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政制院黨派劃分

聽到趙駿的話,臺下諸多大臣,面色呼吸急促,表情不一。

眼下因為任期或者犯事等緣故,以前的那一批一級機構的主官早就大變樣。

比如原財政部尚書程琳由於犯法被革除,現在的財政部尚書是夏竦。

原工部尚書韓琚病逝之後換成了賈昌朝,但賈昌朝以前是教育部尚書,於是教育部尚書又改成了章德象。

章德象之前是兵部尚書,被范仲淹舉薦的富弼取代,還有審刑院,也就是現在的監察院被提到了正二品之後,就由韓琦擔任。

上一任御史中丞鄭戩任期同樣到期,被調到了大理寺當大理寺卿。

新任御史中丞是趙駿在淮南收的小弟楊告,他資歷老又聽話,自然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還有包拯身為開封府尹,趙駿把開封府尹的品級自從四品提到了正二品,同時兼任政制院候補同知之後,他也一下子位列最高階大員的行列。

因此現在這些一級機構的主官當中還是有不少新面孔,政治舞臺和政治生態也和五年前大變了模樣。

不過還是有老面孔存在。

很快四名宰相都給予了推薦人選,其餘在場除了監察院知院韓琦沒在以外,沒有被舉薦的人都露出失望的神色,但最終目光又看向趙駿。

片刻後李迪第一個發聲道:“臣要舉薦的是財政部尚書夏竦,夏竦兢兢業業,勞苦功高,又在財政部這個重要崗位,多年沒有紕漏,上次江浙豪紳聚眾鬧事,也是由他平定.”

垂拱殿內陷入沉默。

夏竦原本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

主要也是推薦章德象更有把握一點。

論起親近,楊告是趙駿的親信門徒,包拯一直都是趙駿最為欣賞的人,在很多場合他都經常稱讚包拯。

很多人都以為按照趙駿向來排除異己,喜歡提拔自己勢力的性格,肯定會提拔楊告或者包拯,倒是沒有想到舉薦的居然是李諮,確實讓人很意外。

特別是蔡齊,呂黨那邊雖然宋綬沒有了提名權,可還有個賈昌朝。

而他們王黨隨著王曾病逝,他失去提名權,恐怕等他下一任任期結束,王黨就算是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像李若谷之前是吏部尚書,現在則調任到了戶部尚書的崗位上。

這些年來教育部的成績還是做得不錯,雖然章德象是呂黨成員,賈昌朝推薦他自然是為呂黨謀劃,但也不能否定了這些年他在教育部幹出的成績。

不過蔡齊也沒有氣餒,他的目光看向蔣堂。

蔣堂雖然是中立派,但當初是由王黨妥協後幫忙推上來的,昨天他私下找蔣堂聊過,希望他能幫忙舉薦王黨成員。

之後晏殊推薦了杜衍,杜衍為人剛正,歷史上也是慶曆新政的支持者,非呂黨也非王黨,和晏殊交情不錯,因此推薦他也順理成章。

因此在科舉考試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去當老師再想辦法弄到吏考資格也不失為一條重要的仕途途徑。

而如今的一級機構多達十六個,但擁有提名權的宰相卻只有七個,其中一個范仲淹還在河北,也就是說真正有提名權的只有六個。

而陳執中的政績就差一些,他之前是諫臺老大,作為呂夷簡手裡排除異己的一把刀,得罪了不少人,被舉薦上去後,說不好其他宰相不會投他的票,所以為了穩妥起見,還是推薦章德象上去。

蔣堂當時只是不置可否,現在希望他能夠幫這個忙吧。

如果書教得好,成績優秀,也會被推舉參加吏考,吏考難度要比科舉進士難度低很多,同樣也有步入仕途的可能。

而一級機構主官裡也沒有他的人,經過數日來的考慮,他最終舉薦了前任吏部尚書,現任戶部尚書李若谷。

還有原戶部尚書葉清臣則去稅務部,原稅務部尚書胡宿現在是警察部尚書,原警察部尚書杜衍現在擔任右諫議大夫,原右諫議大夫陳執中調為吏部尚書等等。

場間蔡齊和宋綬互相對視一眼,他們也是老對手了,但眼下卻露出無奈的眼神。

目前大宋的財政狀況非常健康,趙駿的五路貿易計劃也很順利,國內的商業和農業環境也總體趨於穩定,所以餘錢非常多。

不過張士遜自然不是在做慈善,李若谷擔任五年吏部尚書以來,提拔了不少有才幹的官員,又深得吏部愛戴,這次自己給對方釋放善意,以後自己的子嗣和徒子徒孫需要被提拔的時候,也不失有那麼一個援手。

