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宋不缺官

九月底,政制院內,趙駿正在桌案上看著公文。

統計司已經建成了。

現在天下閒官散官多的是,想抽調人手還是簡單。

政制院發下了最高檔案指示,任何部門,任何單位,必須在年底前把所有資料交給統計司。

並且統計司要求調查各部門資料的時候,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拖延、妨礙,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必定嚴懲不貸。

新上任的統計司知司便是那位吳育,此人雖然才三十三歲,但十多歲就中了進士,史料記載他“少奇穎博學,中進士”,而且又考了制科。

宋代的制科含金量以賢良方正科最高,堪比進士。而科舉當中最高含金量是先中進士,再考中賢良方正科。《宋史》說:自宋初以來,制策入三等,惟吳育與蘇軾而已。

所以由於他既是進士出身,又考了制科,含金量蹭蹭漲,升官速度也很快。

歷任大理寺評事、大理寺寺丞、地方縣令、湖州通判等,現在是從五品太常禮院,歷史上四十歲就是樞密副使,四十一歲為參知政事,可以說能力極為出眾。

如今只是擔任太常禮院這樣的閒散官職,便是當初在河南擔任襄城知縣時,被當時的御史劉元瑜誣陷,這才沒有上位。

否則以他在地方上出色的政績,就絕對不是去太常寺這樣沒實權的部門,而是三司衙門。

原本吳育是沒資格上朝的,但八月不是科舉嗎?

十月份就要出成績,所以最近太常寺以及禮部負責科舉的官員都要上朝彙報情況。

趙駿在朝上雖然被吳育反對,但他看官員名單和資料,看中了對方的政績以及比較剛直嚴肅的性格,就調到了統計司來。

這種人在統計司,才能夠把資料統計好,讓趙駿把目前大宋的情況摸清楚。

此時趙駿正在看三司戶部送上來的資料。

戶部有左右二曹,左曹設戶口案、稅賦案、農田案、檢法案、知雜案;右曹設有常平案、免役案、坑場案、檢法案、知雜案。

也就是左曹主管人口、賦稅、田地、司法、雜務。右曹管倉儲、賑災、徭役、市場、司法、雜務等等。

這意味著人口和土地目前都是晏殊所在的戶部管,所以資料送上來的也最快最全。

只是他看的資料卻是真宗天禧五年的資料,十多年前的東西了。

記載戶口是一千零二十九萬六千五百六十五戶,壯年男丁有兩千六百二十零五千四百四十一人,其餘老幼婦孺加起來,總人口超過六千萬。

如今十多年過去,想來人口可能已經到了七千萬,難怪到了宋徽宗時期,宋朝的人口就已經到了億,增長速度非常快。

然而看到土地統計就讓人頭大,十多年前統計失地流民達到了三百多萬戶,也就是接近30%的人口沒有土地。

歷史上這一數字到王安石變法時期,經過他的統計達到了35%以上,可見土地兼併多嚴重。

一千多萬人口要麼流入城市進行手工製造業,要麼造反,最終被納入廂軍和禁軍體系,造成了北宋嚴重的冗兵問題。

也難怪宋朝手工業以及商業發達,這麼多人口從事這個行業,又怎麼可能不發達得起來呢?

看著這些資料,趙駿臉色不太好看。

旁邊呂夷簡見到他面色不對,問道:“怎麼了?”

“土地兼併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嚴重,難怪王安石要變法,一千多萬人,接近兩千萬人沒有土地,貧富差距這麼大,這是一顆定時炸彈。”

趙駿搖搖頭。

其餘人就湊了過來,范仲淹上午在政制院當政,便馬上接茬道:“那是不是慶曆新政的同時還得王安石變法?”

呂夷簡和王曾等人就瞪了他一眼,開玩笑,一個慶曆新政就鬧得夠嗆了,再來個王安石變法?

你老範是要把大宋折騰死是吧。

“我在想一個問題。”

趙駿撓撓頭,面露難色。

“什麼問題?”

王曾問。

趙駿沉吟道:“現在的問題是,北宋是有能力進行資本萌芽,從而催生出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其實需要土地兼併來解放更多的勞動力,進廠提高生產力。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是礦產以及紡織業,飛梭、珍妮紡紗機和蒸汽機原理我都懂,高中歷史上的東西。”

“紡紗用的原料是羊毛或者棉花,我們國家綿羊歷史悠久,棉花從南北朝就傳入。在宋末元初,棉花大量傳入內地;在明朝初期的時候,朱元璋用強制的方法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棉花。所以紡織業不是什麼問題。”

“而礦產資源的話,將來把煤礦和鐵礦之間修築運河,建立工業城市,先用蒸汽機做採礦工具,再慢慢用於工廠,建造蒸汽機器、車床之類,慢慢發展到蒸汽機時代,相信在五十年內能夠達成。”

“但這些東西的開展前提是先擊敗遼國和西夏,奠定基礎,然後在五十年內將這些東西鋪開。再用剩下的五十年輻射到整個東亞地區,完成我最開始設想的東亞一極的霸主地位。”

“也就是說,現在人力資源不缺。但工業革命至少得幾十年後才能完成,目前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口。要是不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大量百姓生活會很艱難。”

“要是解決了土地兼併問題,那麼幾十年後又需要那麼多勞動力。說不好我們才剛解決土地兼併,就迎來工業革命,那就本末倒置了呀。”

說完之後,趙駿就覺得頭更痛了。

解決土地兼併吧。

你幾十年後要進行工業革命,正需要大量勞動力。

不解決土地兼併吧。

現在又有大量失地流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又怎麼能坐視不理?

