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沒法給出答案

就見范文程看了一遍書信之後,眉頭一皺,當即向多爾袞奏道:“主子,奴才看吳三桂說感激殿下以愛女下嫁,又許以王位,而朝廷昏庸無能,因此願歸順大清,這理由似乎……似乎尚欠缺了點.”

“什麼,你說他是詐降?”豪格一聽,頓時插嘴問道。

多爾袞也是眉頭一皺,馬上追問道:“何以如此一說?”

其他人都好奇地盯著范文程,他們雖然看不起范文程這個漢人,但是他的能力,還是認可的。

只聽范文程看著多爾袞奏道:“這些條件,以往不是沒有,也是差不多的禮遇,但是吳三桂卻一直推託,何以這次卻如此爽快答應,竟然開始討價還價?奴才以為,須得弄清楚這點,才能知曉他這歸順是真是假,亦或有什麼陰謀詭計,還是走投無路了!”

多爾袞聽了,心中有點不喜,吳三桂都重點強調了他嫁女對吳三桂的感動。

但是他也是有理智的,細想之下,感覺范文程說得也有道理。

但是,他也有問題。

大軍已經出發,如果要弄清楚原委再決定怎麼行動的話,大軍在這裡每停留一天就要消耗一天的糧草。

大清國的家當可沒多少,經不起平白無故地消耗。

再說了,調查吳三桂的事情,卡著山海關的,還真沒多少好辦法。

於是,他便把這些顧忌說了,然後問范文程道:“你可有什麼好的法子?”

范文程聽了,早有想法,便立刻回奏道:“奴才以為,可留一部于山海關前,和吳三桂交涉,而後大軍按計劃不變,等到我軍攻入京畿之地,對山海關形成內外夾擊之勢時,他想必也沒什麼退路。

如此,也可逼山海關歸於我大清國!”

多爾袞聽到這個建議,有些意動,便看向漢臣那邊,招呼洪承疇過去問道:“洪卿以為呢?”

在皇太極的時代,皇太極對洪承疇還是有不少防備的,並不給他實權,只是偶爾諮詢他而已。

大多數時間,洪承疇都只能待在自己府裡還不能外出。

不過等多爾袞掌權之後,就對洪承疇重視了起來,雖然還是沒給實權,但是諮詢的次數明顯比皇太極時候要多。

洪承疇聽到多爾袞問他的想法,便連忙恭敬地說道:“奴才以為,該是明國皇帝令吳三桂退回關內,讓他失去了養軍之能,已無法左右逢源,方有如此抉擇.”

多爾袞聽到這個解釋,似乎覺得也有道理,便再問道:“卿是以為,吳三桂欲歸順我大清,基本上是真的了?”

洪承疇聽了,不敢打包票,只是回答道:“不知關內情況如何,奴才也只是猜測。

只是有一點,按理來說,吳三桂該是不知我大清國已發大軍討明這事!”

多爾袞聽了,想了一會,便轉頭看向代善道:“不如大軍暫且歇息兩天,快馬回於吳三桂,所有條件都答應,令他立刻獻關,如此大軍便能從山海關入京畿之地了?”

就只是等兩天而已,代善等人都沒意見。

於是,多爾袞不再以祖大壽的名義寫信,直接自己寫了書信,讓手下探馬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山海關。

吳三桂這邊,是萬萬想不到,建虜那邊竟然這麼快就回信了,於是,他立刻趕去找王承恩,把情況說了下。

王承恩也是非常震驚,就這會兒的功夫,估計晉中那邊的萬歲爺也才收到之前發出去的奏章,這邊建虜的回信竟然已經到了。

換句話就是說,建虜肯定不是在瀋陽回信,而是在半路上回的信。

這也就是說,真如萬歲爺所料,建虜出兵了!

得到這個結論,王承恩便看著吳三桂,立刻追問道:“你說如何應對?”

軍國大事,他就不擅長了,這種緊急情況,還是要問吳三桂的意思。

吳三桂聽了,連忙回答道:“末將這邊敷衍建虜,拖著他們,公公當立刻給陛下,京師,以及薊鎮各地示警,做好戰事準備.”

