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儂智高歸順

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一月二十日,這對於大宋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因為這是每年各個部門進行上報總計的時候。

不管是各個部門內部的計算以及統計部的大資料,都要上交到政制院。

其中財政部上報,去年稅收相較於前年增長了7%,主要原因是遼國加大了貿易量,且大宋嚴厲打擊海貿偷稅漏稅的問題。

另外就是新的工商業稅每年都在穩步增長,雖然不像原來的商業稅那樣刮地三尺,但新的商稅極大地改善了商業活動,加大了商業貿易,如今的商業繁榮程度比以前高了至少30%以上。

而除了財政以外,統計部的大資料增長尤為明顯。

人口、農業發展、經濟發展、教育、軍事乃至於文化發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別是農業當中的耕地面積。

根據國家統計部的計算,去年一年的時間,又新增耕地面積達九百八十多萬畝,比宋太宗開寶九年,到宋真宗天禧五年的資料翻倍。

趙光義開寶九年,全國統計耕地面積為億畝。而趙恆天禧五年,耕地面積達到了億畝。

也就是說,這四十五年的時間,每年耕地增長為511萬畝。

然而那是趙匡胤和趙光義剛剛開國初期,戰亂平定之後,大量荒廢的耕地重新得到了開墾,這才能夠造成大規模增長。

等到趙禎時期,全國耕地面積基本上就已經穩定,其餘的耕地最多也就是隱戶隱產的問題。

比如天禧五年的時候是億畝,等到了四十二年後的宋英宗治平三年,耕地面積反而下降到了億畝,至少有八千萬畝田地在這四十年間不知去向。

接著到宋神宗元豐年間,王安石變法清查全國耕地,大量隱戶隱產隱田浮出水面,這才發現大宋耕地面積居然有七億畝。

可見當時隱戶隱產的問題有多嚴重。

而前些年趙駿進行全國普查,清查出來的田地數量大概在6億畝左右。

當時他用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全國大範圍降低農業稅,但每一畝田都要納入到官府的統計當中。

各地縣衙都必須將此事當成任務納入考成法,嚴格查清楚自己本縣到底有多少田產。

隱戶隱產以往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沒有報備的話,那麼官府就有權把沒有產權的田地沒收,成為地方官田。

一時間大量地主豪強被迫將自己隱藏起來的田地報備出來,造成了當時耕地田畝數量爆發性的增長。

並且在朝廷降低賦稅之前,其實還是有很多荒地出現。因為當時稅務太重,有不少百姓直接放棄耕地,跑到城裡去打工。

所以除了地主豪強們的隱戶隱產以外,地方官府也清查除了不少無主荒地,變成官田招募佃戶來耕作。

這差不多七千多萬畝新出來的田地每年產生的稅收也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朝廷降低賦稅帶來的財政虧空,也同時為地方財政帶來了不少收益。

但宋初到現在屬於高速發展時期,每年能增長五百萬畝也很正常,可到了中後期就難了。

如天禧五年億畝,元豐三年7億畝,中間相差了足足60年時間,也就是說這60年間,大宋每年增長的耕地不到三百萬畝。

現在一年增長到了九百萬畝,是天禧五年之前的兩倍,天禧五年之後的三倍,每年都有一千萬畝左右,讓如今全國總耕地面積達到了億畝,增長速度奇快無比。

之所以這樣,首先是因為休養生息政策下,官府鼓勵百姓多開荒,多開墾新地。

其次是耕地需要有生產資料,比如水、農具等。

朝廷這些年讓地方官府用地方財政多修水渠,納入政績,同時建設鋼鐵廠,大量產出鋼鐵材質的農具,保證了百姓有足夠的生產資料開荒。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梯田、淤田、沙田、架田、湖田等特殊田地就大面積出現於宋代,再加上趙禎找到了土法肥料,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那自然是大大地提升。

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暴漲,糧價那自然暴跌,同時暴跌的還有豬、雞、鴨、羊等牲畜肉價格。

特別是豬肉,從前些年的27文一斤,跌到了如今15文一斤。

回到宋真宗時期5文錢一斤指日可待。

畢竟宋代的豬往往都吃豬草,但這樣肯定長不快也長不大,吃米麥就不一樣了,米麥本來就是豬飼料之一,提供的碳水更充足,長得也快。

趙禎還廣發聖諭,要求各地官府教授百姓閹豬技術,讓豬專心乾飯,生長週期和肥胖速度飆升。

糧價低了,餵豬吃米麥的就多了,豬肉自然也多了。

唯一比較堅挺的就是牛肉價格,宋朝是明文禁止殺牛的,牛要拿來耕地,只有老死或者意外死的才能吃,才導致價格居高不下。

基本維持生存的物價低,進城打工的工資高,就顯然造成了大宋的整體經濟形勢在往一個極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說在封建農業社會有發達國家的話,那麼如今的大宋,應該是全球唯一的發達國家。

除此之外各個部門的上報工作也同樣讓人滿意。

大宋的基礎教育事業已經開展了四年了,雖然還沒有第一批成功畢業的學生,但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未來理工科人才也會越來越多。

