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幾斤幾兩

隨著邸報分發全國,地方上必然會震驚京師的劇變!

不過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和保定這樣會和京師有牽連,各個不同的地方,會引發什麼樣的情況,暫時不得而知。

但是,在京師這邊,氣氛卻和保定截然不同。

就見文華殿內,太子朱慈烺坐在上頭,底下的內閣輔臣,以及六部尚書等,已經站出來好幾個人了,都是同一個問題。

這不,在戶部尚書倪元璐奏完之後,內閣首輔範景文接著奏道:“如今各衙門皆是人心惶惶,無心做事,皆傳陛下其實欲棄京師南下應天府。

殿下該是知道陛下親征何處,還請示下為好!”

一聽這話,朱慈烺立刻搖頭道:“那些都是謠言,父皇是為救大明江山而親征,豈會棄京師南下!”

聽起來,太子好像沒有要說的意思,蔣德璟便也跟著奏道:“如此,還請殿下示下陛下之安排,如此也能安人心!”

其他幾個朝廷重臣聽了,皆是附和。

這幾天來,京師就有傳言,說皇帝欲遷都不成,便藉口御駕親征而領兵外出,其實是躲起來,如果京師安全就會回來,京師危險就領軍南下。

另外,京師這邊禁止城中任何人攜財貨離開京師,也引起了極大的民憤。

當然,這個所謂的民憤,肯定是有錢有財有能力逃離京師的那些人。

一路上訊息傳開,沒有輪戰的將士們一聽皇帝要和周大帥比試,頓時全部來了興致,沒有軍令限制,便紛紛聚集到演武場去了。

不管如何,皇帝的下落總算是知道了,範景文等人也是放心了一些,當即回去,安撫京師人心去了。

至今他還記得,他父皇當初領兵出征時候,是那樣的威風凜凜。

就衝這,怎麼可能會被區區流賊打敗呢!

範景文感覺到太子對他父皇的崇拜,心中不由得苦笑,不過他們也不否認,如果當今皇帝真得太祖皇帝親傳本事的話,那當然是能贏的。

只是,真有親傳太祖皇帝領兵打仗的本事麼?

周遇吉聽了,想也不想,就直接回奏道:“末將以為,如若李賊知道陛下在寧武關,恐會繼續進攻,試圖攻下寧武關或者雁門關,把陛下堵在這裡,甚至能抓獲更好!”

但是,對於從京師一路跟著皇帝來寧武關的將士們來說,他們是見識過皇帝神力,甚至也見識過皇帝箭術的,就有不同的看法,覺得周遇吉雖然是猛將,可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到底誰強誰弱真不好說。

此時的崇禎皇帝,也是在歡喜,因為剛剛收到訊息,雁門關拿下了。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又問道:“如果李賊不知道呢?”

相對他的擔心,反而是朱慈烺對他父皇更有信心,當即安慰範景文道:“首輔勿憂,父皇得太祖皇帝提點並賜予偉力,肯定得太祖皇帝親傳,絕對不會敗的。

我們只需做好份內之事,守好京師便可!”

就他們本人而言,其實是不相信那些謠言的。

至少對範景文來說,當初他請求替御駕親征時,皇帝那“馬革裹屍”的話,猶在耳邊,真情流露,真不是假的。

華北平原上,兩軍對戰的話,就要真正拼軍隊實力的。

範景文等人聽得意外,對他們來說,自然是不知道寧武關大戰之後,大同宣府等地會不戰而降,李自成大軍輕鬆兵臨京師城下的事情。

不過如今知道皇帝為什麼不公佈行程,他們也就釋然了。

崇禎皇帝自己不覺得,感覺自己差不多了,便透過面甲看向周遇吉道:“我們比試什麼,要不先弓箭,然後對打看看?”

要想打消他們的疑慮,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用勝利來打消便是!