下方李諮一愣,他並非趙駿的親信,只是以前和趙駿一起探討過商業發展,自己還是頗為支援他的商業理念,而且當初趙駿還救過他的命,因此在朝野政策上是傾向於趙駿的執政方針,但也只能算是政治盟友而已。

賈昌朝說道:“臣舉薦教育部尚書章德象,我大宋自從開展新學教育以來,新建學校已有一百餘所,新培養的教師達兩千餘人,這都離不開教育部的辛勤努力.”

但直到慶曆年才開始陸陸續續建新學校。

不是大宋建不起,而是缺老師。

“那好,諸位相公都已經舉薦了一位人選,今日早朝就先這樣,已經被舉薦的人留下,容朕先與諸位相公商議之後再做決斷.”

輪到張士遜的時候就有點犯難,說實話,張士遜跟李迪都屬於上一代宰相,資歷比呂夷簡還老,他唯一的優點就是活得久,本來都致仕了,硬是被盛度這個老朋友給拉了回來。

現在朝野上下雖然有一些他的徒子徒孫,可沒有一個走到高位。

下方陳執中、章德象等人面色平靜,這是他們呂黨成員商議的結果。

只不過由於任期關係,又被調到了其它崗位上。

蔣堂說道:“臣舉薦大理寺卿鄭戩,鄭戩為人公平公正,即便事涉宰相之子,都絲毫不懼,朝廷正需要這樣剛直之臣.”

趙駿是最後一個推薦位了。

如今大宋新學老師往往都是考不上科舉之後的從業人員,但即便如此待遇也非常高,而且還都是吏員,也就是公務員配置。

就看到他在眾人都給了舉薦之後,緩緩開口道:“臣舉薦工商部尚書李諮,李公擔任工商部尚書已有十年,按照任期來說,在五年前就該轉任,唯獨臣卻力排眾議,讓他留在工商部,皆因這些年大宋商業發展離不開他,如今也是時候該入院執政,以更壯我大宋.”

但培養人才可不止有錢就行,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百年大計,不可能短短十年內完成。

蔡齊鬆了一口氣。

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下方眾人表情自然不一樣。

李若谷也是名老人,為人向來都以寬厚為主,史料記載他“性資端重,常近寬厚。

治民多智慮,愷悌愛人.”

,是一名政治經驗和道德節操都比較不錯的優秀官員。

如章德象、李若谷、葉清臣、陳執中、胡宿、李諮、杜衍等人。

從景佑年間,朝廷就在汴梁開辦了第一所新學學校,推廣數理化教育,培養了不少學生。

所以現在這十年還只是在打造基礎,以培養數理化專業人才,培養授課老師為主。

趙禎說道。

“退朝!”

王守忠尖銳的聲音吶喊。

原地留下面容各不相同的夏竦、章德象、鄭戩、杜衍、李若谷、李諮六人留下,其餘百官拱手退去。

趙禎等人便去了垂拱殿後殿議事,入政制院是一件大事,不僅要看宰相們投票意見,還要趙禎這個皇帝點頭,而且不同派系也要平衡,顯然也需要認真商榷。

上午辰時三刻,也就是早上八點鐘的時候,垂拱殿後殿內,眾人齊聚坐下。

趙禎坐在主位上,環視一圈後說道:“對於這六位被舉薦者,大家有什麼看法?”

“臣覺得李諮和鄭戩有些不太合適,臣並不是說他們能力不足,而是他們性格較為剛直,進了政制院,很容易形成不穩定的局面.”

