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昏君2

為了消減宗室成員待遇的事情,太皇太后、皇太后、太貴妃、太妃們已經透過各種渠道,不厭其煩的嘮叨過無數次了,無不希望自己打消這個念頭,理由千奇百怪,居然還有要死要活的。

這些人確實也該反對,如果推恩令真的開始執行,最直接受到傷害的就是她們,以及她們背後的家族。

這就好比後世的央企、國企大幅度消減工資和待遇,當年朱總理打破鐵飯碗的時候也是步履維艱、阻力重重。

可人家好歹有一整套班子能用,還得到了更高層的大力支援。

現在自己身邊除了李贄和幾個中下層官員,幾乎就是孤家寡人,全部壓力都要獨自承受。

面對這些親屬的質問,洪濤要不就不見,實在不成了就編瞎話忽悠。

什麼以國事為重啊,只推行一兩年看看效果啊,中心思想就是不會讓親戚們吃大虧,等國庫裡多少有點餘糧之後還會把失去的損失加倍補回去。

但大家都是成年人,誰的腦子也不缺斤短兩,光靠嘴皮子忽悠,即便貴為皇帝也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於是洪濤又來了一招指鹿為馬。

在推恩令中有一個條款是專門針對宗室成員今後生活來源的,原本這些人是不能從事四民之業,也就是科考、種地、做工和經商,完全要靠朝廷供養。

一旦待遇消減太多,有些人家大業大不影響生活,有些人可能就真活不下去了。

為了大部分避免這種後果,在萬曆年間就曾進行過改革,有條件的允許宗室成員參加科考,考過者要不授予爵位要不入朝為官。

只可惜經過兩百多年的豢養,絕大多數宗室子弟都成了寄生蟲。

讀書科考多累啊,坐家裡啥都不幹,整日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多舒服嘛。

真能參加科考且成績優秀的宗室子弟寥寥無幾,考過了選擇做官的更少,拿個爵位回家繼續等著國家供養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現在洪濤就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了,一方面要消減宗室待遇,一方面還得給他們找條生路。

這話聽著有點吹牛,十多位皇帝都沒想出來的辦法,你剛當了不到兩年皇帝,還得不到朝臣認可,怎麼就有辦法了呢?

確實有,洪濤的辦法用不著朝廷幫忙,只要透過推恩令就等於在法律上有了依據,以後誰也不能再用祖宗法度之類的理由阻攔。

同時還不用朝廷花一分錢,反倒能給戶部貢獻一些稅收。

要知道宗室以前佔有的土地全都是不交稅的,純伸手黨。

到底是啥辦法能解決至少上萬人的溫飽問題呢?很簡單,商業和工業,或者叫手工業,準確的說是大明帝國時期的皇家股份公司。

洪濤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弄了鐘錶、玻璃、焦炭作坊,當了皇帝之後肯定也不會扔下。

這些作坊不能說日進斗金也全是很有前途的行業,目前還沒有競爭者,且市場巨大。

現在好了,把作坊擴大,哪家宗室打算和皇帝一起做買賣賺錢就趕緊投資入股,以後每年按股份分紅利,多少也能補貼家用。

要是說家裡實在拿不出太多錢投資的也好辦,皇帝不要錢,要人!過來到皇家股份公司裡打工吧,每個月得到的工資也能養活一家幾口人。

啥?皇親國戚給別人打工丟人!放心吧,不存在的。

皇家股份公司,名義上的老大就是皇帝,全國上下誰不是在給皇帝打工,包括各級官員,誰說過丟臉了!

那有人說了,我家沒錢也不想打工,離家太遠工作太累。

也成,那你就在家裡等著國家俸祿吧,夠吃就吃,不夠吃就餓死。

皇家不缺廢物,這種人也不配當皇室宗親。

看看,皇帝還是挺講情份的,在百忙之中不光要顧著國家大義,還專門抽出時間為宗室成員找了條不算太差的生路。

你們要是再嘰嘰歪歪,這不成那不成的,吊死在後宮的太妃就是榜樣。

一個人死了倒是痛快,可整個家族都被錦衣衛給抄了。

罪名很簡單,不孝!伱整個人都是皇帝的,讓死才能死,不讓死擅自死了就是對皇帝的不忠不孝。

但凡事都有利弊,洪濤用雷霆手段震懾了後宮,從此之後也就無法再裝乖寶寶輕易獲得太皇太后、皇太后和貴太妃、太妃們的支援了。

原本一團和氣的後宮瞬間溫度降到了冰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推說身體不適整日閉門不見,其他人見到洪濤臉上也充滿了戒心,即便笑容裡都帶著距離感。

公元1606年,景陽二年,隨著春天接近,鬧哄哄的朝廷和地方官場隨著一紙《推恩令》的正式下達逐漸恢復了平和。

該上任的上任,該罷官的罷官,該升遷的升遷,有人笑來有人愁。

在這次朝堂較量中東林黨人大獲全勝,總共獲得了五十多個地方官員名額。

而風頭正盛的浙黨則一敗塗地,獲得的名額不到十個。

同時他們還有個巨大損失,內閣首輔沈一貫以身體不佳為由提出告老還鄉,景陽皇帝親自進行了勸說無果,只能批准了辭呈。

為啥會是這個結果呢,洪濤也不太清楚各派系內部的詳情,不過按照過程和表現推論責任大多在沈一貫身上。

做為朝堂上勢力最大的官員派系,沈一貫在削藩問題上始終也拿不定主意,結果又祭出了老招數,以不變應萬變。

打算等著別人先去踩雷,最後撿便宜。

可惜這次他算錯了,就在浙黨官員誰都不表態時,李贄所代表的泰州學派官員先舉起了支援皇帝的大旗,結果外察官員名單上立馬就多了十個紅圈和十個黑圈。

皇帝批准了部分官員的升遷報告,同時還有部分官員遭到了貶黜。

放在外行人眼中這種舉動太正常不過了,官員的考核報告都是吏部和都察院做的,皇帝無非就是最終稽核下,誰該升誰該降誰該滾蛋回家自是有充分理由的。

但滿朝文武可不會這麼想,他們看問題從來不看錶象,總是要深究的。

於是很快就得出了結論,獲得升遷的官員要不就是李贄的學生,要不就是泰州學派認同者,無一例外。

而被貶黜的官員分屬齊楚浙黨、東林黨等官員集團。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印訣

許刻

葉羅麗:系統幫我追銀塵

橴冬

一念之昭昭若離

小凜總

每天帶帶娃,千億老婆非我不嫁

蘇小尛

一耳光過後,美女總裁愛上我

付平生

LOVE青春之歌

呆萌貓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