他就是想告訴崇禎皇帝,戰場兇險,千萬不要輕視對手。

周遇吉還真沒見過崇禎皇帝練箭練槍,因為他一直要坐鎮在寧武關的。

如果他不亮相,反而來了別的總兵,就容易被流賊發現破綻,從而更早發現有援軍到了。

但是,朱慈烺牢記他父皇的話,還是搖搖頭說道:“父皇才離開幾天而已,等時機合適,孤自當公告父皇親征之事!”

要他換成李自成的話,聽說皇帝就在寧武關和皇帝不在寧武關,肯定是會有不同的想法的!

如果能在晉地抓到他這個皇帝,那對李自成來說,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此時,在得到內侍確認之後,朱慈烺高興地對首輔說道:“如今孤是可以說了,父皇領兵親征,乃是去救寧武關去了。

但是宣府和大同兩地皆有投賊之總兵,因此,父皇之行蹤不能走漏訊息,如今該是可以了!”

聽到這話,文華殿內的臣子都愣了下。

隨後,他們便反應過來,由範景文試探著問道:“是太祖皇帝提點的?”

周遇吉心中其實就是這個方案,但是他也有顧慮,當即奏道:“陛下,軍略上如此甚好,可真要如此的話,也將置陛下於危險之中,末將實不安也!”

周遇吉聽了,有點不解其意,便聽到他吩咐方正化道:“鐵甲取來,朕要和上陣殺敵時一樣!”

一開始的時候,錦衣衛校尉和東廠番役抓過一批傳播這些訊息的人,但是無奈人數太多,抓都抓不過來。

看到崇禎皇帝的動作,似乎是很輕鬆的樣子,在場的可都是軍人,立刻知道身穿三重甲有多不容易,頓時都是吸了口涼氣。

如今更是不少衙門罷工了,都想著要逃離京師。

周遇吉就學皇帝的樣子,放下面甲,又裝備上自己的武器之後,向皇帝說道:“陛下,末將先獻醜了!”

他是聽到雁門關捷報之後才從城頭上下來的,偶爾不在城頭上也是正常的事情,這又剛好一場戰事結束,便正好有時間看看皇帝的水平如何了。

只見周遇吉回應一句之後,動作很快,當即“嗖嗖嗖”三箭,三箭都中靶心。

在有心人的煽動之下,皇帝南下的訊息已經在京師全面傳開,以至於人心惶惶,不少人覺得末日要到了。

於是,他便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可否去演武場讓末將見識一下?”

他心中是好奇,確實想要先看看周遇吉的箭術。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表示認同。

他之所以想要這麼做,就是想讓皇帝知道,戰場上的廝殺,非同兒戲,他會用上真本事讓皇帝看看,免得此時哄得皇帝開心就輕視了戰場的危險。

聽到這話,範景文等人都不說話了。

賀贊和方正化兩人互相看看,皆是笑意,顯然也都想看看結果。

崇禎皇帝倒是沒多想,點點頭對周遇吉說道:“周卿先來!”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解釋道:“陛下安危至關重要,定是流賊最為在意。

因此末將以為,流賊知曉陛下在寧武關與否,定然會採用不同策略!”

隨後,他回過身,看向崇禎皇帝奏道:“這種步射,百步之遠,皆能中靶心的,流賊軍中亦有不少!”

就兵力而言,以範景文的經驗,他未必不知道所謂李自成百萬大軍有誇張成分,集合邊軍之力該是有一戰之力的。

但是,關鍵的是,他不相信崇禎皇帝。

因為崇禎皇帝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帶兵打仗過的經歷。

此時他一聽賀贊所說,意外之餘,又想起了皇帝是日夜兼程趕來增援他的。

如果還是他印象中的那個皇帝,光是這騎馬,對皇帝來說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雁門關本身就是三關總兵周遇吉的轄區,寧武關為三關中間,可隨時增援雁門關那邊。

其中交通要道,險要佈局等等,剛佔領雁門關的流賊,絕對沒有周遇吉熟悉。

但是,他和同僚相信皇帝,可底下那些做事的,還有京師的普通百姓不瞭解皇帝,更是相信皇帝會南下應天府的謠言!

