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行路難(2)

“臣等拜見陛下!”

從內承運庫那邊視察回來,還沒有容朱由校歇歇,一群在乾清宮外恭候多時的官員,見到天子聖駕紛紛行禮。

“都免禮吧.”

從攆轎走下來,朱由校看著眼前這幫大臣,嘴角露出淡淡笑意,緊密圍繞在他身邊的人才,也稱得上人才濟濟了。

做大明的皇帝不易啊。

不僅要做到事事關心,時刻想著江山社稷,還要懂得恩威並施,不管是哪一類群體都要兼顧到,哪怕是內廷的太監宦官,即便子孫根被割掉了,是天子家奴,可他們也是人,想叫馬兒跑,就要勤喂草。

所以單單有威不行,要時不時的會降恩,多了或少了都不行,要表明一個態度,誰盡忠職守,誰任勞任怨,付出必有回報。

就像這次去內承運庫視察,除了瞭解內帑收支實況,朱由校還特意賞了一批太監宦官。

上位者不一定要事事親力親為,要懂得讓手下人為自己賣命,將差事辦好落實,所以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諸如一些無傷大雅的事千萬別在意,該給他們兜底就要兜底,要叫手下人看到希望,時不時嚐到甜頭,名利,權勢,地位,關懷……都要有針對性的給予,不然誰給你賣命?

一些事情辦砸了,被人指摘非議了,不管是為了什麼,只顧愛惜自己的羽毛,就把手下人埋了,時間久了,誰還敢給你賣命?

不會畫大餅,就不是合格的上位者。

不會搞激勵,就不是合格的上位者。

當然涉及到原則性問題時,該表達不滿就要表達,該要發脾氣就要表明,不然恩給的多了,畏就沒了。

界限必須清晰。

底線必須明瞭。

不是說你能力本就有多強,而是誰給你提供了舞臺,讓你能盡情施展出來,忠誠和敬畏沒了,那麼屬於你的一切,也必將跟著消散。

“宣少府諸臣覲見~”

在東暖閣外候著的那幫大臣,並沒有跟隨天子一同進去,而是稜角分明的站成三隊,恭候天子的傳召。

隨著乾清宮太監劉若愚傳達口諭,孫國楨、餘應桂、邵捷春、盧觀象等少府官員,依次走進東暖閣內,而殿外候著的一批宦官,則搬著一摞摞案牘卷宗跟進,一切顯得那樣井然有序。

“少府辦的差事,朕很滿意.”

眾人剛走進殿內,坐在寶座上的朱由校,端著茶盞大口喝著,喝完,看向孫國楨他們說道:“直轄皇莊春耕,北直隸聚攏流民,諸府縣級皇莊分權,增補屬官典吏…這些奏疏朕都看了,也不枉朕從內帑撥一筆筆銀子。

不過有幾件事情,少府要跟進好,要重視起來,其一諸業設工坊,其二河海體系整頓協辦,其三明確職官體系,其四少府設考遴選,其五皇店重開,其六……”

朱由校一項項的言明,孫國楨他們一項項的記著,只是眾人的表情卻不一,畢竟有不少事情,真要叫外朝有司知曉,恐引起的爭議和指摘也不少。

少府的存在,一方面將內廷部分職權接管,限制了太監群體的部分權力,但是另一方面來說,內廷有司也在監管少府,兩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間做事都有顧慮,不能為所欲為。

只是同樣來說,少府的存在,對於外朝有司來講,無疑是一個小朝廷啊,只不過其圍繞的是天子,是內廷。

“陛下,明確少府職官一事,還有少府設考遴選一事,真要進行的話,唯恐有司會指摘和爭議啊.”

朱由校話音剛落,孫國楨便上前作揖道:“畢竟少府先前是有,可……”

“誰想指摘,誰想爭議,叫他們直接來找朕,你們無需理會.”

