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上萬人奴(求月票)

別的不說,每隔半月,都能被神魔親自教導五天。

就這待遇,便已經勝過人域九成九的貴族了,大商王子也不過如此。

享受著頂級的資源,最好的待遇,姜黎那些進入歸墟的族人,要是無法修成金身,那才是有問題。

一境突破到二境,實力最少也要提升十倍。

誠然,就算他們突破,對如今的黎國來說,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這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有一就有二,他們都突破了,那剩下的人還會遠嗎?

八十七個二境修士,改變不了黎國的局勢,但三千個二境修士,卻足以讓黎國的實力更上一個臺階了。

……

回到黎邑,姜黎先是勉勵了一番剛剛突破的族人,讓他們繼續努力,然後就開始召集族人與國民,準備演練陣法。

族人,就是那三千九黎後裔。

國民,則是四季四氏的成員。

最開始的時候,四氏只有百人。

而現在,經過三個月的擴編,四氏的規模已經擴大至千人了。

且這個數量,還在繼續增長著。

四氏的族人,主要來自於城外的野人。

於野人中挑選人才,以擴大四氏,增強黎國的國力,這是姜黎從一開始就制定的政策。

那人才的標準是什麼?

這個標準並非是恆定的,會隨著黎國國力的變化而變化。

黎國越是強盛,要求就越高。

反之,國力越弱,要求就越低。

在野人剛剛投奔黎國的時候,只要能成為修士,就算是人才,可以直接加入四氏。

而如今,隨著黎國凝聚出國運,誕生出氣運魚龍,所有的野人都在一日之內完成了百日築基,隨時都能成為修士。

因此,人才的標準也隨之拔高,只是成為修士還不夠,還需要屬性契合。

春夏秋冬,對應著木火金水。

是故,現在城外的野人,要想加入四氏,必須擁有與之對應的屬性才行。

沒滿足要求,無法加入四氏的野人,姜黎也沒放棄。

他把這些野人中的青壯抽調出來,整編成軍隊,整日訓練,準備訓練出一隻鐵血強軍。

而剩下的老弱婦孺,則是繼續開荒種地。

黎國現在正是發展階段,真的停不下來,就是人口再多十倍,也不會出現有人閒著的情況。

……

九黎後裔加上四氏族人,總共四千二百人。

每三十人為一方隊,姜黎將他們分成了一百四十個方隊。

之所以是三十,是因為姜黎目前推演出的五行諸竅體系,數量已經擴大至一百五十個了,每個屬性,都包含了三十個竅穴。

先前一百個竅穴,確實是姜黎等人的極限不假。

但這次推演,因為造化道宮弟子的加入,姜黎等人得以打破極限,以五行通造化,將五行諸竅擴充套件至是一百五十個。

五行為天地之本,是沒有極限的,姜黎等人感覺到了極限,那是他們的極限,不是五行的極限。

“人有經脈,天有脈絡,為規則所化。

人之竅穴,是經脈的節點。

那天之竅穴,就是規則的節點.”

“人體與天地相通,人體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個竅穴,那天地間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個節點.”

“只需掌握了這些節點,就能掌握所有的天地規則,從而隨意的調動天地之力.”

“但天地廣袤,想要掌握這些天地節點,近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但這無所謂,我也不是想掌握這些節點,而是利用它們演練陣法罷了.”

“陣法的本質,就是在模擬天地規則的運轉。

因將其模仿出來了,陣法這才有了藉助天地之力的威能.”

“那按照這個理論,我以修士為天之竅穴,模仿天地規則的運轉,一旦成功,立即就會有天地之力加持,如此,陣法不就成了嗎?”

