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升官吐蕃使者

陳青兕知自己在新生一輩人氣很高,很多青少年都將自己視為偶像,尤其是寒門庶族更是如此。

只是想不到自己在一個未出閣的小姑娘身上,也有這般人氣,也不吝嗇自己的字跡。

他的字固然比不上這個時代的大文豪,卻也還算端正,見得了人。

陳青兕隨手寫了一篇吉利的賀語,交給了賀蘭敏之。

賀蘭敏之若寶貝一樣收著。

陳青兕一如既往的蹭著李弘的課。

郭瑜對於陳青兕的存在已經習慣,沒有一開始那麼擔心了,也漸漸察覺陳青兕這是在聽自己講課。

郭瑜本不太喜歡陳青兕,但見他馴服了桀驁的賀蘭敏之,還如此尊重自己的學問,也漸漸釋然了,上課也格外起敬。

畢竟文人古來相輕,陳青兕同為大儒,卻能坐下來認真靜心的聽自己講課,可見自己的學問是何等了得?

這會兒,他又覺得陳青兕是大儒了。

承慶殿,東宮的小太監再一次向李治彙報太子與陳青兕的動向。

“諭德如往常一樣,陪著太子讀書,完成課業,也隨著太子一併前往詹事府學習政務.”

李治問了一句:“張詹事與陳諭德後來可有爭辯?兩人關係如何?”

小太監道:“並未有如當初那般爭辯,兩人關係善可,經常一起討論政務,只是避開了擴張安民的討論。

張詹事與太子說到這方面政務的時候,陳諭德都在一旁並不答話.”

李治頷首露出滿意神色。

這就對了,太子諭德主要負責生活德行,行政方面是張文瓘的工作。

張文瓘邀請陳青兕一起探討自是無妨,若是沒有邀請,便因與自己理念不合,出聲反對,那就是僭越。

張文瓘是他親自任命的太子詹事,東宮行政第一把手,相當於太子府的宰相。

太子府自是以張文瓘為先的。

“不過……李詹事丞倒是很不服陳諭德,只是陳諭德似乎不屑與之計較.”

李治微微頷首,道:“下去吧!”

他不再理會小太監,而是閉目深思:

對陳青兕明升暗降,主要目的考驗他的心性,將他安排在眼皮底下看他態度。

陳青兕升遷太快,自他入京才幾年?已經晉升四品之列……

這還不是自己破格提拔,他的每一次升遷都有充分的功績與理由……

現在更是集軍功謀功於一身……

二十五六的年紀,有此成就實在是少見。

李治不得不慎重考慮如何用他,只是他發現即便是在東宮,陳青兕一樣如魚得水。

得到了太子的信賴,以及皇后的感激。

不論什麼崗位,他都能幹出成績,將事情交給他,都能完美的解決,甚至超額解決。

不管是不是遭受不公待遇,他都會用心去幹。

李治想著今日他在殿前的表現,依舊是盡心盡力的為自己為大唐效力,當下不再猶豫,向中書省下達了一道任命旨意。

手諭傳達議政廳的時候,許敬宗、許圉師、任雅相、姜恪正在一起商議事情。

朝廷是準備休養生息,但也要防著海東徒生變故。

一直都有保養的唐軍海上戰艦需要認真維護,畢竟距離上次真正投入戰場已經有五年了。

朝廷現在經濟有些拮据,四人相互扯皮,直到收到了李治的旨意。

四人方才停了下來。

手諭先遞給了許敬宗。

許敬宗看著手上的任命,然後帶著幾分同情的看了一眼姜恪,也不多想,對於李治的任命,他向來都是無條件執行。

李治給了手諭,顯然是要他代為擬旨的意思。

當即寫了一道任命書,蓋上了自己的大印,隨即遞給了許圉師。

許圉師執掌門下省,任命書到他手上,蓋下門下省的印記,就能發放吏部執行。

許圉師看著任命書上的內容,也略帶同情的看了姜恪一眼,蓋上了自己的大印。

姜恪給看得心頭直跳,暗思自己是不是獅子大開口了,惹了相公們不快,要一起聯手對付自己?

不能啊!

他是略微知道朝廷財政壓力的,並沒有申請太多,事先還找來老上司任雅相幫著說情,還是很愉快的。

許敬宗也不隱瞞,直言道:“真是年少有為,陛下手諭,升太子諭德為檢校兵部侍郎,兼任太子諭德之位.”

