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兩月,百濟滅

海東半島的平衡確實被打破了。

但並不是陳青兕預想中的那樣,有第四方力量的介入,而是一個人的發揮。

黑齒常之!

黑齒常之出身百濟王族,祖上是扶餘國後裔,因封於黑齒而以封地為姓。

黑齒家世代擔任百濟達率兼任郡將,達率相當於大唐的兵部尚書,郡將則是地方統帥。

百濟領土不大,這個郡將等同於封疆大吏。

這些年百濟多次進攻新羅,也不鬧大,只是搶了好處就撤,或是佔據一村一縣,總之就是避免與新羅正面交鋒,利用一切手段方式佔便宜。

只是夜路走多了終究會遇到鬼,百濟這種不要臉的方式,激怒了新羅大將金軒中。

在百濟一次進攻的時候,金軒中果斷出擊,與百濟大戰一場。

雙方大紅了眼,一支流矢射中的百濟軍統帥黑齒沙次,致使他命喪當場。

黑齒常之臨危受命,接替了自己父親的職位,接管了他的兵權。

他趁著新羅慶賀勝利的時候,率部奇襲,一舉奪城,本欲斬殺金軒中為父報仇,卻得知金軒中被調回都城。

黑齒常之氣惱非常,長驅直入,連破六城,追上金軒中取其首級而歸。

許是百濟小打小鬧習慣了,又或者黑齒常之追擊過於迅猛,新羅無人可擋,給打得落花流水,戰線幾近崩壞。

百濟本不想鬧大,但是黑齒常之這一番大勝,刺激到了百濟國君扶余義慈,覺得小打小鬧滿足不了胃口,乘勢搶奪了新羅多座城池。

三方的平衡也因此打破。

高句麗見自己的“盟友”已經發力,自己也加強了攻勢。

新羅現在是真的有些支援不住了。

陳青兕聽到平衡被打破的方式,也是略微錯愕,隨即也覺得釋然,果然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戰場上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動,就能影響整個局勢跟著改變。

李治對於這種改變很是興奮,眼眸中透著絲絲灼熱。

從大局來說,海東不定,後方不穩。

高句麗雄峙海東,人口眾多,民風剽悍,擁有強國的基礎,放任不管,必成大害。

於私來說,李治一直想走出自己的父親的陰影,覆滅高句麗,平定海東,完成自己父親未完成的事情,即可盡身為人子的義務,亦也讓天下人知道,他李治不輸父親。

許敬宗道:“陛下已經多次勸和,百濟小國,非但不聽,反而得寸進尺,更進一步擴大戰事。

此舉已經觸及朝廷底線,決不可容忍,必須出兵,讓四方諸夷知道,四方諸夷,妄動兵戈者,誅.”

許敬宗自是知道李治的想法,最先表態。

其實此事也用不著商議,海東有變之日,即是大唐出兵之時。

這是一年半前就已經定下的國家戰略……

唯一沒有定下的是如何出兵,是採納蘇定方的跨海強襲,還是使用李績的穩重進兵之法。

蘇定方求的是一個快,直接從登州乘船橫穿東海直奔百濟熊津江口,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意,強勢登陸。

李績求穩,因海上風浪大,情況未知,他建議是橫渡渤海灣,從山東半島使船抵達遼東半島,這條線唐軍熟悉路徑氣候,穩定安全,然後沿著遼東海峽的海岸線行船,抵達百濟,以避免行船風險。

兩者一穩一快,各有千秋。

李治望向姜恪、陳青兕說道:“行軍路線,兵部可有建議?”

姜恪整理了一下思緒,說道:“兵部更加傾向蘇邢公的策略,但得拖上一拖,現在這個天氣,並不適合橫渡東海.”

他想了想,說道:“還是讓陳侍郎跟您解釋吧,他記得多.”

姜恪事先沒有備案,很多東西他知道,卻一時間說不出口。

李治也不在乎,姜恪本就是憑藉軍功晉升,在細節方面,確實要遜色文臣許多,望向陳青兕。

陳青兕道:“自那日定下方略之後,兵部在姜尚書的領導下,對水軍船艦進行了修復,朝廷水師也在津沽訓練。

根據訓練情況可見,朝廷水軍已經具備跨海運兵作戰之能。

這些年,登州方向官民合作。

劉刺史聯絡了地方漁民,商人,從他們那裡得到了東海洋流、四季風向等詳細情況,乃至於航海路線。

兵部上下經過細緻確認,劉刺史得到的訊息屬實。

若在春季出兵,風險將降至最低.”

