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對付曲阜孔家

據範景文所知,皇帝帶出來的京營有十六萬人馬,但是留了三萬多在薊鎮一線防禦北方的蠻夷,由忠勇侯鎮守;京師這邊,就只有十三萬人馬,後續陸續又到了唐通、黃得功等部,大概到了十四萬人馬左右。

如果自己去清剿山東帶走五萬人馬的話,京師這邊就只有九萬兵力了。

京師不可能沒有兵力留守吧,這一來二去,皇帝還能帶多少人馬?

說真的,李賊大軍和左良玉這股叛軍聯合起來,五六十萬人馬都是有的,皇帝就是把所有兵力都帶上,至少在兵力上也是吃大虧的!

他心中計算著,但是卻聽崇禎皇帝淡淡地說道:“卿不用推遲出征時間,越早方能越快安排北上的百姓,不至於讓他們飢寒交迫而生離死別!朕南下平定賊亂,只帶五萬人馬便可.”

一聽這話,範景文頓時大吃一驚,連忙奏道:“陛下,雖然兵貴精不貴多,可一旦兵力足夠多,還是具有很大的優勢。

且戰場之上,勝負沒有絕對把握,陛下切不可大意,還是要多帶一些精兵為好啊!”

其他內閣輔臣和六部尚書,甚至連司禮監這邊,也紛紛勸諫了起來。

從未有過,群臣如此一致的表現,他們實在是擔心,就怕皇帝領兵打了幾次勝仗,就自傲了,萬一敗了,剛有的大好局面又會土崩瓦解的。

一時之間,文華殿內,全是勸諫之聲。

他們的勸說,都是有理有據,甚至引用了歷史上驕兵必敗的戰例,就差明白說皇帝你飄了!

崇禎皇帝知道他們是為自己好,不過他還是打斷了底下臣子的勸諫,然後嚴肅地問道:“如果朕多帶人馬南下,那麼大軍所需糧草從哪裡來?夠朕用麼?”

一聽這話,範景文等人,皆是無言以對了。

糧食問題,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

為什麼要範景文領兵去平定山東的亂局,就是為了能有地方安置難民,解決部分糧食問題。

京師還要進行糧食管制,同樣是因為糧食不夠。

軍隊要打仗的話,那糧食是要放開吃的,吃不飽就肯定打不了仗,兵力越多,消耗的糧食就越大。

就目前來說,京畿之地這邊根本無法承受大規模的兵力出征!

看到底下這些臣子都不說話了,崇禎皇帝卻還沒完,繼續又說道:“如果真把兵力都帶走平叛,萬一流賊趁著朕領兵南下之際又躥來京畿之地,把難得恢復了太平的京畿之地又禍害了,怎麼辦?”

文華殿內的眾多官員聽了,再次無言以對。

為什麼賊軍會越剿越多,就是因為其流竄禍害地方。

至少一開始的時候,朝廷官軍要想打敗流賊是很容易的,但是架不住流賊和朝廷官軍捉迷藏,平定了甲地,流賊就禍害了乙地,朝廷官軍趕到了乙地,流賊又去禍害甲地,最終導致各地都是民生凋敝,民不聊生!

京畿之地好不容易太平下來,正是百廢待興,重建家園之時,如果被流賊再來禍害,那是真的想死的心都能有,這樣要想天下太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看到他們都不說話,崇禎皇帝便嚴肅地說道:“因此,朕要領兵南下打通漕運,但是京畿之地也必須留下一定的兵力留守,不至於流賊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把京畿之地又禍害了.”

說到這裡,他看向範景文,又道:“卿領兵去平定山東,速度也要快,然後可領兵西進,駐紮兵力於大名府一線,替京畿之地守好門戶,威脅河南流賊地盤。

在此之前,真定府一定要守住,須得屯重兵,可支援大名府,也可支援晉中地區,防止晉地再亂。

朕沿運河南下,就能清理出一條安全的漕運河道,就能替北方輸送糧草物資。

朕帶五萬人馬,已經是儘可能多帶了!”

