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朕不給的,你沒資格要

其實這種小錯誤的解決方法很簡單。

死者的追封不好輕易改動,但只要改一下活人的追封就好了。

李治行事向來追求結果,不講過程,只要下一道旨意,將姬揔持的封號略作調整,並不影響任何事情。

但李治偏不……

不因為別的,就是覺得武家不配!

姬揔持從是他一出生開始就跟在身邊伺候的下人,這份歷經三十多年的深厚恩情與朝夕相處的感情,遠非楊氏這種因為婚姻而來的裙帶關係可比擬的。

憑什麼要為了武家委屈自己的保傅?

故而此事不容置喙。

現在姬揔持卻親自入宮,請旨修改封號。

李治眉頭都忍不住跳了跳道:“受封的周國夫人是朕的心意,是朕感念保傅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特地為保傅選的尊號,豈是說改就改的?”

他目光灼灼的看著低頭叩首的姬揔持,一字一句的道:“保傅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或是受到什麼威脅?”

姬揔持說道:“陛下,您誤會了,是老身自己的問題,與他人無關。”

其實在當初這尊號問題出現的時候,姬揔持已經在第一時間選擇上書請辭周國夫人。他體諒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怕對方為難……

但是李治寧願錯下去,也不願意委屈自己的保傅,已經否決了一次。

此事過後,姬揔持也沒有堅持,現在突然入宮,請辭周國夫人,絕對發生了特別的事情,致使對方有此舉動。

李治瞬間就想到了武皇后與楊姥、武順。

“是不是皇后,或者武家的人?”

李治想不到第二人選。

此事與他人完全無關,楊姥本來就是國夫人,作為皇后的母親,皇帝的丈母孃,已經搖身一變成了枝頭上的鳳凰。受封什麼稱號的國夫人不牽扯任何外在利益,唯有武家是才會有心爭奪這個頭銜。

畢竟哪有丈夫是周國公,周國夫人卻是他人的道理?

李治知道武皇后、楊姥都有這個心思,也理所當然想到了他們。

姬揔持態度依舊沒有多餘的變化,只是說道:“陛下莫要誤會,此事與武皇后她們並無關係,實在是頂著周國夫人的尊位,很有些不自在。”

李治看著姬揔持,相處了三十年,如何不知自己這位保傅的性格?

他的兩個保傅姬揔持、盧從壁都是因為貞觀元年李孝常造反事件入掖庭宮的。

但相比盧從壁,姬揔持更悽慘一些。

盧從壁的丈夫杜才幹只是地方刺史,牽扯不深,而姬揔持的丈夫卻是造反主謀李孝常的兒子,都死於當初的叛亂。

盧從壁出宮以後,還能尋得親戚,甚至能過繼叔伯的兒子,自己養著,含飴弄孫。

姬揔持卻除了一個年長的母親,再無親人。

如果不是因為姬揔持有這個母親在,李治都不捨得放她出宮,打算將她留在宮裡享福。

因無所依,李治一直知道姬揔持將自己視為親人,不願意給自己添任何麻煩,事事都向著自己考慮,哪怕遇到事情,也不會同自己說。

但越是如此,李治越容不得有人欺負她。

“此事,讓朕考慮考慮。”

李治揭過了此事,與姬揔持閒聊,說著家長裡短。

李治說著宮裡的新內侍笨手笨腳,不及兩位保傅貼心。

姬揔持話不多,但在一旁認真聽著,時不時發出點點輕笑。

直至時近黃昏,姬揔持才起身告退。

李治這才驚覺竟過了兩個時辰了。

李治將姬揔持送出大殿,吩咐內侍將之送回府邸。

李治轉身走入殿內,一張笑臉,森然陰寒。

龍有逆鱗,觸之必怒。

“去查一查,周國夫人今日的動向,遇到了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

內給事馮士良告退而去。

當天夜裡,李治一直未眠,處理著手上因為姬揔持突然進宮而耽誤的工作,也是在等宮外的訊息。

“陛下……”

馮士良走進了大殿。

李治放下了手上的事物,問道:“調查的如何?”

馮士良道:“今日是周國夫人去大慈恩寺為母祈福的日子,在大慈恩寺的途中有一位寒門書生拜見周國夫人。到底說了什麼,外人不清楚。只是周國夫人見了他之後,並沒有去大慈恩寺祈福,而是返回府中,穿上了正裝,便入宮了。”

李治問道:“可知那書生是誰?”