趙駿不僅一手打造了數理化的理科體系,同時還打造了一定工業體系。

比如火炮、火槍的製造都有嚴格規定,火炮長度、材質厚度,火槍定量、射擊方式等等,進行了系統化規格。

未來蒸汽機量產後,流水線作業也將同步出現。

而商業增長也喜人,商業改革後,商業繁榮程度日益增長,國內商品經濟流通迅速,運河承載量大幅度增加,堵塞的事情屢屢發生。

為此朝廷又廣撥銀錢,讓地方官府對自己境內那段的運河進行疏浚擴充套件工作,又再一次大大提升了運河的承載量。

嚴格來說,未來物流首先發展方向肯定是火車。運河這樣落後的運輸方式,其實不應該再關注。

但趙駿經過分析之後發現,運河至少目前還沒有到淘汰的地步。

畢竟想要全國通火車在短時間內肯定難以做到,後世黴帝用了不知道多少華工的血水,才在1860到1910的五十年間修了超過50萬公里鐵路。

而我們後世2021年的時候,鐵路總里程也不過16萬公里。

所以趙駿認為,運河至少還有五十年的作用。

等到五十年後,鐵路估計才能覆蓋全國各地,因而現在繼續修建運河,並不算是一件目光短淺的事情。

除了各地發展以外,軍事上的爆發性增長尤為關鍵。

一百二十多萬人,淘汰到只剩下六十多萬人,將領日常待在軍營訓練,極大地增強了士兵的戰鬥力。

另外按照政制院的指示,在去年下半年,軍隊進行整改之後,又挑選了一批精銳之士,約三萬人,開始裝備火器,已經訓練了兩個多月,頗具規模。

如此一來,大宋的軍隊情況就很明顯。

其中八萬火器部隊,以一軍五千人為例,擁有三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擁有重型火炮十門,每門炮要配備二十人,小鋼炮六十門,每門炮配備五人。

這樣全軍就有四十八個炮兵營,重型火炮四百八十門,小鋼炮接近三千門。同時還有五萬六千人的火槍部隊,火力相當充足。

唯一的缺點就是火炮實在是太重,需要用大馬車拉著,二十個炮組成員分工協作,才能夠運作大火炮。

但即便如此,野戰的時候,基本上無敵。

一個五千人的火器軍一旦排出陣勢,由三千五百的火槍隊掩護後面火炮陣地,佔據有利地形的情況下,阻攔個幾萬騎兵隊伍衝鋒還是沒任何問題。

而除了這八萬火器部隊以外,剩下的四十多萬人也是精銳的冷兵器隊伍,用的武器都是鋼製武器,盔甲也重新進行了打造。

可以說現在大宋的軍隊無論是火器還是冷兵器,在面對遼國和西夏的時候,裝備優勢已經非常明顯。

唯一的缺陷還是騎兵比較少,整個六十多萬人的部隊,目前在職的騎兵只有十二萬人,其中16個火器軍有4個騎兵軍,在馬上射擊,其它都是步兵火器軍。

這還是最近幾年大宋可以和遼國西夏進行馬匹貿易的結果,不然的話,以軍隊改制之前那軍中物資都被倒賣的情況,騎兵數量只會更少。

便在這大宋整體實力全方面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政制院於一月底,向遠在廣南西路安德州的儂智高,發出了一封回信。

當這封信到達儂智高手裡的時候,其實已經快到二月底。

這個時候的大宋正在轟轟烈烈地準備開始搞新一輪的慶曆新政,這已經是第四輪了。

前面幾輪新政做了很多鋪墊,只有第三輪和第四輪新政較為兇險,一個是對付冗軍,一個是對付土地兼併。

不過此時具體方針倒是還未做出來,雖然趙駿與范仲淹商量出了初稿,但還處於政制院討論範疇,估計正式下達的話,可能要到三四月份。

而在這個時候,儂智高就歡天喜地的接到了大宋的訊息。

安德州。

所謂的南天國國王宮殿當中,今年才剛滿二十歲的儂智高正在於手下心腹高黃瑋、黃師宓、儂建侯、儂智忠等人商議。

王宮非常簡陋,其實就是儂智高佔據當地富戶的宅子。

而且此地四面環山,遍地丘陵,雖然都是小山坡,卻林子極為茂密,處於廣袤的原始叢林包裹當中,這裡說是州,更像個大一點的鎮子。

因為後世這裡就是個鎮,叫安德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西北,那坡縣東南。

而在宋代,它屬於廣南西路的四十八個羈縻州之一。

宋代的邊境羈縻州不像本土的州那樣面積稍微大一點,下轄幾個縣,行政級別像後世的市。而是緊挨著,猶如村落一樣分佈在邊境線上。

所以不管從形式還是區域大小乃至人口分佈上,這些羈縻州更像後世的某個鎮、某個鄉,甚至乾脆就是某個村。

不過這些羈縻州有大有小,最大最繁華的幾個,就可以類比於縣了。

其中就有廣源州以及安德州。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儂智高就是僅憑手裡的幾個縣幾十個鄉村,人口可能不到二十萬人,去對付擁有數百萬人口的越南,最後甚至造反跟擁有近億人口的大宋交戰,也是個奇蹟了。

“大王。”

黃瑋等人來後,便詢問道:“召我等來是有何事?”

