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打骨折

四合院的牌匾雖然還沒掛上去,主要有些資料還在審批中,李建昆走了不少關係,應該快的,暫且就稱呼它為創業家雜誌社吧。

在距離創業家雜誌社不遠的東廠社群,李建昆物色到一家小印刷廠。

這片社群位於大草廠衚衕以北,美術館大街以南,東至王府井大街西側,西至北河沿大街東側,為啥叫……東廠,咱也不懂啊,不知和永樂的那個有沒有關係。

小印刷廠叫“紅星印刷廠”,掛靠社群的企業。

該說不說,紅星這種廠名,眼下全國沒有一萬,也有九千。

“李同志,您的這個要求,咱沒法滿足啊.”

紅星印刷廠的廠長辦公室裡,馮大山一臉鬱悶,搞這個廠子兩年多,也印了兩年多的盜版小說,本以為終於能揚眉吐氣一把……錢不錢的先不提,咱就想印點有格調的東西。

誰承想,單是人家要求的一個彩色工藝,他的老掉牙裝置就拿不下來。

李建昆沒有任何表情變化,他難道不知道這廠子不靠譜嗎?

他是來做生意的麼,不,他是來一發入股的。

當年一點政策沒有時,他就辦起了民營企業……

“你?你不也就是個……搞掛靠的嗎?”

“籌啊,貸啊.”

把廠子辦成這樣,已經掏幹他親朋好友的所有口袋,要不是半輩子耗在印刷業,其他的啥也不會,原來的廠子又不景氣,被迫下崗了,誰樂意幹這個。

“你說真的?”

主要問題是他不懂印刷行業,也實在沒時間和精力去辦一家印刷廠。

他以為李建昆的雜誌社,也掛靠在哪個集體下面,但還真不是。

李建昆辦的是實打實的民營企業。

地啊錢啊的,這都好說。

辦雜誌社,必須要有自己的印刷廠,這年頭民營企業沒地位,指望別的印刷廠行不通。

馮大山眼珠子骨碌碌轉著,心頭很是狐疑,又想著假如真有戲,他似乎左右不吃虧。

“李同志,您是有錢人,站著說話不腰痛啊。

好吧,就算能籌到錢,想搞到您要求的那種檔次的裝置,得去國外進口……您看,籌到人民幣也不頂用.”

李建昆熟悉未來走向,沒這個顧忌。

受他影響,像小王的山河古玩城、魯娜的幸福百貨,也是民營企業。

“馮廠長,咱倆打個商量行嗎?要是我能幫你搞來這種裝置,我們二一添作五,合夥幹成不?”

有了先進的裝置,自然不擔心沒有大生意,哪怕分出一半賺頭,他肯定也比現在掙得多。

這年頭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選擇聯營或掛靠的模式,主要是擔憂。

“比金子還真.”

“這你甭管,我有門路.”

李建昆也不解釋。

李建昆一臉人畜無害的笑容。

當然,說到猛,還得是陳春仙猛。

“馮廠長,不是我說,你們廠的裝置也太老了,連個掛曆也沒辦法印啊,怎麼不換套新的?”

馮大山嘆息一聲:“錢呢?”

馮大山打算信他一回,反正見到裝置再談後續,他也不損失什麼。

李建昆心想,妥了。

佔一半股份,創業家雜誌擱這兒印刷,指定不帶花錢的,說不定靠著其他業務還有得賺。

重點是,作為半個老闆,廠子能以創業家雜誌為主。

既不用自己出場地,也不用自己出技術人員。

無非花幾個錢添置裝置。

大機率也要不了幾個錢。

大山同志的耳目不算聰慧啊……

知道靠什麼創造利益最來菜嗎?

資訊差。

一九八五年,是一個格外囂張的年份。

經過一九八四,這樣一個奇蹟之年後,社會上多出不少有錢人,從而形成了攀比式消費。

消費帶動生產。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各大企業便在爭相引進採購裝置。

這種積極性在歷史書裡被稱作“諸侯經濟”。

有個資料:一九八五年,我們的貿易逆差達到前所未有的一百四十億。

外匯貯備消耗極大,在盲目衝動之中,也造成了許多裝置的重複引進。

恰好李建昆知道,首都某地正在“悄默默”舉行易貨會。

據說全國都有人來,他不信淘不到一套印刷裝置。

……

……

王秉權和李建昆從皇冠車上下來,這年頭有一點好,車在路邊隨便停,不擔心被貼條……

兩人沿著廣場上的石板路,走向靠內的一座佔地不小的展館。

在他們九點鐘方向的空地上,露天擺放著一臺三米高的巨大機床,大機率實在不好挪進展館。

“喏,就這玩意兒,只要你想要,拿不出錢沒事,有什麼給什麼,大米、土豆也成.”

老王指著機床說。

“這麼誇張?”李建昆瞪眼。

“他們留在手上,不僅沒用,還是個麻煩,萬一相關部門審查,花這麼多外匯引進一臺用不上的機器,怎麼交差?不如換成能用的東西,大米、土豆至少食堂能用,工人能吃吧.”