範景文等人聽了,也是意外,竟然是宣府的京營家小?據他們所知,京營中軍卒來源,並沒有宣府的!

演武場這邊,有份圍觀的,則都是興致勃勃,似乎寧武關這裡不再是浴血廝殺之所,而是普通地方,擺擂臺看熱鬧一般所在。

聽到皇帝這麼要求,周遇吉略微有些吃驚,加上鐵甲,那是三重甲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穿的!

其他人也是震驚,特別是周遇吉的手下,只是一聽這話之後,就開始對皇帝刮目相看起來。

鐵甲很快便到了,在方正化的伺候下,崇禎皇帝當即穿上了鐵甲,又戴上了頭盔和麵甲,身上背弓箭,一杆短柄長槍,腰間還有一把寶劍。

崇禎皇帝聽了,當即呵呵一笑道:“周卿這是小瞧朕了!朕既領兵出征,又豈會在意危險!”

一想到這,周遇吉不由得很想見識下皇帝的戰場本事到底如何,如此也能心中有數。

崇禎皇帝到了演武場上,忽然想起什麼,便對周遇吉說道:“既然是戰場技藝,那就儘量像一點好了!”

此時的他,還只是穿了棉甲和皮甲的,一般情況下,鐵甲不穿的。

剛好這時候,喊殺聲已經小下來了,很顯然,是一輪攻城戰結束了。

對他們來說,周遇吉的赫赫威名那是擺在那裡的,因為他們大都認為皇帝是不可能比過他們的周大帥。

崇禎皇帝聽了,自然是不願意李自成領著他的大軍離開晉地,直接跑去京師的。

穿好之後,他還伸展胳膊腿之類,使得自己感覺最舒服為止。

之所以說一半,是因為大明朝曾經有過皇帝被抓,卻依舊不屈服的先例!

這麼想著,崇禎皇帝便耐心地說道:“那卿以為朕在或不在,李賊會分別有什麼動作?”

之前有來過薊鎮和保定的京營家小,但是沒來完,後續還有。

但他是聽清了,這次是宣府的京營家小,他就驚喜了。

但是,他們心中這個疑問,卻是一直在的。

加上流賊大軍主攻寧武關,他們自然認為寧武關這邊絕對沒有多餘兵力去攻打雁門關,畢竟雁門關可是周遇吉主動放棄的,要是有足夠兵力,能放棄?

為此,出其不意之下,拿下雁門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實,仔細想想,卻也不意外。

範景文聽了,很是為難,便追問道:“殿下,何以不能公佈陛下之目的?如此,臣等怕是壓不住下面那些人,無法做事了!”

這就是難了!

說吧,太子殿下都說了,會影響皇帝那邊做的事情,進而影響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地步;不說吧,就光他們幾個人相信,沒有底下人配合做事,朝政都會癱瘓的!

人家沒犯事,因為心慌而不做事了,總不能把他們綁起來做事吧?就算換人,不要說做事不熟練,關鍵是換了人也未必會做事,皆是人心惶惶,覺得他們被皇帝拋棄了!

心中如此想著,範景文這個首輔,感覺自己頭髮又要白了,正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時,卻聽外面有腳步聲傳來,隨後,就聽一名內侍進入殿門口稟告道:“殿下,李總兵派人求見,說城外來了一批宣府的京營家小,該如何安置?”