北直隸的最南邊府是大名府,成長條狀插入河南和山東的中間,離河南的開封府很近。

而如今的河南地區,包括晉南部分地區是屬於李自成的勢力範圍。

因此,崇禎皇帝就有這個交代。

此時,聽到崇禎皇帝的分析之後,範景文頓時感覺到他肩膀上的擔子也很重了,立刻認真地說道:“微臣定當儘早安頓好山東,而後回師大名府沿線駐紮,以防賊軍再竄入京畿之地.”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道:“傳旨保定總督邵宗元,移駐真定府,撥京營三萬人馬加強真定府和大名府的戰備,以防禦為主.”

頓了頓之後,他又吩咐道:“地方衙門,也要注意訓練民壯,至少要進行城防演練,萬一有賊軍來攻,地方必須要堅守待援。

賊軍討不到便宜,才不會繼續深入京畿之地.”

他的計劃,就是以京營精銳為機動力量,駐紮在關鍵地點。

地方上則是訓練民團,以守城為主。

如此結合,當能最大程度的守好京畿之地。

如果只是依靠正規軍的話,那是不可能防禦那麼大的地區!

兵力確實緊張,這樣佈置下去,京師也就只有一萬京營精銳了。

不過北方有周遇吉的三萬人馬守住,不讓敵人從長城一線破關,而晉北那邊的土默特部都已經被清剿,留下了緩衝區,也不可能有敵人從晉北殺進來。

就算殺進來,大同、宣府一直是大明朝九邊重鎮,不是他們可以隨便殺的。

晉南這邊,戰備就稍微弱了一些,雁門關的守軍已經前移,去往太原一線防禦部署。

如果有警訊的話,在真定府的京營精銳,就能透過固關增援。

從這番部署來說,京師留一萬京營精銳,也該是夠的。

就這麼算下來,崇禎皇帝能帶去南方的兵力,最多也就是五萬人馬而已了。

兵事上的事情說得差不多了,崇禎皇帝的表情嚴肅了起來,掃視文華殿內的所有官員,嚴厲地說道:“天下還在大亂,民不聊生,此乃朝廷失職。

如今朕已平定了京畿之地,當所有官吏齊心協力,維持來之不易的局面。

不管何地百姓逃奔北地,皆是朕之子民,必須如同家人一樣照顧,切不可再讓他們生離死別,再現人間慘劇。

諸卿可能明白?”

“微臣領旨!”範景文等人聽了,皆是齊聲回應,不敢有違。

崇禎皇帝盯著他們,繼續說道:“若朕發現有官紳只顧一己之私,而不管他人死活,則不配為朝廷命官,不配當父母官。

告渝天下,當謹記朕之旨意!”

範景文等人聽了,還能有什麼好說的,自然回奏道:“微臣領旨!”

崇禎皇帝還沒完,就叮囑他們道:“冬季即將來臨,除了糧食問題之外,還有取暖問題。

石炭的開採,一定要加大,且不允許私賣,和糧食一樣採取管制,爭取所有百姓都能用上石炭,等過了這個冬天,產量大起來之後再另說!”

沒等底下臣子們說話,他就像一個嘮叨老父親一樣又吩咐道:“還有,要記住,石炭的取暖,必須要通風,燒石炭的廢氣由煙囪排出去,要不然很可能會死人。

這是因為石炭的廢氣中存在有害的東西,人不能吸入過多……”

古人其實已經認識到一氧化碳害死人的現象,但是不明白是什麼原因。

事實上,哪怕到了後世,也依舊有一氧化碳中毒死的,崇禎皇帝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這樣也能顯得他這個皇帝非常愛護百姓!

除此之外,也是在佈局。

為他之後會為了普通老百姓而大發雷霆,做出一些事情做出鋪墊。

因此,此時的崇禎皇帝,就不介意多費些口水,塑造出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形象!

