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千金買馬骨

郭承祐翌日行刑。

行刑當日,他還在叫囂著趙駿是當今權臣,是奸逆之輩,請官家開眼之類的話。

但可惜的是官家聽不到他的聲音了,很快就被砍掉了腦袋。

郭承祐死不足惜。

大宋官員其實也不能算人渣遍地。

至少北宋前中期的官員還是要點臉面,不會做得太過分。

再加上朝廷的高薪養廉政策,所以史書裡的宋仁宗時期,有名有姓的貪官汙吏不多。

更多的是像仁宗天團那樣,一個個名留青史,成為歷史上文臣的一段佳話。

但能夠在史書裡留下姓名的貪官汙吏,基本上都是很過分的那種。

郭承祐光史書裡的罪名就一連串,現在根據趙駿的實際查證,這都算是諫官和御史沒有把證據查全了。

畢竟諫官和御史沒有趙駿那麼大權力,他們也只能根據民間反應來彈劾,不像趙駿,直接抄了郭承祐的家,在郭承祐家裡找罪證。

因此相比於被此人禍害過的百姓,砍頭都算是便宜這廝。

不過他的死在亳州還是掀起了很大的風波,在地上方也掀起了很大的風波。

畢竟一地知州,就這樣掉了腦袋,在以往大宋,真算是少之又少。

特別是郭承祐還是有背景的人,誰都知道他祖上是開國將領,妻子又是趙家郡主,同時還是皇帝東宮官。

結果就是這樣背景通天的人,都死在了趙駿手裡,這位知院權勢到底多大?

以至於亳州上下官員都戰戰兢兢,紛紛拿起了行動效率。

原本那些即便不貪不佔,卻也是碌碌無為,人浮於事的官僚,一個個都好像勤政起來,上山下鄉,四處慰問百姓。

弄得亳州似乎一下子海晏河清,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象。

只是趙駿知道這樣的情況估計等他離開亳州不久就會舊態復萌,要想保持現狀,還是需要朝廷派一個能幹的亳州知州過來。

所以他又上書朝廷,讓朝廷那邊好好選人,別整那些亂七八糟的過來禍害百姓,這種人有多少他砍多少。

到二月下旬,趙駿安排了亳州事務,這才重新啟程,往東南進入宿州境內。

由於他的行蹤已經暴露,乾脆也就不再微服私訪,大大方方地亮出自己知院衛隊,一路向東。

幾乎是他剛到臨渙的時候,宿州知州王素和宿州通判楊察就已經前來迎接。

王素今年31歲,楊察更是才25歲,但這兩個人卻已經成為了一州的知州和通判,州府的一二號人物,可以說年輕有為。

事實上雖然王素年輕,可已經在官場浮沉11年。

他是天聖五年的進士,跟包拯、韓琦、文彥博等人是同榜登科,歷任通判潁州、懷州、許州,又以尚書屯田中外郎,知濮州、鄂州、宿州,資歷相當老。

而楊察則是景祐元年的進士,現在也在官場上幹了4年,後來由於政績出色,又出知潁、壽二州,到慶曆初,為江南東路轉運使。

也就是說,這個楊察從景祐元年考上進士,到慶曆元年短短七年的時間,就從通判當上了一路最高階別長官。

這就相當於後世考公上岸第一年觀政,第二年當副市長,第七年就幹到了高官。

什麼離譜經歷?

趙駿當然不知道這兩位都是牛人。

王素和楊察都是歷史上相當出色的清廉官員,史書上對他們讚譽有加。

特別是王素,還是與餘靖、歐陽修、蔡襄並列的四諫之一,在地方為政時政績都很不錯,只是顯然不如范仲淹、蘇軾這樣的人出名而已。

由於趙駿不怎麼讀《宋史》,只對歐陽修、范仲淹、蘇軾、王安石等家喻戶曉的人比較熟悉,倒是不太瞭解王素。

不過他進宿州以來,沿途百姓安居樂業,雖然也有過得窮苦者,卻至少比應天府、亳州好得多,也讓他對二人頗有好感,充滿了讚賞。

宿州臨渙縣府衙內,趙駿看著下面站著的宿州知州、通判以及臨渙縣令等人,笑著說道:“王素,我看過你的履歷,去年你在鄂州做得很不錯,不僅在朝廷賑災公文來之前,開倉放糧,避免百姓餓死,還取消了計口售鹽制度,令鄂人感汝德,這是好樣的.”

王素並未因為得到誇讚而感到高興,面色依舊不改,落落大方地拱手行禮道:“知院謬讚,所謂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這本來就是下官該做之事,並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

“嗯,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我是來的路上才知道你是王文正之子,王公“柄用十八載,為相十二年”,連官家都稱讚為全德元老。

現在看來,伱有你父親的風範.”

“謝知院誇讚.”

王素又拱拱手說道。

趙駿誇獎完之後,才環顧眾人說道:“諸位是不是很好奇,本院堂堂政制院知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會微服離京,前往大宋各地?”

