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遼宋戰爭打響

趙駿顯然在下一步大棋。

如果能夠控制濟州島和對馬島,那麼宋朝的船隻往東可以直接前往日本的石見地區,無需繞遠路。

往北就能到高麗的珍島,也就是後世全羅南道,甚至還能到釜山。

這樣一來,透過日本產的銅礦、銀礦、金礦,以及高麗的礦產資源,完美地能形成一條貿易三角路線。

既高麗和日本可以透過本地礦產,來換取大宋的銅錢、服飾、書籍、茶葉、香料、絲綢、瓷器、文房四寶、繪畫等物品。

知識和文化是無價的,大宋如此慷慨地對外輸出自己的學識,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高麗和日本付出一點礦產資源,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所以只要先進行完成據點建設,等將來大宋擊敗遼國,軍事實力強大起來之後,宋日高自貿區就很有可能以後在耽羅島和對馬島成立。

屆時大宋獲得了數不盡的礦產,日本和高麗將得到宋朝的商品,並且還能夠從先進文明當中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改變落後局面。

對於三方來說,簡直是秦始皇摸電線——贏麻了。

當然。

前提條件是這兩方都必須要承認學習到的是漢文化,而不是自己一拍腦袋就認為是自己祖上傳下來的。

少偷東西少申遺,不然大宋的堅船利炮,可不會手軟。

不過顯然宋彩和粟健想不到那麼深層次的東西,他們都以為趙駿只是希望能加深大宋與日本之間的貿易往來。

他們都是商人,那自然是舉雙手贊同。

更何況日本官方雖然跟宋朝交流不深,可民間由於崇拜唐朝的緣故,作為唐朝繼承者的宋朝同樣崇敬,因此日本民間對宋朝也非常仰慕,非常歡迎宋人去日本。

接著趙駿又從宋彩和粟健那裡瞭解了一下日本現在國內的情況,還有當地的民生、經濟、農業以及控制石見地區的一些權貴首領之類的資料。

目前還處於宋遼對峙階段,宋國不可能大張旗鼓地往東出海發展。否則不僅遼國可能會干預,高麗和日本的官方也可能牴觸。

畢竟從遼聖宗時期開始,遼國也重視海洋,甚至組建了一支海軍,加緊了與高麗和日本之間的聯絡。

高麗和日本也向遼國稱臣。

宋國雖然現在是東亞圈的老二,但也只是個老二,上面還有遼國威懾者。

再加上它對外擴張慾望不強,主要軍事力量也要放在對抗遼國和西夏上,造成對周邊國家很難形成像漢唐那樣的軍事威懾,自然也就不存在高麗和日本官方懼怕宋國。

沒辦法。

拳頭大是硬道理,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都是不可辯駁的真理!

而就在趙駿已經開始為外貿佈局,南在廣州推動與中亞貿易,東在江浙推動日本高麗貿易,西在陝西推動河湟走廊絲綢之路貿易,西南在四川推動茶馬古道貿易的時候。

北面的遼國戰事,也漸漸開始進入白熱化。

從今年八九月份開始,遼興宗耶律宗真就開始調集人馬,聚集於遼國南京析津府,展開對宋國的武力威懾。

大宋也不甘示弱,以范仲淹為河北路經略使兼政制院候補同知,以位比副相之職,前往河北路調兵遣將,同時抽調西北軍精銳,趕往邊關,抵禦遼國可能會到來的南下入侵。

雙方對峙到年底,耗了三四個月,遼國這邊就有點頂不住了。

歸根到底,遼國的強盛是建立在武力之上,能維持住國家的秩序,其實主要是透過多次對外戰爭掠奪得大量的歲幣銀和絹帛,再加上屬國、屬部隨部所出,繳納貢賦。

他們每年的實際賦稅其實很少,一年財政收入可能也就一百來萬貫。以至於宋國每年幾十萬貫的歲貢,成為了遼國主要經濟來源。

花敵人的錢,武裝自己,然後威脅敵人,逼著敵人再給遼國上繳保護費,就是遼國乾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遼國治下的漢人賦稅反倒不那麼重要,導致遼國境內的漢人賦稅還挺低。使得後來宋徽宗時期,收復燕雲十六州,當地漢人害怕宋朝刮地三尺的賦稅,硬是拼死抵抗,造反起義層出不窮。

但同樣的,遼國由於經濟全靠宋國、屬國、屬部歲貢,一旦發生戰事,就逼著那些屬國、屬部多繳納貢賦,讓在遼國治下的女真部落苦不堪言,最終完顏阿骨打發動起義,滅了遼國。

因此從這些事情就能看出來,遼國的經濟其實非常脆弱,沒有戰事的時候還好,完全可以依靠歲貢和較低的賦稅維持。只要戰事打響,勢必造成內部儲存消耗加劇。

這種情況下,遼國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儘快與宋軍展開決戰。

二是增加國內賦稅,向屬地的漢人、女真部落、蒙兀部落索要糧草、賦稅以抵消軍用開支。

可跟宋朝打消耗戰,遼國有那個實力嗎?