從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給予了關心。

當然了,事情也確實是在做的,而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範景文等人聽了,都是一一記下,不敢有違。

畢竟,這是大義!

廠衛這邊,也刻意把皇帝的這些愛民舉措,透過他們的渠道傳出去,頓時引得京師上上下下皆是感激他們有個好皇帝。

特別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一萬多家屬,更是深有感觸,主動參與到稱讚皇帝仁德的事情中去了。

崇禎十七年十月中旬,崇禎皇帝宣佈御駕親征南邊賊寇。

太子朱慈烺依舊監國,繼續實施崇禎皇帝制定的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

孔有德、耿仲明手下軍隊,再加賀贊、魏師貞、劉九卿、寧龍等擁有爵位的總兵共計五萬人馬,隨首輔範景文征討山東賊寇,隨行還有在京師挑選出來的大批文官。

這些文官到了山東之後,就會在地方走馬上任,做好穩定地方事務的事情。

孔有德和耿仲明則會留在登萊兩地,重開造船廠,吸引一批難民在造船這條產業鏈上幹活。

而崇禎皇帝本人,分別帶了黃得功、吳三桂、唐通、高一功、李來亨以及在宣府養好傷返回的馬科等人,共計騎軍一萬,步軍四萬,總共五萬人馬南下。

其他總兵領三萬人馬前往保定和保定總督匯合之後,南下真定府駐紮。

一時之間,朝廷精銳的京營,不斷地從京師開拔,浩浩蕩蕩地離開。

田間地頭,依舊在忙碌的百姓,紛紛駐足觀望。

他們不知道朝廷的部署,只是看到皇帝領軍出征。

對於皇帝的領兵打仗,已經有足夠的信心,因此,也能安心勞作,而不用擔驚受怕。

崇禎皇帝只是帶了路上用的糧草,沿著運河南下,有船運輸,就能省下很多力氣。

從京師到通州,再到靜海,到河間府之後進入山東地界。

大軍所過之處,漕運總督左懋第跟隨,立刻重新安排漕運事項,保證漕運能在用時便能用。

左懋第,崇禎四年中進士,然後在韓城當縣令,治理地方有功,然後升到朝堂上,在當戶科給事中的時候曾上書提出時局有四弊:民窮、兵弱、臣工推諉、國計虛耗。

這四點也確實切中時弊,但是提出來歸提出來,根本沒法解決。

他於崇禎十四年開始當漕運總督的時候,又給崇禎皇帝上奏:“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飢死者三,疫死者三,為盜者四。

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

惟聖明垂念.”

憐憫世人之心,躍然紙上。

在原本歷史上,他奉旨出使被滿清佔據的京師,多爾袞威逼利誘,想盡了辦法想讓他投降滿清,但是他不為所動,並自比蘇武。

軟禁期間,寫“生為大明忠臣,死為大明忠鬼”的對聯貼在門上。

最後多爾袞沒辦法,便把他抓入大牢嚴刑拷打,依舊不屈,最終左懋第被殺,被譽為“明末文天祥”。

這樣的人才,崇禎皇帝肯定是要用的,就把他從南方召了回來,重新任用他為漕運總督。

漕運總督可不只是說是當貨運的,特別是在這明末時候,亂世之中,那是要帶兵維護運河穩定的。

不但要知兵,還要懂民政。

怎麼樣保證運河暢通,是非常考驗當官能力的。

崇禎皇帝領兵沿著運河南下,可以先犁一遍運河兩岸。

但是之後的漕運事務,一樣是很重要,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而左懋第有這個才能,又有過漕運總督的經驗,因此,崇禎皇帝毫不猶豫地讓左懋第再次擔任漕運總督一職。

一路沿著運河南下之時,越往南走,就越是看到越來越多的難民北逃。

對此,左懋第就很感慨地對崇禎皇帝奏道:“南方多糧,少有饑荒。

而北地荒蕪,稍有不慎,便是饑荒。

可如今,南人北逃,卻不顧及北方冬季少吃之憂,該因兵災猛於饑荒也!”