王素說道:“知院這樣,自是有知院的用意.”

“是啊.”

趙駿感嘆道:“我這次出巡地方,並不是為了四處看看,找些什麼貪官汙吏砍他們的腦袋。

而是為了探察民情,瞭解上下弊端,找出救國的辦法.”

救國的辦法?

下面諸多官員一頭霧水,大宋已經到了快亡國的地步了嗎?

“如今大宋沉痾遍地,邊境敵人扣關,腹地災禍不斷,富者豪宅良田萬畝,貧者卻無立足之地。

造反起義者如過江之鯽,很多官員卻沉醉於歌舞昇平之中,可謂內憂外患。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

趙駿看著下方眾人問道。

王素是未來的新黨成員,歐陽修和范仲淹的盟友,自是因長期待在地方,見識了太多事情,所以立即沉聲說道:“這是因為吏治沒有做好,以至於各地官員尸位素餐,若能嚴刑峻法,改革弊端,就會好很多.”

“哦?”

趙駿笑道:“王太守認可本知院在亳州處死郭承祐,打擊貪刻之徒?”

王素說道:“是的,下官也想這麼做.”

歷史上王素做淮南都轉運按察使時,諸使皆以嚴刻為明,素獨不責細過,對貪刻之徒,必窮追細究,繩之以法,故屬下敬而畏之。

意思是王素對犯了那種小錯誤的官員並不嚴苛處理,只有那種貪贓枉法的人,才繩之以法,令人敬畏。

“嗯.”

趙駿雖然對王素瞭解不深,但很滿意他的態度,點點頭道:“很好,本院記下你了,你去年才擔任宿州知州,我希望你能拿出成績來,對待本州貪官汙吏,無需留情。

下能安撫百姓,對上便無愧於國家矣。

若來年宿州民生更好,本知院親自提拔你.”

在官場上是不能輕易許諾的,一來隨意提拔一名官員,容易被人攻訐,說你權重,引起皇帝猜忌。

二來給出去的承諾因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那麼你在官場上的名聲就不會太好,以後也會步步難行。

所以官場就喜歡打那種似是而非的官腔,說起話來就跟謎語人一樣聽不懂。

然而趙駿本來就不喜歡這種謎語人腔調,他更喜歡實事求是的態度。

你做官要是做得好,真為老百姓辦了實事,把地方治理得太太平平安居樂業,我憑什麼就不能提拔你?

因此他也敢於打破宋朝官場的常規,下這種承諾。

並且這次南下,除了下基層看看百姓的生活,抓貪官汙吏以外,還有就是考察地方官員,看看有什麼可造之材沒有。

不管是地方路轉運使、按察使、提刑司,亦或者各地知州、通判,乃至地方縣令、主簿、縣尉,只要有能夠治理好地方的才能,為人剛正清廉,他就一定不會吝嗇於提拔。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能力。

畢竟相比於一個昏庸無能的清官,以及能幹實事的貪官,老百姓其實更喜歡後者。

若是本身清廉剛正,又能辦實事,這就是最好的官員了。

王素的資料在趙駿來的路上就已經查過。

名門子弟。

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

在潁州、懷州、許州、濮州、鄂州等地多有政績。

去年他上任宿州之前,宿州因受淮南大旱波及,情況非常不好。

他上任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安置受災百姓,將宿州治理得有模有樣。

這樣的官員趙駿自然是可以欣賞。

給出這樣的承諾,也是起到了千金買馬骨的效應。

除此之外,趙駿也早就知道,要想真正推動改革發展,以一己之力肯定是不行。

必須建立自己的班底。

並且靠范仲淹那幫人,也不一定能成事,比如歐陽修就是個豬隊友。

所以要是遇到了有才能的人,他可以進行提拔,以後到了中央,也能組建自己的勢力。

而且都是年輕有為,又對國家目前現狀感到不滿的人,難道還怕大事不能成?

這次巡視,也算是一次人才探尋。

王素得到了趙駿的承諾,依舊是不卑不亢,拱手說道:“多謝知院.”

當下趙駿在王素、楊察等人的陪同下,視察宿州各地。

在宿州待了七八天的時間,雖然只是去了一些地方,但趙駿可不是被地方官牽著鼻子走的傀儡。

這段時間皇城司的察子早就滲透到宿州各縣去了,下鄉四處探察民情。

一個地方的百姓過得好不好,官吏們做的怎麼樣,地方官員不一定知道,但百姓們能不知道嗎?

而根據匯總的訊息來看,王素和楊察確實是兩員能吏,讓趙駿非常滿意。

於是在勉勵了二人一番之後,到二月底,趙駿再次出發,離開了宿州,向著南面的濠州以及壽州方向而去。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文野:花開半夏

栩絡

網遊之絕世法神

林夢華

雲相

得勿業

淡忘:贖罪

東郡L

穿成惡毒真千金,秒變打臉狂魔

發發崽

遠期

拾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