宋綬第一個發言說道。

趙駿看了對方一眼,他知道宋綬其實不是在打擊自己,事實上自從呂夷簡和王曾退下後,現在也沒有人敢在政制院挑釁自己的權威。

趙駿一黨自始至終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夏竦,不舉薦楊告是因為楊告才擔任御史中丞,不可能又迅速提拔進政制院。

而在趙黨手裡有兩票的情況下,就做個順水人情,把一直支援自己的李諮舉薦一番也是個不錯的人選。

呂黨二號人物宋綬自然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會攻擊夏竦、杜衍、李若谷三人。

因為夏竦是趙駿一黨,杜衍和李若谷都是中立派的人舉薦,攻擊他們會得罪晏殊和張士遜,把二人推向政壇對手。

所以如果初選就把李諮和鄭戩打落的話,那麼章德象入選的機率就會增加很多,何況這麼做的根本目的其實還是在攻擊王黨。

蔡齊正色道:“官家,臣覺得李諮和章德象不合適才對,章德象這些年確實做了不少成績。

然鄭戩之前在御史臺,如今在大理寺,大理寺作為最高法院,應該是法律秩序的維護者,只有級別提上來,才能公平律法,嚴於管教.”

好傢伙,這倆都給自己上眼藥是吧?

趙駿眼皮子狂跳。

雖說他確實只想把夏竦弄進來,可李諮畢竟是自己舉薦的,這倆真就不給自己面子唄。

想到這裡,趙駿搖搖頭道:“老哥,我覺得章德象和鄭戢都不合適.”

蔡齊和宋綬一愣,隨即看向趙駿。

啥意思。

趙駿這是想破壞平衡啊。

一直以為政制院四大勢力,趙駿一派,呂黨、王黨各一派,接著就是中立派。

趙黨主要是趙駿和李迪。

呂黨有呂夷簡、宋綬和賈昌朝。

王黨有王曾、蔡齊。

其餘晏殊、范仲淹、張士遜、蔣堂等人則屬於中立派。

雖然晏殊政治傾向略微靠攏呂夷簡,范仲淹則比較支援王曾,但大體上還是保持中立態度。

要是按照趙駿現在的意思,章德象和鄭戩都不入院,那就是夏竦、李若谷、李諮、杜衍當中的三個人入院。

即便剔除掉三人當中最難進院的李若谷,在呂黨王黨都缺失主心骨的情況下,趙黨就多了一人,李諮雖然也看似是中立派,但肯定傾向於趙駿,那趙駿豈不是政制院一家獨大了?

這麼做顯然是政壇大忌。

哪怕他之前就一直是一家獨大,但他也不可能事事都操心,下面還有各個部門的地盤瓜分呢,怎麼可能讓趙駿這麼手握權力呢?

“臣覺得不妥.”

“臣也覺得不妥.”

“臣覺得還是要商榷一下.”

蔡齊和宋綬都連忙表示反對。

賈昌朝也認為不行。

趙禎就為難地看向趙駿道:“大孫.”

“那就先剔除章德象吧.”

趙駿環視眾人說道:“我聽說新學校雖然建得如火如荼,但品德教育卻還沒有跟上,各地不少學校有暴力事件發生,這是教育部的失職.”

“學生都是未來的棟樑和國家支柱,在進行學業增長的同時,也得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讓章德象在接下來的五年裡,好好把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弄好,不能缺失.”

說著他又道:“我建議聯合警察部,以後每個學校都要安置一個值班崗亭,任何敢於參與暴力的人員,都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如果有教育部門和警察部門的人包庇那些人,御史臺和皇城司要徹查到底!”

“這樣做是不是花費更大了?”

晏殊問道。

“不會的,現在咱們學校本來就不多,花不了幾個錢,等以後學校越建越多,花銷越來越大時,我們的國力也已經稱霸整個世界,根本不需要擔憂.”

趙駿說道。

“嗯,那就這樣吧.”

趙禎應了下來。

這讓宋綬和賈昌朝臉色有點難看。

他們懷疑趙駿是在打擊報復。

當年呂夷簡經常給趙駿下絆子,耍陰謀詭計。

說不好現在就是他清算呂黨的時候。

看來外界知院小心眼,得罪了他都沒好下場的傳聞果然是真的。

以後呂黨就只有宋綬和賈昌朝兩人,就獨木難支了。

“那接下來繼續商討吧.”

趙駿說道:“夏竦為人不結黨營私,能力出眾,我看可以勝任.”

