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斌是弘治天子登基後提拔的錦衣衛指揮使,得了天子令後,便下令馬上將宋銳送入皇宮,路上如有阻攔,可,先斬後奏。

宋銳聽到車外開始有熙熙攘攘的叫賣聲,他心裡暗道,嘖嘖嘖,已經到了北京了,哦不對,這會應該叫京師,不知道歷史書上,寫的大明中興之帝,是真的,還是清朝編寫的明史是真的。

賭吧,不然還有什麼選擇嗎?

遠處的行人看見錦衣衛駕馬開路,公公坐在馬前駕車,紛紛閃到一邊,滴滴嗚嗚說著什麼,估計今天下午,就會有無數版本的流言蜚語從京師傳出。

唉,人家穿越者,都是人前顯貴,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要不就是科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要不就是百萬大軍在側,軍功封侯,蔭妻蔽子的。

就我,鍘刀都快落頭上了。

太陽開始往山下狂奔的時候,宋銳終於到了皇宮。

那錦衣衛,日夜兼程,熬的一眼血絲,絲毫不肯耽擱一會,最終,到達了皇宮。

“謀逆賊首趙銳帶到。”

牟斌急衝衝的入宮彙報,然後就急匆匆的出門,倆個太監飛快的去往各個內閣大學士府上。

所以我是皇帝座上賓,個屁。

此時的宋銳坐在這個不知名的宮殿前的地板上,日夜操勞的錦衣衛倒是站的筆直,卻又搖搖欲墜的。

一炷香後。

一個老者急匆匆的路過坐在地上的宋銳,老者走過之後回頭深深地看了宋銳一眼。

此刻空空蕩蕩的宮殿內弘治天子端坐在上,老臣劉健和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分立兩側。事關國家大事,在場的除了最為忠心的錦衣衛,宮女太監早已打發去了別處。只留了弘治天子的貼身太監蕭敬,留在此處伺候皇帝。

“壓逆賊趙銳上殿——”

“壓逆賊趙銳上殿——”

“壓逆賊趙銳上殿——”

錦衣衛層層串報後,沉重的金鐵敲擊聲音中,宋銳被抬上了大殿。

開玩笑,一天一夜水米未進,還在太陽下暴曬了將近半個小時,此時的他已經是脫水的邊緣了。

“拿水來,我都快渴死了。”

宋銳此刻強壓心中不安說道 ,

故作淡定,嗯,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弘治天子氣的反笑道,

“將死之人,給他一碗水又何妨,蕭伴伴去,給他弄一碗水。”

宋銳死魚似的躺在地上,等待著水,同時他也在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此刻弘治天子也是閉口不語,他從小跟著大儒學習,他刻苦鑽研儒家經典,仁慈有禮,大儒們都認為這在將來會是一個聖天子,當成化皇帝想要換太子時,大臣們以頭搶地,以死相逼。這才使得弘治天子穩坐了皇位。

此等人物,遇此大事,怎會沒有靜氣?

不多時,蕭公公端著一碗水來到宋銳面前,待宋銳服下之後。

弘治天子開口道

“爾乃何人,為何造反。”

宋銳心裡想,淡定淡定,於是淡淡的說道。

“我叫宋銳,幼時便在呂宋生活,本以為要以富家子弟過一生,誰料,這些宋朝忠臣起兵在呂宋復國了,我也就被冊封為了國主,有記憶時候就經常夢到自己在海外仙山,跟隨諸子百家後代學習,學習了很多知識,還沒等這些知識光耀大地,不曾想,被馮家造反,殺光了朝堂上的大臣,又失心瘋的裹挾我去打大明。我,不曾造反,啊呸,我就沒想過要回來。”

弘治天子頗有玩味的看著宋銳淡淡開口道。

“論跡不論心,朕是這天下共主,謀反之罪已成,明日午後問斬。”

頓時,宋銳面色大變,這跟他計劃中的不一樣啊。

“陛下,我在仙山上學習的時候已有長輩算出大明國運,臣知曉大明什麼時候滅亡啊。”

“拖出去,押入大牢。”

弘治天子開口道。

“陛下,我,陛下還有三年壽命,死因草民不可說,但草民有辦法,可為陛下延壽。陛下,草民還知道如何為大明延壽。陛下,陛下啊!”

待宋銳到了大殿門檻處,弘治天子才出言讓眾人停下。

宋銳被帶回大殿中。

“說說吧,你知道的,都給朕說出來。”

宋銳頓了頓,總算有機會了。

於是平復了一下心情,開口道。

“陛下想知道些什麼,我知道的繁多,不知從何說起。還請陛下提問。”

“就先說說這大明國運吧,別說多少年,這樣的風水之說,三歲小孩也會編,說說為什麼,而且不要說什麼天災人禍。說的出來,暫時免你一死。”

弘治天子其實非常想聽宋銳講講他的死因,不過宋銳不肯,想想也是正常。天道是擺設?

