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時間進入到火爐般的8月。

這個月份一般也是華國的用電最高峰。

一方面室外氣溫動輒在40c以上,不管是家裡還是單位,空調要一天到晚的開,百姓日常生活的耗電大幅增加。

二是華國的工業生產,也處於熱火朝天的時期,要完成的客戶定單很多,流水線需開足馬力的運轉,工業用電也在大幅增長。

而如今的華國,已進入了電動車的時代,馬路上看不到幾輛的燃油車,基本處於淘汰邊緣,不管什麼車型,全部都在電動化,這個趨勢無法阻擋。

但帶來的問題就是電力的消耗明顯增加了,以前每年要進口幾億噸的原油,超過一半被燃油車消耗,現在改用電了,每年帶來的電力消耗,都是幾萬億度,明顯增加了華國電網的負擔。

甚至區域性地區會出現缺電的情況,影響居民生活與工廠生產。

而考慮到供電可能會不足的意外情況,避免工廠停工。

8月5日,星源集團的一臺發電用的浮空繼能器,拖拽著一根3萬多米長的超導電線,升上了3萬米的高空,雖然這根使用奈米塑膠絕緣外殼的電線,可以承受巨大的拉力,但為了避免拉斷,每隔一千米的線段,會安裝一套小型的風扇反推裝置,產生的推力可抵消電線的自重,這就避免了電線自重過大承受不了的問題。

透過這個3萬多米長的的超導電線。

發電用的浮空繼能器,產生的10萬k30萬k發電功率,可以近乎零損耗的傳輸到地面,解決了星源集團可能面臨電力不足的隱患。

如果一臺發電用的浮空繼能器不夠用,可以增加到五臺、十臺,這完全沒有問題。

總之作為一家經營能源領域的企業,星源集團不可能會遇到能源不足的問題,好比廚子最不可能被餓死。

而在充分的能源與物質的供應前提下。

8月份,星源集團10多萬的員工們,近乎三班倒的努力工作,而且情緒高亢,工作效率在不斷的提高,技術人員們還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將各種最先進的技術,都應用到提高生產效率上。

比如ai技術。

最新的6g技術。

智慧機器人技術。

先進的3d列印技術等。

再在管理方式上做出改進,讓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工人們反而更輕鬆了,加班時間更少了。

而得到李星陽高度重視的《鉑金礦工計劃》,效率提升自然是最快的,甚至明顯超出了預計。

8月20日,星環反射器的核心部件——高精密的反光管道,總裝完成,測試效能達標。

23日,透過一艘航天工業集團的‘大力神’運輸飛船,將尺寸較大的星環反射器的核心部件,成功送入到了太空中。

24日,星環反射器的“喇叭口”反光元件與“喇叭尾”細長管道,開始了組合拼裝。

28日,完全體的星環反射器組裝完畢,其喇叭口直徑達五十米,管道總長度約五百米,末端發射口直徑只有一米,可以說是一個不小的大型裝置。

其能收集與發射出的最大光能功率,可以達到1億k上。

內部光損耗率低於千分之一。

還能精準的,把光能傳送到最遠10億公里之外,並確保照射目標位置誤差不超過100米,小範圍角度內,還能做出較為快速的調整。

一座的研製成本大概在50億左右,不算很貴,相當於五顆能量中繼衛星。

但從發揮出的作用看,星環反射器,在很多方面遠遠超過了能量中繼衛星,甚至可替代能量中繼衛星的作用,為什麼得到大量使用的卻是能量中繼衛星,而不是星環反射器?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一個,能量中繼衛星小巧靈活,照射範圍廣,可同時為多個太空裝置供能,星環反射器體型龐大,轉動緩慢,只能照顧到一個目標。

其二,能量中繼衛星可接受到四面八方打來的光束,星環反射器的大喇叭口,最多接收到一個面的光能。

最後,能量中繼衛星的供能範圍在0到100萬k間,覆蓋大部分的使用者使用場景,星環反射器的供能範圍,一般不小於500萬k最大可以達到上億k而在太陽系範圍內,超過500萬k耗的使用場景不多,只有在能量主幹道、大型飛船與星際移民飛船等方面,發揮出最好的作用——尤其是星際移民飛船,意味著可以去其他恆星系統內發展,極大的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