劉刺史?

李治想了想,說道:“可是青州刺史劉仁軌?”

陳青兕特地提他,就是有心讓劉仁軌露露臉。

海東的戰場,怎麼少得了他這位抗日英雄?

“正是他!”陳青兕在李治面前,也沒有隱瞞兩人關係,畢竟當初那一首《別劉大》,人盡皆知:“劉刺史才略,臣下了解。

他多半透過細枝末節,琢磨出了一二,在這方面特別上心.”

李治並不懷疑,劉仁軌的能力是他所器重的,只不過在對方跟李義府之間,他選擇了李義府而已。

“正好,先禮後兵!”

許圉師提議道:“陛下可以先下一封國書,讓百濟將所有他們取得的新羅領土都還回來。

一來,可以給他們一種我們不願動兵的假象,此外亦可作戰前排程,等待合適的出兵時間.”

新羅、百濟雙方交惡數十年,彼此領土歸屬錯綜複雜,誰都有道理。

百濟是不可能同意,歸還土地的。

李治並沒有立刻下令對百濟的戰事,而是暗中排程軍備物資。

一直清閒的兵部,也瞬間忙碌。

糧草、軍械、兵卒調動,將官安排都得過兵部的手。

不過陳青兕這些日子都混跡在檔案室裡,各類檔案也記載了排程的情況。

陳青兕從中吸取了不少經驗,雖是第一次負責,卻並不生疏,一切安排,遊刃有餘。

在這緊張的氣氛中,如預料的一樣。

百濟國君扶余義慈拒絕了李唐朝廷最後的“善意”,在顯慶七年二月,李治正式下令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討伐百濟,青州刺史劉仁軌負責後勤運輸工作。

領命之後的蘇定方從膠東半島的成山渡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熊津江口。

百濟根本就沒有想到唐軍竟然能夠跨東海運十萬大軍,在熊津江口並未設下重兵佈防,以至於百濟守兵不敢出城寨來戰。

蘇定方搶灘登陸,依山列陣,一戰破熊津江口,殺敵三千,七萬唐軍步卒順利登岸。

到了這時,百濟援軍才姍姍來遲。

蘇定方率步、騎兵衝陣,劉伯英水師配合,夾江並進,一戰擊垮百濟援兵。

蘇定方留水軍駐紮熊津江口,親率大軍長驅直入,直搗百濟都城泗沘。

百濟國君扶余義慈大駭,舉全國之兵來戰,蘇定方一戰殲敵兩萬,兵困泗沘城。

百濟國君扶余義慈歸降……

從出兵,到滅國,耗時兩月半。

長安,皇宮!

李治看著凱旋的戰報,昂首大笑,笑聲中滿是暢快之意。

陳青兕在下首頁不知道說些什麼。

是大唐太強?還是蘇定方太強?或者百濟太弱?

這完全就是摧枯拉朽嘛!

不過看著洋洋自得的李治,陳青兕還是決定要及時澆一盆冷水。

“陛下,臣以為,現下如此高興,為時尚早.”

李治愕然道:“這是為何?”

陳青兕道:“百濟懸於海外,攻之容易,長守卻難。

我朝首次接管此地,不知民生,不曉國情,甚至不知語言,久必為患。

這留守之人除了需要精通軍略之外,還得善於安撫民心的良臣安撫當地百姓,以收民心。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掌控此地.”

在他的印象中,唐軍在百濟方面的治理存在大的紕漏。

一方面是蘇定方並沒有很好的控制軍紀,導致了唐軍在攻打都城的時候,一部分兵卒縱兵劫掠,引發了百濟百姓的不滿。

一方面是劉仁願這個蠢貨並沒有安撫好百濟民生,使得內部發生叛亂。

黑齒常之這位歷史上的唐朝名將,本已經投降了蘇定方,也被逼得舉起了義旗造反。

當時蘇定方已經撤回長安獻俘,百濟因此一片彌亂。

後來是劉仁軌與新羅的金庾信聯手,用了三年時間,才將百濟內部的叛亂平定,在此期間劉仁軌還在白江口大破倭國水軍,將夜郎自大的倭國島民打服了好幾百年。

蘇定方此次出征前,陳青兕以兵部侍郎的名義特地再三叮囑了蘇定方,讓他注意維持軍紀,甚至他還舊事重提,在蘇定方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蘇定方作為隋末唐初就冒頭的大將,本不應該蹉跎二十年的。