姜黎基於竅穴之道,總結出了一套新的陣法理論。

那就是,將整個天地視為一套巨大的陣法,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個陣眼組成。

正是這些陣眼不停的交織演變,構建出了無數的規則,這才有瞭如今的洪荒天地。

而只要掌握了這些陣眼,就能構建出天地間所有的陣法。

這就是姜黎的陣道理論,不同別人的地方。

別人的陣道理論,都是以規則衍生陣法。

姜黎則是拋棄規則,以竅穴,也就是天地規則交織時產生的節點演變陣法。

對別人來說,姜黎的理論,也就是新奇一點,並無多少優勢。

但對於明竅境的修士來說,這套理論,卻能讓他們人人成為陣道大師。

因為,竅穴就在他們的體內。

按照姜黎的這套理論,他們只需與天地相印證,立即就能掌握相應的陣法。

而這點,其實已經得到了驗證。

四象諸竅,不就是如此嗎?

姜黎只是將它們的力量聯絡在一起,它們立即就自發的組成了先天四象大陣,從而賦予了姜黎四象之力。

天地間所有的陣法,其實本就在人的體內,而開闢竅穴,就能讓人發現這些陣法。

人體擁有無盡的玄妙,便是如此了。

……

按照三十人為一方陣,把人分好之後,姜黎又按照屬性,分別傳給他們相應的五行陣法。

火之屬性,就傳授火之陣法。

水之屬性,就傳授水之陣法。

水火屬性,那就是水火陣法。

總之,五行互相搭配可以衍生出所有屬性的陣法,總能適應所有人。

三十人為一整體,其內修士以身為陣眼,將自己當成是竅穴,視自己為天地的一部分,拼盡全力的,想要將力量連為一體。

倘若他們已經開闢了竅穴,那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但他們沒有,所以,他們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做到彼此心意相通,配合自如。

姜黎不急,他有的是時間,訓練就訓練,只要有成果就行。

在接下來的時間,姜黎就讓眾人以方陣為單位,同吃同睡同修煉,以培養他們的默契。

而同時,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姜黎的那二十個妖蠻奴隸,也先後帶著自己的奴隸返回黎邑了。

他們的身份確實不簡單,基本上都是七境強者的子孫,未來不出意外的話,大機率的也能成為七境修士。

妖族就是這樣,血脈優勢勝過個人努力,父親是七境的話,那兒子只要血脈夠純淨,未來只要不死,鐵定也是七境。

這點人族就不同,血脈雖然代表著潛力,但卻不絕對,想要成為強者,未來仍需努力。

七境強者的子嗣,生來的確是要比常人強出一大截,可是,以後要是不努力的話,同樣會泯為常人。

據說這是人祖下的限制,怕後人太過依賴血脈之力,從而失去上進之心,所以特意下了限制。

血脈只是天賦,想要將其轉化為實力,還得努力修煉才行。

因此在人族,血脈雖然很重要,但努力同樣很重要,想要像其餘種族那般躺著就能變強,幾乎是做夢。

……

姜黎這二十個妖蠻奴隸的身份都不低,因此,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有珍貴的,能夠儲存活物的儲物法寶。

就是靠著這些法寶,他們才悄無聲息的把自己的奴隸運來黎邑。

甚至於,因為奴隸的數量太多,他們一次性還運不完,來來回回好幾趟,方才把奴隸運來八成。

八成,這是他們的極限了。

剩下的兩成奴隸,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或是長輩的眼線,或是處於造反的邊緣,總之都是不穩定的因素。

擔心事情敗露,這些妖蠻奴隸就沒有帶走這批奴隸。

“一萬人奴,四百妖奴,一百蠻奴,以及一百五十個妖族,五十個蠻族.”

“只是這二十個妖蠻,擁有的奴隸數量,就已經超過黎國人口的一半了,真是離譜啊.”

