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化,丹,罡,神。

此乃龍蛇中拳術六境,亦是國術流中的拳術六境。

常有人說,這六境中,只有明勁,暗勁和化勁是真實存在的,而後面的丹勁,罡勁,見神不壞,那都是作者自己編撰的。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丹,罡,神,也是切實存在的。

只不過到了至誠之道這裡,神機出現了一點分歧而已。

早期的龍蛇,將化勁分為三重境界,化勁之上是抱丹,抱丹之上就是打破虛空,跳出真身,與道合真,於不見不聞之中,覺險而避。

即化勁,抱丹,打破虛空三重境界。

並且在首次提到罡勁的時候,表明化勁的上層功夫,罡勁,就是打破虛空,成就不壞。

也就是說罡勁就是打破虛空,見神不壞就是不見不聞,覺險而避。

早期的抱丹,罡勁,都是技巧。

抱丹坐跨是形意拳的拳架子,罡勁是筋骨爆發,震而不蕩。

抱丹的力量也才一二千斤,不像後期那樣抱丹能擲象,有幾十噸的力氣。

龍蛇前半部分,是非常寫實的。

神機所描出來的這些抱丹,罡勁,也是切實存在的傳武理論之一。

“餘五歲習拳,初習拳,手腳笨拙,僵硬,如斷線木偶,手不知往何處放,腳不知往何處踩。手眼身步法,處處是錯。”

“故所發之力是為僵勁,看著力大,實則腳下無根,人家一閃,一別,你就撲通一聲,摔了出去。”

“漸習之,己得法,舉手投足,皆合拳諺,遂明力之起承轉合,心意從粗而細,從身上分出剛柔,明暗四股勁道來。”

“這是明勁,暗勁的階段。”

徐重光語氣堅定,儘管他一字一句都非常的緩慢,但卻條理清晰,聲音洪亮。

他在這個世界,得到了很多前輩的關照,指點,毫無保留地傳授武藝,他過來的學拳目的早已完成。

他早就可以直接回去。

可他不能這麼回去。

他的目的,是前輩們幫助他完成的,所以,他也想幫助前輩們完成他們的心願。

龍蛇世界中,習武之人的數量,是千萬計的。

那樣的世界,比起原本在崔有成等大成拳的時代過去後,散打與傳武徹底分開,馬、閻、雷等人的時代......

更是先輩們所願意看到的吧。

孫家的功夫,孫祿堂完整地傳給了孫存周,孫存周傳給了他兒子,天賦很高,不下於乃祖,是真正的小武神。

他的身上揹負著孫家兩代人的培養的與心血,是孫家唯一能把武學繼承、傳承下去了的人。

可是為了家國大義,明知浩劫將至,十死無生,他仍毅然從軍,最後死於洛陽戰役。

孫存周當時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應當會什麼樣的心情了?

晚年的時候,孫存周看著門派被迫刪掉拳法中具有技擊性招式的時候,又會是什麼心情?

就讓我來開道,我來傳火。

讓這個世界的武術,能夠繼續繼承和發揚下去,變成真正的國術世界!

“剛則開碑裂石,擊堅破銳,柔則吞吐吸化,內運五行,這是化勁。”

化勁,先賢們用很多詞語去形容,運力如球,出神入化,剛柔並濟等等。

以形意拳為例,形意拳功夫入化,那一定是把十二形的拳架子,五行拳的拳架子,都練得神形兼備內外通達,已經登峰造極了。

但換個角度,也就只是登堂入室,還沒有脫離前人的桎梏,只是宗師的皮毛,還沒有屬於自己的頂尖東西。

而像薛顛,傅劍秋,尚雲祥,唐維祿這些人,他們都已經在形意拳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的東西。

比如薛顛,薛門的形意拳,則是拋棄了十二形,以龍,象,獅,虎,猿,牛,熊,虎八法為主,五行拳也變換為飛、雲、搖、晃、旋五大勢。

“再進一步,就是化勁的中層功夫,內斂金丹,處處成圓。抱丹坐跨,使全身的精氣神,心意形都濃縮成一點。”