聽到這話,王承恩又有點猶豫地說道:“萬一最終建虜不入關呢?”

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就是謊報軍情了!

吳三桂一聽,毫不猶豫地說道:“既然建虜大軍出動,斷無返回的道理,一來一回的糧草輜重就要消耗無數。

如若建虜最終發現山海關這邊只是敷衍的話,必然會繞道蒙古草原進攻關內,除非他們的糧草已經被消耗一空,無法支撐繞道蒙古草原!”

聽到這話,王承恩覺得有道理,便立刻準備寫奏章。

吳三桂見了,有些猶豫地問道:“敢問公公,底下兄弟有在問,不知道那些核實的軍餉什麼時候能發下來?”

王承恩一聽,心中有點不高興,不過表面上還是不露聲色,甚至還露出了一點笑容道:“山海關這邊,兩百萬兩白銀之多,京師要運過來,怎麼也要一些時間不是?”

吳三桂聽到這話,連忙解釋道:“末將其實也是這麼和那些大頭兵說的,只是無奈他們知道會有一大筆銀子,一個個都急得不行!”

王承恩聽了,呵呵一笑道:“咱家理解,不過伱讓他們放心好了,各地都結清欠餉,沒道理山海關這裡就不結清欠餉的。

只要流程走完,該有的銀子必然一分不少的!”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又問道:“你看,還有什麼事情?”

吳三桂一聽,連忙說沒有了。

於是,王承恩寫了幾份奏章,當即派快馬送出。

隨後,便召集黎玉田、高第等人議事,通報了情況並開始加緊備戰。

至於給建虜的回信,自然是吳三桂琢磨著寫了,給王承恩過目之後便發出了。

這次給出的理由,是吳三桂和高第的家人都在京師,等他們偷偷把家人接到山海關,就立刻獻關。

建虜這邊收到這回信之後,便決定不再等了,讓代善領五千人馬和吳三桂繼續溝通,而他自己則領大軍按原定計劃進軍。

崇禎皇帝這邊,剛領軍透過雁門關時,就收到了王承恩的奏章。

繞道固關,到太原,再北上,最終才送到他手中的這份奏章,算是繞了一個大圈。

雖然王承恩的信中並不是用絕對的語氣說建虜可能入侵的事情,但是崇禎皇帝卻一下知道,建虜真的還是按照歷史上那樣傾巢而出了。

只是不知道建虜會被吳三桂那邊耽擱多久,他們又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樣的方式侵入關內?這些事情,已經沒有原本的歷史可以參考。

於是,崇禎皇帝立刻發出旨意,給宣大、薊鎮、山海關以及京師,令他們馬上堅壁清野,做好城池保衛戰。

然後,他自己也下令軍隊加快行軍速度。

大同盆地,因為沒有戰亂的干擾,五月的天氣,已經能看到到處都是綠油油的莊稼,如果沒有其他干擾的話,該是有個豐收的季節。

只是很可惜,基本上確定了,建虜大舉入侵。

一般來說,大同、宣府都是大明的邊軍重鎮,軍事設施完備,邊軍也是最多的。

建虜如果進攻這裡,會吃力不討好。

並且縱觀歷史,他們似乎也沒有進攻過大同、宣府。

也就是一次追擊林丹汗,回師的時候曾圍過宣府。

但是以後的幾次入關劫掠,都沒有來山西。

如此,就希望這次也一樣,讓山西這邊能休養生息,算是亂世中的一片淨土吧!

然而,讓崇禎皇帝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他領軍過了大同,剛到陽和的時候,就見烽火傳訊。

“陛下,狼煙,宣府那邊最高階別的烽火警訊,建虜破關了!”

崇禎皇帝正在衙門裡聽朱之馮稟告宣大一線的農耕和兵備情況,一聽之下,頓時震驚,這個速度似乎太快了點。

於是,他二話不說,立刻出了衙門,轉頭看向東北方向。

就見遠處的山上,狼煙直衝雲霄,一個又一個山頭,很是壯觀,卻又讓所有看到的人,覺得膽戰心驚!

