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封侯

姬橋無法想象,姜黎心中對東野氏是有多恨。

再加上,他現在確實有了報仇的能力。

在親眼看到姜黎是如何殺了諸犍王后,姬橋已經能想象到,倘若周國不交出東野氏,他孤身殺來的畫面。

豹王城擋不住姜黎,周國同樣不能,尤其是在西伯侯不在的情況下。

“極端,這不正是九黎一族的標誌嗎?性格衝動,做事容易走極端,正是因此,九黎一族才令人畏懼.”

聽到姬橋說自己極端,姜黎並沒有辯解,反而引以為傲,認為這是誇獎。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唯有足夠強大,足夠霸道,足夠極端,方能讓人畏懼,以至於無人敢招惹。

“還請黎君放心,東野氏之事,我一定會盡力促成.”

姬橋無話可說,只能表示儘快把東野氏送來。

在沒有見識到姜黎的實力前,姬橋的內心都傾向於同意他的條件。

如今知道了姜黎的實力,遠比自己所想的更加可怕,姬橋就更想同意了。

這樣的強敵,絕不是現在沒有西伯侯坐鎮的周國,可以招惹的。

“哈哈,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姜黎笑了笑,表示自己很是期待。

……

一路無話,一行人很快就回到了黎界。

然後,還沒等姜黎來得及休息,辛城那邊就傳來了一個訊息。

“讓我去朝歌?”

看著從辛城而來的辛城御史,姜黎詫異的問道。

“是啊,此次你獻策有功,再加上屢次大破妖蠻,大揚我人族聲威。

是故,大王決定封你為侯爵.”

“此次召你前往朝歌,就是為了給伱舉行冊封儀式。

畢竟,封侯的話,需要天子親自冊封.”

辛城御史目光復雜的看向姜黎,他當年初次見到姜黎時,就覺此子不同凡響,未來必成大器。

可任憑他當時如何想,也沒有想到這個未來會這麼近,短短不過十餘年,姜黎的地位就已經超過他,裂土封侯了。

這個時代,官員結構沒有那麼複雜,但不管怎麼說,一旦封侯,就等於是達到了為人臣者的極限,地位貴不可言。

太快了,這種晉升速度,超過了辛城御史的認知,堪稱大商建國以來最快。

且他的實力進境更是誇張,這才多久,已經堪比仙神了。

遙記得兩人初見時,姜黎才不過一二境的修為。

這晉升速度,就是吃什麼肉長大的,也沒這麼快吧。

感覺兩個人修煉的,根本不是同一個體系。

此時,辛城御史的內心極為複雜,複雜到都不知道用什麼言語來形容了,只能沉默以對。

“封侯……”

“仔細算算,功勞確實夠了.”

這個訊息雖然突然,但姜黎並不意外,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首先,他的實力到了。

其次,他的身份也符合封侯的條件。

最後,他立下的功勳也確實足夠多,足夠大。

屢次大敗妖蠻不提,只是在歸墟之地,一口氣屠了諸多石靈族天驕,將他們殺的近乎斷代這一點,所得的功勞就已經足夠姜黎封侯的了。

這裡有一點要說,大商與周朝不同,在大商,爵位只有公侯伯三個,而非公侯伯子男五個。

同時,公侯伯三者,在地位上並沒有什麼分別,是平等的。

區別在於身份,或者說與天子的關係遠近。

前朝王室,三皇后裔,會被封為公爵,是天子的賓客,而非臣子,無需向天子納貢。

聽起來是很好,可實際上,公國一個比一個弱,當年被封爵時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幾乎沒有任何的發展。

高貴的身份,註定了他們發展時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不然,他們要是過於強大了,就會威脅到大商的地位。