這是化勁之上的功夫,徐重光自從在武當山功夫入化後,又得到傅劍秋這等抱丹坐跨的大宗師的指點,再與林秉禮、竇來庚兩位化勁宗師交手。

最後在和李景林比劍之後,才明白了這層道理。

龍蛇早期抱丹這個境界,指得是勁力的濃縮爆發,氣質的內斂成圓。

其理論是:內家拳講究,曲而不直,任何都是圓的,手背圓,虎口圓,褲襠圓。

化勁叫宗師,這是有原因的。

宗師,這個名字的,代表著的是高高在上,受人敬仰,可敬不可親的存在。

雖然化勁之上的練法,是沒有人分出來的,但是宗師這兩個字,本是就是再前輩在暗示你接下來該怎麼練。

“到了化勁,就稱為宗師,既然是宗師,就要有宗師氣度,要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規範自己。”

“所以化勁再上一步,就是修身養性,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可言笑,就連寢食,心情,也自然遵循規律,隱隱於天合,於道合。”

“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生活之中的作息,都能漸漸內斂精氣神,收縮鋒芒,處處成圓,虛而不盈,行走做臥無一不是拳,無一不是宗師氣度言行,形意拳二十四法,就是這個。”

“最終,漸漸地,精氣內斂,鋒芒圓溜,這就是拳術境界中藏精斂氣的境界,這也是《八卦拳學》中所描述的“一粒金丹吞入腹”的境界。”

“故而每一位抱丹坐跨的高手,平時都是宗師氣度,斯文儒雅,怒時又如雷霆霹靂,如妖似魔。”

“到了這裡就算知了自己,欲進則進,欲退則止,行走坐臥己有閉眼觸之,隨發隨應之能了。”

當然,宗師也是人,並不是沒有感情的仙人和修真者。

武學上的宗師,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也一樣要和人結婚生子。

修身養性也不是讓人絕情滅性,太上忘情。

徐重光自己之所以沒有像其他前輩那樣結婚生子,只不過是因為他在此界,並沒有什麼感情方面的想法,一是沉迷於武術,二是此身非己身,三是沒有遇到緣分,四是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實在有一種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感覺在其中。

而其他的武術宗師們,高明於楊露禪,孫祿堂也都是有妻室,有家庭,有兒女,有情感的。

徐重光所說出來的,這已經是拳術從來密不告人的東西了,因為武術拳術,內家氣功,這些都是從丹道中脫胎而出的,所以都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獨有的術語和語言名詞,而是在拳經中直接借用丹道的賜予來描繪。

其中金丹就是最典型的了。

這一步任何拳經都以一粒金丹入腹中來形容,怎麼練,怎麼成就,你是不清楚的。

而且這可不是丹道的金丹。

丹道的金丹,那是要見元神,產小藥,採小藥,產大藥,採大藥,大藥衝關,生死不由自主,這一關過去之後,才能煉成丹,北宗,王重陽一脈稱為大丹,南宗,張紫陽一脈稱為金丹。

這是丹道中極高的成就,被稱為地仙,在往上就到了陽神的煉神返虛境界。

這麼多年來,能達到的人寥寥無幾,張至順或許是一個,陳攖寧或許是一個。

如果把拳術中的金丹誤以為是丹道中的金丹,那就完了。

所以今天徐重光直接講明瞭,怎麼練,就是藏精斂氣,同時勁力內斂到一處,聚斂得越緊,爆發出來的力量越強,這個理論就是從這裡來的。

如果說前兩天的講武,他是說給普通練武之人聽得,今天就是專門給宗師聽的。

如果說洩露機密,必遭天譴,那就來吧。

何惜此身?

他不僅要講,還要讓所有人看。

其實不是他一個人這麼想,老一輩很多武術家,要在自己出版的書籍裡面,放上自己的拳招。

那就是在指點後人。

他們的拳術奧義,是可以從照片中窺見出來的。

比如傅劍秋的那幾張拳招,一看就知道他到了拳中有靈性,有神的地步。

那是其他武術家拳招中很難看到的。

再比如薛顛,所有的記載都顯示,薛顛的身法奇快無比,其身法之所以那麼快,就是因為抱丹坐跨。

這是可以從拳架上窺見的。

他存世的拳招可以看出,他的拳架,是以撐頂為主,就是將骨節盡數撐頂展開。

這種架子的好處是骨力強勁,身體結構支撐性強,每次發勁之前都是收束的,然後再瞬間展放、爆發出來,所謂動中縮勁就是這個道理。

這種境界的人,厲害就厲害在捱打的人往往都來不及反應,怎麼捱打的自己都不知道。

早期龍蛇演義中,講述王超擺的抱丹坐跨的架子,就是這種姿勢。

像是形意拳的起手式母拳三體,收式就是這個抱丹坐跨,這一抱,不單單是重心凝聚丹田一點,而且還在剎那間,把所有的精氣神都內縮了。

要練出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坐一抱之間,自己整個人都真正縮成了一點細微到介乎沒有一樣。