朱由校直接擺手打斷道:“少府所設大小職官一應俸祿,皆由內帑直撥,無需吏戶有司分撥,朕想做什麼,那是朕的事。

從朕御極以來,唯獨就宮廷的事最難辦,朕不想隔三差五,就去清理一批碩鼠蛀蟲。

你們進少府的時日也不短了,就說北直隸所轄,有多少事情需要做?讓內廷的太監宦官經手,能把差事辦好嗎?

他們懂屯田嗎?懂聚民嗎?懂水利嗎?懂經營嗎?

皇產是要確保內帑,但也要兼顧到地方,過去怎樣朕不管,但現在,少府就要把這些職責抓起來.”

孫國楨、餘應桂、邵捷春、盧觀象這幫少府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沒再多說其他。

雖說從他們進少府以來,就遇到不少指摘或非議吧,但他們過去做的事情,無不是切實為地方,為底層考慮的。

不說別的,就提遼民安置一事。

從薩爾滸之戰慘敗後,就有大批遼民逃進關內,地方有司是相互推諉,中樞有司則視而不見,可是這些人卻真實存在,流竄在北直隸各地,沒有任何保障可言,死了,就他孃的死了。

從少府設立起來後,逐步將皇莊接管過來,伴隨著就是將他們安置進皇莊,或許名下沒有土地,但至少餓不死了,且進了皇莊以後,可以租借土地種植,按統一的農稅繳納,剩下的都是個人的,這部分糧食所得,除了留足全家口糧外,剩下想賣的,少府也會統一進行收購。

上述有太多細節需要推敲,需要釐清,朱由校純粹是動動嘴,而孫國楨、餘應桂、邵捷春、盧觀象他們卻是跑斷腿。

這人一旦忙起來,做的事情還是對的,即便外界的非議或指摘聲很大,多數都沒時間和精力去理會。

“還有幾件事,少府也要重視.”

朱由校表情嚴肅起來,看向孫國楨他們,“朕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從何處去召集,在北直隸所轄諸皇莊,必須要將皇莊學舍開起來,人,你們負責找,銀,朕負責撥,今年底必須落實到位。

此外就是在京郊皇莊的諸學院,必須找到一批精通本業的人才,學子夠不夠另說,先把框架給朕搭起來,需要多少銀子,向御前呈遞就行.”

這要跟進和落實的事兒,未免也太多了吧。

孫國楨、餘應桂、邵捷春、盧觀象他們,聽完天子所講之言,別看表面沒有變化,可心底卻有些苦不堪言。

自進了少府以來,他們很少能睡囫圇覺,各種事情成堆出現,什麼事都是千頭萬緒,需要他們商討,需要他們協調,需要他們統籌。

當然對於這些情況,朱由校是清楚的。

他就是要逼著少府的職官去忙,去做,當然給的俸祿也很豐厚,不可能說光讓他們做事,連一點回報都沒有。

按著朱由校的整體設想,今後少府的框架會很大,大到必須可以承載體制改革的完美過渡,外朝有司要是能辦事,那就辦事,要不能辦事,那就選別人來辦,文官群體的拆解必須跟進,光想著撈好處,撈名望,什麼事都不想做,不想辦,純粹就是慣出來的毛病!

大明文官群體所轄職權太大了,必須要逐步的進行拆解,管民就好好管民,涉及到軍事的職權,沾都別想沾,碰都別想碰。

文武兼濟,百業謀變,內外兼顧,王霸兼修……這才是大明王朝必須要具備的根脈,而朱由校要做的事情,就是緊密圍繞這一核心來鬥爭,來博弈,直到他所想可以逐一實現。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玉風滿袖

衍明

快穿之逃離小黑屋

不知名的朋友

愛和爆肝,砍翻廢土

細胞瓊脂

快穿:任務者的別樣人生

原來的來

穿到星際後我成了帝國陛下的家養多肉

龍焱

游龍戲花都

蘭陵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