儂智高說道:“靜之兄、琮甫兄,你們來得正好。”

說著他把手中的書信遞了過去道:“朝廷終於回信了。”

“回信了嗎?”

黃瑋與黃師宓頓時激動了起來。

儂智高點點頭:“朝廷說西南偏遠,這些年因要與遼國西夏打仗,無暇顧及西南,如今擊敗遼國西夏,騰出手來,就要消滅越朝。”

“消滅越朝?”

幾個人都大驚,沒想到朝廷這次居然要動真格的了,直接要把越朝滅國。

黃瑋接過書信馬上掃視了一眼。

信裡的內容其實很簡單,首先是肯定了這些年儂智高在西南與越朝的抗爭,但同時也批判了儂智高擅自建國的野心,政制院的第一要求就是立即撤銷國號,迴歸大宋旗幟。

這一點其實不難,因為儂智高建國本來就是為了對抗越朝,需要在西南樹立起旗幟,拉攏那些受越朝欺壓的少數民族抱團取暖。

他在之前幾次給朝廷寫信,都是要求歸附回去。所以對於朝廷的要求,並不難實現。

其次是朝廷賜儂智高同進士出身,任邕州同知。

現任的邕州知州王初被調離,朝廷新派了一名知州,原高州同知趙文佐擔任。

另外就是廣南西路轉運使也換人了,變成了原監察御史楊察。

信中朝廷也說明了原因。

王初等人因為害怕越朝寇邊的事情上報到朝廷,影響他們的政績,所以儂智高大部分上奏朝廷的書信都被他們扣了下來。

若不是廣南西路有皇城司在,恐怕這件事情朝廷甚至都不知道。

這一點不止是王初,他的繼任者邕州知州陳拱也是這麼做的,陳拱對儂智高非常厭惡,後來儂智高一怒之下叛亂,殺了陳拱才知道自己的書信從未送到過朝廷。

最後就是朝廷正式下發通告,說西南將要改羈縻州歸大宋領土,以後他們這些少數民族首領將會擔任地方官員,要服從朝廷的調遣云云。

而且不止是儂智高,黃瑋等人也被授予了縣令、防禦使等職務。

黃瑋與黃師宓這對族兄弟是進士出身,他們與儂智高相識是在汴梁一起趕考的時候,他們二人僥倖考中進士榜尾,儂智高則落榜了。

所以儂智高依舊是一個豪傑輩出的職業——不第秀才。

這就意味著他們的見識與能力跟普通人比起來高了許多,黃瑋第一時間看出了門道,沉聲說道:“朝廷這是要把越朝吞併,要將廣西、越朝徹底變成大宋的領土。”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

儂智高點點頭道:“看來這次朝廷的決心很大啊,信中說越人殺漢人一人,則滅越人十人,侵吞漢土一分,則滅越朝一國!”

儂建侯說道:“大王,朝廷的意思是讓我們撤銷國家,那我們是不是以後就不能做國王了?”

“那自然是。”

儂智高瞥了他一眼道:“咱們以後就是大宋的官員,跟那些當官的一樣了。”

儂智忠不滿道:“當朝廷的官有什麼好,還不如我們自己建國自在。何況他們以前就不怎麼管我們,我們又何必搭理他們?”

“糊塗!”

儂智高對兩個族兄拍案道:“如今大宋強盛,北敗遼國,西破夏賊,正是鼎盛之時,我們私自建國,已經讓朝廷不滿。且朝廷這是打算吞併越朝,還會放任在邊境有一個蕞爾小國嗎?若是不聽從詔令,怕是須臾間就被消滅了。”

這個時候的儂智高實力還是非常弱小,歷史上他建起國家,豎起大旗,將周圍各個部落的少數民族聚集在一起,這才勉強湊足了幾萬人,掀起了浩浩蕩蕩抗擊越朝,叛亂大宋的攻勢。

但此時儂智高還沒有到後來的地步,地盤就廣源州、歸化州、安德州等幾個羈縻州,族人數萬,兵力也就幾千人,跟大宋比起來,天壤之別。

所以他完全沒有反叛的心思,反而因為得到了朝廷的官職任命而非常高興。

他環顧四周對黃師宓與黃瑋說道:“靜之、琮甫,朝廷任命你們武緣縣令,邕州防禦使,讓我們即刻前往邕州,等待新任廣南西路轉運使和邕州知州來,你們怎麼看?”

黃師宓笑道:“大王剛及弱冠就已經是一地同知,且在新任邕州知州來前,大王執掌邕州,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走走走,馬上去邕州上任。”

儂智高一想也是。

頓時激動起來。

現在他暫時是邕州老大了。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朝不保夕

猛猛的豬

神秘復甦之木偶

西門逸塵

皆餘生

空調不夠暖

雜文小記

納蘭天珠

7631

頹廢作家

意識覺醒後,和高官大人HE了

傷心小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