在比如車毅齋車二先生,一式抱抱丹坐跨不知道崩倒過多少人物,當年郭雲深拳術大成,在江湖上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宗師,半步崩拳打遍天下。

結果被車二先生一招輕勝,自此再無輕慢之心,開始修心養性,藏精斂氣,養成一股宗師氣度,乃至抱丹坐跨的境界。

八卦掌中的抱七星。

心意拳的降龍樁和伏虎樁,有著降住真龍丹可圓,扶住猛虎命永固。

太極拳的母拳攬雀尾,是由無極式開頭,無極式的架子,就是形意拳架子的抱丹坐跨。

此外還有道家五雷掌這種丹法武功,也是如此。

他一邊向眾人展示各種拳架子,一邊早已準備好了一臺攝像機,要將這些都拍下來。

這是津門國術館八卦掌鄭師傅的那位在兵部當兵的徒弟,專程從法蘭西帶來的一臺攝像機,本來是準備效仿少林的群僧習武壁畫,拍攝八卦掌的功夫。

當然,在師父的電影裡,他是別用有心。

可是在這個世界,鄭師傅不是武行龍頭,他也只能繼續當個好徒弟。

這臺攝像機便在這次拿出來了,要拍攝下來徐重光擺出的拳架。

這也是武人們共同的心願。

等到將幾個抱丹坐跨的拳架子都拍攝下來只有,徐重光這才坐了下來,繼續跟眾人講道:

“古往今來,武功能練到暗勁的,則算武術大師,能到化勁,則算宗師,如果能內斂成丹,則在拳譜經典中記載的,都可稱之為入道的大宗師。”

“而化勁的上層功夫,就是抱丹大成後,拳經中描述的先天罡氣,以目擊人。”

與龍蛇後期的罡勁不同,早期的罡勁也是一種勁力。

“拳經之中說:筋骨發力,震而不蕩為先天,節節挪移,爆而不響為罡氣,若練拳之人達此境界,則離大道不遠。”

王超第一次用罡勁,就是關節寸勁爆發的擒拿手,不是什麼玄妙的東西。

“武功剛開始練,是有聲的,明勁高手,揮拳踢腿,拳勁破空,嗡嗡作響,威勢大到極點,但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武功練到後面,要從有聲練到無聲,筋骨的力氣瞬間爆發出去,劇烈震動空氣的同時,卻不波動,也不發出響聲。”

與明勁高手揮拳的破空聲比起來,一個有形有色有聲,一個無形有色無聲,所以前者是後天,而後者是先天。

那就到了過去各派祖師,楊露禪,李洛能,董海川那樣的境界。

或者是現在的孫祿堂,尚雲祥,薛顛他們這些人的境界。

他所說出來的種種,都是無上的秘法。

是過去沒有人去總結他們的練法,即便是孫祿堂、薛顛出書,也只是分享自己身體上的變化。

在場的眾人,即便是早已經到了所謂的罡勁,丹勁,可仍然在心中感到對徐重光深深地敬佩。

他們自己也一直都在進行武術體系的梳理,但始終難以成功,因為太雜,太難,比如抱丹坐跨這個詞,是形意拳的拳架子,其他門派有類似的拳架,都不叫抱丹坐跨。

龍蛇中也是這樣。

乃至明勁,暗勁化勁這些,都是形意門的名詞。

最難得是,如果只是講單純的理論,也就罷了。

可是徐重光卻將具體的練法,具體的拳架子都毫無保留地講了出來。

還讓他們拍下來,留給沒有來津門,留給後人來觀瞻。

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心胸,才能做到把這樣,足夠建立一個傳承百年,千年的大門派的秘法,就這樣沒有任何門檻和保留地分享出來?

過去,有一句話。

“寧可街前飢餓死,不將道法作人情!”

李堯臣內心喟嘆,向前遙遙一禮。

“此乃當世武聖。”

“當受我一禮。”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斗羅大陸!改變劇情

思沐予春

快穿之我在異世界當作精

禿頭尼姑

重生:人間五十年

彭城浪子

原神之巡歸之旅

夢魂為歸離

凡可摘星辰

羽喵

快穿之拯救三千小世界

叫什麼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