聽到這裡,任雅相都忍不住露出同情的表情了。

姜恪就如受到無妄之災一樣。

姜恪作為兵部的第一把手,他升職還不滿一年,對於兵部的掌控很一般。

陳青兕現在不是一個人,身後有一個小團體。

只是因為他無實權實職,未能啟用掌控。

現在此任命下達,陳青兕將以侍郎之尊,正式進入廟堂上層,來濟留下來的政治遺產不說完全掌控,只要有個五成依附,就是不小的力量。

自己這尚書,能做得安穩嗎?

陳青兕這升遷速度,即便是許敬宗都暗暗咂舌,略微慶幸,自己沒有跟李義府那般愚蠢,自己一大把年紀了,得為後世子孫考慮一下。

許敬宗其實對於陳青兕跟來濟走得近,有些不滿的。

只是考慮自己的年紀,沒必要與之交惡,這才一直維持友好關係。

許圉師也有些惋惜,他一直以為陳青兕早晚會是他麾下的一員干將,卻想不到不過兩三年,已經成為能夠與自己正面說話的存在了。

早知會是這樣,當初就應該強行拉他上船,也不至於現在自立門戶……

長安陳家宅邸。

陳青兕正在內屋逗孩子玩耍,得到源直心來訪的訊息,讓人將他請到了書房。

陳青兕點火煮茶。

源直心腳剛邁入書房,嘴裡就說著恭喜。

“恭喜恭喜……”

陳青兕道:“何喜之有?”

源直心道:“陛下已經下旨,任命負道兄為檢校兵部侍郎,兼任太子諭德,終於給了負道兄公允的官職了.”

此時甚至還沒有下達,不過源直心現為散騎常侍,在門下省任職,聖旨是透過門下省傳到尚書省的吏部,然後下達公佈。

在走程式的時候,這種不需要隱藏的旨意門下省上下都能先一步知道。

陳青兕手上動作略微一顫,眼中透著一絲喜意,算是苦盡甘來了。

陪太子讀書的日子,固然愜意,可身上無事,手中無權的日子,也著實不舒服。

尤其是他還得到了來濟的遺產,短時間內自己這個魁首還能憑藉官聲穩住周邊的人,時間一長,難免不會有人被許敬宗、許圉師等人拉攏過去。

兵部侍郎,這也是意外之喜,陳青兕還以為自己會從四司主事幹起。

所謂四司主事是兵部下轄的四個部門,分別是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卻不想直接更上一級兵部侍郎。

至於檢校二字,在這種情況下,有跟沒有沒什麼區別。

儘管他的資歷確實不足以擔任兵部侍郎,可他的功績,毋庸置疑。

毫不客氣的說,李唐朝廷未來十年的軍事部署都是他定下的。

陳青兕一邊煮茶,腦子裡飛速運轉,在揣測李治的用心。

李小九的性格,陳青兕透過他歷史上的表現以及現實中的接觸,越發的明瞭:一個腹黑,喜歡站在幕後充當白蓮花讓他人替他背黑鍋,好面子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冷酷皇帝。

李小九不會幹沒有意義的事情,直接升自己為兵部侍郎一定有事情讓自己處理。

想著今日的會議,心下也是瞭然,八成是李治拉不下臉,讓吐谷渾負責唐軍在青海的經費,讓自己處理了。

陳青兕道:“源兄,明天我會呈遞一道請設青海都護府的奏疏,到時候陛下肯定會同意的,到時候你建議許相公反對,將旨意駁斥回去。

如果許相公心有顧慮,那便由你上書反對。

至於理由,什麼勞民之類的,你自己找。

咱們來唱一個雙簧……”

說著,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源直心。

源直心一臉壞笑,說道:“手段下作了些,卻能為朝廷節省一大批軍費,利好萬千百姓,值得.”

