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沈大學士

帝鑑圖說這本書洪濤在後世裡就曾讀過,不是原版,是位灣灣作家重新註解的版本,被歸於少兒讀物一類。

張居正寫書的時候也是當做少兒讀物寫的,不光有文字還配上了很多插圖,有點像後世的小人書。

此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叫聖哲芳規,講述了歷代帝王中勵精圖治的故事,共81個。

下冊叫狂愚覆轍,講述了歷代帝王中倒行逆施之舉,共36個。

當年萬曆皇帝尚幼,張居正就是用這本書來給小皇帝講學。

目的應該和沈一貫差不多,都是打算讓皇帝把書裡勵精圖治的帝王作為榜樣,亦步亦趨,千萬別學倒行逆施的帝王。

換個說法,就是從小影響皇帝的三觀,讓皇帝儘量照著聖人的標準去做。

這樣一來朝臣們就輕鬆了,因為聖人是永遠鬥不過政客的,叫做洗腦教材也不算汙衊。

“此人就是堯帝?”洪濤肯定不會老老實實聽少兒讀物,但也不想得罪這位內閣首輔,於是就祭出了上學時的拿手好戲,打岔。

沈一貫講幾句,他就指著圖畫上的人物發問。

“正是!”沈一貫見到太子聽進去了,還跟著自己一起互動,手捻鬍鬚有些得意。

“他怎麼不穿皮弁和冕服?”可惜內閣老油條還是被年輕太子體內藏著的幾百年後靈魂給忽悠了,緊跟著又是一個問。

和上一個問題相比回答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必須多費幾句話。

“當朝可有諫鼓和謗木?”一刻鐘之後,沈一貫剛口吐蓮花般把歷朝服飾講完,太子又指著圖畫上的兩樣實物提出了第三個問題。

“……這個嘛……殿下可知六科和監察御史?”來不及喝口茶,沈一貫又不得不詳細講解起當朝機構。

做為太子,如果連本朝有什麼部門都不清楚將來怎麼當皇帝嘛,必須補上!

一個時辰,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光聽歷史典故會煩死,可要是聽一位深諳本朝官場的內閣首輔講解朝廷各個部門的工作流程,時間又有點不夠用了。

“閣老的經筵很有意思,願日日來此受教,請受學生一拜!”當紫禁城的銅鐘敲響時,洪濤起身站定,端端正正給沈一貫施以大禮,嘴上所說和麵露神色完全一致。

“殿下可教,此乃陛下之幸事、本朝之幸事,老臣必嘔心瀝血萬死不辭!”這個舉動讓沈一貫有點懵,同時也覺得無比自豪,眼中甚至有了些許水光。

當下也抖了抖袍服,面色莊重的衝著乾清宮方向一揖到底。

實際上這堂課的進度遠遠落後於預期,太子的表現也和天賦、根骨啥的靠不上邊,但給他的感覺卻非常愉悅。

做為老師,哪怕只是兼職的,能被學生認可本身就是很大的成就。

如果這個學生還有可能成為皇帝,成就感肯定還要加倍。

至於說能不能教匯出人才,孔子不是說過嘛,有教無類!天下沒有笨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

在因材施教這方面,沈一貫覺得自己離孔聖人不遠了!

內閣首輔邁著輕鬆的步伐走了,文華門外又進來個紅袍老頭,穿著打扮和沈一貫差不多,只是胸前的圖案不太一樣。

沈一貫是太子少傅,從一品,圖案為仙鶴。

這位是兩隻野雞,無論重量、高度和名聲都不如仙鶴。

“臣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沈鯉,見過太子殿下.”

與沈一貫的不溫不火、老謀深算做派也不同,微胖的老頭中氣十足,動作一板一眼,絲毫沒有當老師的樣子,倒像是在上朝。

“學生見過沈大學士……”沈鯉是誰洪濤也從王安那裡打聽得差不多了。

這個小小的東宮六局郎官能量可不小,對內閣人員簡歷如數家珍。

或者說他背後應該還站著級別更高的宦官,比如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陳矩。

當年就是這位大太監把王安推薦到景陽宮裡的,想必不會一直不搭不理。

沈鯉和沈一貫同姓、同歲,但不是同鄉。

他來自河南歸德府虞城,比沈一貫早一期中進士,早三年進翰林院排隊。

同樣是熬資歷,沈鯉的條件比沈一貫好些,當年的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高拱和他是同鄉。

古人還沒有老鄉見老鄉背後就一槍的習慣,通常而言,鄉黨在京官裡還是很吃得開的。

只要沈鯉肯先表示出積極靠攏的態度,高拱肯定會不動聲色的拉一把。

但沈鯉沒有任何表示,踏踏實實去翰林院裡按資排輩了。

可能是運氣好也可能是有真才實學,不久他就被隆慶皇帝看中委任為東宮侍讀,專門給還是太子的萬曆皇帝講課。

那時候萬曆皇帝不到十歲,對這位性格耿直、才華出色的老師印象很深。

於是在登基之後立馬就給沈鯉升了官,詹事府左贊善大夫。

本來在這個位置上再熬一段資歷就能再進一步,畢竟是東宮官員,只要不被討厭,等太子熬成皇帝,升遷起來還是很快的。

可惜造化弄人,就在沈鯉仕途一帆風順之時他的老父親去世了。

沒轍,只能回家丁憂三年。

結果一走就是六年,兩年多後他母親也過世了,還得再守孝三年。

直到萬曆九年(1581年)沈鯉才返回京城,萬曆皇帝倒沒忘了這位老師,立馬給了個侍講學士的職務,隨後就一年一個臺階,三年之後成了禮部尚書,正二品大員!

但是吧,沈鯉這個人有點像海瑞,認理不認人,心直口快,得罪了不少同僚。

張居正鼎盛時期他也敢對著幹,且一點不給皇帝面子,見到有不符合堯舜標準的事情立馬上奏批評。

既然人嫌狗不待見,為啥還能穩坐官位不降反升呢?王安沒有這方面的解釋,洪濤只能憑經驗推論,應該是皇帝的平衡之術。

萬曆皇帝的腦子不糊塗,自打張居正過世他就覺察到朝堂裡有結黨的潮流暗中湧動。

為了對抗抱團取暖的官員,像沈鯉這樣的鐵蠶豆就成了香餑餑。

當然了,也不能太多,哪個皇帝都不願意見天挨數落。

首輔趙志皋死於任上,內閣極度缺人,萬曆皇帝不得不啟用沈一貫。

為了制衡這個在朝廷裡很會抱團的政壇老油條,乾脆把沈鯉也塞了進去。

效果嘛……據王安描述應該是十分奏效。

沈一貫和沈鯉剛入閣幾個月已經開始針鋒相對了,只要內閣大學士們不能團結一致,皇帝就能稍微喘口氣。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盜墓:當團寵的日子

金九月

我和我的沙雕男友

舍予亓

末日來臨:終於不用上班啦!

卡里加里博士

未來的棟樑

Tailisca

進入高中後,開始擺爛

雲煙憶姌

昨夜忽想你

sssssmom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