要是有可能,誰也不希望看到狼煙被點起;

但是一旦敵人真的來攻,那也好過狼煙沒有點起,被矇在鼓裡等敵人殺到家門口才知道。

宣大總督朱之馮就在崇禎皇帝身邊,看著那些烽火,有些疑惑地說道:“建虜為何從張家口那破關了呢?以前可從來沒有過的!”

崇禎皇帝聽了,大機率知道,以前是因為有晉商在,所以建虜不可能打宣府;可如今,晉商沒有了,建虜自然不會有顧忌,甚至搞不好就是逃跑的範永鬥帶著建虜殺回來的吧!

他心中猜測著,但是沒說,只是立刻召開了軍議。

但是,軍議才開了個頭,就有外面的將士又入內稟告,說京畿之地多處都燃起了最高階別的烽火。

長城防線,並不只是修建于山頭上的建築而已,還包括墩臺,烽火等等一套完善的防禦設施。

長城防線的其中一個作用,就是預警。

因此,烽火的傳訊是完備,敵人一旦入侵,大概的情況便能迅速傳遞。

崇禎皇帝這邊立刻便知道了,這次建虜大規模入侵,大概分為兩處入關。

第一處,是建虜破張家口入關;第二處,是建虜破密雲,喜峰口等地入關。

周遇吉作為京營中唯一的伯爵,深感責任重大,第一個便向崇禎皇帝進言道:“陛下,建虜乃是強敵,如今重兵入犯,而我軍只有五萬餘人,當探明敵情,方能給予建虜於重擊!”

這個話,是老成持重之語,也符合兵法所說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原本有點急躁的崇禎皇帝一聽,他的心立刻穩了下來。

自己已經再三發出了警示,京畿之地應該都有所防備,不用什麼都不知道就領兵趕赴戰場!

於是,他立刻傳旨,軍隊備戰,最好的夜不收,被大量派出去打探敵情。

………………

而在京師這邊,幾乎是同時收到了烽火傳訊。

一開始,人人皆因建虜入侵之事,朝廷早有防備,因此都不慌亂。

但是很快,各地訊息陸續傳到京師之後,京師這邊不少人都慌了。

宣大那邊的建虜離得遠不在知道,但是從密雲這邊破關的建虜大軍迅速南向,連續攻破了懷柔,昌平,順義等地,還有一部建虜從喜峰口破關的,則是連續攻佔邊軍重鎮薊州、遵化、遷安、永平府等地。

一時之間,在極短的時間內,建虜幾乎一下攻佔了京師北部長城防線的所有城鎮。

攻勢之猛,不管是普通城鎮,還是邊軍重鎮,皆是被其攻破。

原本商定的堅壁清野之策,隨著城池一座座淪陷成為空談。

幾乎是一天,甚至一天幾個壞訊息傳到京師。

讓京師上下很多人破防了。

“建虜野戰無敵,如今連攻城都是一攻就下,這可如何是好啊!”

“皇上就在外面,萬一撞到了,豈不是危險!”

“真的是多災多難,這李賊大軍剛走,都沒來得及喘口氣呢,建虜又大舉入犯,這日子怎麼過啊?”

“勤王,快讓太子殿下下勤王詔書,建虜來勢洶洶,非集全國兵力不可抵也!”

“這時候,還哪來的勤王大軍?只能希望皇上再發神威,打敗建虜了!”

“是啊,我們有皇帝在,肯定會沒事的.”

“……”

也虧了得益於之前已經在京師傳開,說皇帝如何神勇,因此很多人都寄希望皇帝能打敗建虜,但是,也有很多人,並不這麼認為。

“你還真信皇帝那麼厲害啊?那都是朝廷吹出來的!”

“那打贏了李賊大軍,總是事實吧?”

