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

慶曆元年十月十四日,就在滿朝反對新政的浪潮當中,一樁大案忽然毫無徵兆地爆發了。

御史中丞鄭戩在審查開封府的時候,有人向他舉報了開封府吏員馮士員,說此人雖然只是個小吏,卻人脈極廣,藏有很多違禁物品。

得知此事,鄭戩便抓走了馮士元,一通審問之後才發現此人哪裡是人脈極廣,人脈簡直能通到天上去。

他不僅為曾經的三司使,現在的財政部尚書程琳幹過很多髒活累活,還與呂夷簡的兒子呂公綽、呂公弼,盛度的兒子盛申甫、女婿掌禹錫等人都有所牽連。

這些人除了讓馮士元幫忙蒐集違禁物品以外,還有一些想上進者,就找到馮士元,馮士元再找到呂公綽,幫忙疏通關係,走通門路。

史料記載“公綽通敏有才,父執政時,多涉幹請,喜名好進者趨之。嘗漏洩除拜以市恩,時人比之竇申。”

竇申是誰?

唐朝給事中,多同參議論官吏的升降任免,並時時向人洩露,藉機收受賄賂,事發,罷官流放嶺南。

從這裡就能看出,呂公綽哪裡是竇申,簡直是明朝的小閣老。

鄭戩查到這個案子還得了?

當即衝到了呂府,把呂夷簡的長子呂公綽,次子呂公弼,還有盛度的兒子盛申甫、女婿掌禹錫全都給抓起來。

雖然沒有直接牽連到呂夷簡和盛度,可牽連到了財政部尚書程琳,龍圖閣直學士李章等十餘人。

由於這些人有公職在身,御史臺只有審查權沒有抓捕他們的權力,需要請奏政制院。

但呂夷簡和盛度就是政制院同知,所以鄭戩當天就越過政制院,上奏皇帝,請罷呂夷簡、盛度、程琳、李章等大量涉案的高階官員。

這下鬧大了。

十四日下午,呂夷簡和盛度得到訊息,當時就差點沒抽過去。

政制院會議室外,趙禎急匆匆而來。

此時呂夷簡和范仲淹正在會議室裡面爭吵,旁邊王曾、晏殊等人默不作聲。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兒子犯法了就該治罪,憑什麼你就得徇私枉法?我告訴你,想都別想。”

范仲淹拍著桌子大喊道:“新政是為了改革吏治,伱自己看看這幾個月來成果有多大,官府的效率提升了多少,因為你兒子,就得讓新政毀於一旦?”

呂夷簡臉色一僵,辯解道:“老夫並非是為了子侄,但你自己看看,如今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有多大,恐怕要不了多久非議遍起,我覺得先緩緩圖之,一步一步來,這難道不應該嗎?”

“應該什麼?應該停下新政,朝廷看著那麼多查出來的貪官汙吏而不抓,看著那麼多懶政惰政,每天無所事事,只拿俸祿不幹活的官員繼續蠅營狗苟尸位素餐?”

范仲淹鐵青著臉色說道:“若是如此,天下官員見朝廷視法度如無物,那麼誰還敢做事,誰還會做事?反正每天得過且過,還不如逍遙自在,甚至貪汙腐敗,繼續為禍地方,你難道忘記了,幾十年後大宋要滅亡了!”

呂夷簡不滿道:“你少拿這一點來說事,我並非阻攔新政,只是告訴你事情不要做得太絕,路也不要走得太快。所謂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當放慢腳步,再做商議。”

“放慢腳步,再做商議?”

范仲淹冷笑道:“現在正是外患已除,安穩內憂之時,你告訴我該放慢腳步?等遼國和西夏來攻嗎?屆時依舊是內憂外患,有什麼改變?”

“但眼下已經涉及到那麼多官吏,全天下官員數萬,吏員數十萬,難道你全都要裁撤?”

呂夷簡反問。

盛度幫腔道:“是啊,光上個月抓捕的官吏就達到了四千多人,這還只是汴梁,京畿路、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淮南東路、淮南西路等汴梁鄰近路,更是數以萬計的官吏被裁撤、懲罰,上書都快堆滿政制院。”

“呵。”

范仲淹冷笑道:“說那麼多你們無非就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兒子女婿受了牽連就按捺不住了,漢龍說得沒錯,你們就是一群自私自利的保守利益集團!”