他們可不像宋國那麼有錢。

所以遼興宗耶律宗真現在確實有點騎虎難下,不知道是打還是退兵。

打吧。

現在的宋軍邊防可比檀淵之盟時強了太多。

不打吧。

就這樣灰溜溜地回去,墮了大遼威名不說,萬一宋朝見遼國軟弱,斷了歲貢可怎麼辦?

這可是遼國重要的經濟來源啊。

耗到了十二月,最終遼興宗還是決定打一波試試水,萬一贏了呢?

主要還是他實在有點耗不下去了,以前存的一點家當都快用完了,再繼續耗個一年半載,遼國國內的經濟能直接崩潰。

十二月九日,遼國大軍悍然南下,一路主力從雄州南下,直取宋國軍事重鎮高陽。一路從安肅南下,過保州直取保塞。最後一路則從定州繞道,進攻望都。

這三地都是宋國的軍事重地,而且還是糧草的主要囤積區,如果能夠隨意攻克任何一地,對於宋軍都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有利於遼國繼續施壓。

但可惜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遼國三路大軍,自然不是無視邊境密密麻麻,多達上百座的堡壘、軍寨,以及容城、安肅、遂城、歸信、北平、雄縣等十餘座城池。

他們如果想直達宋軍的糧草後勤中樞,就必須要對這些地方施加壓力,至少要保證他們不會對遼國的後勤補給造成困難,因此勢必就要分出兵力圍困外圍堡壘。

歷史上澶淵之盟遼國也是兵分三路,進攻宋國幾個重鎮,並且拿下了遂城和定州,生擒宋軍將領,讓遼國聲勢大震,嚇得宋真宗趙恆差點遷都南逃。

之後遼國直接孤軍深入,完全沒有在意身後的宋軍其餘城池,直接深入殺到大名府,打到了澶州城,也就是後世濮陽城外。

但實際上此時的遼軍身後還有大量宋軍,正常情況下,宋軍展開合圍,斷掉了遼國的後勤補給線,遼國絕對不可能這麼猖狂,在澶州城外如此耀武揚威。

奈何宋軍太拉了點,信安、霸州、莫州、雄州、滄州、清州等地數萬宋軍根本沒有遭受遼國的攻打,可他們卻只能龜縮在城裡根本不敢出來,以至於遼國長驅直入殺到宋國腹地。

要不是宋國運氣好,透過八牛弩射殺了遼國大將,再加上遼國孤軍深入,糧草有點跟不上,蕭太后擔心腹背受敵,主動提出和談,以趙恆自他老爹的那逃跑能力,怕是寇準再怎麼勸說,他都能跑到福建去了。

而現在的形勢對於遼國來說,可比澶淵之盟嚴峻得多。

一來澶淵之盟後,趙恆喪心病狂地在邊境加修了大量堡壘城池,又增派了十多萬大軍,讓河北駐軍達到了二十餘萬。

二來宋國武器裝備進行了迭代,雖然還是以冷兵器為主,卻增加了大量熱武器用於守城。

三來如今遼興宗面臨的可是剛剛經歷過宋夏戰爭的西北精銳邊軍,主將也是富有謀略的范仲淹,可不是高梁河之戰後,被趙光義害得嚇破了膽的那群酒囊飯袋。

西北軍剛剛打完勝仗,又得到朝廷的獎勵,士氣正旺。范仲淹許諾,若是此戰大敗遼國,必須犒賞三軍,使得將士們計程車氣就更加高漲。

這種情況下,別說遼興宗,換了他爹遼聖宗巔峰時期的遼國大舉南下,估計都要掂量掂量能不能攻破宋軍的烏龜殼。

可顯然耶律宗真也沒辦法了,只能硬著頭皮上。

十二月十日,巍峨高大的雄州城上,張亢正在眺目西邊,在遠處的地平線上,浩浩蕩蕩的遼軍如潮水一般向著南方洶湧而去。

此時的張亢現在是河北東路安撫使,他在宋夏戰爭中實在是太耀眼,再加上他於景祐元年做過安肅軍知州,還曾經上表趙禎,分析遼國局勢,熟悉遼國情況。老範自然不願意放過這個寶貝疙瘩,於是就把他調到了河北來。

目前陝西路那邊主要由龐籍、王堯臣、王沿、劉平、文彥博等人在治理,范仲淹帶著王德用,調集了大概五萬西北邊軍精銳到了河北,進行了周密佈防。

原來的河北軍隊主要佈置在了河間府、定州、深州、滄州等地,而西北邊軍精銳則放在了雄州、安肅、保州、保定等邊境。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