便在他們品茶商議事情的時候,吏部的任命書送到了陳青兕的手中。

除了一道旨意以外,還有一件嶄新的深緋色朝服。

翌日。

李治一如既往的批閱著奏章,眉頭一直深鎖著,這已經是常態了。

連番的大戰,撫卹犒賞等事情,花費了朝廷大量的銀錢。

國庫空虛,什麼事情都不順暢,任何想法都難以實施。

頭疼的拿過一封奏疏,一看那特殊的字跡,李治便覺精神一振。

陳青兕很少上書言事,但他每次上書言事都是關係國家大局的大事,以至於給他一種感覺,看到陳青兕的奏疏,絕對不能馬虎。

提著精神細看,居然是一封請設青海都護府奏疏的建議。

李治不免愕然,讓陳青兕當任這個兵部侍郎,除了能力之外,主要就是想他處理好在青海駐兵的事情。

怎麼樣才能在不花費軍餉的情況下,在青海尋一個可以耕種實現軍屯的寶地駐紮,以減少財政壓力。

這怎麼一當上兵部侍郎,第一封奏疏竟是這個?

李治本能的想要駁斥:他一開始的想法也是設立都護府,畢竟吐蕃的潛在危險太大。

青海落入他們手上就有兩條道與唐朝接壤,一是涼州,一是隴右。

涼州勢頭極好,在東西商道的刺激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商業經濟圈,僅次於長安、洛陽。

隴右直連關中,是東西商道的必經之路。

絕不能讓吐蕃威脅商道。

所以哪怕勒緊褲襠,少吃一碗飯,也得將都護府建起來。

可聽到陳青兕的法子,哪裡還捨得出這筆高額的軍費?

正想用硃筆大大的寫個否字,心念電轉,落筆成了一個“可”。

陳青兕從未讓他失望過。

交給他的事情,都能處理妥當。

讓吐谷渾出軍費的提議也是他最先給出來的,沒有理由自打嘴巴。

他一定有自己的用意……

李治一時半會兒也猜不透,索性就放任施為,大不了在最後關頭追回來。

李治自己都有些忐忑,直到這道旨意為門下省駁回。

李治方鬆了口氣。

隨即他又收到了源直心的奏疏,嚴厲反對在青海設都護府。

收到這封奏疏,李治這才放心。

源直心與陳青兕的關係,李治是知道的,將此事放在一邊,不去管了。

陳青兕又連續上了兩封請設青海都護府奏疏,但最後都被駁回。

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不過因為連續三封奏疏,此事在京中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但很快就石沉大海。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

一連三個月,唐廷完全沒有大戰之後的動靜了。

這天長安城裡來了一批盛大的隊伍。

隊伍足足有六百人,兩千多匹牛馬,每匹牛馬都掛滿了大箱子,隊伍前後長達裡許之地。

毫無疑問這是進京進貢的隊伍。

這種情況在長安城那是見怪不怪了。

大唐萬邦來賀,所有覲見的屬國,不給點貢品,別說皇城,四夷館都沒有他的位子,只能住客棧。

每每進貢隊伍到來,都會有百姓頓足觀看,甚至興奮大聲說話,以體現自己身為天朝上國子民的自豪。

但這一次例外……

周邊路過的百姓都面色不善的看著他們,目光中透著絲絲敵意。

願意無他,這支隊伍是吐蕃。

吐蕃是這些年,唯一給大唐造成巨大傷亡的國家。

為首一人正是噶爾東讚的心腹,吐蕃副相達延莽布支,此刻他走在隊伍的最前頭,滿面愁容的騎著大馬,看著周邊滿是敵意的目光,對於自己此次之行,報以悲觀的態度。

此次他們吐蕃戰敗,最大的影響是唐蕃商道的斷絕。

吐蕃位於高原,物資豐富,但生產力不足,需要透過貿易來提升國力。

吐蕃核心貿易通道有兩條,一條西下尼婆羅,過天竺與大食貿易,一條就是唐蕃商道。

西下商道並不太平,尼婆羅尚好,天竺內部的一群窮鬼,天天亂鬥,商隊時不時就會遇襲。

這些年經濟重心轉向了唐蕃商道,現在這一斷絕。

只是短短三個月,吐蕃內部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不少貴族不滿不服噶爾東贊,已經出現了內鬥的苗頭……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斗羅大陸!改變劇情

思沐予春

快穿之我在異世界當作精

禿頭尼姑

重生:人間五十年

彭城浪子

原神之巡歸之旅

夢魂為歸離

凡可摘星辰

羽喵

快穿之拯救三千小世界

叫什麼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