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卷其實並沒有太多可說的,寫到這的時候,故事的暮氣已經很重了,很多人物的下線已經是肉眼可見的事情,但在這一卷裡只是先聲與鋪墊,主要的人物下線還是在下一卷,只能說希望我的讀者們不會為此給我寄刀片。

所以還是聊聊更簡單的事情,就讀者可能的幾個疑惑做回答。

一個是為什麼讓劉協與劉備衝突,我個人其實並不討厭劉協,反而是有些欣賞的。從歷史上來說,他對於漢王朝已經盡力了,如果還要苛責他,大概就是為什麼做不到曹髦那樣以死脅迫曹操,但我覺得沒有必要再要求更多,因為他這一生確實沒有什麼選擇的權力,唯一的選項就是像哈姆雷特一樣,抗爭或死亡。

所以在這本書裡,他的情形依舊沒什麼變化,無非是曹操的輔政變成了劉備陳沖輔政,自由的選擇會大一些,但是權力的鬥爭邏輯是不會變的,他敏感地發現自己是將被奪權的一方,所以選擇了先下手為強,在封建邏輯內這是個死迴圈,不可能因為誰善良就不鬥爭。陳沖個人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也沒有辦法,於是想逃避這一點,所以他的猶豫導致了他的滅門。

但我想寫的就是這點猶豫,每個人都是一片海洋,一點點的心緒糾結,下面卻是無盡洶湧的暗流。人為什麼會猶豫?因為要追尋一個完美的答案。但世界卻是冰冷的,滿足所有人的答案是不存在的。為什麼人要有慾望與不滿?因為人只能為自己而活,大家都是一樣的固執、孤獨和冥頑不靈。

世上的謎題實在太多,而最大的謎題就是身邊的人,當你以為你已經看盡的時候,你還是有一些不敢相信和特點,最後看著他像潮水一樣把你淹沒。這是我對生活的體悟,當我把他放進歷史中時,我也往往發現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我想摧毀自己的一些美夢,再來敘寫一些真實之上的美好。滅門和劉協之死的設計,都是從這個角度來展開的。

另一個是劉範的設計,一些讀者來問過我,你為什麼要設計這麼個角色,本來歷史上也不重要,結果整得還挺像回事,但大家對他也沒什麼感情,何必呢?

答案是從故事張力的角度來說,肯定敵人要有點水平,打敗他才能成就感,劉璋作為一個小勢力頭目,確實有點太弱了。

而從題材的另一個角度來說,我本身也還是有點想強調歷史的另一種可能的。從原本的歷史上來看,劉範主持和馬騰聯盟偷襲長安,解救漢獻帝,實施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導致被李傕郭汜殺死,從這方面來說他的能力肯定比劉璋強。而劉焉在聽說劉範死後,也隨之發病而死,也側面說明了在劉焉心中劉範的重要地位。所以我就想嘗試著寫他活著的情形,說不定巴蜀勢力會有更多的舞臺呢?

再就是預告了,下一卷下線的人物會非常多,我會嘗試著再稍微寫快點,這也意味著這本書離完結越來越近了,我估計還有四卷左右吧,但我自己寫到現在反而是有點越來越虛無主義了,感覺寫完之後,會進行一個長期的總結,然後一邊重修這本書,一邊準備新書,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援。

(有點尷尬,好像沒注意設定成vip章節了,但起點也不允許我刪了重發,只能說聲抱歉orz。)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帶著大宋回漢末

IBM寫作養家

響水鎮日誌

半仙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