“這個,我等沒意見.”

“夏竦確實可以.”

“那就夏竦先定下一個.”

眾人沒有反對意見了。

“李諮呢?”

趙駿再問。

“工商部離不開李諮,這個倒是先商量一下吧.”

有人說道。

“那就再議.”

趙駿沉吟著。

“鄭戩素來眼裡揉不得沙子,國家需要這樣的人秉持公正.”

宋綬提議。

“杜衍為人剛正不阿,我看可以.”

晏殊說道。

“李若谷為人正派,一身正氣,應該入院.”

張士遜道。

“那最後兩個名額就在李諮跟鄭戩,杜衍跟李若谷之間抉擇吧.”

趙駿說道:“我的建議是投票,投李諮的可以舉手.”

李諮是趙駿提的,但實際上是中立派。

杜衍跟李若谷也都是中立派。

而鄭戩是王黨。

所以在呂黨的章德象被第一個剔除後,實際上就是三個中立派和一個王黨裡選一個。

趙駿說完之後,呂黨的宋綬和賈昌朝第一個把手舉起來。

他們剛才還說李諮不合適呢。

但眼下李諮在和王黨的鄭戩打擂臺,那必須要支援李諮了,否則王黨再進來一個,豈不是就二對二了?

然而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除了他們二人以外,所有人居然都沒有舉手。

就連舉薦人趙駿都雙手環胸,一副看好戲的模樣。

這讓宋綬和賈昌朝心裡一沉。

果然。

趙駿是想讓鄭戩進來,制衡他們呂黨。

當初呂夷簡設計把宋庠搞下去,讓王黨少了個接班人,從而在上一屆政制院中呂黨一直是三個人,壓制了王黨。

現在恐怕趙駿是想讓王党進來一個,從而讓他們在政制院二對二。

而趙黨現在有了李迪和夏竦後,就算是全面壓制其餘黨派,徹底成為政制院獨一無二的老大了。

上面趙禎眼珠子轉了轉,嚴格來說這對他不算好事,但趙駿本來就老大了,多一個小弟少一個小弟沒什麼區別,所以最後也就沒有提什麼別的意見。

“那李諮兩票.”

趙駿說道:“接下來投鄭戩的舉手.”

蔡齊第一個把手舉起來。

蔣堂沒舉。

他能幫王黨提名已經算還了王黨的人情,他又不是王黨成員,自然不可能繼續再幫忙了。

所以眼下鄭戩居然就只有一票。

接著李迪看向趙駿,他是看趙駿的動向再舉手,所以剛才就沒舉。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這次投鄭戩趙駿也沒有舉。

真是讓人詫異。

不過沒過多久,張士遜把手舉起來,顯然這背後說不好有什麼交易。

“二對二.”

趙駿就看向趙禎道:“平票的話,請官家決斷.”

趙禎沉吟後說道:“那就鄭戩吧.”

宋綬和賈昌朝面如死灰。

蔡齊長舒了一口氣。

“接下來李若谷和杜衍,投李若谷的舉手.”

趙駿說道。

他還是沒有舉手。

自己的政治目的已經達到,就懶得管別的宰相鬥爭了,反正跟自己沒關係。

張士遜和蔡齊就把手舉起來。

“投杜衍的請舉手.”

趙駿還是沒舉手,晏殊、宋綬和賈昌朝舉手。

晏殊雖然是中立派,但立場略微偏向呂黨,宋綬和賈昌朝這次估計也是賣個人情給他,希望以後他能多為呂黨說說話。

“好,那就夏竦、鄭戩和杜衍三人吧.”

趙禎一錘定音道。

接著他喊了一句:“王守忠!”

“官家.”

王守忠推門進來。

“宣夏竦、鄭戩和杜衍!”

“是.”

王守忠去前殿喚他們。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起來。

因為一旦新人入院,就該講講規矩了。

而這個規矩,便是坦露趙駿的身份。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傻子還是戰神

單手拿捏副校長

反派大小姐想要成為旅行魔法師

玻璃菸灰缸

快穿之派大星成了炮灰大反派

月下花豬

菊生於末

菊生大士

難得一相逢

悸旬

不逾今生

如銀似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