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幾聲清脆的鳥叫聲讓寧平從美夢中醒來。

寧平穿衣洗漱後推開門,一股山裡特有的清新空氣撲面而來,直沁心脾,煞是舒服。

李忠書*記也起來了,兩人打了個招呼,便一起往政*府食堂吃早點,這裡做的包子油餅都很不錯,兩人都吃得很飽。

李忠和寧平走出食堂後說:“寧老弟,今天我們是不是先去鄉里各村走走?”

“好吧,我思考了一番,你們鄉開門見山,要想致富,只有靠山吃山了,我們去山裡走走,看看能否發現的東西。”寧平道。

“好吧,我們叫上李武,他是武裝部長,叫他帶上幾桿獵槍,這裡有野豬出沒,還是小心點!”李忠道。

於是,他就在樓下直接喊:“李武部長,下來一趟!”

不一會兒,便下來了一個三十多歲的精壯漢子,他跟寧平打了個招呼,李忠就交待說:“你拿幾桿獵槍過來,另外小劉幹事也和我們一起去。”

大坪鄉除了山還是山,於是寧平決定從山入手,於是和李忠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山上有簡易的人行道,雖然灌木叢生,但也能過人。

走到半山腰,終於看到了一個開闊的緩坡,那裡搭著幾個簡易木棚。

李忠道:“走得有點累了,去老黃那喝杯水吧!”

老黃是個年近六十歲的老漢,他將眾人迎入簡易木棚道:“各位領導,快坐,我去給你泡杯解乏茶。”

說著,他拿出一個陶罐,從裡面抓起一把類似於藥草一樣的東西,放到大蓋碗裡,然後拿起開水瓶,往大蓋碗里加水,屋子裡瞬間瀰漫了一股似茶非茶、似藥非藥的香味。

寧平喝了一口,忙叫老黃拿過一葉這種未泡開的像茶葉一樣的東東來看,覺得這就是《聖醫手記》裡提到的一種偏方藥材,於是他笑著問道:“你這還有這種茶葉沒有?”

“這種東西山上可以摘到,我們這一般用來泡茶喝,喝了很解乏。”老黃說。

“如果你喜歡的話,等下回去你帶一點回去作茶泡,可以解除爬山的疲乏。”老黃補充道。

寧平再喝了一口,這種似茶非茶的東西很好喝,比西湖龍井好多了。更重要的是,喝下去後,更覺得全身疲憊盡去。

接下來,老黃自告奮勇地帶著他們上山。

到了陡峭的地方,果然發現很多這種似茶非茶的葉子。老黃現場採摘了一些,寧平也上去採摘了一些。

回到鄉里,寧平再次翻開《聖醫手記》,他沒記錯,這果然是一味偏方,叫做花未露。

寧平心裡一動,看來這個偏方可以做點文章。如果能成立一家公司,專門生產這種偏方,可能將造福於當地農民。

寧平帶了老黃送的曬乾的花未露,以及他和老黃採摘的生的花未露,決定回去市裡一趟。

回到昌市,寧平和董金商量了一下,決定抽出一部分資金來投資花未露這個專案。

但大坪那個地方交通不太好,恐怕首先得解決路的問題才好辦。他決定上省城看看形勢。

寧平有一段日子沒來贛城了,覺得這裡真是日新月異,很多地方都被鱗次櫛比的建築物取代了。

下了火車,走出站臺。這時迎面來了一輛奧迪,寧平正想著先到哪裡的時候,突然那奧迪在他身邊吱的一聲停下,緊接著車窗徐徐放下,裡面露出了劉雪的俏臉。

“寧哥,怎麼是你啊,什麼時候來的贛城?”劉雪有點意外的欣喜。

她拉開車門,用那可愛的粉拳在寧平的肩膀上捶了一下,“聽說你下鄉搞三送活動了,怎麼有空上贛城呀?”

“我正為三送活動發愁呢,我想給大坪鄉修條路,正為修路資金髮愁。”

“沒關係,先到我家坐坐,等下看我老爸有沒什麼路子。”劉雪笑著拉開車門,“走,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爸剛好有時間在家呢。”

劉雪家在省政*府宿舍小區,那是一個帶複式樓的房子。

劉政正在看報,劉雪進得門來,大聲說:“老爸,你看誰來了?”

劉政抬頭一看,寧平已笑吟吟地站在面前。

“哦,小寧來了,聽說你們那也在搞三送活動,你也下去蹲點了吧?”劉政笑眯眯地問。

“是呀,我正在大坪鄉搞三送活動,現在也遇到了難點,不過在那我有了發現。”寧平笑嘻嘻地遞上了他帶來的“花未露”。

劉政接過那一包花未露,聞了聞,味道很好。

“這不是茶葉嗎?”他問道。

算是吧,它有茶的香味,卻有茶所沒有的功效。他具有解乏的作用,而且對舒筋活骨有奇效。

“哦,那我倒要喝喝看!”

