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丹雖然珍貴,但對坐擁御道宮的姜黎來說,卻也不算什麼。

幾個紀元下來,御道宮提煉出的混元之氣堆在一起,不說無窮無盡,那也是一片浩瀚的汪洋。

縱然近些年被九大先天神女吸收了一部份,但她們吸收的數量,也不過九牛一毛罷了。

而姜黎用來與謫仙等人交易的混元之氣,全部加起來,都未必有九大神女一天吸收的多。

所以,這點混元之氣對姜黎來說,真的只能算是毛毛雨。

用這點代價換來大量的人才,以為黎國創造未來,在姜黎看來完全是值得的。

“既然諸位道友都沒有意見,那這事就這麼說定了.”

說定了交易,姜黎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然後,他像是想到了什麼,突然說道:

“對了,為了表示誠意,姜黎還託我送你們一份禮物,乃是他最近研究竅穴之道所得的成果,應該對你們有用,你們看看.”

說話間,姜黎就把凝聚法相虛影之法傳授給了眾人。

將此法傳給眾人,是姜黎深思熟慮後的想法。

因為就算他不傳,此法也瞞不了多久。

又不是什麼高深的法門,旁人只需看上一眼,就能學會。

所以,隱瞞凝聚法相之法根本沒有必要,早晚會普及開來,既如此,還不如趁著此法沒有洩露的時候,抓緊拿出來做人情。

除此之外,姜黎還有一重考慮。

這法門乃是他所創,唯有流傳開來,方能為他匯聚來大量的氣運。

因此,宣傳凝聚法相虛影之法,對姜黎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至於周國的修士在得知此法後,會不會在學了之後轉過頭來對付他?姜黎巴不得如此呢。

凡事都有因果,學了姜黎的法門,便要付出一部分氣運給他。

也就是說,周國修士真要修煉凝聚法相虛影之法,那修煉的修士越多,回饋給姜黎的氣運就越強。

到時候,透過這部分周國修士回饋的氣運,姜黎甚至都不需要出兵攻打周國,直接就能控制周國國運,從而最大程度的削弱周國。

姜黎不怕周國的修士學自己的法門,就怕他們不學。

只有他們學了,姜黎才有能力去幹涉周國國運。

國運這東西很玄乎,國運強則年年風調雨順,代代人才不絕。

反之,國運衰弱,則天災人禍不絕。

大旱、地震、冰雹、暴雪、洪水、瘟疫……種種天災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沒有它不會出現的。

只要周國修士敢修煉姜黎的開創的法門,那姜黎就有辦法重創周國的國運。

到時候,怕是都不用姜黎主動出兵,在連年的災禍下,周國自己就先崩潰了。

“哦,姜黎開創的法門,還是與竅穴有關?那確實值得一觀.”

聽到這是姜黎研究竅穴得來的成果,謫仙等人全都來了精神,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

那可是姜黎!

哪怕仙道很多人都很敵視姜黎,卻也不得不承認,當今天下,論及對竅穴的瞭解,姜黎才是第一人。

就連開創竅穴體系的武尊,恐怕也是不如他。

而眾人之所以會有這麼想,皆是因為姜黎是目前唯一一個,在四境時將所有的竅穴全都開闢之人。

其餘的人,最多也不過開闢了三五百個竅穴,可姜黎倒好,竟然已經把一千多個竅穴全部開闢了。

若非對竅穴之道極為了解,他的修煉速度豈會這般快?

也正是因此,聽到凝聚法相虛影之法乃是姜黎研究竅穴玄妙時所得的成功,謫仙等人才會顯得無比重視。

竅穴一道的行家,將自己的成果拿出來讓他們觀摩,他們作為此道的研究者,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天才,真是天才一般的想法。

我本以為,我們研究出竅穴存神之法,就已經夠令人驚豔的了.”

“可沒有想到,姜黎竟然還能在我們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以竅穴之力構建法相虛影,提前鎖定法相.”

“不誇張的說,此法若是普及開來,那以後修士突破至八境法相境的難度,起碼也要下降兩三成.”

“此法一出,天下的修士有福了.”

過了半響,謫仙回過神來,滿臉激動的喊道。

凝聚法相虛影之法的意義,遠比姜黎想象的要大得多。

姜黎感觸很低,那是因為他是神魔武道出身。

神魔武道,血脈為尊,只要能覺醒出強大的血脈,那接下來只需以血脈為基礎,神魔武道的武者就能在八境時凝聚出強大的法相。

相比於其餘的修煉體系,神魔武道的武者更容易凝聚法相,這正是其優勢之一。

可其餘修煉體系的修士,想要凝聚出法相,就沒那麼簡單了。

尤其是仙道修士,想要凝聚出法相,就必須要先做到天人合一。

唯有意與天地合,方能與天地相交融,衍生出屬於自己的法相。

然而,想要做到天人合一,又豈是那麼簡單的?

