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少年氣(二合一)

當常浩南一覺睡醒的時候,已經是當天午後時分了。

沒辦法,參加一次這種大規模典禮,比在機房裡面熬上一星期的夜都累。

而且在重生之後,他在獲得系統的同時,似乎還被啟用了一個睡眠時間儲存功能。

可以一次睡上好長時間,然後在接下來幾天裡只用很少的睡眠時間維持精力。

或者反過來,先貸款再還債也行。

打工人神技了屬於是。

總之在看了看錶之後,常浩南對於自己一次睡了十幾個小時的事情並沒有感到特別意外。

昨天因為回家的時候已經後半夜所以沒有給家裡去電話,因此在簡單洗漱之後,常浩南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準備撥號。

解鎖之後才發現,上面已經有了好多個未接來電。

倒也不奇怪,畢竟大半個白天都已經過去了。

常浩南簡單翻看了一下通話記錄。

除了意料之中,杜義山還有唐林天的來電之外,還有幾個陌生號碼。

都打過不止一次。

1997年這會,國內還沒有推出簡訊業務,因此手機真的就只是個移動的電話,如果打不通……

那就打不通了。

只能等著對方看到之後回覆。

考慮到現在還差一點才到下班時間,他就算給家裡打電話也大機率不會有人接,所以還是先回撥了杜義山的電話。

後者的來電主題很是簡單,一是向他表達正式的祝賀,二是狠狠誇讚了一番他昨天晚上的表現。

“小常啊,你昨天晚上那段發言,就是回答主持人問題,最後還超時了的那段,簡直說到大家的心坎裡面去了!”

杜義山的語氣中帶著罕有的激動:

“今天有不少媒體找到學校這邊來,想把你昨天的發言稿要過去全文刊載,我和他們說你回答問題那個環節是臨時加的,所以沒有發言稿,那些記者第一反應都是不相信……”

“這也正常,畢竟伱今年才22歲,取得的成就已經比很多人一生都高,結果獲獎感言的時候,發表的話卻又成熟得很,要不是我們知道內情,恐怕也會以為你受到了什麼高人指點……”

常浩南對此的第一反應是意外。

主要是這幫媒體選擇的切入點確實很獨特。

不過仔細想想又很合乎情理。

正如杜義山所說,這個時間線上的常浩南才活了22年,發表那樣一番高論確實有些不符合他看似高開高走一路逆天的履歷。

如此少年老成的反差感,自然會吸引不少人的注意。

常浩南顯然不可能如實解釋說那段話其實是講給前生的自己,只好語焉不詳地一筆帶過去:

“也沒什麼,一些個人感悟而已。如果學校方面需要的話,我倒是也可以整理出來……”

畢竟在京航上了兩輩子學,他對於學校還是有感情的,這種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不介意幫個忙。

“那倒不用你再麻煩一趟,這種事情,央視的主辦方那邊自然會有記錄放出來,只不過會稍微慢一點而已,這次關於五四獎章的報道恐怕要持續至少一個星期時間,不著急的。”

“連續報道……一週?”

剛剛開啟冰箱門,正準備取幾個雞蛋做番茄炒蛋的常浩南直接停住了手上的動作。

“是啊,從今天開始,在新聞聯播裡面會有一個時長三分鐘,持續七天的專題部分,今天晚上會是一個總體性的報道,後面六天的內容分別對應你們六位獲獎者的個人事蹟。”

杜義山樂呵呵地說道:

“當然,具體到提交上去的、和你過去一年工作有關的所有材料,都已經經過學校,還有科工委方面篩選過了,範圍嚴格控制在公開之後沒有洩密風險的部分。另外,我已經讓宣傳口那邊在完稿之後送過來一份,到時候由你本人再稽核一遍,都確定沒問題之後才會正式播發。”

陣仗很大,不過以五四獎章的分量而言,也值得這麼搞一回。

眼下這個時代,太缺少正確的方向引導了。

至於報道的內容,有杜義山參與把關,常浩南反而並不很擔心:

“還是老師您考慮的周全,能這樣的話那自然是最穩妥的。”

聊到這裡,前者又在電話裡透露了一個小秘密:

“也正是考慮到你的情況特殊,所以個人事蹟介紹播出的順序,當然也包括之前頒獎典禮時候你們的出場順序,才特地安排成了按照姓氏筆畫,而不是按照獎章編號,這樣可以順理成章地把你排在最後出來,給節目製作方和當時的主持人多一些緩衝的時間。”

能為了常浩南一個人而特地做出這些修改,顯然也是說明了他所受到的重視。

稍稍停頓了一下之後,杜義山又繼續道:

“另外,因為會涉及到你們你們幾個人的個人經歷,所以後面應該還會有一個簡短的一對一訪,你看看最近這兩天什麼時候有空?”