至於伯爵與侯爵,區別更為明顯,忠心大商的諸侯,皆是侯爵。

而那些迫於大商的壓力,不得不臣服大商的小國,就是伯爵。

伯爵所統之國,又被稱為方國,意為四方之國,距離大商較遠。

而四大伯侯,實際上就是四方之國的領袖,代替大商管理這些伯爵。

聽起來,公侯伯三國,是公爵地位最高、侯爵次之,伯爵再次之。

實際上並非如此,是誰強誰的地位高。

伯爵不如侯爵,無非是伯爵普遍不如侯爵強大罷了。

就像西伯侯,他是侯爵,可很多公爵都不敢得罪他,就是因為周國足夠強大。

黎國所在的區域,距離大商極為遙遠,按理來說,是要被劃入方國範圍的,姜黎也該封為黎伯。

可又因為,姜黎乃是帝辛一手提拔起來的,出身很正,是他嫡系中的嫡系。

所以,帝辛要為他封爵,就只能封黎侯。

一旦封黎伯,就等於是告訴全天下的人,他和姜黎的關係並沒有世人所想的那般緊密,姜黎並非是他的嫡系。

帝辛瘋了,才會這麼幹。

“侯乃帝之羽翼,大王封你為黎侯,可見對你的期望.”

沉默許久,辛城御史繼續說道。

時隔多年,再次見到姜黎,他心中雖有千言萬語,可話到嘴邊,卻是一句也說不出來,只能說正事了。

辛城御史自閉了,姜黎太優秀了,優秀到他只是見了,就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兩人初見時,姜黎不過一小吏,他則是辛城御史,執掌偌大的辛城。

而如今,姜黎封侯在即,可他依舊是辛城御史。

這變化,真是不提也罷。

“大王的期望,我自是知曉的。

且我能有今天,也離不開大王的提拔,大王知遇之恩,姜黎一刻也不敢忘.”

心知辛城御史的主責,乃是為帝辛收集附近的訊息,姜黎回過神來,極為正色的說道。

他這也不是偽裝,而是真心話。

若非帝辛大力提拔野人與奴隸,現在哪有他出頭的機會。

這是大恩,他一定要報的。

所以,他才會死咬著周國不放,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了大商。

“你的忠心,大王是知道的。

先前若非你獻策,大王豈會如此簡單的,就化解了周國的威脅.”

辛城御史回道,一個人的忠心與否,不是看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

在打擊周國一事上,姜黎不僅幾次三番的讓西伯侯吃虧,如今更是兵不血刃的,就將西伯侯逼去朝歌,大大削減了周國對大商的威脅。

就姜黎做的這些,對帝辛來說,他就是最大的忠臣功臣,沒有之一。

帝辛的嫡系多了,但真正能為他解決心腹大患周國的,卻只有姜黎一個,這簡直是上天賜給他的人才。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帝辛才會召姜黎前往朝歌。

封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想將他留在朝歌一段時間,為自己出謀劃策,從而進一步打壓周國的勢力。

“西伯侯世食商祿,卻對大商抱有不臣之心。

如此不忠之人,也能被世人稱之為大賢,當真是世風日下.”

說起周國,姜黎忍不住搖了搖頭。

對他來說,黑周國已經成了習慣,時不時的就要說上幾句。

關鍵是他也不是尬黑,每次黑都顯得有理有據,讓人想不贊同都難。

“這件事,你我知曉就好,以後不要再說了。

畢竟,西伯侯剛剛得到大王的冊封,已經位列三公,非是你我所能議論.”

辛城御史搖了搖頭,止住了這個話題。

現在西伯侯的身份不一樣了,乃是三公,輔佐天子治理天下,位高權重,便是天子見了,也要以禮相待。

再在私下裡非議他,哪怕他們是帝辛的嫡系,傳出去也極為麻煩,為了維護三公的威儀,帝辛就算再不願意,也要處罰他們。

“周國之事,暫且不提.”

“這裡還要恭喜御史了,看你渾身祖氣瀰漫,顯然已至返祖之境,距離渡劫成仙已然不遠.”

跳過周國的話題,姜黎朝辛城御史恭喜道。

血脈返祖,這是神魔道跨入九境的標誌。

這一境,已是人間極致,再進一步就是渡劫成仙,蛻變成天人,也就是仙神了。

姜黎初見辛城御史時,他還只是七境圓滿,不過十餘年,他就跨越了第八境,直入第九境,這種修煉速度不可謂不快。

便是很多天驕,也難以企及。

“都是拖你的福.”