兵災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降臨,可能今天還是你好我好太平無事,可睡到半夜突然就來了賊兵,搶財物算是好的,殺人放火也不一定。

這種提心吊膽不知道下一刻會怎麼樣的日子,沒幾個人能受得住。

饑荒雖然是要餓肚子,但是因為有預見,所以心裡有底,不管是未雨綢繆也好,還是尋找吃的,總之,好過天天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

這便是兵災猛於饑荒了。

這個道理,崇禎皇帝當然明白,他很有感慨地一嘆,然後說道:“朕不能保天下太平,實在有愧於百姓。

如若被朕發現官紳有不善待於百姓的,定然饒他不得!”

皇帝是不可能有罪的,左懋第聽了,連忙奏道:“皆因貪官汙吏之故也,陛下愛民如子,世人皆知!”

其實,崇禎皇帝已經被忽悠,下了好幾次罪己詔,承認自己做得不好。

皇帝的權威,早就被文官給玩沒了。

沒有了權威,誰把皇帝當回事?

也虧了崇禎皇帝領兵打仗,並且是打勝仗,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強敵,這才重建了皇帝的權威。

也只有這麼一條路,才能重建權威。

這時候,可沒人敢說是皇帝不行了!

真要是皇帝不行,那皇帝是怎麼力挽狂瀾的?既然是皇帝本身沒問題,那以前的問題,肯定都是貪官汙吏的鍋了!

此時,崇禎皇帝聽到左懋第的話,只是微微一笑,卻不說話,用握著馬鞭的手一指道路兩側的田地道:“自進入魯地以來,朕一直在觀察,為何這邊的田地,皆是荒廢,無人耕作?”

北直隸地區,百姓的熱情很高,哪怕是到了秋冬時節,也在伺候土地,就等著來年春季的時候能省力一些,或者多弄點肥力之類的。

崇禎皇帝皺著眉頭說道:“要說兵荒馬亂,至少這邊應該還成吧,為何不見百姓勞作?這些都是何人的田地?”

左懋第之前就當漕運總督的,因此,對於運河兩岸的情況,都有所瞭解的。

此時一聽皇帝的話,便連忙奏道:“陛下,這些糧田皆是曲阜孔家的.”

崇禎皇帝為了對付孔家,早就有過調查,自然是知道的,此時故意提出來,就是開始對付孔家的前奏。

此時聽到左懋第的話,故意驚訝道:“此乃東昌府,曲阜孔家可不在東昌府啊?”

左懋第聽了,苦笑道:“回陛下,曲阜孔家的糧田,不只是在曲阜,也不只是在兗州府,北直隸、整個山東,南直隸,還有河南那邊,臨近各省都有曲阜孔家的糧田.”

“哦?”崇禎皇帝聽了,裝出第一次聽到,很是震驚道:“孔家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糧田,這比朕都要多了啊!”

皇帝的糧田,也就是皇莊,其實就沒多少。

傳說被李自成烹了的福王,萬曆賜給他的糧田,多到整個河南都是之類。

其實壓根就不是真的!

皇帝能賞賜的田地,只能是從官田裡出,不可能把私田賜出去。

並且明朝的皇帝,那是養豬的,連出城祭祖都要經過地方官的同意才行,又怎麼可能去管理非常多的糧田。

其實是糧田的收租,由地方官收取,然後折算銀子給福王,一年大概是兩萬兩,供福王府開銷之用。

當然,福王還有其他財路,比如城裡的鋪面什麼的,就不包括了。

崇禎皇帝在後世的時候,看過黃仁宇的著作,知道了這一點。

如果要說田地真正擁有最多的,就是曲阜孔家!