“這兩天我應該都會在家,所以隨時找我都可以,配合他們的工作時間就好。”

一般來說,常浩南不太喜歡參與這些事情。

不過這也要分情況。

央視的專訪,該上還是得上的……

這不僅僅是在給自己爭取榮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還涉及到建設他的影響力,以及話語權。

最簡單的例子,如今的常浩南已經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裝備建設和航空工業發展的路線。

但如果要是擱在一年之前,他剛重生過來的時候,怎麼可能會有人在意一個普通大學生是如何指點江山的?

連建言獻策的渠道都不可能有,就更別提產生什麼影響了。

唯有透過完成一個個專案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之後,他的意見才能算是具備了真正的價值。

而個人榮譽的累積和地位的提高,也具有基本類似的效果。

“這樣的話,趕早不趕晚,我讓那邊的記者下午就過來找你好了,這樣萬一後面還需要做什麼修改的話,留出來的時間也充分些,你記得聽電話,等對方到了我再聯絡你……”

在跟杜義山敲定了後續宣傳上的一些事情之後,常浩南第二個聯絡的自然是唐林天。

後者要說的事情和杜義山倒是沒什麼太大區別,因此在得知採訪的事情已經安排好之後,便只是簡單地聊了幾句,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隨後便是那幾個常浩南沒有記過的號碼。

這個年代還沒有各種猖獗的電話詐騙,因此回撥陌生號碼一般不會帶來什麼問題。

第一個電話,從區號上看來自京城本地。

電話接通,對方直接自報身份,表示自己是航空工業第一招待所。

這讓常浩南直接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應該是出差參加昨天晚上的儀式的人打給自己的。

在報上自己的名字之後,電話那頭用一副瞭然的語氣讓他稍等一會,顯然打電話的人對於自己的回電早有準備。

幾分鐘後,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

“小常,昨天儀式上表現的很好,當真是給我們航空人長臉,給整個華夏提氣!”

雖然這個年代的通話質量比較一般,聲音訊號損失很大,但常浩南還是馬上聽了出來。

是楊奉畑。

“楊總謬讚了,我當時臨場能想到那些,也是得益於在參加八三工程過程中的一些感想,說到底,還是得感謝您,還有眾位前輩給我提供了足夠好的機會和平臺,包括我這次能夠拿獎,也還是仰仗了諸位前輩和同事。”

這種私下對話,本就不是裝逼和說場面話的時候。

常浩南對於楊奉畑的感謝,倒也是發自內心的。

在昨天參加儀式的時候,常浩南在一張表上面看到了幾個人在競爭獎章過程中的相關情況。

而在他的推薦單位一欄裡面,填的是:華夏航空工業總公司(主)京城航空航天大學(協)。

足以見得,楊奉畑哪怕在這件事情裡面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也至少應該是首倡者之一。

畢竟去年年末的時候,對方曾經親口保證,要推薦一個大獎給他。

常浩南過去就對這位總師的性格有所瞭解。

脾氣火爆,甚至帶著些許江湖氣,不過也是直來直去,言出必行。

說了給他推薦,那就肯定會給。

只是,此前完全沒想過會大到這種程度。

“現在這裡也沒有外人,我就直說了。”

面對常浩南的感謝,楊奉畑倒也沒推脫。

“這個獎,最開始確實是我要求梁卓平往上面申報的,當然後面涪城、蓉城、鎬京方面的同志也給你提供了不少參評材料,不過最後真正能評上,那靠的還是你自己,據說這次是將近一千號人選出來的你們六個,競爭相當激烈了。”

“當然,推薦你上去麼,我也是有私心的,以後你成了紅人,可一定要記著在我們所的專案上多幫襯幾把,去年下半年有你在那時候,推進專案的速度簡直了,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跟做夢一樣,還有數字化設計組的林示寬他們,成天唸叨你,我看就差把你的照片裱起來掛在他們計算中心的大門頂上咯……”

電話那邊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掛樓外面就不必了……”

儘管知道楊奉畑大機率是開玩笑,但常浩南還是趕緊阻止。

啥身份吶把照片掛在外面。

嫌命長到續不完了屬於是。

“放心吧,他們有數的。”

楊奉畑也是呵呵一樂:

“有時間可以回盛京這邊來看看,你是柳城人,算起來咱們還是老鄉,就算沒有專案,也可以回來探探親嘛。”

實際上,在今年年初,楊奉畑第一次提出要給常浩南申報五四獎章的時候,打的算盤本來是以此拉住後者,再借著近水樓臺的優勢,等對方畢業之後爭取讓他直接入職。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常浩南在隨後四個月時間裡玩了一波大的,導致這個名字在國防科工委系統內部的高階別人員裡面很快擴散開來,盯上他的眼睛相比之前已經多出來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方面,這個五四獎章推薦對於常浩南的重要性,一下子就掉下來了——你601所不推薦,有的是人排隊等著推薦。

