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個小國為何能打敗大國,蹂躪其十幾年之久嗎?”

“這也是我最疑惑的地方。”

“我就實話告訴你吧,那是因為這小國進行工業革命,國力得到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什麼是工業革命?”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機器來代替人力,和古代的木牛流馬被大力推廣是一回事。”

“既然工業革命被大力推廣,那為何大國沒有進行工業革命。”

“這讓人很憤怒,因為在此期間,大國閉關鎖國了幾百年,外面的好東西一律不得進入,導致大國停止了發展,所以才會被世界上很多國家超過。”

“該死,誰閉關鎖國?”

“很遺憾,造成這一切的就是你的兒子!”

朱棣在世的時候,當時的大明,可是歷史上最為開明的一個時代。

他不但和周邊的國家通商貿易,而且還開啟海洋,派鄭和七下西洋,征服了幾百個國家,當真是威服四海。

可他萬萬沒想到,他剛死不久,他自己親手指定的繼承人,就把自己的政策徹底推翻。

後來上位的朱高熾,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漸漸的斷絕了和其他國家的來往。

有了明朝的先例,後來的清朝,更加的變本加厲。

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藉助工業革命的東風飛速發展的時候,閉關鎖國的大國,就像是一隻鴕鳥,把腦袋埋在了自己的翅膀下還做著自己獨霸天下的美夢。

豈不知,在這場美夢後面,接踵而至的,卻是一場長達一百多年的浩劫。

蘇銳用了好幾個時辰,把往後幾百年大國經歷的苦難,和朱棣說完。

氣得朱棣當場拔劍,“朱高熾,老子現在就去砍了他!”

蘇銳起身攔住了朱棣,苦笑著看著這個暴跳如雷的帝王。

“你砍了他有什麼作用?”

“他推翻了我所有的政策,導致華夏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磨難,難道他不該死嗎?”

“其實他這麼做也是被逼無奈,因為你是一個好戰的皇帝,打了多年的戰爭,把大明的國力虧空殆盡,如果他不閉關鎖國,可能大明馬上就會滅亡。”

“你的意思,造成這一切的是我自己。”

“可以這樣說。”

朱棣一生征戰無數,派鄭和七下西洋,在歷史上看起來是豐功偉績。

但是真實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樣做是非常耗費錢財的。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國庫自然沒有那麼豐厚。

經過朱棣的一番折騰,到朱棣死亡的時候,大明國庫其實已經到了空虛的地步。

後面的繼承者如果不改變政策,那必然會加速大明的滅亡。

“其實就算是換成我,當時在他那個位置的話,也會被迫改變政策。”

朱棣慢慢的放下手中的劍,臉上看起來,好像有些慚愧。

可能真的是自己太急功近利,才導致整個國家走向衰敗。

不過此時此刻,他心中的一個想法是,如何才能夠支撐自己,不但能夠完成征服天下的宏偉願望,還能夠讓國家的力量,無窮無盡的發展下去。

“如果大明現在就開始工業革命,你覺得能夠辦到嗎?”

蘇銳心裡面頓時一陣驚喜。

眼前的這個永樂大帝,總算明白自己的苦心了。

蘇銳之前鋪墊的這一切,就是讓這位皇帝,能夠同意他開展工業革命。

現在聽到皇帝親口這樣說,他自然歡喜不已。

“如果你願意,我一定竭盡全能,幫助大明開展工業革命,讓大明的國力和軍功,迅速的發展起來。”

如今的大明雖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可是他知道最大的弱點,其實已經顯現了出來。

那就是大明沒有海軍。

後來雖然有鄭和七下西洋,可是大明派出去的船,拉著的並不是軍隊,而是一些派出去交易的絲綢和陶瓷。

要真正征服這個世界,那就必須要征服海洋,沒有工業革命的助力,想要征服海洋,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朱棣一把抓住蘇銳的手,就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眼神炙熱的對他說道。

“蘇銳,我大明開展工業革命的重任,就交到你的身上了,朝廷裡面需要什麼人,你自己親手挑選,我一定會全力配合。”

“我不需要朝廷的人。”

蘇銳對朱棣說,他要自己組建自己的班子,而自己的人,那當然是要自己來培養。

因為朝廷裡面過來的人,對他來說完全不適用。

“我不但不需要朝廷的人,我還希望你手底下的東廠不要監視我,就連錦衣衛,最好都離我遠一點。”

“這個可以答應你。”

朱棣沒有任何的猶豫,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他可不像朱元璋那麼多疑,對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大開殺戒。

朱棣做事其實也是光明磊落的。

只要相信一個人的話,那就會進行全方位的信任,所以根本不需要用探子去監視。

“可是你必須要給一個時間期限,因為我心中還有很多遠大的目標,需要儘快去實現。”

“一年吧,給我一年的時間,我讓工業革命,在大明如火如荼的展開。”

“就這樣說定了。”

兩個人舉起杯子。

當杯子碰撞在一起的時候,一個宏大的革命藍圖,就此展現出來。

次日。

早朝之上。

剛剛開朝,幾位官員便跪下,當即參奏。

“太子太傅徐冰,有本參奏興國公蘇銳,當街殺害鄰國特使,請皇上嚴查!”

“京城總兵張有望,參奏興國公,在大街上殺人,危害京城治安,請皇上嚴加查辦,否則他人效仿,後患無窮。”

“禮部右侍郎林墨,參奏興國公蘇銳,無理殺害倭國貴客,導致兩國關係緊張,請皇上將興國公下獄,交給倭國處置!”

“……”

滿朝文武,跪下參奏的有十幾人。

他們的目標都一致,就是把槍口對準了蘇銳。

知道這是一個有組織的彈劾計劃,朱棣不動聲色,而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看著蘇銳,面色陰沉的說,“興國公,你如何處置?”

蘇銳看了看幾人,無所謂的聳了聳肩,笑道。

“臣建議,都拉出去砍了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仙不就這些事

不吃辣和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