姜黎有些驚歎,黎國才兩萬人,可這二十個妖蠻帶來的奴隸,加在一起,數量都快達到一萬一了。

不僅是數量,連質量也是。

人奴,就是被妖蠻捕獲的人族,除了日常勞作之外,還是妖族的儲備糧。

因此,人奴是無法修煉的。

一萬人奴,全都是普通人,且還都是以青壯為主,有婦孺,但卻沒有老人。

被妖族圈養的人族,根本沒有活到老的那一天,待其成年,就如過年時的豬一般,隨時都會迎來宰殺的命運。

人奴無法修煉,但妖奴蠻奴可以,雖然他們無法接觸高深的功法,但下三境的功法,還是可以學習的。

因此,這四百個妖奴蠻奴,最弱的也有一境後期的修為,二境三境的也不在少數,加起來足有上百。

至於那二百個妖族蠻族,應該是這二十個妖蠻奴隸的親兵,清一色的三境修為,看起來還是很唬人的。

他們的到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彌補了黎國戰力的不足。

因此,這些人被帶來黎國後,姜黎也沒客氣,直接動用氣運魚龍之力,在他們的神魂上種下國運印記。

國運印記,也算是奴印的一種,平時不會約束他們的行為,可他們一旦做下有損黎國國運的事,這印記立即就會發作,從而磨滅他們的神魂。

除非姜黎同意,或者說有強者幫他們分裂神魂,不然休想解除國運印記。

同時,黎國國運要是破滅,身負國運印記者,都要跟著同葬。

國運印記的效果雖然沒有御奴印強,但卻勝在能夠群體釋放,能一下子在上萬人身上種下印記。

不似御奴印,施展時需要一個個來。

一下子多了上萬人,氣運魚龍的力量並沒有增長,反而有所衰弱。

因為,並非是人越多,國力就越強大。

一下子多出萬人,讓本來極為穩定的黎國,立即變得不穩定起來,多出了很多的隱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動亂。

要等這些人徹底融入黎國,有了凝聚力後,因為他們的加入,黎國的國運才會得到提升。

否則,他們的存在,非但無益,反而會拖累黎國。

要是人越多越強,那被妖族圈養的人族不知道有多少,怎麼不見妖族無敵於世間?

只是人多還不夠,還要獲得他們的認同,將人心凝聚在一起,具現出民意,如此才能提高國運。

妖族要是扶持被圈養的人族,將他們視為族人,那立即就會得到他們的認同,從而使得氣運節節攀升。

但很顯然,妖族不會這麼做。

提高了人族的待遇,必然要損害到妖族本身的利益,誰會願意?

……

接下來,姜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處理這多出來的一萬多人身上。

人奴還好,因為他們的地位太低了,姜黎隨便給他們一點好處,就能獲得他們的認同。

然後,等他們在黎國生活一段時間,自然而然的就能融入其中,成為黎國的一份子,持續的為黎國貢獻力量。

妖奴蠻奴同樣如此。

麻煩的是妖族與蠻族,他們的出身,使得他們很難認同人族。

不過無所謂,姜黎本來也沒過想獲得他們的認同,直接將他們當成戰奴處理。

戰奴就是炮灰,一次性用品,對黎國是否有凝聚力,其實並不重要。

一百五十個妖族,全是豹族,雖然不如兇獸,但也很強了。

因此,姜黎決定用這些豹族,組建一個百人的騎兵,未來興許會派上大用場。

但這個不急,妖族野性難馴,還需要慢慢訓練才行。

現在的著急的是,黎國急需一個管理制度,以管理越來越多的人口。

結合自己的知識,姜黎暫時編出了一套制度。

他以四人為單位,組建家庭。

然後,九家為一族,九族為一村,九村為一鄉,九鄉為一縣,

就按照家、族、鄉、縣這些行政單位,把黎邑之外分成一個個區域。

之後每族設立族老、每村設立村老、每鄉設立鄉老,每縣設立縣令,由他們代替姜黎管理各縣各鄉村。

同時,姜黎又在黎邑設立六部,吏部掌官員任免,戶部掌天下錢糧,禮部掌禮儀祭祀,兵部掌兵馬,刑部掌刑法,工部掌握工程水利。

嗯,這套制度,不是姜黎原創,而是古已有之,姜黎加以改良罷了。

本質上,還是抄的周國。

月底了,求個月底月票!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和閨蜜竟然穿書了

晚溏

從禁文中逃出

悲哉行

只此山河夢

桂花引

萬古邪君

名偵探扣男

四合院,聽勸就變強

小仙庭的黑耀

時光流逝,愛還在

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