森會被馬三打死。

也許宮寶森真的年老力衰了,但至少在前三招,馬三一定是險象環生的,只有三招過後,氣力不支,馬三才有機會反擊。

這更像是宮寶森為了保全宮家而犧牲自己,既令宮家得了名聲,又讓宮家可以儲存下來,如若日寇敗走,也只清算馬三而不波及自己。

這在這個時代是很常見的事情,很多家族都是如此。

徐重光搖了搖頭,看著宮若梅,猶豫了一會,才緩緩道:“稍等。”

接著轉身到房內過了一會,才從房中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遞了過去。

“這是什麼?”宮若梅楞了一下,接了過來。

“信物。”徐重光笑道:“八卦掌的一些東西,是在津門和幾位老八卦門人一起寫得,準備做為武術大觀的其中一冊,恰巧你也是八卦掌大師,那正好給你一份,也替我看看有何疏漏之處吧。”

反正遲早也是要正式刊印的。

“我?”宮若梅驚訝道:“我來看有什麼疏漏之處?我怎麼有資格......”

“沒什麼沒有資格的。”徐重光打斷了對方的話語:“我始終認為任何一位拳師都有其可取之處,即便他們並不如我,但卻並不代表我能在方方面面都勝過他們。”

不過主要的原因,亦是希望這一冊八卦掌的書能對其拳術方面有所增進,不至於要和馬三那樣的人拼個同歸於盡的下場。

“這樣麼。”宮若梅眼中似有水波流轉,她輕聲道謝:“多謝了。”

徐重光笑道:“無妨,自古同門是一家。”

而後宮若梅便告辭離去。

次日,徐重光收拾行李過後,便啟程赴滬,除了他之外,亦有數名聽他講課的拳師希望能跟他一齊前往,徐重光答應了下來。

孔子有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方能以德服人,令春秋諸國不敢輕視。

自己也要像孔子學習才是。

不如給自己的佩劍也取名“德”吧。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家人們誰懂啊?情人眼裡出殭屍

守護的盾

頂流女友升職記

紈絝少女

我的紅顏知己

凌波慢步

第九帝國

清樓貴客

雷傑多諾亞之子,雷伽奧特曼

辰安王蕭麟安

帝念風校

狸狸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