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少花錢多辦事

與此同時,診室內。

“怎麼這些患兒都掛急診的號了,兒科呢?”

趙勝有些疑惑的對宋薇問道。

附屬一院是頂級三甲醫院,對患者的分流,已經是做的十分專業且細緻了。

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患兒的話,都會掛兒科急診。

“趙醫生,兒科現在都快撐不下去了,就在前兩天,李陽都走了。”

聽到趙勝問起,宋薇嘆了口氣說道。

“哈?李陽都走了?我記得他都在兒科幹了十多年了吧!”

驟然聽到這個訊息,趙勝有些驚訝,畢竟李陽在兒科是絕對的主力醫生,可以說是兒科的中流砥柱,不僅技術精湛,而且工作態度也沒的說。

“能上呼吸機、能做氣管鏡,能做血漿置換,還能做ecmo的,兒科也沒幾個。。”

頓了頓,趙勝又有些唏噓的說道。

“李陽也是沒有辦法,他只是本科學歷,在我們這種教學醫院,他這樣的學歷,根本就無法晉升職稱。”

宋薇也是有些遺憾的說道,李陽是個非常好的兒科醫生,她的親戚孩子有時候生病,來找她的話,她都是帶著直接去找李陽的。

因為李陽不僅醫術高,而且態度也很好。

在醫院裡,要評價一個科室哪個醫生的醫術最高超,有一個【金標準】,就是看院內職工看病都找誰就知道了。

有些時候,一個科室手術做的最好的,不一定是主任或者副主任,而有可能是一個多年得不到晉升的主治醫生。

而這樣的醫生,因為學歷只是本科,在附屬一院沒有任何晉升的希望,職稱無法晉升,就沒有辦法漲工資,每個月拿著六千多的最底層的工資,在中都這樣的大城市,是很難養家餬口的。

“李陽一走的話,兒科可真夠嗆的。”

趙勝說道。

醫院裡,只要是對兒科有關注的,都知道李陽起碼承擔了兒科急診一半的工作。

毫不誇張的說,李陽走了,兒科起碼要找兩個人,才能頂上李陽的工作量。

兒科,現在已經成了醫學生就業的【天坑】了。

就比如說,身為頂級三甲的附屬一院,一個科室想要招醫生的話,一個名額,起碼有五六個人來競爭,但是兒科的話,符合條件又想來的人,可能有時候名額都招不滿。

把兒科定為讀博方向的人,少之又少。

所以,才會出現兒科急診接診不過來,讓患兒分流到普通門診的現象。

一個小時後。

年輕夫妻抱著孩子,拿著血清支原體的檢查結果,回了診室。

“醫生,你看看。”

年輕爸爸將檢查單遞給趙勝說道。

趙勝接過檢查單,仔細的看了看,然後徐徐說道:“現在可以確診,這孩子就是支原體感染,輸三天液,再吃幾天口服的阿奇黴素就可以了。”

“嗯,好的,謝謝醫生。”

年輕爸爸點點頭,莫名的,他對於趙勝就十分的信任,莫名的覺得趙勝身上就是有一種那種大專家的氣質,就是說一句話,別人就會產生特別信賴的感覺。

其實這就是一個人精氣神和內外高度統一以後,身上所產生的強大氣場了,本來之前趙勝由於急診工作的原因,身體是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現在覺醒以後,他的身體狀態得到了很大的恢復。

再加上所學的知識和工作的高度統一,還有十分強大的專注力,這些加在一起,就會產生一種十分奇特的強大氣場。

很多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身上都會有這樣的氣場,說簡單一點,其實就是這樣的人達到了知行合一,貫徹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心中沒有阻礙。

這樣的狀態和氣場,是需要很多歷練才能達到的。

而趙勝,因為覺醒,可以說是走了捷徑了。

“那醫生,還需要拍片子麼?”

年輕爸爸又問道。

“從肺部聽診上看,只有輕微的炎症,孩子還小,就不要拍片子了,對身體發育不好。”

趙勝沉吟了一下說道,肺部聽診,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肺部是否有炎症,以及炎症的嚴重程度,其實只有肺部聽診發現炎症有擴散,才有必要做胸片。

但現在很多醫生都不做體檢了,只要有咳嗽和發燒,一來就是胸片甚至是胸部ct,這就是過度依賴於儀器的檢查了。

依賴儀器,是會有很大弊端的,尤其是現在,人工智慧發展的這麼快,趙勝最近看到一個報道,現在已經發展出了集合診斷、治療於一體的人工智慧診病系統,雖然還不能完全應用於臨床上,但已經有了很大的參考價值。

在這種形勢下,其實人類具有的思維和想象力,才是最珍貴的東西。

“好的,謝謝醫生。”

年輕爸爸再次感謝說道。

“以後別給孩子吃那麼多不同種類的藥了,要知道,不同型別的感冒藥,要是混著吃的話,那是很危險的。”

趙勝又囑咐年輕爸爸說道。

現在藥品購買很是方便,各種藥店,簡直是遍地開花,任何一個小區外面,至少都有兩到三個藥店。

所以,很多人在感冒以後,希望儘快緩解症狀,就會買不同的感冒藥混合起來服用,豈不知感冒藥裡面大多是解熱鎮痛類的藥物成分,這類藥一旦超過一定的量,對肝臟和腎臟都是會有損傷的。

“哎,其實醫生你說的我們也知道,但是現在來醫院看病太難了,別的不說,醫生,其實今天我們老早就來了,排了兩個小時都沒有掛到兒科的號。”

年輕爸爸嘆了口氣說道。

接下來,趙勝開好單子,年輕夫妻抱著孩子去開單了。

醫院大廳收費處,年輕媽媽看著繳費單上顯示三天的輸液,加上後面四天的口服藥,加起來才四百多塊的時候,頓時十分感嘆的說道:“老公,你說以往我們去其他醫院,哪次不是要花兩三千的,這一次加起來還沒花五百塊。”

“有沒有可能,我只是說有這種可能,本來正常看病的話,就只需要花這麼多呢?”

年輕爸爸認真的思索了一下,忽然徐徐說道。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好萊塢:從恐怖片開始的大導演

冬天的熱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