宋銳頓時身體一縮,壞了,準備的又沒用上,本來一個闌尾炎就能解決的事,結果弘治天子不問?不是等等,國運?高中地理,大氣環流,小冰河期!

宋銳深吸一口氣,看向大殿中看似博學的老者,淡淡開口道。

“敢問這位大人,夏季這京師刮什麼風?”

劉健細細思考一下,說道,“那自然是東南風居多。”

“那冬季呢。”

“那自然是西北風。”

宋銳頓了頓,開口道,

“為何,風喜熱,夏季北方炎熱,西南較為冷,則刮東南風,冬季北地寒冷南方炎熱,則刮西北風。”

弘治天子開口道,“你莫不是想靠此脫罪吧?”

“自然不是,我想說的,便是這氣候是有變化的,而這變化的是有規律可以觀測的。”

宋銳深吸一口氣,繼續道。

“這氣候,多有變化,史書上多有記載,唐朝時期,氣候多熱,原本不宜居住的苦寒之地開始變得宜居,比如吐蕃。”

“往後五代十國時期,吐蕃開始消亡,這自然有列國攻伐的原因,可也有氣候不宜居,糧食無法生長的原因。宋朝時期,又興起了西夏,這是因為氣候從冷轉熱,西夏又開始宜居。”

宋銳此刻話鋒一轉,對著錦衣衛指揮使牟斌開口詢問道。

“這位將軍大人,假如您快要餓死了,今年太冷了,您養的牛羊都凍死了,草民的家裡雖說也不富裕,但至少也是有吃有喝的,您會怎麼做呢?”

牟斌扯了扯嘴角,剛想說自己讀過聖人書,知道禮節,會去借,決然不會去搶。突然醒悟過來,此刻他不是他,宋銳不是宋銳。

在場眾人似乎都已理解了宋銳的話開始有些不寒而慄了起來。

宋銳見眾人沉默繼續開口總結道

“是故,漢唐宋因熱而興,因冷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而亡。而這個變冷,我稱之為,小冰河期。”

聽到這句話,弘治天子想到了今日原來的吐蕃地區還是不宜居於是急忙開口問道

“這小冰河期何時開始?”

此時宋銳深深的看著弘治天子。

“此刻已經開始了,西夏滅亡,明朝此時,西夏故地,仍舊長不出糧食,是苦寒之地,故此,這天氣還是沒有變熱,據師長所言,距離變熱仍需百年之久。百年之內,旱澇內摧國民,寒冷裹挾北方瓦剌搏命南下。”

至此。

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這次是蕭伴伴先開口打破了沉默。

“陛下,奴婢自幼在內書房伴讀,書上有一點也可佐證此言論,晉朝時期多有隱士居住於深山,不只是為了清高,也是為了避暑。”

此刻弘治天子開口道,如何證明。

宋銳眼見自己不用死了,急忙開口道,“可在冰塊不遠處點一堆火,在冰塊上點一根蠟燭,看蠟燭的煙氣是否找尋冰塊。即可證明。另外,古籍中也多有記載,看看西湖結不結冰之類的。”

弘治天子立刻下令。

錦衣衛不多時便準備好了一切。

大殿內,只見蠟燭的煙氣真的往冰塊處飄去時。眾人倒吸一口涼氣。(氣溫上升一點點,大明延壽了一點點。)

此刻,弘治天子已經信了五分。

“此等學說源於何處。”劉健開口問道。

畢竟他自幼博覽群書,也未曾聽聞如此說法。

宋銳想了想,嗯對了,這句話能用的上,說道

“道家。”

劉健頓時滿臉疑惑,道家學派他也瞭解過,未曾聽聞啊。

宋銳看著滿臉疑惑的劉健,笑著開口解釋道。

“古人云,上善若水,故水最接近於道,百川東到海,太陽下暴曬的海水升騰成雲,雲隨夏季東南風來到華夏大地,北方冷風一吹,下落為雨,滴水成川,百川東到海。完成迴圈。而這個過程中,水是吸收熱的,若一年偏差一些,天長日久的總有一天會變得更冷或者更熱。”

在場的所有人同時想到了一個詞,風水。

道家風水是術,也就是看祖墳,佔吉凶的東西,莫非,這才是道家失傳的真正風水學說?

突然,一個宮女急匆匆進來稟報。

“陛下,太康公主病倒了。”

“快去請太醫。”弘治天子急忙開口道,此刻他已經無暇顧及宋銳,國運之說也好,風水學說也罷,都不及他的女兒,作為一夫一妻制的堅定支持者,他就只有張皇后一人,自然也只有一雙兒女,還有一個兒子朱厚煒,夭折。太康公主朱秀榮和太子朱厚照就是他的心頭寶,可惜的是朱秀榮自幼體弱多病。

大殿之中所有的目光聚集在了弘治天子身上。

原主人公宋銳倒是沒有那麼慌張了。

“陛下,草民有一味神藥,或可使太康公主幽而復明。若想讓我獻藥,必須把我放回呂宋。”

顯然弘治天子無視了宋銳說的後半句。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誤入祈途

竊藍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