本來的話,朝廷分給曲阜孔家的祭田,那是不用交稅的。

但是到了朝綱敗壞的年代,不要說祭田,私田也不可能交稅。

只是曲阜孔家的土地兼併給朝廷帶來的損失,就不知道有多少!

從方方面面來說,曲阜孔家必須要打倒。

但是,曲阜孔家要在這個年代打倒,那是真不容易的。

崇禎皇帝手中已有證據,可以證明當代衍聖公阿諛奉承李自成,在如今這個背景下,他要治當代衍聖公,估計不會有臣子反對。

但是,崇禎皇帝要做的,不是換個衍聖公,而是要把曲阜孔家打倒,這就會很困難了。

對文官來說,換個衍聖公,可以,廢了衍聖公,不可以!

這便是衝突的所在了。

因此,崇禎皇帝要做的,是把整個曲阜孔家都弄臭了,然後他就可以說,看看,朕就是想換個人當衍聖公也不行啊!

只有這樣,才能把衍聖公給廢了!

此時,左懋第聽到崇禎皇帝的感慨,無話可說。

誰讓曲阜孔家傳承千年,人家有那麼多田地,又有什麼奇怪的?

這邊正在感慨著呢,忽然間,前面傳來了嘈雜聲,甚至都影響到了軍隊行軍,這讓崇禎皇帝和左懋第都有些意外。

朝廷在運河北方的船隻並沒有多少,因此,船隻就都用來裝糧草輜重和盔甲之類,軍隊的行軍,都是沿著運河兩岸步行的。

鬧事的這邊,剛好是崇禎皇帝所在的這邊,他便皺著眉頭對身邊陪同的方正化說道:“派人去看看,怎麼回事?”

通常情況下,老百姓都是怕軍隊的,因此看到軍隊來,會遠離軍隊。

更不用說,明末時候,官兵如同土匪一樣,軍紀非常差,就更是讓百姓畏之如虎。

京營南下,雖然秋毫無犯,隊伍嚴整,但是也同樣沒任何人敢有膽子衝撞軍隊。

因此,崇禎皇帝就有點好奇。

只是一會之後,隊伍又重新行進,但是前方的嘈雜聲卻還是有,不過是移到了一邊。

奉旨前去檢視的錦衣衛校尉很快就趕了回來,向崇禎皇帝稟告道:“陛下,是許多百姓看到軍中有女兵,不少女人,還有他們的女兒什麼的,都跪地求收留,阻攔了軍隊行軍.”

蘭陵營的主要職責是救治傷兵,然後是起一定的宣傳作用。

這次在京師休整的時候,崇禎皇帝下旨蘭陵營擴編,也可以到教坊司招收女兵,因此,蘭陵營已經擴編到了兩千六百多人。

這次南下征戰,蘭陵營自然是帶著的。

都是女兵,英姿颯爽,排成了很長的長隊行軍,自然也非常引人注目。

崇禎皇帝聽了稟告之後,便策馬前行,過去看看情況。

左懋第自然是作陪,跟在身後側的。

就見前面不遠,跪了至少一百來個女子。

在她們的身後,有她們的家屬在,也跟著跪在那裡。

還有不少人都往這邊聚集,有女人的,也跟著在跪。

崇禎皇帝發現,這些都是北逃的難民,拖家帶口的,一個個神情都是很憔悴。

蘭陵營主將劉玉蘭看到皇帝過來,便連忙過去稟告道:“陛下,她們都是餓的,看到軍中有女兵,就想加入軍隊混口吃的,如此能給家裡人節省點糧食。

可是,她們這種面黃肌瘦的,就是收了,也跟不上隊伍,她們就全跪下了.”

