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說app或各種瀏覽器外掛開啟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後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援!

第683章lng船,中韓之爭

糾結一番之後,常浩南還是決定,不改變原來的日程。

畢竟去科工委對於現在的他來說就跟回家差不多——

回家嘛,什麼時候都能回。

而且照現在這個架勢看,盟軍行動的開始日期估計跟上一世的3月24日相比不會發生太大變化,距離現在還有小半個月的功夫。

他身在華夏,除了乾等以外其實也沒什麼能做的。

所以早半天晚半天通知丁高恆,也沒那麼重要。

至於預警機的事情就更不急了……

渦扇10哪怕再快,走完定型流程也得到新世紀以後了。

模鍛壓機倒是馬上進入收尾階段,不過這種巨型裝置可不是造出來交付之後就萬事大吉,至少最開始的試生產階段仍然需要他們這個專案團隊提供技術支援……

總之,還是得先忙好眼前事……

倒也算是很實在的的專案。

似乎完全沒理由如此大張旗鼓,派一個二十多號人的大規模代表團過來跟他嘮上半天功夫。

至於華夏這邊的滬東造船廠,其實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單獨的一方。

基本上就是準備購買torchltiphysics軟體,以及希望火炬集團能在超低溫作用下的lng船結構強度校核方面提供一些技術支援。

“常總,有一位叫蔡宏桂的同志,拿著滬東造船廠的介紹信,說他是剛剛參與會談的代表團成員之一,想跟您單獨面談.”

哪怕有什麼事情擔心弄不清楚,派幾個人來交接一下也就完事了。

而且這還是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去年的那次助攻。

但真正開始之後,卻發現對面提出來的內容略顯寡淡無味。

之所以能讓他記住,是因為此人有一個大佬的髮型。

但問題是,這兩件事情對於火炬集團來說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業務了,直接打個電話,或者到官網上下訂單就行。

不過,帶著些許疑惑結束會談之後,他卻很快又接到了宋景明的電話。

這也正常,在建造lng船的合作關係裡面,船廠基本都處在相對弱勢的位置。

畢竟,雖然lng船裡面跟“船”有關的部分也存在一定技術壁壘,但總的來說,還是跟“lng”有關的部分更難一些。

自從重生以來,常浩南打過交道最多的外國人,好像就是法國人和義大利人。

常浩南簡單回憶了一下,想起來剛剛確實有這麼一個人,只是坐在對面的末手端,全程都沒有開過口。

本來常浩南還打算順便推銷一下曙光2000t超算和特別版的torchltiphysics,但最後還是因為心存顧慮而作罷。

尤其滬東造船廠在國際上還聲名不顯,能被gtt納入候選,其實已經是相當幸運了。

本來,常浩南對於這次見面還是比較期待的。

兩個領隊,雖然沒有明著介紹,但顯然一個負責管理,另一個負責技術,分別叫埃瑞克·米哈爾斯基和卡里姆·沙波。

gtt公司派過來的隊伍也跟之前幾家歐洲公司的大差不差。

他們是作為合作成員,跟著gtt公司的隊伍一起過來的。

反光的那種。

“可以,讓他來我辦公室吧.”

他本來已經打算換身衣服直接去科工委了,現在只好又重新把西服外套穿上。

……

幾分鐘後,剛剛那個光頭男人出現在辦公室外面,略顯拘謹地敲了敲門。

“是蔡宏桂同志吧?快請進.”

聽到常浩南的招呼,來人才快步走進屋內。

“常總,您好.”

二人握了握手。

“坐吧.”

常浩南伸手示意了一下辦公桌前面的椅子,示意對方落座,然後給二人分別接了杯礦泉水:

“單獨來找我,是有什麼剛才在會談現場不方便說的事情麼?”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他在面對那些年齡比自己更大,甚至高一個輩分的下屬時,多少還有點放不開,不過這兩年的鍛鍊下來,已經適應的非常自然了。

蔡宏桂雙手接過杯子,見到常浩南已經有了猜測,也沒再兜圈子,而是直接點了點頭:

“沒錯,是關於lng船的.”

“剛才會談的時候,您應該也注意到了,gtt公司那邊表現的並不是非常熱情,至少跟他們派出的這個代表團規模相比,議題設定有些過於平淡了.”

常浩南當然注意到了,不過對方目前尚未說明來意,他肯定不能提前表現出太明顯的態度,因此只是做出不置可否的樣子,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其實,上個月末他們這批人剛到華夏的時候,情況還不是這樣的……”

蔡宏桂看不出常浩南的想法,當下也只得繼續說道:

“gtt集團研發的薄膜型液貨艙,目前主要投入使用的是第一代產品,主要是由日韓兩個國家建造,我們廠此前也引進相關專利,生產過兩艘中小型的薄膜式lng船,但基本沒辦法佔據市場份額.”

“現在因為去年那檔子事,gtt那邊覺得日本的船廠從長遠來看未必靠譜,就想要把咱們華夏也納入到認證船企的序列裡面,不過在第一代產品上,他們已經跟日韓兩家繫結太深,很難進行業務切割了,所以主要考慮的是馬上就要更新換代的下一代技術.”

“在第二代薄膜型液貨艙上,gtt目前正在平行發展兩條路線,分別是gas-transport系統和technigaz系統,其中的區別三兩句話說不清,主要是貨倉內壁絕熱和防滲漏層的技術路線不一樣.”

“韓國三星重工那邊因為大量製造過第一代產品,因此自然而然地押寶technigaz系統,這個系統貨艙內壁是波紋形複合板,成本、容積和重量都很有優勢,就是建造難度非常高,而我們受制於技術限制,還是選擇在相對傳統的gas-transport系統上下功夫,雖然會多用一些殷瓦鋼板,但好在內外層都有完整的承力和遮蔽結構……”

這個蔡宏桂顯然也是技術出身,在說起造船技術相關的話題之後,一開始的緊張很快便消失無蹤。

“本來,因為technigaz系統在貨艙和船隻本身的適配性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gtt最近更加看好gas-transport系統,準備先交給我們廠兩艘訂單試水,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就開始批次生產裝載gas-transport系統的lng船.”

“但是就在前幾天,三星重工突然宣佈他們解決了船艙適配的問題,所以gtt公司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technigaz系統那邊……”

常浩南此前並沒有深入瞭解過造船產業的形勢,所以在對方說完之後,還是稍微回味了一下。

不過總體的劇情還是很清楚的。

既然technigaz系統在成本、容積和重量三大指標上都佔優,那gtt自然不會在gas-transport系統上繼續傾注太多資源。

這也符合他們剛才在會談中的表現。

只是從火炬集團購買開發工具和數值計算業務,而不是三方共同進行聯合開發。

要知道,gtt雖然手握lng液貨艙的核心技術,但光有個液貨艙肯定是造不出船來的。

真要落實到lng船上,還是得和船廠配合才行。

當然,考慮到船廠本身的研發實力可能不夠,有時候也需要火炬集團這樣的第三方加入。

如今gtt直接放棄跟華夏方面搞聯合開發的路子,那基本上就是把“拿gas-transport系統當個備份”的想法寫在臉上了。

“所以,蔡經理的意思是……”

“我們廠已經購買了gas-transport系統的大部分核心專利,現在既然gtt公司的熱情不高,那我想,能否直接由我們廠和貴公司兩方合作,把使用這條技術路線的lng船給開發出來?”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