聽到這句話,呂夷簡快紅溫了,因為趙駿已經給他們定過性,這保守利益集團的名聲實在是不好聽。

然而現在他卻真的沒有辦法。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兒子犯的事情可是貪贓枉法,幫人家走後門通官路,雖然最器重的呂公著沒牽扯進去,但長子和次子就要坐牢甚至流放。

這下呂夷簡哪怕明知道反對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比如讓趙禎和趙駿不高興,也必須要在這件事上做出抉擇了。

否則兒子怎麼辦?

因此他只能咬牙說道:“是,你可以這麼說我,但你難道不看看外面都鬧成什麼樣了嗎?滿朝文武全是反對的聲音,難道錯就只在我一人爾?我只是讓你先停一停,以後再論難道不行嗎?”

說著呂夷簡又望向王曾道:“王孝先,你莫非也覺得在反對聲音如此之大的情況下,這考成法還能繼續實施下去?就不怕天下官員全都被抓乾淨嗎?”

“我”

王曾一下愣住,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范仲淹看向王曾道:“王公,切勿動搖,務必要堅守住本心!”

說著他對呂夷簡又道:“縱使天下官員抓乾淨又如何,只要是貪官汙吏,就該處置,此乃國法!”

“若是天下動盪不安,難道也該遵循國法?”

呂夷簡反唇相譏。

見到二人的爭吵,王曾就苦笑起來。

他兒子倒是沒被牽連,問題是他有不少門生故吏遭殃。

雖然他早就傳出風聲出去,要他門下弟子都務必做好分內之事,千萬不要再向從前那樣懶散惰政。

可他們倒是幹事了,效率也提升上來,但架不住裡面有一些為非作歹的官員啊。

再加上新法實施後,那些不是貪官汙吏的官員也累得夠嗆,覺得新法就是折騰人,紛紛反對,這就讓王曾也開始左右為難了。

而且不止是他。

政制院裡除了范仲淹頂住了壓力,不管任何人來找都堅持已見以外,其餘宰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呂夷簡和盛度不多說,兒子都被抓了。

宋綬、賈昌朝必然支援呂夷簡,張士遜肯定要幫老友說話。

晏殊、蔣堂、李迪、蔡齊也有門生故吏牽扯其中。

唯一不同的是蔣堂還算公正,並沒有接受門生故吏的求情,保持了中立。

李迪則是看趙駿的臉色,趙駿沒有回來之前,他不會發聲。

晏殊在這事上不好說話,只能心裡支援一下呂夷簡,但不敢明面上表態。

蔡齊則是在等王曾的意思。

一時間政制院內呂夷簡、盛度、賈昌朝、宋綬、張士遜等人一派向范仲淹施壓。

王曾兩難境地。

其餘人雖然沒有說話,可也沒有為范仲淹發聲。

頗有點范仲淹獨木難支的意味。

實在是人在沒有損害到自己利益之前,他們可以客觀地點評,紛紛表示考成法對國家的益處,支援新政的繼續實施。

可一旦考成法損害到了他們的利益,那就即便是明知自己不該反對,也只能硬著頭皮出聲反對了。

就好像有人問你,如果你有一千萬你會不會捐,你就會想,反正自己沒有一千萬,說捐也無所謂,於是就果斷地回答說捐。

可如果問你有一頭牛會不會捐的時候,你就要該考慮怎麼拒絕捐的事情了,因為你真的有一頭牛。

誰都知道捐錢是好事,但割肉割到自己身上,終究會疼啊。

“怎麼回事?”

此刻趙禎站在門口聽了片刻,見他們爭吵不休,便皺著眉頭走了進來。

他其實都不想進來,實在他也比較為難。

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這麼吵下去也不是個辦法,趙禎也只能硬著頭皮進去。

見到趙禎進來,大家總算是結束了爭吵,齊齊向趙禎拱手行禮道:“見過官家!”

“好了。”

趙禎走到會議室主位上,那是平時趙駿坐的位置。

他坐下來後,原本是想用比較嚴厲的語氣對呂夷簡盛度說兩句,但臨到嘴又不忍心,只好說道:“先坐下吧。”

“謝官家!”