馮士良搖頭道:“不知。”

李治點了點頭,道:“朕知道了,下去吧。”

李治打算將未完成的工作做完,只是看著手上的奏章,卻無心思量,索性將奏章丟在一旁,說道:“通知皇后接駕。”

李治乘坐車轎來到後苑。

武皇后興致高漲的領著宮女在殿外迎接。

自從安排武家為李治在長孫無忌這事上背黑鍋之後,武皇后明顯察覺李治對她的態度更加親近,大有獨寵之意。

武皇后深知乘勝追擊的道理,李治越是如此待她,她越不能恃寵而驕,儘量做到李治心中最完美的皇后:長孫皇后。

“妾參見陛下!”

武皇后恭恭敬敬的相迎。

李治點了點頭,頗為冷淡的說了句:“都平身!”

說著就向殿內走去了……

武皇后察言觀色的能力何等之強,心中立時打鼓,但也沒有半點膽怯,只是讓身旁的人散去,獨自一人跟著進殿。

“陛下為國事操勞,實在太辛苦了,妾看的心疼……”

她說著走到近處,親自為李治寬衣,她故意裝作看不懂李治的臉色,嘴裡不住的唸叨:“陛下是先坐著休息,還是沐浴?”

“要是休息,妾下讓人熬了點補身子的藥膳,空著肚子不易入睡……”

“若是沐浴,妾身又從御醫那裡學了推拿的手法,能夠緩解疲累,可以助陛下放鬆精神。”

她逼逼叨叨的說了很多話,也不管李治理不理會,在李治面前,沒有半點母儀天下的樣子,到有幾分小女兒姿態。

李治心中的怒意麵對武皇后這般殷勤也略微消散,自從盧從壁,姬揔持出宮以後,整個後宮唯一能夠讓他舒心的也就面前的武皇后。

相比王皇后的傲慢,蕭淑妃的愚蠢,武皇后貼心又有能力,讓他完全不用為後宮的事情犯愁,若不是有今日之事,對於這個皇后還是很中意的。

也因如此,他給了武家不少賞賜,表明自己的態度,甚至對於武家個別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這一次……

李治忍不了。

“皇后想要為令堂謀取周國夫人的頭銜,來找朕便好,去騷擾周國夫人作何?”

李治並沒有顯現怒意,只是看著武皇后,很輕柔的說著。

武皇后臉色卻瞬間煞白,雙膝一軟,跪伏在地。

她沒有任何辯解,只是叩首道:“妾知罪。”

李治略感意外,問道:“真是皇后所為?”

武皇后搖頭道:“不敢欺瞞陛下,妾確實動過此念,可從不敢有妄動之心。妾深知一切冊封,皆是陛下之意,妾縱然有通天之膽,亦不敢行此事。”

李治追問道:“那是你母親、阿姐所為?”

武皇后拜服道:“妾身不知,許是他們,許是有人為了討好武家,自主行事。可不管如何,都是因為妾身之故,才有此事。妾認錯認罰……”

李治深深看了面前的皇后一眼,道:“知道錯在哪裡就好!”

他說著直接起身向外走去,快出大殿的時候,回頭說道:“皇后若管不好家人,便由朕替你管。”

說完人就離去了……

“謝陛下!”

武皇后跪伏在地,只覺得全身都冒出了冷汗。

她並沒有起身,依舊跪著,李治沒有讓她起身,她不敢……

聽著李治離去的聲音,武皇后才大鬆了口氣,知道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這幾年的相處,她太瞭解自己這位丈夫的性格了,在他面前任何抗辯都是無用的。

不管是非對錯,只要他動怒,先將錯認下,才能獲得解釋的機會。

否則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越是抗辯,情況越糟……

李治這一離去,自己這一關是過了。

只是武皇后並未高興,眼眸中卻透著一抹憂色,這事並沒有結束。

她知道自己這位丈夫,心眼再小不過,自己貴為皇后,不好嚴懲,但自己的母親、姐姐卻不在此列。

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勢頭,功虧一簣了。

武皇后想著此次突發事件:

周國夫人的封號一事,確實是她與母親楊姥的心病。

古人最重名諱,怎有父親是周國公,母親卻不是周國夫人的道理。

但武皇后是最知分寸的,她知道姬揔持在李治心中有一定地位,自己剛剛進宮,不足以撼動,故而她心裡的打算是等自己地位鞏固以後,再尋機討要周國夫人的稱號。

其實武皇后這裡還是小覷了姬揔持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歷史上帝后同朝,她以為自己已經成為李治最重要的臂膀,在李治心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姬揔持,設局為自己的母親討要周國夫人,結果卻是讓李治一巴掌打了回去,甚至於記仇到楊姥死了,李治還不輕不重的在此事上羞辱了武皇后。

當然這是後話。

武皇后在想挽救之法,她不知道是誰去騷擾周國夫人姬揔持的,但左右不過是自己那愚蠢的母親或者姐姐,又或者是揣摩上意,自詡聰慧的蠢貨……

如果是前者,也便罷了。

再蠢也是自己為數不多的親人,要是後者……

武皇后眼中閃過一絲厲色,絕不能饒恕。

突然她又想到一種可能。

會不會是自己的敵人利用了此事?

特地與自己為難?

長孫無忌?

武皇后第一個就想到了那個老狐狸,糟老頭子,也只有那個糟老頭子能夠精準的摸到李治與自己的脈門……

“混蛋!”

武皇后暗罵了一聲,發洩心中的憤慨。

除了這老狐狸,沒人有本事。

天家無私事。

武皇后跪了一夜的訊息,毫無意外的傳開了。

當然訊息並沒有傳向市井,只是在廟堂核心官員之間傳遞,沒人敢往下傳。

陳青兕就屬於其中的一員,毫無意外,第二天就得到了這個訊息。

對於李治懲處武皇后的速度,陳青兕並不意外。

陳青兕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從歷史的脈絡中尋得對方的弱點。

便如對付李義府……

此番出手對付武家也是一樣。

歷史上武皇后是在自己巔峰的時候,想要為自己的母親爭取周國夫人的稱謂……

結果自以為已經走進李治心裡的武皇后,再一次認清了自己的地位。

最好笑的是楊姥死後,李治為楊姥加封,給了她一個耐人尋味的魯國夫人。

這個“魯國夫人”就是姬揔持請辭周國夫人,表示謙遜,意欲退守的封號。

說這是巧合,那真就太巧了。

如果不是,顯然就是李治在告訴武皇后,朕不給的,你沒資格搶。

陳青兕看著告訴自己這訊息,一臉痛快的源直心,目光卻望向了許敬宗宅邸的方向。

現在是他作出選擇的時候了……

歷史上這事發生的時候,帝后同朝,那個時候,李治因為身體問題,已經准許武皇后涉政協助自己。

武皇后已經成為李治掌控廟堂的助臂,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李治依然沒有給對方好臉色。

現在更是如此……

武皇后貴為皇后,為了廟堂的穩固,李治不可能嚴懲,不懲處的罰跪對於一個皇后來說已經很重了。

真正遭殃的將會是武家,武家這些年仗著李治的寵,武皇后的縱容,行事無所顧忌。

芙蓉園一事,只是一個縮影,不是個例。

正因為武家人跋扈慣了,遇到趙持滿的攔截才會直接選擇硬剛,而不是婉轉的商量。

這也導致了雙方都下不了臺,一方不願丟了面子,一方不願放跑賊人。

但如果武家人不是那麼跋扈,雙方能夠心平氣和的商量一二,搜查賊人的行動完全可以在暗中進行,不至於鬧得人盡皆知。

也是因為這樣的武家,要不是有李治、武皇后撐腰,早就讓御史彈劾八百回了。

陳青兕在等許敬宗接下來的表現。

李治出手嚴懲武家,許敬宗還會不會在這關鍵時候賣武家一個人情?

拭目以待。

帶著小寶寶出門吃年飯了,提前祝兄弟姐妹們新年快樂!

<BR />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慘死炮灰崛起,白蓮花女主她慌了

桔悠悠

他是我的o

放大鑫

重生之我在老年大學當校長

你的名字在我心上

重生於末日開端

紫佰塵煙

螻蟻的狂歡

沉默人間

鬥羅:喝酒變強,掌摑教皇

創世第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