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面聖

陳青兕此言一出,立刻吸引了目光。

不論是最上首的孫處約,還是相陪的薛元超、劉齊賢、元萬頃都帶著幾分詫異的看著陳青兕。

這個時代的人對高句麗,對新羅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

高句麗是仇敵,而新羅卻是朝廷最親密的屬國。

高句麗這個仇,還不一般。

隋朝時期,楊廣一徵高句麗的時候,出動一百一十三萬,近乎兩百餘萬役夫,結果一個遼東城都打不下來,迂迴往高句麗後方的三十萬大軍,只回來兩千七百人,無數華夏兒郎的腦袋給高句麗人做成了京觀。

儘管這是隋朝的事情,可死的卻是漢家兒郎。

故而在此刻的唐王朝,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無人不敵視高句麗。

相反新羅對大唐的謙卑遠勝諸國,新羅善德女王登基的時候就頻繁向唐朝派遣使臣,貢獻方物,特地派遣僧人入唐學習。

李世民為了宣揚華夏文化,接納各國學子,其中新羅人最多。

而且新羅國雖小,但朝貢的次數與禮物的厚重卻居於首位,史稱“諸蕃之最.”

善德女王為了拍李世民的龍屁,還自學詩文贈送。

善德女王的妹妹真德女王也有樣學樣,織錦作五言《太平頌》贈給李治。

新羅人崇拜崇尚大唐文化,在大唐臣民心中新羅號為君子之國,頗知書記,有類中華。

新羅太能舔了,以至於唐朝上下幾乎無人不對其心生好感。

高句麗這個仇寇欺負新羅,新仇舊恨,加上對新羅的好感,朝野上下就沒有一個人站高句麗的。

所以陳青兕此話有些與這時代的大勢格格不入。

陳青兕道:“新羅屹立海東多年,即便昔年高句麗鼎盛之時,尚且無法將之覆滅,何況現在乎?”

高句麗確實稱得上海東一霸,他們在唐初時如果算上契丹、靺鞨這些附庸,人口在三百五十萬上下,要知道唐朝初年,人口也不過一千萬出頭……

但經過李世民的征討,唐軍收回了遼東,收復了契丹以及一部分靺鞨。

此後貞觀二十一年、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兩次派兵襲擊高句麗都大勝而歸。

李治朝永徽五年、永徽六年,唐將松漠都督李窟哥,以及程名振、蘇定方也先後大破高句麗。

陳青兕說道:“高句麗這類物資匱乏卻坐擁地利,得天獨厚之國,並不怕一鼓作氣進攻死戰,他們有舉國死戰的勇氣與決心。

相反怕的是消耗帶來的內亂與不安。

高句麗現在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新羅卻發展的極好,本應該是此消彼長的局面。

結果新羅三天兩頭的捱打,次次哭喊求援。

新羅真就如此不濟?在下抱有懷疑態度.”

他的這番話引起了孫處約的深思。

薛元超、劉齊賢、元萬頃也覺得這角度有些新奇,紛紛陷入沉思。

陳青兕卻微笑著,自飲自娛,一切成竹在胸。

劉齊賢思索了半晌,說道:“陳先生此言倒是新穎,但某以為高句麗蔑視我朝威嚴,欺凌我國藩屬。

不管新羅是否有自保之力,我朝都不能坐視不理。

不然豈非讓高句麗輕視,讓其他藩屬心寒?”

陳青兕也不與他爭辯,只是舉杯道:“劉兄言之有理.”

對天下大勢的把控可是他的殺手鐧,焉能在這種情況下吐露太多。

今日之言,不過是想借孫處約之口,將他對海東局勢的見解告之李治。

陳青兕知道,李治野心很大,早動了覆滅高句麗,完成自己父親未完成的壯舉,早晚會跟孫處約這些宰相商議此事的。

至於孫處約會不會跟李治說及此事,那就不得而知了。

經過來濟、孫處約的先後邀約。

李義府那邊也沒有動靜。

上門拜訪的京中子弟漸漸多了起來,陳青兕是來者不拒,拓展自己的人脈。

陳青兕也未忘記裴炎這位故交,尋了一個時機投遞了拜帖,登門拜訪。

許圉師已經得到了李治的接見,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成功登相。

當然許圉師登相之日,設宴款待敬重故交,陳青兕也在其列。

李治不知為何,一直沒有接見。

陳青兕也不急,應付各方拜訪計程車人,出席各種宴會。

直至四月初,陳青兕收到了李治急詔入宮的旨意。

當時陳青兕正陪著自己的夫人逛東市,臨時臨急就給召進了皇宮。

陳青兕在一位不知名內侍的帶領下來到了太極宮的昭慶殿。

陳青兕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規模雄偉的古宮殿建築群,一路上看的是目不暇接,心想若不是有人領路,自己非迷路不可。

經過通傳,陳青兕大步走進了大殿。

唐朝的君臣之禮是華夏正朔最寬鬆的時候,君臣之間同吃同坐,坐而論道,暢所欲言十分常見。

遠不像後來宋朝站議時政,清朝的跪受筆錄,甚至於連所謂的龍顏都不敢抬頭看一眼。

臣子見皇帝無須卑躬屈膝,故而陳青兕昂首挺胸的入內,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御榻上的年輕天子。

李治今年二十九,高高瘦瘦,面板白皙,眉目俊秀,面容帥氣。

陳青兕在心中嘀咕了一句:“顏值跟自己有的一比,就是缺少了點點陽剛氣息.”

“臣青溪縣縣令陳青兕見過皇帝陛下!”

他在來的時候,內侍已經簡單介紹了禮節。

其實就沒有什麼禮節,正常見禮就好。

李治目光一直落在陳青兕身上,眼眸中充滿了好奇,興趣十足。

陳青兕在寒門之中的威望以及累積的官聲,李治很是看重,入京之後,對所幹之事,所去之地,他都有所耳聞。

李治是天下之主,就沒有他提拔不起來的人,陳青兕實幹如何,背景身份如何,都是次要的,他所在乎的首先是品性,然後才是能力。

他怕再次造就一個李義府,那寒門真就一臭到底了。

李義府一開始也是耿直坦蕩之人,只是有了權力以後,卻變成了今日這般模樣。

李治自不想再來一次。

結果陳青兕的表現遠遠超乎他的期盼,不但不願與李義府為伍,還得到了三位宰相的看中。

一個勉強算是寒門的人,竟在短短年餘間做到這一步,實在讓人驚訝。

新書能追定的弟兄們儘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援一下!謝謝!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靈氣復甦之我將成王

鍾靜涼

清冷小公子竟被狐仙盯上?

戲影結婚啦

在夾縫偷生

秦牛耕地

甄嬛傳:浣碧和宜修比姐姐

木子有花

月半喵重生2022

L胖貓

慍野

莫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