重男輕女,在這個時代自然是很正常的現象。

當這些難民北逃的時候,發現糧食不夠時,賣兒女也是會先賣女兒。

軍隊中有女兵,至少有吃的。

走投無路之下,這種情況出現也就不奇怪了。

崇禎皇帝南下平叛,自然不會打出旗號,告訴賊人說我來了。

因此,沿途的百姓並不知道這支軍隊是皇帝親自領軍。

此時,他們看到一個將領模樣的人好像是更大的官時,便又想擁向崇禎皇帝這邊求告。

但是,皇帝身邊不是一般人能靠近的,立刻有外圍的錦衣衛校尉把她們都攔住了。

崇禎皇帝沒有出面,只是轉頭看看左懋第這個漕運總督。

左懋第心領神會,便過去勸說這些百姓,說皇帝已有安排他們,告訴他們如何做。

至於崇禎皇帝,他當然是繼續行軍了。

收留這些百姓,並不現實。

他是去打仗的,不是遊山玩水。

並且只要開了這個頭,那就會源源不斷地有人把希望寄於這支軍隊,到頭來,恐怕糧草都不夠行軍了。

左懋第還在後面處置,崇禎皇帝便看到李來亨快馬從前頭返回,他頓時心中一動,知道是自己安排的事情妥當了。

果然,李來亨到了御前之前,便翻身下馬稟告道:“陛下,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了,過了東昌府之後,便能看到了.”

崇禎皇帝聽了,微微點頭道:“做得不錯!”

李來亨見他沒有其他吩咐,便迴轉自己的部隊去了。

這個事情,還必須是他們這些投降的李自成手下去幹,才會少一些約束,辦得順利。

曲阜孔家,等著吧!

過了好一會之後,左懋第才追上了崇禎皇帝,有些感慨地說道:“南方賊亂更兇,不少地方逃難,都已經出現賣兒賣女的情況了,真得是……百姓苦啊!”

他本來想說,民不聊生,但是感覺又不妥,便稍微換了下話來表達看到的情況。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表情嚴峻,顯然是心中很不開心。

三天之後,過了東昌府,一路繼續沿著京杭大運河南下。

崇禎皇帝走著走著,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即對左懋第說道:“左卿發現沒有,似乎北逃的百姓少了不少.”

左懋第也是注意到了,很是奇怪,猜測道:“該不會是南方賊亂減緩了?”

以他的眼光,能看得出來,北逃的難民,還沒達到他估計的人數高峰。

應該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逃的人數會越來越多,一直到皇帝率領的軍隊出現在南方,有看到迅速平定亂局的期望,那百姓才不會背井離鄉地去逃難。

或者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有勢力攔住了北逃的百姓。

崇禎皇帝聽了,假裝不知道,還高興地說道:“如果南方賊亂能減緩的話,那是最好不過了.”

進入兗州府地界之後,北上的難民數量進一步減少,就算是再遲鈍的人,都能發現這點。

可隨後,等軍隊到達安山湖區域時,左懋第發現,北上的難民又多起來了,並且不少人的情緒似乎還很激動。

崇禎皇帝明知故問,當即說道:“似乎有些奇怪,來人,去傳幾個人過來問問情況.”

他的旨意一下,自有錦衣衛校尉去攔了一些人過來。

大概是有三家人,十來個的樣子。

看他們身上的穿著和氣質,大概有兩戶是農戶,一戶該是讀書人家。

他們到了崇禎皇帝面前,看到這裡又是將軍又是穿大紅緋袍的大官,一個個都有些害怕。

崇禎皇帝自然是要把控現場的,因為這是導火索,就聽他開口說道:“你等不用害怕,我們乃朝廷官軍,京營精銳,打敗過李賊大軍,更是滅了幾萬建虜的。

對於百姓,可有曾見過半點騷擾?”

聽到這話,這三家人互相看看,臉色果然好了一些。

於是,崇禎皇帝便開始問話了:“之前看到北上的百姓很多,但是這段時間來卻似乎少了很多,不知道這是為何,伱們知道麼?”