另一方面,饒是他楊奉畑膽子很大,但面對這麼多同行,也有點怕犯眾怒。

總之到了和常浩南打電話的這功夫,他已經完成了一次自我和解,選擇了退而求其次。

畢竟以對方的能耐,只要能在他們的專案上多花點心思,不說直通大結局,至少也可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而常浩南自然也能猜到楊奉畑的心思。

這種事情,說起來也算是雙贏。

雖然他更希望自己能開發出一些工具,或者方法論性質的東西,以更水露均沾的方式推動華夏的科技和工業發展

但專案嘛,肯定還是要做的。

技術工作是他的立身之本,哪怕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地位,也絕對不能丟。

更何況到現在為止,常浩南還沒有獨自統領一個專案的經歷。

在工程領域上,這終究是個短板。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這種行業內按部就班的規則會限制真正天才的發揮。

其實不然。

哪怕開局滿級號,也依然是需要成長的。

更何況直接參與專案會帶來很多便利性。

別的不說,就拿他最近一直在研究的多物理場模擬課題為例。

哪怕他過段時間真的把軟體做出來了,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要如何推廣。

靠行政命令當然是一種辦法,但是論效果,絕對比不上他親自下場,用自己的軟體完成一個大專案來的震撼人心。

成功經驗永遠是最有說服力的事情,比一百個院士的表態都有用。

就像常浩南最早的成果,也就是新舟60專案衍生出的那個機翼常氏模型,如今幾乎已經在整個航空工業系統內部推廣開來,如果不是還有保密需求的話,恐怕其它行業也會開始採用。

楊奉畑之後的連續幾個電話,對面都是鎬京區號。

顯然是603所。

至於為什麼有很多個……

那自然是因為代表603的易元和,代表14所的郭林以及代表自己的姚夢娜和徐洋是分別打來的。

好在他們基本都只是單純表示祝賀,因此基本都只是聊了幾句就結束。

或許是常浩南總算醒過來並開始回電話的訊息被不知道誰擴散了出去,在結束了和徐洋的通話之後,他便不再需要主動回撥了——

因為新的電話被不斷打了進來。

蓉城611所、涪城624所、南鄭182廠、築城648所、乃至常浩南前世工作過,今生暫時還只是有過一些工作上聯絡的29基地……

儘管相當一部分電話只是表達一個簡短的祝賀,只有611所薛熾夀和他多聊了一會,但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時間裡,常浩南還是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手忙腳亂。

也總算理解了剛剛楊奉畑所說的“紅人”是什麼概念。

他從未像此時此刻一樣期待簡訊功能的開通。

在有簡訊和微信的年代,很多關係尚淺只是一面之緣或者工作關係的人完全可以發個文字訊息祝賀。

而他也只需要編輯一個回應簡訊群發出去了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連喝兩大杯水之後還是口乾舌燥。

當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總算告一段落之後不久,常浩南就接到了可以準備開始訪談的訊息。

原本他面對央視的一對一採訪還是有點緊張的。

但在經歷了剛剛的狂轟濫炸之後,好像也不算什麼了。

“脫敏反應是吧……”

常浩南一邊換衣服一邊腹誹道。

……

十幾分鍾後,當常浩南在學校會議室裡看到常被稱為姐姐,但其實比他大了快20歲的某位知名主持人時,最初還是吃了一驚的。

後來經過解釋才知道,雖然這段採訪並不是專門的訪談節目,不會全部播出,但還是可能有一些片段加入到報道里面,加之上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所以不可能隨便派個什麼人過來。

不得不說,央視派出來的這個團隊,專業性還是沒問題的。

儘管主持人對於航空一竅不通,但整個訪談過程還是讓常浩南感到極為舒適,一系列問題也是簡明有力,卻又不至於給人以咄咄逼人之感。

跟後來某位採訪丁中禮院士的女主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採訪的最後,對方突然問起了常浩南在昨晚儀式上說過的那句話。

“您是我面對過的,最年輕的專訪物件,一般來說,人們在面對一個少年英才的時候,總是期望他表現的更意氣風發,或者說更張揚一些,但是您昨晚的表現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不一樣的狀態。”

這一次,常浩南沒辦法用戲謔的辦法支應過去。

於是他低頭沉思了一會。

主持人沒有出聲打斷,只是靜靜地等待著答案。

大概十幾秒之後,常浩南才重新抬起頭來: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少年氣不是不羈,不是張狂,不是目空一切,而是歷經千帆,仍葆有赤誠。”

(本章完)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末世生活隨心所欲

書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