但星際移民時代,目前看來還太過遙遠了,估計至少得五十年上百年後,人類才會把目光放到其他恆星之上。

這就意味著星環反射器(或加速器),暫時只能充當配角,無法成為主角之一。

……

8月30日。

一萬多公里的太空軌道中。

完全體的星環反射器,開始了一系列的功能測試。

有光束照射試驗。

有實際誤差測量試驗。

有光擴散率測量試驗等。

當這座星環反射器射出的一道光柱,跨過數億公里距離,在半個多小時後,精確命中了火星上一臺報廢狀態的火星車,證明其精準度完全達標後。

最後一項的重要功能,也開始了測試,只要這項功能好用可靠,便可宣告其正式投入使用,《鉑金礦工計劃》至少成功了一半。

只需等著“戰天號”採礦飛船總裝下線即可。

這項功能也極其的重要,是未來想自由自在的開展各類星際開拓活動的前提。

量子通訊技術。

全稱為‘單方面實時量子糾纏通訊技術’。

利用的是量子糾纏原理,讓星環反射器,發射大量處於糾纏態的光子,只要這些光子被飛船或別的太空裝置接收到了,只要接收端的光子在人為干擾下,發生了改變,星環反射器這端就會瞬間知曉,因為這頭的光子同步發生了改變。

於是使用端的飛船,就可傳送自身的座標、時間、有意義的編碼資訊,或者傳送求救訊號等,進行單方面的通訊——無法進行雙向通訊,因為資訊的傳遞速度,是不可能超過光的,只有讓糾纏態光子,提前跑完兩者之間的距離,才能做到單方面的通訊。

“能單方面的進行通訊也夠了,太空中的情況非常複雜,風險較高,更需要把寶貴的資訊,實時的送到蔚藍星,便於我們採取行動應對,蔚藍星的情況,要延遲幾天幾十天甚至幾個月,才能透過傳統通訊方式被船員知道,存在一定的滯後,但這個問題不算太大,既然都進入太空冒險了,還是把注意力放到手頭的工作上,少看新聞少刷影片多聽音樂,這對船員們是好事.”

控制大廳內,集團的通訊技術專家端木誠道。

“雙向的實時量子通訊,其實也不是不能做到,只要讓太空中的飛船,也不斷髮送糾纏態光子就行了,但過於麻煩,很難保持通訊光的瞄準,距離越遠訊號越差,能單通很不錯了.”

李星陽抱著手道。

很快。

太空中。

星環反射器對較遠距離的一個太空裝置,射出了一束細微的紫外光束——該光束由量子通訊器生成發出。

量子通訊功能的測試完成!

“單方面通訊取得成功,就算隔著上百萬公里,也能做到零延時的資訊傳輸,平均速率每秒,最快為1kb,這完全夠用了!”

這名技術人員頗為激動的道。

“好,太好了!”

“量子通訊在我們手上實現了.”

“雖然在物理上不可能打破光速壁障,但在資訊層面,我們確實突破了光速的限制,用略微笨拙的辦法.”

“可惜很難做到雙通,不然就更加具有革命性.”

“有了這個技術,不管採礦飛船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至於抓瞎了,隨時能做出最及時的應對!”

“……”

熱烈的鼓掌聲中。

每位專家和技術人員,都相當的興奮與激動,互相擊掌與拍打肩膀。

李星陽也點了點頭,星環反射器進展順利,9月前便實現了服役,而採礦飛船那邊,這幾天也是好訊息頻傳,差不多也可以正式下線了,只剩一些邊邊角角的工作要完成,如果實在求快的話,似乎9月中旬,也可提前出發了。

不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忙中容易出錯,而且還得看看船員們那邊準備的怎麼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柯學之月亮的秘密

黎夏願星

殭屍校園?

閃耀夢H

女主線上爆破

馬甲三連

暗區變現實

我是人舅

玖玖祈梅

叄櫟祈梅

叼起雪豹的尾巴

竹枳不是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