聽到這話,其中一個看著像農婦的,在猶豫片刻之後便開口先說道:“還能是什麼,一路過來都是曲阜孔家的田地,都說曲阜孔家是聖人之後,感覺總是好人,就都去了曲阜,看能不能求得一點吃的了.”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便微笑著立刻接過話題說道:“不錯,曲阜孔家便是孔聖人之後,倡導禮義廉恥,為天下人之榜樣……”

聽他在誇那曲阜孔家,這農婦該是個脾氣不好的,竟然打斷了崇禎皇帝的話道:“榜樣個屁,他們……”

方正化一聽,頓時大怒,竟然在皇帝面前汙言穢語,當即厲喝道:“休得放肆,豈容在……”

那農婦本是氣往頭上衝,就以平時的習慣說話了,但是被方正化一喝,頓時就嚇到了。

畢竟方正化是宮裡的太監,又管過軍隊,還跟隨皇帝南征北戰,不要看他平時一般笑呵呵的,但是一旦他發威,自有一股威勢在,估計沒幾個人不會心驚膽戰的。

崇禎皇帝一聽方正化要壞好事,便立刻不滿道:“這裡有你兇的時候麼?”

雖然方正化是他的貼身太監,但是要搞孔家的事情,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方正化都不知道他有佈局設計曲阜孔家的。

方正化一聽皇帝這話,頓時大驚,連忙退下了。

然後崇禎皇帝便露出微笑,對那農婦說道:“不要害怕,把你知道的情況給我們說說,就給一袋米當酬勞吧!”

說完之後,他一示意,自有錦衣衛校尉,去取了一小袋米過來。

那農婦一見,頓時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當即豁出去說道:“我們聽說之後,也跟著去曲阜了,想要求點吃的,結果沒想到,那些孔家人真不是東西,不給我們吃的也就算了,還打我們,讓我們滾。

我就被他們打過……”

說到這裡,他還扯過躲在他身後的一個小男孩,把他的左臉側過去,讓崇禎皇帝能看到,同時怒氣衝衝地說道:“看看,連小孩都打,這臉上的印子都過去了兩天了還在!”

崇禎皇帝一聽,假裝不相信地說道:“不可能吧,這該是孔家個別人所為?”

說著這話時,他還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後側默不作聲的左懋第。

就見左懋第一臉凝重,似乎是想到了什麼問題。

崇禎皇帝才不管他,轉回頭,看著面前的三家人。

那農婦聽到他似乎不相信,便立刻氣憤地說道:“怎麼可能是孔家個別人,他們都把路給封了,一堆人堵著,敢去的就打;然後我們好多人也以為是少部分人這麼幹,真正的聖人之後,肯定不是這樣的,就不走官道去曲阜,結果到處都是孔家的人,不讓人去曲阜,去就打……”

說到這裡,她用手一指另外兩家道:“要不信,你問他們兩家,看看,他們身上都有傷,那身泥巴,該是被推倒在溝裡了吧?”

看到她控訴曲阜孔家,面前的將軍大官什麼的,並沒有為難,另外一家農戶也跟著控訴了起來,證明曲阜孔家是集體出動,四處攔截,不讓人去曲阜。

也就那家讀書人模樣的,並更沒有控訴,而是在那唉聲嘆氣的。

崇禎皇帝聽了之後怒了,當即轉頭看向左懋第道:“沒想到曲阜孔家竟然是如此為人?”

左懋第有些沉默,想了下還是回答道:“或許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吧?”

他其實真沒猜錯,曲阜孔家是真有難言之隱。

大規模的難民要去曲阜,就算是換了太平年間去討食,都不見得曲阜孔家會放糧賑災,更不用說,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歲月了!

