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在等什麼?你在等朝廷對你的支援嗎?”

“不管我做什麼決定,反正對於我們來說,最好的決定就是堅守。”

“沒想到你堂堂的一個大將軍,竟然是一個膽小鬼,這一仗你雖然僥倖打勝了,但是在我眼裡面你永遠都是失敗者。”

方孝孺可以說是頭頭是道。

他的嘴如同是一把刀子。

完全不留任何的情面。

趙貴一個剛剛打了勝仗的將軍,被他說得一無是處。

而且他還在咄咄逼人地說。

“如今你把希望全都寄託在朝廷的身上,就是一個極端錯誤的選擇,朝廷絕對不會支援你,而且可能要不了多久,還會讓你馬上撤兵。”

方孝孺之所以會如此的自信,那是因為他知道朝廷的套路。

他現在的做法就是阻止朝廷的套路。

朝廷是要想把敵軍放進來。

在北平形成一個口袋陣,把敵人全都包圍起來,用戰術困死敵人。

方孝孺透過自己的訊息,得到朝廷的套路之後,他現在必須要想方設法阻止這一切發生。

“趙將軍,你沒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你不收復大同的話,你將成為一個千古罪人,會遭受萬人唾棄。”

趙貴身體猛然顫抖了一下。

他用那種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眼前的方孝孺,沒想到這個老頭,說話不但如此的難聽,而且還沒一句,都要致人於死地。

趙貴如果這個時候繼續決定堅守在此地,那可能在這個老頭的眼裡,他就是一個沒用的膽小鬼。

手底下的人聽了之後,肯定會慢慢地改變心態。

到時候自己在手下的心裡面,就沒有那麼重要的存在感了。

只見他咬了咬牙關。

“那你認為我該怎麼做?”

“現在你只有一條路,就是帶兵把大同奪回來。”

“如果這個時候出兵,必然會陷入對方的包圍之中。”

“如今敵軍剛剛慘敗,心情必然非常的低落,他們也想象不到你會突然發動攻擊,如果你這個時候出手,必然會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方孝孺說得越來越興奮。

連旁邊的那些手下都支援了起來。

開始勸說起趙貴。

“大將軍,不如就這個時候出兵吧,我軍剛剛打了勝仗,將士們還想立功,咱們就滿足他們一個心願。”

“打仗也要趁熱打鐵,從這裡到大同,也不是很遠的距離,半天就能夠打下來了。”

“此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不但能夠把大同收回來,還可以順勢殺出關外,將敵人趕回草原。”

“……”

各種各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

趙貴聽到這些聲音響起來之後,他也是陷入了一種糾結之中。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

趙貴清楚冒進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

如果這個時候陷入敵人包圍圈,朝廷又來不及支援的話,他手底下的十幾萬大軍,很有可能在頃刻之間就全軍覆沒。

但是現在手下已經群情激昂。

如果他給不出一個滿意的答覆,今天很有可能就會徹底的鬧翻。

而在這萬般無奈的時候,他只能用求助的眼神看向了旁邊的建文帝。

“大將軍,我知道你非常的為難,但這個時候你必須要做出果斷的決定。”

建文帝好像已經看明白了趙貴這種為難的表情。

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建文帝自然是站在方孝孺身邊。

兩個人本來早就已經商量好的,這一次他們的行動也是必須要保持一致。

建文帝對趙貴說。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敵人不但反應不過來,我們還有可能大獲全勝,因為富貴險中求,如果你不去冒險,你怎麼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一個個看起來就像是能力超群的軍事家,說起話來,百戰百勝的樣子。

趙貴反而在這個時候成為了孤家寡人。

他知道自己的意見,別人是不可能聽進去的。

自己雖然是一個大將軍,但是在這個時候好像已經被別人架空了一樣。

如果不聽從眾人的意見,他很有可能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

當一個人沒有能力去服從的時候,才是自己最痛苦的時候。

因為他已經做不了主。

他沒有辦法來決定這支軍隊的前途。

“你必須要做出儘快的決定,因為所有人都在等著你的決定。”

方孝孺還在步步緊逼地催促。

建文帝也跟著在後面說道。

“機會稍縱即逝,這個時候你必須要果斷下令,因為一旦錯過這個機會,讓敵人反應過來的話,你將得不到任何的空隙。”

這兩個人可以說是你來我往,對他進行三番五次的勸說。

趙貴腦袋都快要被說爛了。

只見他咬著牙關。

就像是下了什麼重要決定一樣。

“你們都不要說了,等我平靜一下,我需要自己好好思考一番。”

說完之後轉身就要離開。

可是直接被幾個士兵擋住了去路。

手底下的其他將領,直接齊刷刷地在他面前跪了下來。

全都自告奮勇的。

在他面前表態說道。

“趙將軍,這個時候不允許有任何的猶豫,你趕緊下令吧,我們都願意出戰。”

“你們知道你們在幹什麼嗎?”

趙貴一把按住自己的寶劍。

眼睛裡面已經透露出一股殺氣。

因為手底下的這些將領,這麼做完全是在軍隊之中起鬨。

如果再繼續下去,他會毫不猶豫地出手殺人。

“都給我起來,請你們不要逼我。”

建文帝站在後面,看到眼前的這個趙將軍要動手殺人,直接提高聲音說。

“你在這個時候對手下動手,一定會寒了手下的心,將來在戰場之上,起不到任何的好作用。”

“趙將軍,請你還是三思而後行吧。”

方孝孺這個時候也是跟著建文帝的後面,表面看起來是在勸說,其實也是在步步緊逼。

任何一個意志力不堅定的人,在他們這種的逼迫之下,可能都要繳械投降了。

可是那個趙將軍還是非常堅定的說道。

“本將軍不會做出輕易的決定,你們都給我閉嘴,沒有朝廷的命令,一個士兵都不能踏出雁門關。”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盤點歷朝亡國罪因,老朱頭號戰犯

夜臥聽瀟雨

向左邊,做太陽

木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