周遇吉可是明末有數的猛將,和他掰掰手腕,當能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但是,不管怎麼樣,崇禎皇帝都是很高興,當即吩咐方正化,把將士們奪取雁門關的功勞記上,等戰後再敘功。

周遇吉從頭到尾都沒說話,一直默默看著,震驚於皇帝的變化之大,真的有點認不出來了。

此時聽到皇帝說話,當即點頭同意。

演武場比較小,最遠距離的箭靶也只有百步遠而已。

說實話,雖然他聽他父皇的話,一直堅持不說他父皇去向,但是其實他壓力也是很大的。

就怕他辜負了他父皇的信任,把京師弄得一團糟。

寧武關上的喊殺聲還在繼續,總兵府這裡聽得很清楚,不過誰也沒管那邊,就聽周遇吉對崇禎皇帝奏道:“如今兩關在手,大同、陽和和宣府便不會再遭流賊進攻,可放心農事。

但流賊這邊,末將有一點未定,就是流賊何時能知曉是陛下親征?”

崇禎皇帝聽了,也很是有興趣,當即說道:“朕也的戰場技藝到底如何了,走,去演武場,我們比試比試!”

但是,隨即他又有點擔心,道:“陛下才領萬餘拼湊起來的騎軍,就算加上宣府、大同的邊軍可用,但晉地乃是李賊百萬大軍,這局勢還是……還是很兇險啊!”

宣府那邊選拔進入京營的軍卒家小都到京師了,那說明他父皇已經處理妥當地方事務,就沒問題了。

剛一帶兵,就是和李賊主力軍隊決戰的態勢,他要是不擔心,才有鬼了!

朱慈烺聽了,想了下道:“再等等吧,父皇要收拾暗通流賊之文武官員,內宦監軍,一旦走漏風聲,怕會功敗垂成!”

而後,他便問身邊的周遇吉道:“如今雁門關已下,流賊那邊當能知道卿已得援軍,接下來該如何走?”

要是皇帝其實真如流言那般,那他只能說皇帝的城府太深了,以至於他這個官場沉浮多年的經驗都分辨不出來了。

………………

倒是周遇吉,因為是從城頭上下來,身上有穿兩重重甲,並沒有脫下的。

但是,演武場的場地有限,很多人擠不過去,便只好在外面猜測了起來。

綜合來講,基本上還是偏向周遇吉一點,畢竟周遇吉可是沙場老將,而皇帝是沒有上過戰場的。

“如若不知道,卻又知道末將這邊來了援軍,有能力奪取雁門關了。

對李賊來說,就等於關上了李賊北上之路。

如果他要強行攻打,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末將以為,或許他會東出北直隸,走固關入真定,進而進攻京師!”

崇禎皇帝有自知之明,他的軍隊只是拼湊起來的,還沒有一起訓練過,在平原上兩軍對戰,怕是凶多吉少。

邊上站著的賀贊聽到這裡,也是笑著對周遇吉說道:“陛下得太祖皇帝提點,騎射槍術,皆是進步神速,非周大帥所想也!”

於是,一行人從總兵府轉移到城內演武場。

“嗯!”朱慈烺聽了,點點頭道,“所以稍安勿躁,父皇之事關係大明江山社稷,再等幾天,孤自當公告天下父皇親征之事!”

因此,他就問周遇吉道:“如此,要不還是朕主動現身,告知李賊,朕在這裡,吸引李賊繼續消耗兵力在此地!”

“是啊,殿下!”方岳貢也跟著奏道,“人心浮動,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恐慌之下,怕是事情最終會不可收拾!”

一聽這話,朱慈烺頓時一下站了起來,欣喜地問道:“是宣府的京營家小?”

雖然這麼說,在皇帝那邊有可能會認為他恐嚇皇帝,會心生不喜。

但是,他要為皇帝安危負責,此時絕不是拍馬屁的時候。

崇禎皇帝聽了,卻是一點不在意,點點頭說道:“朕知道,那朕來了!”

說完之後,他便出手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月光主母養外室

鳳舞流年

冤種情侶大鬧校園

橡皮擦不好用

月過清風

落葉隨風而動

從世界末日開始

顧丿歡喜

isfp獨白

Yaoqing

向師兄發起雙修邀請

越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