“李賊大軍是自己走的,哪裡是皇帝打敗的?再說了,李賊原本就是被朝廷官軍追著打的,但是建虜呢,一直以來都是追著朝廷官軍打,這能一樣麼?”

“說得也是,建虜從未有過一敗,那就只能希望他們這次搶飽了財物就早點出關吧!”

“……”

京師太大了,百萬人口,自然是什麼樣的人都有。

很多人的利益不同,言論也有所不同。

比如說,之前被崇禎皇帝強勢鎮壓而有利益損害者,晉商的親人,僕從、夥計等等,被殺的國公、勳貴、大臣的利害關係者等等,甚至對於建虜入侵而皇帝又不在天下最堅固的京師而暗自幸災樂禍。

他們在心底深處,甚至都希望建虜的這次入侵能幹掉那個皇帝!

不看好皇帝能贏的言論,不只是民間,甚至連朝堂上為官的官員,都有類似的想法。

甚至他們的想法,更是齷齪。

當然,他們不可能是去對外說的,最終和自己的媳婦或者心腹說下而已。

“當今皇上突然變得暴虐,殺了那麼多官,變得和太祖皇帝當年一樣,如果這次出了意外,說不定還是一件好事.”

“聽說原嘉定伯流放瓊州,還沒到山東,就遭賊被殺,你看看,連這樣的皇親國戚都算是死在皇帝手中,真是太殘暴了!”

“其實還是懷璧其罪,誰讓那些人都有那麼多的錢,皇帝急缺錢,就殺豬宰羊了!不過老爺我就是擔心,那些最出頭的鳥都被殺掉了,皇帝的錢要是用完了,其他人是不是會步那些人的後塵啊?”

“建虜野戰無敵,但是京師總是攻不破的,且坐看龍虎鬥吧,兩敗俱傷才是最好的!”

“太子仁厚,如果登基為帝,那就一切安心了!”

“……”

大敵當前,人心惶惶的話,對於局勢總是不利的。

太子朱慈烺聽到錦衣衛指揮使李若鏈上奏的訊息之後,頓時大怒:父皇如此英明神武,竟然還有人覺得他父皇會打不過建虜!

這些人,該殺!

於是,他立刻下旨給李若鏈:妖言惑眾者,抓!汙衊皇帝者,殺!

錦衣衛做事,可是隻聽皇室的,在朱慈烺的旨意一下之後,錦衣衛便大舉出動,只是一天,就抓了一千多人,頓時京師的言論就立刻變得一致起來,都在稱頌皇帝英明神武,建虜入侵必敗!

不過至於他們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卻是外人不得而知了。

朝堂上,朱慈烺有個問題就想不明白了,問知兵的首輔範景文道:“朝廷多次示警,各地當以做好建虜入侵的準備,為何段時間內卻連續丟城失地?建虜真有那麼厲害?”

範景文聽了,倒是有答案,說出了他的一番道理道:“殿下請看,建虜攻下的城池,皆無重兵把守。

雖有薊鎮、遵化這等邊軍重鎮,但還未有完成核算欠餉,完成軍隊整編,又兼不少精銳軍卒調入了京營。

如此被大舉來犯的建虜攻下,其實並不奇怪!”

不等朱慈烺鬆口氣,範景文倒是臉色嚴峻地點評道:“建虜野戰未有一敗,也確實不可小覷.”

一個事實是,建虜每次入關,都是大肆劫掠一番後自己出關,而不是被朝廷官軍打出去。

朱慈烺聽了,不由得有些擔心道:“京師的兵力,孤以問了唐通等總兵,皆言只夠守城而已。

不知道父皇那邊怎麼樣,沒有援軍之下,能不能打敗建虜?”

範景文聽了,沉默以對,他不想欺君,沒法給出答案!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朝穿成霸總

瀟抑

我真的不是吐槽役啊!

羽清竹雪

譯我心意

雲柒淺

泉奈,你咋是女的?

Pay姐姐

四合院亂不亂,我許大茂說得算

三揚開泰

穿越異世界,我獨自生活

靚仔的豆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