劉雪過來,給他們都泡了一杯花未露,客廳裡立即有了一股淡淡的芳香。

劉政呷了一口,不覺驚詫地說:“味道很好,比西湖龍井好多了。”

不一會兒,劉政竟然覺得全身都輕鬆起來。

寧平笑著解釋,這種花未露泡開來喝,對長期伏案辦公一族有相當好的作用,可治療頸脊椎增生的問題,更可提神明目,舒筋活骨。喝了這種東東,精氣神都明顯提升。

“對了,最近省裡有什麼動向沒有?我在下面說聽說您要高升了?”寧平試探著問。

“看來小寧的訊息真靈呀,省裡有個分管交通的副省*長到鄰省任常務副省*長,我有可能接任分管交通的副省*長的位置。現在還沒正式下文,這個只限於在這說說,千萬不要在外面透露。”劉政嚴肅地說。

第二天,寧平接到了劉政的電話,讓他帶上贛城規劃設計院做的修路方案過去省政*府。

到了省政*府,寧平才從劉政秘書謝中那裡得知,原來交通*部有個副部*長剛好在贛城例行調研,劉政見機將寧平的修路計劃說了下,不料這個副部*長好像對大坪這個地名很敏感,所以提出見一下寧平。

省政*府大樓八樓,一個臉色凝重的老幹部坐在那。

劉政親自帶著寧平上了樓。

“你就是寧平,怎麼想到了要在大坪鄉修路?”那老頭一臉和藹地問。

“哦,是這樣的,首長,我是大坪鄉的蹲點幹部,我在那裡呆了段時間,覺得那個地方有“花未露”這種代茶品。可是苦於交通,這種藥只是在當地作為解乏用的飲品。但這種“花未露”其實還有很神奇的藥用功能。”寧平恭敬地答道。

“哦,你也知道花未露?”那老頭奇怪地問。

那老頭擦了擦眼眶,動情地說:“家父當年曾在大坪鄉打過遊擊,有天深夜,在轉移部隊的過程中,不慎摔了一下。但令人奇怪的是,他腳上看不到傷痕,也沒有摔斷骨頭,但就是不能走動,後來一個當地的老大爺,就在山上摘了這種形似茶葉的草藥給家父泡開水喝,結果竟然奇蹟般地好了。可惜解放後家父忙於公務,一直未能去成大坪,後來就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但家父有個心願,就是想讓大坪好起來。”說到這裡,那嚴肅的老頭眼裡溼潤了。

“年輕人,你一下去就發現了大坪鄉的花未露,看來你是個有心人,也抓住了問題的癥結,要修好路才能解決花未露為更多的人服務的問題。你這個方案放在這裡吧。”

談完事,寧平告辭出去的時候,特意給那老頭留下了一包花未露,那老頭這次竟破天荒地收下了下面人送的東西。

當天下午,劉政便傳來訊息說,唐副部*長已經批了二個億給大坪鄉修路。這可是贛省多年來,一個鄉級單位修路得到上級支援的最大一筆修路款。

有了這筆款,可徹底將大坪鄉與昌市連線起來,使之東北連線到贛省的隨車縣,西北接通湖東省的平縣,大坪鄉可在修好路後成為兩省通途的咽喉之地。

坪昌公路的專款很快就下劃到了贛省財政,在劉政的干預下,專款很快就到了大坪鄉坪昌公路建設委員會賬目上。這個建設委員會由昌市交通局領導為組長、李忠、寧平為副組長組成。

公路規劃是正基15米雙向六車道,加上邊路和水溝等總寬度達到了20米。好在坪昌公路原來已經成型,只是在原有的路基上擴大加厚而已。

這些天,寧平並不輕鬆,坪昌公路建設委員制定了《坪昌公路承建責任》,經厲市長審閱後透過。

如今,寧平再次來向厲市長彙報公路建設程序,大坪鄉的主要工作就是圍繞著坪昌公路轉,李忠自然把握好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能在執政一方時修下2個億的公路,這本身就是一種創舉!

現在寧平爭取到了資金,他要花人力人花大力氣搞好坪昌公路的建設!鄉里的各部門都積極行動起來,當地百姓也有共識,就是全民都出力,全鄉大修路,有勞力的出勞力,有物的出物,沒物的搞好修路的後勤工作。

大坪鄉的人民在寧平和李忠的影響下,都有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共識,大家相信,路修好了,定會給大坪帶了經濟騰飛。

按照規劃標準,正常情況下,這條路可以保持十年不修補也不壞路面。由於工程款是交通*部副部*長親自下撥的,他是典型的紅二代,這條路一定要建好。

所以中標的昌市一建也不敢大意,對質量嚴格要求。當然,只要一切按質量標準來操作,按百分之十五的利潤來算,也有三千多萬的利潤。

既然有利可圖,又何必鋌而走險呢?

昌市一建的老總懂得了這一點,便嚴格工程管理,要求對水泥厚度按三十厘米的標準下料,兩側的排水、洩洪、綠色、防沙、防風都規定要求做。在質量監管方面,官方的由昌市交通局下屬的市交通建設質量監督站負責。

還有一個亮點就是,寧平提議加大社會監督力度,組織了大坪鄉公道正派,懂得建築技術的群眾擔任群眾監管員,這些群眾監管員先接受了一個月的公路質量監督培訓,然後再全部下派到各個標段巡邏。

他們很積極,分日夜班對專案施工時的安全、原材料質量、施工人員的施工標準進行適時跟進監督。當然,一旦查出問題,不僅要返工,還有對承建單位罰款。公路兩側的排水溝、防風林、草皮等如檢查不達標,每查出一次處於十萬元罰款,對於原材料質量不合格、路面水泥鋪設厚度不足,寬度沒有達到標準,轉彎處的斜面沒有達到標準的情況,罰款五十萬元后還得推倒重做!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今晚的月亮很圓

樸吞

開局一個壺,我創造了神話序列

老鷹逗小雞

華娛從2002開始反攻全球

渾渾渾

傲世奇醫

冷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