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算筆賬(白銀盟主4)

上任三年了,這位總督只回京參加過一次京察,平日裡全紮在海河造船廠從不露面,更沒有給皇帝送過什麼土特產表忠心,在外界看來沒有半點保皇黨的屬性。

但他們有所不知,每個月都有一封厚厚的信件透過御馬監稅使的渠道秘密在京城與海河造船廠之間互動,袁可立會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一一彙報,皇帝則有問必答,大部分全能給出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

今天是袁可立頭一次使用特殊腰牌求見皇帝,駐守皇宮的陳矩半點不敢怠慢,馬上讓張然帶著袁可立出城向北迎皇帝的依仗。

“……臣昨日按照陛下吩咐去了趟海河機械廠,在那裡見到了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徐光啟和王徵,眼界頓開的同時又有些疑慮,旁人皆無法解惑.”

袁可立沒穿官服,一身青色道袍皺皺巴巴,要不是已經簡單梳洗過,估計還得有一頭一臉的灰土。

張然也是個死心眼,皇宮裡不是有兩輛封閉式四輪馬車嘛,何必非要騎馬出行,坐車多舒服。

“坐下邊吃邊講,行宮的飯菜規矩很大,朕不能留你,只能和內官一起用飯,多吃些糕點免得晚上飢餓難忍.”

聽到袁可立是在看過機械廠之後才有的疑慮,洪濤就大概猜到是哪方面的問題了。

沒關係,這才是正常反應,如果看完之後啥想法都沒有,就不配當一名合格的總督。

“臣問過徐光啟了,用千斤壓機能把精鋼條輕易彎折,如能改為生產銃管,事半而功倍。

再加上純鋼甲冑,定能讓遼東邊軍如虎添翼.”

袁可立不光餓還累,昨晚大半宿都沒睡著,腦子裡總是浮現出機械廠裡的情景。

自己之所以答應出仕,不是想飛黃騰達萌蔭後代,而是看在新皇帝有志在革除弊端振興朝綱的想法,才要盡一番臣子之力。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一位讀書人的最高理想,只要有一絲希望誰不想去搏一搏呢。

假如這位也和萬曆皇帝一樣不管不顧熱衷於爭權奪利,打算讓自己成為幫兇,那這個總督不如不做,繼續回家詩書耕讀豈不自在。

“邊軍是武器不好、甲冑不堅嗎?與北蠻和女真各族比起來,我朝邊軍的裝備已經非常犀利了。

除了火銃還有大小火炮相助,可依舊屢屢失利,禮卿認為何故?”

果然,袁可立與趙士禎的想法差不多,只是問得更具體更直接。

沒轍,還得把緣由再說一遍,希望這位歷史上有名的帥才能聽懂並予以理解。

“……朝中……也罷,陛下以為何解?”袁可立本想說朝廷裡確實存在派系鬥爭,且底線越來越低,經常不顧大義互相使絆子,造成前線將士軍心渙散、號令不一。

但剛起個頭就戛然而止了,緊跟著長嘆一聲,像是把胸腹中所有怨氣連帶著全都吐了出來,身體頹然矮了一頭。

有道是己之不欲勿施於人,當年他就是感覺無力迴天才決定不再出仕為官,眼下再用同樣的問題去難為剛剛登基沒幾年的年輕皇帝,好像人品有些次。

“大廈將傾,僅靠修修補補無法奏效,想讓它繼續遮風避雨只有一個辦法……推倒重建!”

透過三年的考驗,洪濤覺得袁可立是個有手段的能臣,也是有堅持的直臣,只要事關國家存亡大機率會選擇迎難而上。

即便反對也要當面指出,不屑於在背後搞小動作。

想讓這種人為己所用就不能光拿虛幻的大餅忽悠,必須來點實際的硬貨,哪怕有些聳人聽聞也不怕,壓力越大說不定效果越好。

“……何至於此?”啥叫推倒重來,袁可立覺得已經領悟,不用再詳細解釋了。

除了極大的震驚之外,還有不少迷惑。

歷史上那麼多朝代,想改革的皇帝大臣此起彼伏。

有的是為了臨時補救、有的是為了增強控制力、有的是為了清除異己、也可能為了富國強兵。

反正不管為了什麼,沒一個是想自己改自己的。

改革改革,改變別人、革除別人才是真諦,拿自己開刀不叫改革叫造反,造整個家族的反,還有滿朝文武的反,大逆不道啊!

就算這樣真的能挽救頹勢、再創輝煌,可大明帝國確實到破爛不堪、大廈將傾的地步了嗎?仔細想想吧,好像有些趨勢,但好像又沒那麼糟糕。

“何至於此?禮卿,此話從你口中說出來,著實讓朕失望。

去年太倉已然拿不出足額賑災米糧,只能由內帑發銀彌補。

想為邊軍裝備昂貴的新式火銃和鋼甲,錢從何來?”

如果袁可立在三年前這麼問,洪濤還真回答不上來。

有道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登基之後才逐漸想明白萬曆皇帝為啥挖空心思不擇手段的撈錢,不是裝窮是真窮。

明朝的財政制度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一個字,亂!可能是出身問題,在某些方面具備國人的天賦,比如政治鬥爭手腕高明,殺伐果斷。

但在某些方面又特別弱,比如經濟。

他設計的財政制度既不合理又難以實施,到處都是大窟窿,縫縫補補熬過了二百多年,一遇到大風浪就再也扛不住了,立馬散架。

先聊聊國庫系統,這可是朝廷的錢袋子,是否飽滿基本等同於國家存亡。

明初的國庫只有一個,叫做內庫。

包括了內承運庫、內供應庫、天財庫、罰髒庫、廣匯庫、廣積庫、廣盈庫、甲字型檔、乙字型檔、丙字型檔、丁字型檔、戌字型檔,整整十二座大型倉庫。

這些倉庫有的儲存金銀寶鈔,有的堆放盔甲利器,從小到大、從高到低,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連同南京的內庫,一起擔負著朝廷與皇家絕大部分收入與支出。

關鍵詞來了,朝廷與皇家!按照邏輯與人性綜合推理,無論兩方如何默契,總要有一方實際掌握內庫的管理權,於是矛盾就產生了。

當皇帝比較強勢時必然會主導內庫管理權,說白了就是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誰也管不了。

而當臣子比較強勢的時候,比如張居正,那皇帝就成受氣包了,想買根大雪糕吃都得提前打報告,否則一文錢也拿不到。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印訣

許刻

葉羅麗:系統幫我追銀塵

橴冬

一念之昭昭若離

小凜總

每天帶帶娃,千億老婆非我不嫁

蘇小尛

一耳光過後,美女總裁愛上我

付平生

LOVE青春之歌

呆萌貓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