聽聽又有些道理。

這個歷史事件,叫作“工業裝置搶購潮”。

李建昆上輩子曾在資料中讀到過。

在這一時期,我們有大批的企業拿著採購清單,跑去國外搜尋淘汰的二手裝置,無數機械裝置被引進回國,其中又以家電生產線最多。

我國家電行業也因此開啟了“戰國時代”,裹挾著一種既蓬勃又野蠻的姿態。

“阿里斯頓”這個稱謂,想必許多後世的孩子也會有所耳聞。

比如,美菱-阿里斯頓。

此時的人們,對於能在自己的品牌上加一個洋字尾,而感到興奮不已。

目前市場上,有長風-阿里斯頓,長嶺-阿里斯頓,北冰洋-阿里斯頓,伯樂-阿里斯頓……攏共九個阿里斯頓,全是造冰箱的,採購的是同一款生產線。

阿里斯頓,在這個國家龍生九子。

放眼世界商業史上,也是獨此一例的現象。

老王這次一起過來,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淘到點電冰箱方面的裝置。

畢竟,方便——現貨,便宜——貨主焦急出手。

不焦急的、不怕攤上事的,倒也有。

前世一九八七年,有關部門曾對漢江進行過進口裝置普查,發現全市共有價值五千一百萬的進口裝置,然而這些裝置基本都長時間閒置,有些甚至連包裝箱都沒拆開。

還有更盲目的。

川渝斥資八個億,從小日子引進了一整套維尼龍生產裝置,然而,運回來組裝建成後才發現,天然氣供應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即使把隔壁“重鋼”的天然氣全移過去,還不夠一半裝置開工。

西海引進了一套混凝土輸送泵,結果發現都是三十年前的舊裝置,除了標牌是新的外,其他部件都邁進棺材了。

誠然,這種缺乏規劃的引進行為,造成了極大浪費,也消耗了大量外匯。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

比如我國的家電行業,正是在這一時期,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崛起。

客觀講,這股引進熱潮對於我國輕工產業的更新換代,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推進作用。

兩人進入展館後,裡面既熱鬧,也冷清。

各種機械裝置幾乎擺滿地面,然而除了站在裝置旁邊的、明顯是貨主的那些人外,逛客寥寥無幾。

“好像一下又都不缺了.”

老王感慨。

“還是有所顧忌吧,擔心他們不會把好貨拿出來賣.”

李建昆說,不過他知道,有些地區是真的引進多了。

他倆一身光鮮,大搖大擺走進來,怎麼看都來頭不小,吸引了許多貨主的目光,臉上都帶著希冀。

老王開始踅摸他的電冰箱裝置。

李建昆四處搜尋印刷裝置的影子。

“還不少呢,不過……”不多時,老王搖搖頭,沒相中。

清溪電冰箱廠現在有一套一千萬美金的電冰箱生產線,使得他的眼光變得極高,儘管此行的目的也不是找生產線,只是想淘點輔助小裝置。

“我連影子都沒看見……”

或許是李建昆的運氣不好,又或者印刷裝置在引程序度上,沒那麼招人喜歡。

索性……

“喂,同志們!有沒有印刷裝置啊?”

人類有張嘴巴,就是用來交流的。

李建昆扯著嗓子大喊,展館內響起回聲。

老半天沒人回應,現場倒也多了些交談之聲。

“我們那兒好像有單位有多的.”

天籟之音傳來,李建昆心頭一喜,循著聲音走過去。

說話的是一個帶狗皮帽的大叔,操著一口麻花音。

“不過這次沒來.”

“沒事大叔,能聯絡就行.”

李建昆遞過去一根華子,沒幾步路,運過來不費勁。

這就嘮上了。

大叔來自天津,說他們那兒有家大型印刷廠,從國外引進了一套據說最先進的印刷裝置,結果貨拖回來一瞧,拋開裝置款式和生產廠家不談,和他們在用的裝置,技術層次一毛一樣。

純白搭。

“你是嘛單位的?伱們要是願意付外匯……”

“付外匯.”

李建昆說,外匯於他,相較於其他人來說,屬實談不上重要。

“我感覺打五折他們都能出手!”

李建昆聽成了打骨折,好像……也沒多大差。

“大叔,這天兒還挺冷,我看現在過來逛的人也不多,不如找個館子喝兩盅溫酒,慢慢聊。

此事還要仰仗您呢.”

李建昆趁著握手,塞過去一包華子,熟練得讓人心疼。

“好說好說.”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夏熾愛

水昕記

原神:開局成為璃月劍聖

吾妻繪綺可樂

苟長生?我拉滿防禦就是莽仙子

軟軟白

海賊王之企鵝號

小呆空空

血蓮之役

唐小魚是姐姐

HP之拯救魔法界好難

請喝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