蘇定方很得李靖器重,以至於在當年的滅突厥之戰時,命他先登。

蘇定方率領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騎兵為先鋒,縱馬突襲,一口氣突進突厥牙帳,逼得頡利可汗與隋朝的義成公主僅帶數十騎隨從逃跑,隨即李靖大軍趕到,dtz潰不成軍,唐軍斬首萬餘級,俘獲男女十餘萬、雜畜數十萬。

這一戰蘇定方表現的神乎其神,就是因為年輕氣盛,大勝之後未能制止麾下兵士搶掠,以至於受到了冷遇。

這個時代的戰將太多,蘇定方這一冷遇就被人遺忘在旮旯角了。

直到李治登基以後,蘇定方才有了一展所長的機會。

如果有後悔藥,蘇定方保管不會為了那一些身外之物,二十年不得晉升。

陳青兕到現在都記得,蘇定方聽到自己揭他傷疤,那一臉吃了屎一樣的表情。

也是因此,陳青兕可以肯定,蘇定方不會重蹈覆轍,至於劉仁願這個人,他之前在與論欽陵的對決中爭功冒進,以至於造成所部兵馬覆滅,致使另一路兵馬陷入危局,已經受到了懲處,除名為民。

但李治惜才,又給提拔為中郎將,協助席君買坐鎮青海。

因為他的出現,歷史上百濟內部復國行動的原因,已經不存在。

不過陳青兕心裡清楚,他的任何行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

站在百濟的百姓這一邊,唐軍就是入侵者,而唐軍接管百濟,也必不可免的傷及百濟地方豪強大族的利益。

就算沒有蘇定方的劫掠,沒有劉仁願的妄為,也可能出現內部的動亂,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抹平這些問題。

而一個出色的行政人員,將會大幅度的縮短這些時間。

李治問道:“蘇邢公不合適?”

陳青兕道:“論及軍略,蘇邢公乃當世唯二之選,餘下一個是李英公……”

其實在他心裡,李績還真差蘇定方一級別。

不過沒有必要為了這點事情,得罪他人,哪怕李績就算知道,也未必會計較。

他繼續說道:“可讓他靜下心來治理民生,安撫百姓,那真太難為他了.”

李治一想也對,戰事過於輕鬆愜意,他甚至動了一鼓作氣,繼續北上攻打高句麗的心思,想將蘇定方留在百濟,但聽陳青兕這麼一說,亦覺得有道理。

李治問道:“那愛卿覺得何人合適?”

陳青兕想也不想,說道:“臣平素往來,多是文臣士人,多以文治為主,少有精於軍略,長於打仗的。

思前想後,唯有劉仁軌一人.”

李治又聽到“劉仁軌”,不免笑道:“陳愛卿當真看中劉刺史.”

陳青兕忙道:“臣舉賢不避親,劉仁軌兼之文武,確實是少有的棟樑之才.”

李治也沒有立刻同意,只是道:“朕會考慮的.”

陳青兕也不再說,將話題轉移到新羅上面道:“陛下,對於新羅方面,現在不可大意。

我軍以雷霆之勢,拿下了百濟,在百濟設定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以掌控百濟全境。

此舉必然刺激新羅,對於他們亦不得不防.”

李治也想起了之前自己被新羅女王舔的有些是非不明的情況,沉著臉道:“朕知道,新羅若是識趣,朕自然會看在他們三代連年朝貢不絕的份上,留其國祚。

還想在背後搞小動作,饒不得他們.”

兩人針對海東方面的情況又做了細談,直至黃昏,陳青兕方才離開了皇宮。

這走在回家的路上,陳青兕都覺得有些不現實。

他們兵部做足了準備,結果兩月,就搞定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青春歸屬的地方

佐藤仁介

玖玖八十一

天語行空

四合院:我,迎娶孟小棗!

蝸牛不愛走

快穿之我在海賊世界旅遊

忱槿盛

末日紅警從植物大戰殭屍開始

沙奈朵的旅途

自封神位,超脫世界之神

巫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