眾人分列而坐,呂夷簡和盛度面色愁苦,彷彿蒼老了十歲,讓人看著極為不忍。

趙禎不忍說重話,就只好說道:“呂許公、盛公,糊塗啊。”

“臣”

呂夷簡愣住,隨即面色更加悲涼。

這意味著趙禎可能是站在范仲淹那邊,他救出兩個兒子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盛度老淚縱橫,忍不住說道:“官家,臣.只有這一個兒子。”

“額”

趙禎一下子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他這個人太心軟。

呂夷簡乃是他最倚重的重臣,事之如師長,在他年幼時呂夷簡為他力抗劉娥,保護他一路親政,與他感情深厚。

盛度雖然與他感情沒那麼深,但趙禎是真見不得這樣的花甲老人痛哭流涕。

所以趙禎看向范仲淹,遲疑說道:“希文公,要不這樣,輕判呂公綽、呂公弼、盛申甫、掌禹錫,便不入罪了,只降職可好?”

范仲淹皺眉道:“官家可要想清楚,呂公綽犯的可是賣官鬻爵之罪,他公然利用呂相的名義,四處受賄幫人升遷,若是這樣的大過都不能入罪的話,那朝廷的威嚴和法度何在?”

“這”

趙禎就覺得頭疼死了,真的犯難。

范仲淹繼續說道:“官家,新政並不是為了淘汰官員,為的是讓官員做好分內之事。天下官員碌碌無為,連他們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甚至貪贓枉法,貽毒生民,這是在壞了大宋的根基,長久以往,靖康恥怕是”

談起靖康恥,趙禎沒有感覺到警覺和對未來的擔憂,而是更加遲疑猶豫。最早的時候他還有危機感,但隨著大宋敗西夏、破遼國,這樣的危機感其實也在慢慢下降。

畢竟危機意識這種東西是有危機的時候才會存在,可現在危機解除了,靖康恥又太遙遠,自然讓他安全感倍增。

所以趙禎看向一臉期盼和淚如雨下的呂夷簡跟盛度,就只能硬著頭皮對范仲淹說道:“沒那麼嚴重吧,新政繼續實施就是了,朝廷的法度依舊還在,只是對呂公綽等人,網開一面可好?”

“今日因權貴而對他們的子弟網開一面,明日就又會有權貴要網開一面,日日如此,朝廷法制就會日日鬆弛,要不了多久,天下官吏就會舊態復萌。”

范仲淹苦苦勸說道:“官家,這口子千萬不能開啊。”

“朕”

趙禎看向呂夷簡,面露難色。

呂夷簡當即說道:“臣以為,應該表決,支援廢除新政的請舉手。”

頃刻間盛度、賈昌朝、宋綬、張士遜等人就把手舉起來。

王曾遲疑了一下,竟也舉手了,然後蔡齊、晏殊也慢慢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樣整個政制院,除了趙駿不在,呂夷簡、王曾、盛度、賈昌朝、宋綬、張士遜、蔡齊、晏殊居然有八個人同意。

剩下的范仲淹、李迪和蔣堂沒有舉手。

其實李迪也想舉手,他上位以後,多有門生故吏來攀附,這次也遭了殃,可他審時度勢,知道決定權在趙駿手中,所以堅決打算等趙駿的意思。

至於范仲淹肯定是反對意見,蔣堂則為人公正,且不想摻和這件事,最終十二個人的政制院,三分之二要求廢除新政。

見此情形,范仲淹大怒道:“官家,臣請等漢龍回來再做決議!”

呂夷簡知道要是趙駿回來事情就難辦了,也是馬上說道:“官家,不可犯眾怒,也不可矯枉過正。天下官吏如此之多,一旦責眾,國家勢必動盪難安。”

“少拿此事說事。”

范仲淹反駁道:“明朝考成法之下,十年間有十之三四的不稱職的官員遭到了罷黜,數十萬吏員遭到了裁撤,政治一時為之清明,難道我大宋還不如明朝?”

“朕”

趙禎都有點後悔踏進政制院會議室了,最後也只能無奈道:“此事先擱置,等明日朝議再做決定吧。”

這就是打算先和稀泥了。

如果支援范仲淹的話,呂夷簡和盛度那可憐兮兮的模樣,再加上滿朝反對聲音確實那麼大,而且政制院也有三分之二建議廢除,讓他很為難。

可如果支援呂夷簡的話,趙禎都不敢想象趙駿回來,自己該受到怎麼樣的抽打,怕是邦邦兩拳就上來了。

所以趙禎既不敢支援廢除,也不敢支援繼續新政,只能拖著。

先裝裝死。

一切就等事態後面自己發展吧。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日月下的雪

初夏與你

盜筆:開啟某人尋找計劃

棠肆無弦

魂遊天下

登樓小先生

團寵囡囡是全能大佬

MIKI若璇

前夫早上好

喜歡白甘蔗的霍森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朱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