聽到姜黎誇獎自己,辛城御史很是感慨的說道。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的天賦,修成九境問題不大,但那都是幾百上千年之後的事了,絕不是現在。

之所以發生這麼大的變化,皆是與姜黎有關。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就是典型的沾了姜黎的光。

他曾幫助過姜黎,因此與姜黎結下了緣分。

然後,隨著姜黎的運道一飛沖天,他的氣運也開始暴漲,修行時遇到的疑惑越來越少,修為自然突飛猛進。

短短十餘年,就取得了苦修千年的成果,直接從七境跨越至九境。

甚至於,辛城御史還有種預感,隨著姜黎繼續變強,他或許有望在三十年內修成天人之境。

“修行一道,沒有沾光的說法,只能說,御史你在人生道路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而能在無數的人生道路中選擇出正確的一條,本身就是能力強的表現.”

“沒有能力的人,就算把機會擺在他面前,他也抓不住.”

姜黎並不認可辛城御史的說法,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種。

修行哪有僥倖,那都是平時的積累,在合適的時機爆發出來。

在姜黎沒有崛起前,遇到他的人多了,可真正願意投資他的,又有幾人?

就好比那寅城元士父子,機遇都擺在他面前了,可他卻因為怕事的緣故,選擇與姜黎漸行漸遠,以至於白白錯過了改變人生的際遇。

“你不用抬舉我了,我自己什麼本事,自己還是清楚的。

要不是粘你的光,我想修成現在的境界,起碼要千年之後.”

“而且,憑我的天賦,絕無渡過天劫的可能。

但現在,我卻有種感覺,那就是天劫根本不算什麼,只要境界到了,輕易的就能度過.”

辛城御史覺得姜黎是在抬舉他,因為他前後變化太大了,就像是一個普通人,突然拿到了主角模板,無論幹什麼都變得極為順利。

前後變化這麼大,你說這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他倒是想信,可條件實在不允許。

“我這一生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投資了你。

不過十餘年,就給我帶來了驚人的回報.”

“或許,我的未來也在你的身上。

倘若有朝一日,你能修成先天神魔的境界,那我未來少不得一個神魔道果.”

想到未來,辛城御史笑道。

他覺得,比起自己努力,還不如想辦法催促姜黎努力。

畢竟,靠他自己的話,就是再怎麼努力,此生也無望神魔的境界。

可靠姜黎的話,那隻需等成為先天神魔,自己沾光之下,說不定就能成為神魔。

“先天神魔的境界,豈是那麼好達到的。

不過,既然御史都這麼說了,那姜黎就盡力不讓御史失望.”

兩人說笑了一回,辛城御史就離開了。

而姜黎,則是命人準備禮物。

他此去朝歌,肯定不能空著手去。

諸侯前往朝歌,給天子奉上禮物,這是慣例。

還有那些交好的諸侯也不能拉下,都要備上禮物。

除此之外,也要給朝歌的那些權貴人物備上一份禮物,以免他們壞事。

至於他離開後,黎界要如何,這點倒是無需擔心。

首先,要明確一點,黎界現在已經是一個世界了,而不是地名。

這就是說,它是可以移動的,並沒有固定的位置。

虛空浩瀚,黎界可以出現任何一個地方。

換句話說,無論姜黎前往那裡,只要還在天地之間,那他與黎界的距離就沒有發生,隨時可以返回。

所以,姜黎在不在黎界,影響都不大,反正他可以隨時回來。

因為沒多少事要安排,姜黎可以現在就動身前往朝歌,不過,想到東野氏的事沒有解決,他決定晚幾天再出發,直至此事有個結果。

與此同時,哪怕沒有刻意宣傳,姜黎擊殺諸犍王的事,也漸漸在各方勢力間發酵起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權力巔峰從鎮長開始

流年似水D

不要惹瑪麗,否則會變得不幸

喜歡珙桐

民間靈異短篇故事

人生很短

玄幻:是善是惡

自信的梅花鹿

仙元神尊

神楚凌雲

大漢:開局救公主,我被封巴蜀

男波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