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華忽然想起,有位江湖前輩說過這麼一段話,說是做人有三碗麵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

說得還真是這麼一回子事呵。

這七大姑八大爺的關係,自己必須得妥善處理好,否則,就有看得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的閒言碎語傳出來。

想到這裡,陳天華端起湯碗中黃酒說道:

“各位都是我土根的表哥,表姐夫,大家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正月之後你們要進入商行做事,沒問題,這個面子和機會我一定給。”

“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己,最終行不行,能否賺到錢,就得靠你們自己,靠真本事吃飯囉。”

“我給大表哥這單生意做,不光是因為他是至親,關鍵是他有這個本事,它的本事就是懂船的行情和質量。”

“……”

……

陳天華從正月初二,到舅舅家走親串門開始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那天止。

在這十幾天裡,每天不是出去走親戚,就是在家接待來訪的親戚,忙得是不可開交。

這正月期間,鄉下人就像是吃轉轉酒、流水席似的,今天這家,明天那家……

來而不往非禮也。

最搞笑的是這過年的禮包,也是在眾親戚之間流轉。

陳天華髮現:今天剛收到的禮物,就是幾天前自己家送出去的那包,因為他在紅紙禮包上都有記號的。

呵呵…清末的紹興鄉下就是這樣,每當過年,親戚們才有時間走動走動,屬於輪著轉圈。

誰家在正月期間門庭若市,說明這家富庶、人緣好還吃得開,前來巴結的人多啊。

這是一種顏面的象徵。

這不,陳天華家今年就格外的門庭若市。

但他卻搞得苦不堪言。

有好幾天經常是家裡同時來幾撥親戚,招呼不過來了都。

據母親說,有些來的親戚,多年都沒走動了,彼此都不怎麼熟悉,有的連名字都叫不全。

但今年都來了。

好幾天裡,搞得家裡沒地方落腳,吃飯的桌子板凳,鍋碗瓢盆,都得安排吳老三他們去臨時借來。

堂屋裡坐不下,就在門外搭個帳蓬來安置。

家裡準備的雞鴨魚肉都不夠吃,還得臨時去到鎮上高價買去。

但正月間鋪面誰開張?

沒轍,買不到就去借,湊合。

陳天華顯得更加忙碌,這村裡村外的,他除了親戚還得走訪屬於自己的圈內人。

例如劉玉芳父親的里長家,長輩需要拜望,吳老三,林根家那是死拉活拽的,非去不可。

走訪他要親自去,來訪接待上桌時必須得他來陪,因為男主不在家,不禮貌不說,還不能開桌請客。

母親只能陪著卿幾句話,送上點心請客人吃,到了正餐時候,那隻能把陳天華給叫回去。

在正月期間,陳天華經常是剛到西家坐落,幼娟就來叫了,家裡來誰誰了,嗯嬤叫回去。

沒辦法,他只好跟主人家表示歉意,喝碗酒,動一動筷子就算吃過了,就抬屁股走人。

“土根啊,你現在發達了,可別忘了咱們這些窮親戚哦,想當初你爹賭錢輸光被人追著打,還是我幫他給硬擋下來的,否則…”

“……”

這些沉年舊帳,陳天華只能默默承受,這是父輩老帳,當兒子的只能替父受過。

不光這些,就連他準備的紅包壓歲錢,原先裝備了一百好幾十個,都發個精光不夠,又去裝備一百多個。

家裡銅板沒有了,就拿銀元去鎮上錢莊換。

每天,家門口來一堆小孩,都說是他的親戚小輩,伸手就要紅包。

“表叔新年好,恭喜發財!”

“表舅新年好,財源滾滾來!”

“堂舅新年好!”

“新年好,恭喜發財!”

“……”

每天十幾二十個,有少年、有小孩;有認識或不認識的,有些根本就不是這幾撥親戚帶來的。

見到陳天華,就纏著跪地拜年,隨後就是一隻只髒兮兮的小手,伸出來要紅包。

剛開始,陳天華還辯認,道:“你是誰家的,叫什麼名字?”

後來實在是太亂,也就不認了。

“好好…大夥都別擠,每人都有…嘿嘿。”

他手裡紅包很快就發完了。

“幼娟,快去屋裡把紅包給我拿來!”

“……”

“呵呵,土根在家門口發紅包囉!”

“土根大佬在家發紅包囉!”

這一呼,把周邊牆角里猥縮的大人,也都眼紅的圍上來,巴不得來個渾水摸魚。

這個正月,家裡鬧騰有個七八天,母親累趴下躺在床上了,亭娟和幼娟姐妹倆也累得直不起腰來。

喔靠,就這過個年,比以前釣蝦摸河蚌的日子,要累上好幾倍,實在是招架不住。

沒辦法,好在還有手下一幫子兄弟,吳老三,林根他們及時安排家屬前來幫忙。

後來,聽吳老三和林根老婆悄悄議論,這種現象在江浙鄉下,有個時髦詞叫‘吃大戶’。

“我這算是哪門子大戶?家裡也就三間平房,只是年前修膳刷了刷牆,重新做了幾個窗戶,把門刷了幾道油漆而已,實在是冤枉呀。”

陳天華也一時想不通。

“瞧你這一身,嘖嘖…呢子大衣,洋表金鍊子露口袋外面…這不是大戶?”

“就是說土根,年前又是做年糕,寫春聯的…這叫財相外露。”

“……”

經她們幾個婆娘嘰嘰喳喳的這個一點撥,陳天華似乎也是恍然大悟。

這敢情還是像往年那樣窮兮兮,夾著尾巴做人的好。

但這並不符合他做人做事的風格和習性啊。

管他的,老子高調了又能怎樣?

陳天華心裡不以為然。

……

雖然除夕夜已經過了,但過年的味道卻沒有在西埠頭村裡消失。

整個正月裡,西埠頭村都沉浸在濃濃的年味之中,走親戚,訪朋友,唱大戲,耍龍燈,好不熱鬧。

這年的味道,在清末的時下,十五之後漸漸淡了下來,但是算正式結束,恐怕要過了正月。

這在當地稱之為‘正月落臺’。

在時下鄉下人眼裡,正月是展示自家實力的時候,好吃好穿好用的,都得拿出來比試。

每家每戶把好不容易積攢一年的錢,都得一股腦兒用出去,唯恐被別人看扁。

開門迎客,讓親戚朋友吃好玩好,那怕年後自家人天天吃糠喝鹹菜汁也認了。

陳天華髮現,清末的鄉下農村,比後世的大城市裡面的人還講究,最愛講面子。

死要面子活受罪。

硬撐!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回八零:我手握醫藥空間造福全國

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