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改革朕之意

趙友建、王德玄能夠鼓動吏部考功司的上下官員,當然不是靠他們的威望,而是利益。

考功司這個部門很另類,擁有很大的權力,又沒有多少權力。

他們負責三品以下官員的政績考核,受人巴結奉承,但他們只負責考核,晉升什麼的,他們說的也不算。

此外他們負責考核別人,誰又來考核他們?

考功司最沒有發展自身空間的部門。

有些人在考功司一干就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號稱最適合養老的部門……

科舉是考功司上下為數不多露臉的機會,陳青兕的突然空降,剝奪了這個機會。

如果只是偶爾一次,自然無人多說什麼。

可假若陳青兕這次空降取得了好成績,這種行為成為了慣例,以後都是如此,那考功司的損失就大了。

趙友建、王德玄便是以此讓考功司一致對外,不說抵制,卻也不會為之賣力,陽奉陰違,得過且過。

現在卻不同了,陳青兕提出了完全顛覆舊制度的改革。

一旦成功就是青史留名的大事,何愁無法升遷?

小功小利如何能比?

有點眼力見的人,這一刻都恨不得高喊一聲:“願為陳先生效犬馬之勞,以表忠心.”

陪同而來的楊德裔到這時才明白自己的好友為何如此看重這個少年郎,特地讓自己在對方需要自己幫助的時候多多相助。

這哪裡是讓自己關照他的小兄弟,分明是送自己一份機緣,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雪中送炭,免得對方真正崛起之日,自己高攀不上。

考功主事崔自正也一臉震憾。

科舉的出現就是為了應對士族掌控胥吏的晉升空間而衍生的一套制度,身為崔家人,崔自正沒少研究科舉存在的漏洞,利用職務之便,他對於科舉的認識,甚至超過歷任主考官。

然而陳青兕此番提出的鎖院制、封彌制、謄錄制聞所未聞,竟一舉堵住科舉制度中存在的各個漏洞,甚至連他們未曾想過的地方都給封堵住了。

至少現在的他,完全不知應該如何應對這種科舉。

行卷、公薦之所以能成,那是因為主考官能夠左右考生的成績。

而現在陳青兕的這套方案,他自己都無法左右成績,一旦順利推行,科舉制度發展至今最大的漏洞:行卷、公薦將成為歷史。

得通知族長,讓他們早做應對。

崔自正有些心不在焉。

陳青兕心滿意足的帶著四十餘份答案離開了,對於自己在科舉中的助手,他自是要認真選擇的。

至於原本打算團結一致,一起對外的考功司考功令史、書令史,彼此各懷心思的散去了,再也不提針對之事。

趙友建、王德玄還想挽回一些局勢,找杜斐、賈大隱、袁知一一起商議,這還未開口,三人已經匆匆離去了,立場分明。

幾乎同一時間,太極宮,武德殿。

李治將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績以及許敬宗、來濟、杜正倫、孫處約、許圉師、辛茂將八人請到了殿裡。

“昨日,朕手上收到一份由陳卿私自上疏的摺子。

今日召諸公來,想問問諸公的看法.”

李治揮了揮手,將拓寫的八份摺子分別分發八人之手。

摺子很厚,寫得很細,正是關於科舉的改革。

陳青兕的經學功底並不深,但他寫報告的水平卻是經過千錘百煉的。

要寫好一份報告並不容易,不但要抓住重點,寫得清晰明瞭,還得讓人一看就懂,不能過於直白,導致連篇累牘,更不能賣弄文采,用過多的專業詞語,讓人看不明白。

報告是寫給領導上司看的,你寫的東西上司看不懂,還指望討得了好?

陳青兕寫的這份報告,簡明扼要,幾可成為奏疏敘事的摹本。

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內容很足,可看起來卻沒有一點的生澀,字字句句都直點要害。

長孫無忌一字不落從頭看到尾,竟對於繁雜的科舉有了大體的認識。

了不起,了不得!

長孫無忌腦子裡閃過六個字。

“陛下!”

長孫無忌知道李治特地召見自己的目的,這是要壓榨自己在關西勳貴身上最後一點的威信,為科舉撐腰。

不管處於什麼境地,長孫無忌不說話,其他人都沒有資格開口。

他也當仁不讓地出班道:“陳員外郎對科舉的認識理解,遠超老臣多矣,老臣不敢妄自評判。

此改革雖大,卻處處中肯合理,將公允落實極處,老臣支援.”

長孫無忌表了態,自然輪到了李績。

“老臣是個粗人,不太看得明白。

這陳員外郎是陛下提拔的好人物,自然不會差的.”

李績若是大老粗,就沒有幾個聰明人了。

作為軍方大佬,他從來不摻合政治,只是表個態,擺明立場便好。

許敬宗已經提前知道了一部分內容,此刻窺得全貌,更是震撼,他自是知道如此細緻的改革全是一人所為,也明白李治的心意,連連讚歎:“當初以陳員外郎負責科舉,便有另類聲音,說陳員外郎過於年少,當不得大任。

老臣亦有此番感覺,直到今日,方才明白,是陛下慧眼識珠,我等鼠目寸光,慚愧慚愧.”

來濟、孫處約、許圉師皆與陳青兕關係極好,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也是連連稱讚。

杜正倫是唯一沒有與陳青兕有過往來的,但見風氣這樣,自不會強行反對,跟著附和。

剩餘的辛茂將是填補李義府空缺的,新晉宰相,向來以許敬宗馬首是瞻,自同是如此。

李治滿意的點了點頭,屏退眾人,卻在私下讓人將許敬宗請到了偏殿。

“陛下!”

許敬宗面對李治很是虔誠。

李治對於許敬宗也沒有過於的拘束,換了一身常服,說道:“今日陳卿往考功司挑選助手,科舉改革很快就會為眾人知曉。

廟堂的局勢很穩固,朕不擔心,唯獨一些外力,愛卿多多關注。

總之此次改革是朕之意,陳員外郎只是奉命行事。

誰在此時鬧事,誰在此時與他為難,便是與朕為敵,愛卿自決就好,朕不過問.”

李治行事不擇手段,他從來不在乎過程,只重視自己想要的結果。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書穿進七零,反手舉報奶奶

餵你吃糖

諸天末世無限穿梭

俺尋思這很科學

復仇渣夫後,朕登基當女皇

一路生財

聖印之王

深淺迷航叮叮車

物業小事三五件

閒言碎語碎碎念

系統,武魂長存

暗影畫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