河北軍隊戰鬥力肯定沒西北邊軍強,如果把他們放在前線,萬一遼國攻破了一個城市,就很有可能造成軍心渙散,直接大崩潰。

西北軍在後面,說不準就要被河北軍帶著崩盤,那形勢就徹底完蛋了。

所以西北軍就是在前面頂住壓力,如果遼國大舉進攻,西北軍只需要完成防守任務,范仲淹也能從容調集援軍支援,配合西北軍對遼國展開防守反擊。

至於遼國若是繞過西北軍也不怕。

相比於河北軍,西北軍是敢於野戰的,遼國繞開他們去進攻腹地,後勤補給線勢必會遭到西北軍的嚴重打擊,到時候看誰能耗死誰。

因此老範不愧是深諳烏龜殼碉堡戰術以及防守反擊戰術,這麼佈置堪稱是完美。

此刻張亢看到城外的遼軍,指著外面對手下的狄青等人說道:“範相公言中了,這必然是遼國想要繞開我們,直取我們後方的腹地。”

折繼閔年輕氣盛,高聲喊道:“帥司,出戰吧,就這樣讓遼軍如此大搖大擺地從我們城外經過,末將丟不起這個人!”

“出什麼戰?”

張亢瞥了他一眼:“遼國十多萬大軍,我們就從西北帶了五萬人過來,還都分散在各地,難道要我們幾千人去大戰城外數萬遼軍嗎?何況你怎麼知道這不是遼軍的誘敵之計,故意引誘我們出城?”

“額”

折繼閔就不說話了,張亢在西北打出了名堂,威望很高,而且還是一路帶著他打的,他哪裡敢跟張亢頂嘴?

張亢教訓完折繼閔之後,又讚賞地看向狄青道:“漢臣,你有什麼想法?”

相比於做事衝動,全憑熱血打仗的折繼閔,張亢其實更喜歡狄青,因為狄青不僅打仗勇猛,而且行事善於思考,富有謀略,不止是將才那麼簡單,很有可能是個帥才。

所以張亢十分欣賞他。

狄青沉聲道:“正如帥司所說,遼國此番大舉南下,一可能是直取腹地,二則是引誘我們出城,不管是哪一種,末將都認為應該按兵不動,靜待時機。”

“哦?”

張亢說道:“說出的緣由。”

“原因很簡單,若遼軍直取腹地,後方有範相公在,他們的攻勢不可能那麼順利,必然為相公所阻,此時我們就應該伺機而動,破壞遼軍的後勤糧草,讓他們後方不得安生。”

狄青分析道:“若遼軍故意大搖大擺南下,引誘我們出城進攻,那我們更應該鎮守城池,不讓他們得逞,等待相公援軍到來,遼軍便只能撤退。”

“善!”

張亢大喜,連連點頭道:“說得很好。”

接著他深邃的目光看向遠方,淡淡地道:“我軍雖人少,但相公對我等寄予厚望,所以就決不能犯錯。一步錯,步步錯,面對強大的遼國,該穩還是要穩!”

雄州作為宋遼邊境的重鎮,城池寬闊高大,但城裡卻只有八千守軍。

不是宋軍不能多派人,而是人一多糧草就不好補給。

一旦遼軍把雄州團團圍困,糧草進不來,駐軍太多了人吃馬嚼,估計要不了多久雄州就要變成死城。

所以乾脆少派點人,多囤積糧草。

以雄州現在的糧草儲備,就算遼國圍一年都圍不死。

可也正是人少,試錯的成本就非常高。若遼軍伏擊,即便有手榴彈,他們這八千人也可能會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因此現在張亢他們要做的,就是等!

有耐心,才是好獵人!

有朋友說上章改革措施還說保守,要注意的是,這是我軍在民國時期採取的保守措施,不是在宋朝是保守措施。主角也認為這些措施在宋朝屬於激進了,但深入瞭解的話就會知道,我軍採取這樣的措施可是在宗族勢力強大的江西,而主角目前只是想在宗族勢力已經幾近於無的宋朝北方推廣,難度甚至可能比我軍當時還要低很多。

另外那位朋友拿妾生子和現在小三比喻,先不說現在小三法律也有繼承權,單說小三現在不合法,妾在古代可是合法的,二者完全不能類比。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寫書肯定遵照邏輯來寫,裡面的內容和措施往往都是歷史上發生過,並且較為順利的措施,不會胡編亂造。

還有我軍採取的激進辦法我也在書裡寫了,未必民國時期的江西宗族勢力,強過於宋朝被打爛的北方宗族勢力?這不現實,當時北方宗族勢力的情況我也是做了調查和考究的,總不能民國時期的思想就已經那麼先進了,可以接受得了這樣的改革吧?沒道理的,所以我完全不接受這位書友的指責!

不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我也不能統一大家的思想,我只是解釋一下我為什麼這麼寫,讓大家明白原因,並不是我指責這位書友有什麼問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清楚我這麼寫的緣由就可以了。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砂糖橘

嗚嘰寶愛吃白米飯

夫君,放開那群女孩讓我來!

有溫其潤

穿成軟弱女主修整惡毒女配

Y芝芝莓莓Y

原神:我為至冬冰龍王

某不知名屑毛團

瑪麗蘇之重生後我被團寵了

景玄裡

全民召喚:從王者榮耀開始

Ze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