所以他發現現在的情況居然很尷尬。

“那就暫時不解決。”

呂夷簡說道:“你不是說過嗎?大宋即便不解決這些問題,還有九十年國祚,說明未來即便土地兼併問題得不到解決,至少不會影響國家大體形勢。”

趙駿瞥了他一眼道:“所以百姓生活困難,貧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問題,伱覺得你很光榮?”

呂夷簡被這麼一懟,沒好氣道:“老夫那不是為了以後工業革命嗎?”

“那也是未來的事情,眼下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范仲淹跟趙駿站在一邊,堅定道:“每一個時期有每一個時期的問題,遠見很重要,但當下同樣重要。不能因為長遠,而放棄了現在。”

“是了!”

趙駿被他提醒,便頓時醒悟過來,認真說道:“我既然是為了漢人百姓,就不能改初心。以後遇到問題再解決就是,而且將來興許已經找到了更多高產農作物,或者利用東南亞解決了糧食問題,只要糧食足夠,工業革命就更容易吸引勞動人口。”

呂夷簡與王曾王隨等人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但這也沒什麼辦法。

他們既然選擇了妥協,就與趙駿站在了同一條船上,不能和他違背以及對抗下去。

否則要是繼續擔任著保守利益集團的角色,官家難保會因為大宋滅亡的危機而對士大夫階級痛下殺手,所以有的時候為了儲存他們自己的利益,該退讓還是退讓。

又聊了一些別的事情,翻閱了資料,到下午時分,皇城司新任指揮使周辛急匆匆過來,周辛原本是個押班,擔任趙駿護院,但因為皇城司禁軍指揮使被腐蝕嚴重,處理了六個,急缺中層軍官,就把周辛提了上來,成為得力助手。

他來到趙駿身邊,低聲說道:“知司,二百餘名犯人已經全部處決,百姓拍手稱快,甚至現成竟藏有數十名黑惡社團人員,被百姓們檢舉,當場擒拿抓獲,還抓到了一個無憂洞分會的會長,叫李三郎。”

“嗯。”

趙駿點點頭道:“做得很好,讓下面的人好好招呼一下這廝,繼續深挖,務必要把那些人從地面上剪除乾淨。”

“我們還從李三郎的住處抓到了數名犯人,此人的後院連著西汴河,有條暗渠可以下去。”

“先把入口封鎖起來。”

“是。”

周辛應了一聲,隨後離去。

趙駿眯起眼睛。

無憂洞和鬼樊樓的總部其實他已經知道在哪了。

但他沒有貿然派人下去。

一是下面危機四伏,人家熟悉地形,到處都有埋伏。

二來即便衝殺下去,不惜一切代價搗毀對方的總部,只要沒把所有人抓住,都不能徹底摧毀。

因為下面的通道實在太多了。

光入口就有上百個,分佈於汴梁各個河渠,甚至還有很多私人開挖的入口,進出通道不勝列舉。

一旦強行闖入,人家作鳥獸散,或藏於地底深處,或從隱蔽出口跑出汴梁,官府又不可能常年派軍隊駐紮在下面,等風聲一過,又繼續回來。

所以至少現在徹底清除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能先把地面上的弄乾淨,尋找到所有的出入口,又讓臥底把內部環境摸清楚,繪製出清晰的輿圖,再找一個合適的時機。比如下雨漲洪,他們難以跑出的時候,把找到的出入口全部堵住,最後學關羽乘船猛攻,才能徹底解決禍患。

現在汴梁百姓的怒已經被勾了起來,接下來只要等繼續發酵,頭一版的報紙估計也快出爐,他打算親自撰寫文章,以無憂洞、鬼樊樓以及其餘黑幫在地面上的覆滅為主要新聞,讓報紙在汴梁一炮而紅!

“知院!”

便在這個時候,外面又有政制院的官員過來,手裡還抱著一大堆公文。

看到這一幕,趙駿放下手中的檔案說道:“什麼事。”

“這是三司鹽鐵司的計數統疇。”

那官吏說著,後面還有十多名吏員,手裡都抱著大堆檔案。

趙駿皺眉道:“怎麼這麼多?不是讓他們統計嗎?”

那官員說道:“鹽鐵司說他們人手不足,目前正為西北軍事打造軍器,且茶法改制,鐵鹽亦多生變故,因而只能讓我們自行計數。”

“呵呵。”

趙駿冷笑了一聲道:“要是缺人,就直接上報到政制院,我給他們增派人手就是了。大宋別的都缺,就是不缺官,現在還有幾千上萬官員只有閒職沒有差遣。告訴他們,發回重新統計,限他們後天之內做好,不然他們整個鹽鐵司的人,都給我滾蛋!”

“是。”

這官員最近這段時間也見識到趙駿的雷厲風行,不敢怠慢,只好讓人抱著大量公文重新給鹽鐵司送了回去。

趙駿則看著官員離去的背影,眉頭緊皺起來。

什麼意思?

鹽鐵司這是要造反嗎?

他並沒有下達什麼政令,而是要求各個部門把分內的資料統計好。

這本身就不是什麼難以執行的任務,而是基本要求。

結果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推辭什麼年底事務繁忙,司里人手不足。

呵呵。

要是人手不足,沒關係。

那就換一批。

大宋缺錢缺一切,就是不缺官!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陳為奶茶

桑小叨

大明星是心機女,財閥是她老闆

圓椰

快穿之人魚夫君

嘉蘭映夢

太平少年

純粹映像

季夏鳴蜩

扶光舒望

雨夢的夢

菲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