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好的手術畫面,讓她這位外科元老的太太看著很被觸動。

手術裡幾乎沒出血,只對準病灶部位切幾下縫補幾下,即可治好了病人的病灶。

平日裡大家對外科手術的印象,停留在恐怖的開膛破腹,器官暴露,血海一片,血腥味噴鼻,沒人會不怕。

對這點曹勇必須給老師說明:“醫和患者一樣,不喜歡開膛破腹.”

不要以為外科醫生會喜歡在病人的體表劃個大口子手伸入病人體內掏掏掏。

醫生做醫學生時學解剖做這種事都是反胃噁心的。

人性天然不喜歡這種事。

只是外科醫生需要救人不得不做,行內人直接把外科活叫做髒活。

當然這是以前時代對外科的定義,現代醫學改革換代,技術發展追求精準治療。

外科同樣是精準最好。

於是外科手術越做越微創,能否做到精準,做到精準的什麼程度,是考驗一個外科醫生技術是否為行內頂尖的體現。

“現在的外科醫生追求的正是這樣的畫面感.”

曹勇對老師肯定地說。

今天這臺手術無疑是外科手術劃時代的技術巔峰象徵。

因而隔壁外院那幫人被她搞破防了。

質疑聲,好奇聲,讚許聲,起伏不斷,討論辯論始終貫穿全場,熱情一波再一波地高潮不間斷。

參與的醫生中有太多的高年資醫生,不乏行業內專家和大佬。

說這場講座可以堪稱此屆交流會最熱鬧最爆棚學術討論最有價值的的一場,是不負盛譽的。

瞧瞧旁邊,不知何時架起了現場攝像機,有記者團隊在拍攝和詳細做記錄。

應該是主辦方自己的記者團隊。

因為一般記者是不能隨便進場拍攝人家的專題講座的。

聽著曹勇的話,魯老師心裡泛起了絲感慨,瞧瞧周圍這幫學生們:醫學技術日新月異,醫生的個人技術發展像孩子長大每天不一樣,她和老公看著成長的這幫學生真的在進步了,在變得不同了,變得更強大了。

謝婉瑩那個孩子特意讓她來看這個病例和手術是用心良苦的,是要讓她體會到最新的醫學理念和外科技術。

這孩子的用心是做到位了,觸動了她的內心世界。

嘟嘟嘟,手機響。

邱瑞雲急急忙忙舉起了電話:“陶老師?”

“手術做完了,我和陶老師要趕去交流會現場。

你們那邊怎麼樣了?”賀久亮邊交代事情邊問詢他們。

“這邊——”邱瑞雲放眼看一眼現場。

好像所有人聽見了他和手術室連線,全場安靜下來了。

於是邱瑞雲給手術室報告:“他們都在等陶老師過來做手術的說明.”

接到現場傳回來的實時狀況,賀久亮放下了電話向陶智傑表達:“說是全部人在等你過去發表演講.”

全部人在等他?陶智傑困惑地揚了下眉,低頭看看現在幾點鐘了。

快中午了,要吃飯了。

最精彩的手術直播結束了,他們這臺是最後的手術。

這些觀眾不趕著去吃飯等他過去是為什麼。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待梔子花開時

噬暖

簪肆菡的新書

簪肆菡

求你幫幫鬼吧

覌十

我與廚神相愛了

藏青色的月餅

同時穿越81個世界

發糕熱愛者

分手後,前任們對她上癮

溫凜M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