除此之外,李自成領大軍去過一次曲阜孔家,雖然沒有殺人,但是也追贓助餉走了好多糧草,這讓曲阜孔家的積蓄一下就少了很多。

這麼一來,就更難讓曲阜孔家把糧食拿出來賑災了。

並且李自成大軍在曲阜孔家的時候,發現孔家有隱藏糧食財富,因此到了後來,那是挨家挨戶的搜。

還是那句話,雖然沒有殺人,但是曲阜每家姓孔的,都難免受氣。

但是,他們對李賊大軍,可不敢怎麼樣,只能是把這氣給憋著。

等到難民去曲阜的時候,孔家的人就把這氣給撒出來了。

治不了流賊,還治不了難民?

想到曲阜來搶吃的,沒門!

當然了,一開始的時候,可能還只是攔人,說什麼沒糧,要他們別去之類的,但是架不住源源不斷地難民都去曲阜,耗掉了孔家人少有的一點耐心,自然是拳打腳踢了。

不過,崇禎皇帝才不管這個背景,因為這種局面,就是他讓李來亨營造出來的。

引導難民那邊知道,曲阜孔家的糧田連綿幾個省,豈會沒糧?而且還是聖人之後,講究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為世人之榜樣,肯定會賑災不是!

就這樣的邏輯,逃難的難民一聽,自然是都趕往曲阜去了。

只要有一線希望,那對他們來說就可能會活下來了的。

此時,就聽崇禎皇帝恨聲說道:“這到處所見的田地,都是孔家的田地,孔家的糧食能少?他們享受朝廷恩怨,受封衍聖公,卻不思報國,危難時刻同舟共濟,更忘記祖宗訓導,如何能為世人之榜樣?如此對待受難之百姓,這是孔聖之後……”

面對他的質問,左懋第無言以對,至少就他目前瞭解到的情況來看,確實難以解釋。

崇禎皇帝看他如此,便厲聲喝道:“來人,去查清楚報來!”

“奴婢遵旨!”被訓斥了的方正化,此時不敢怠慢,連忙答應一聲,然後立刻指揮一些人趕緊去核實。

邊上的三家人,看到這個將軍很憤怒,特別是那農婦,很是高興,總算有人能為他們出頭了。

但是,邊上那個讀書人卻是嚇壞了。

他自然比那兩家農戶要有見識,看到穿大紅緋袍的那個朝廷高官竟然只是站在這個將軍的身後一步,一看這架勢,就是以這將軍為主,他就很驚訝了。

等到方正化說話,他又聽出來,這嗓音有異,似乎是個閹人,但是他也沒見過現實中的閹人,還不敢確認。

但是到後來,方正化說得“奴婢遵旨”,卻給他把所有事情都解惑了。

沒有別的,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眼前這位將軍打扮的人,其實是當今皇帝!

皇帝親自領兵打仗,而且還武勇蓋世的事情,早就傳到江南這邊來了。

也是如此,他們才知道北方已經太平,就往北方逃難了。

但關鍵是,傳說中皇帝又是單騎破關,又是陣前單挑奴酋,這在他們的想象中,該是虎背熊腰的那種北方大漢,很有威猛,一看就非常有力氣的那種。

但是偏偏崇禎皇帝其實不是這樣的身材,就讓他沒能一下聯想起來。

如今方正化自稱“奴婢”,又是“遵旨”,那鐵定是皇帝沒跑了的。

於是,他膝蓋一軟,當即趕緊帶著家人跪地磕頭道:“草民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其他人聽到,都有點傻眼,有點懵。

聽著好像說面前這人是皇帝,但是,他們做夢都沒想到過,有一天他們和皇帝會如此面對面,還說上話來的!

崇禎皇帝看到這一幕,便微笑著說道:“朕領兵南下平亂,你們不要聲張。

曲阜孔家的事,朕會為你們做主!”

聽到這話,那農婦直接傻眼了,原來剛才和她說話的這個人,竟然是當今皇帝!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夢阿享的新書

夢阿享

戴上面具的我居然能戰破蒼穹?

夢存真

墨多多之彼岸花開

Mela

一劍歸塵

一隻小慕瑾

暗區突圍:我是聯絡人的侄子

牛肉水G

真千金是個小槓精

茶荼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