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天下第一關

經過5天700多里的長途奔波,以洪濤為首的陸軍指揮體系終於走到了山海關,差不多同時抵達的還有大批後勤輜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人誠不欺也。

看著路上一串串的馬車,洪濤不由得感嘆起古時行軍打仗的艱辛。

三萬人出征,後勤保障差不多也要動員三萬。

這還是大部分使用海運和四輪馬車的結果,如果去掉海船,把四輪馬車換成兩輪的,估計後勤保障人員的數量還要翻兩倍。

前線需要一萬斤糧食,後方就得徵收四萬斤,四分之三全消耗在路上了。

這也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對峙時總處於劣勢的原因之一,成本太高耗不起。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築城建關,遂成為扼東北、華北咽喉要塞的軍事重鎮。

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關。

在作者小時候,教科書上都把山海關說成明長城的東起點,當時肯定不是史料不明,就是不知道為啥這樣寫。

到了作者參加工作之後,有一年去東北旅遊,偶然在丹東市下轄的寬甸縣發現還有長城。

上網一查才知道,這裡才是明長城的最東端。

它西起山海關以北的吾名口臺,繞著遼東鎮綿延幾千裡,被稱為遼東邊牆。

不過山海關做為明長城的最東端,放到此時此刻並沒有錯,因為景陽皇帝登基之後放棄了遼東鎮。

此時始作俑者正在一群官員將領的簇擁下站在巍巍雄關面前,左邊看看、右邊看看,還不停的詢問。

山海關在後世裡是個旅遊景區,與居庸關的模樣差不多,就是個帶甕城的大城門樓子。

實際上明代的山海關遠不止如此,它是個綜合防禦體系,寫著天下第一關的城門樓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剩餘的都被拆了。

整體的山海關像個頭向東、腳向西、伸開雙臂、右手還提著大錘的人形。

最西邊的腿是西羅城,主要用於囤積糧草兵械。

再往東有條護城河,過了河是西甕城,進了甕城才能進入山海關的關城,也就是人形的胸腹。

總兵府、巡撫衙門、軍隊家屬、部分兵營以及少量店鋪和居民都在關城裡居住。

關城的東牆就是長城的城牆,在城牆上開個門,蓋個敵樓,就是天下第一關的城樓。

但這座城樓並不是抵禦敵人攻擊的第一線,它的東邊還有甕城,甕城外面有護城河,護城河東邊還有個東羅城,為人形的頭。

東羅城外面還有護城河,這裡才是前線。

光有東西縱深防禦體系就夠了嗎?明朝的設計師覺得不夠嚴密,於是又設計了南北防禦體系,做為人形的左膀右臂。

在關城的南北相距兩裡遠,有北翼城和南翼城,城內也有駐軍,遙相呼應。

這下東南西北都有堅城呼應,該滿意了吧。

這位設計者還覺得不夠嚴密,光在陸地上紮緊了籬笆,萬一敵人坐著小船順著淺海摸過來咋辦呢。

於是又設計了老龍頭和寧海、威海兩座城,直接把長城修進了淺海,還配上兩座堅城,駐紮守軍嚴密監視,這下想從淺海偷偷溜過來也沒戲了。

按照明末的軍事能力,別說後金軍隊攻不破山海關,讓明軍來攻城一樣也非常非常難。

只要內部不出現問題,這裡就算做不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十夫、五十夫也應該夠了。

沒有幾十倍的兵力,怕是連關城城牆都難以靠近。

那麼山海關總兵杜松有多少兵力呢?整整七萬!其中少一半是從遼東鎮撤回來的關寧軍,戰鬥力在大明邊軍中還是挺強的。

要是這麼算的話,努爾哈赤沒有七十萬兵力根本就攻不下山海關。

那努爾哈赤有七十萬兵嗎,這不是廢話嘛,大明砸鍋賣鐵把衛所裡的老弱殘、連同吃空餉的兵都湊上,估計也就這麼多了。

根據路上接到的戰報,後金這次集結的兵力大致在3萬到6萬左右。

攻城一方比守城的數量還少,明顯是攻不下來的,洪濤為啥要動用陸軍御駕親征呢?

誰要是這麼想那就叫紙上談兵了。

杜松的職位叫山海關總兵,擁兵七萬不假,可他的防禦範圍可不止一個山海關,而是從古北口到山海關的所有關隘。

在這段長城中包括了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三個交通要道,都是從遼東地區進入河北地區的必經之道,還有如桃林口、界嶺口這類山谷小徑,也必須安排重兵把守。

京城之所以能被明成祖朱棣選為國都,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也有其地理原因。

對於初期的明朝來講,主要威脅來自於北方,而京城的地理特點不僅有利於向北防禦,還便於向南聯絡。

太行山脈、燕山山脈和渤海,在京城的西、北、東南三個方向形成了天然屏障,而向南則是一馬平川,交通便利、農業發達。

當年隋煬帝把運河修到涿郡,就是想以此為據點控制北方。

宋朝之所以一直處於戰略被動,也是因為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無險可守。

想從遼東以及東部蒙古地區進入華北平原只有三條路,第一條叫盧龍道,它得名於漢魏時期的北方關隘盧龍塞,也就是後世的喜峰口。

出喜峰口沿灤河東岸向北翻越燕山山脈,過平泉、平剛、白狼城,沿著大淩河最終抵達柳城(朝陽市)。

當年曹操北征烏桓,走的就是這條路。

第二條叫古北道,它是在遼國佔據了燕雲十六州之後開發出來的一條新路。

從密雲古北口出長城,經過灤平、承德與盧龍道匯合,到達赤峰附近沿著老哈河一路向北,抵達遼中京大定府。

第三條叫傍海道,顧名思義,沿著海邊的道路,也就是被山海關攔腰切斷的遼西走廊。

當年秦始皇修馳道,最東端就在碣石(昌黎碣石山)。

曹操在《觀滄海》裡寫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可能就是北征烏桓勝利了,順路到海邊弄了點螃蟹、扇貝、海膽啥的,在山頭上一邊燒烤一邊喝酒一邊看海景,有感而發。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獲得摩拉克斯傳承

縱北觀南

重生歸來報復渣男,被霸總追

尥蹶子

女尊:我在古代養夫郎

整點老奶洋芋

糟糕!傅少的金絲雀逃跑了!

覓糖糖糖

快穿:我和閨蜜又慫又苟

南肆舟

圓圓拜觀音

滿滿是一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