這是成仙的必要條件!

換而言之就是,仙道之中,只有擁有成仙之姿的修士,方才有資格踏足第八境。

不似神魔武道,哪怕沒有成仙之姿,也能修煉到第九境。

凝聚法相虛影之法出現的意義,對仙道修士來說,不僅是讓凝聚法相變得更簡單了,更是讓那些沒有成仙之姿的修士,有了突破至第九境的可能。

別小看這種可能,要知道,修為越高,越是容易領悟天人合一。

一百個七境修士中,也不見得有人能夠領悟天人合一。

可一百個八境修士中,必然能有人領悟天人合一。

換到九境,那就是十人中,起碼也有一兩人領悟天人合一。

多出了這個可能,就等於是讓仙道在未來誕生出了更多的仙人,意義能不重大嗎?

仙道修士知曉凝聚法相之難,所以才能更清楚的認識到凝聚法相之法的重要性。

反倒是姜黎神魔武道出身,在他的認知中,凝聚法相併非太難之事,所以低估了凝聚法相虛影之法的重要性。

“與姬考相比,姜黎才是真正的絕代天驕啊。

不,姬考根本就不配與姜黎相提並論.”

“他姬考也就戰力強點,除此之外,他還有什麼成就?更別說,他那強橫的戰力,也與自己的努力無關,都是靠著祖上的蒙蔭,不算自己的本事.”

“反觀姜黎,他如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拼搏來的。

誰能想到,現在疑似覺醒羲皇血脈的姜黎,在最初的時候,也不過是一個普通人,絲毫不見神異.”

“除此之外,姜黎開創的這門凝聚法相虛影之法,更是促進了修行之道的演變,在血脈之外,另開法相一途.”

“這才是真正的天驕該為之事,能為常人所不能為,更能為後人開闢新的道路.”

東辰第二個清醒過來,語氣中滿是對姜黎的讚賞與敬佩。

甚至於,他還覺得只是單純的言語,無法體現出姜黎的天才之處,還特意把姬考拉了出來,做了個對比,以此來襯托姜黎。

“不一樣,姬考只能算是天驕,可姜黎已經超出了天驕的範疇,與那些創道者一樣,是能夠稱宗道祖的人.”

“在我看來,姜黎的成果雖然是建立於竅穴體系之上,可儼然已經自成一脈,能夠與道子建立的道神體系相媲美.”

其餘人也都紛紛回過神來,對姜黎的成果給予了極高的肯定。

尤其是南舞,更是稱姜黎的成果,可與道子開闢的道神體系相媲美。

天驕只是一時的,唯有對修煉體系作出貢獻的人,才能被稱作祖師,千古留名,被無數後人所敬仰。

所以,就算姬考的戰力再強,名氣再大,也很難做到被世人所敬仰。

說到底,他也只是天驕,在同輩人中算盤菜,可在老輩強者眼中,依舊只是可有可無的人物。

但那些創道者不同,他們不僅被世人所景仰,就連老輩強者見了他們,也是不敢託大。

簡單來說就是,天驕有名氣沒地位。

創道者卻不同,名氣地位兼而有之。

無知者會崇拜姬考這樣的天驕,但真正的天驕,只會敬仰那些創道者,視其為追趕的目標。

“說到道神體系,確實與這凝聚法相虛影之法相似,都可以說是從我等的成果上,進一步昇華而來.”

“這麼說的話,倒是顯得我等太菜了,兩個大機緣就在眼前,我們卻一個也沒有發現.”

“果然,我們與道子姜黎這些人之間,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的.”

北玄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

道神體系,是姜黎閉關的這兩年,道宮道子開闢出的修行體系。

道宮,敢以道為名,可見這勢力的強大,乃是如今的仙道之首,執掌仙域的恐怖勢力。

其祖師也是一尊混元道主,是比浮黎元始天尊更為古老的存在。

據某位強者所言,浮黎天尊見了道宮祖師,也要喊上一聲道兄。

仙道為何強大,歷經數個紀元始終屹立不倒?就是因為,仙道擁有的超脫者數量最多。

道宮道子,就是道宮的下一任掌教,地位就相當於大商的太子,未來是要統御整個仙域的。

這樣的人,天賦可想而知,放眼萬域,也是最頂級的。

自姜黎開創竅穴體系以來,道宮道子就一直沉迷其中。

而經過多年的鑽研,他將竅穴與道經中記載的內景諸神結合起來,因此創造出了道神體系。

所謂道神體系,就是內景存神之法進一步昇華得來的產物。

道經有云,人體有三萬六千神,居住於耳鼻口咽、骨節關竅當中。

基於這句話,仙道有了存神之道,就是在體內觀想神明。

然而,與仙道的主流,丹道、氣道相比,存神之道就顯得有些小眾了,幾乎沒有多少人修煉。

但隨著竅穴體系出現,這種局面發生了變化。

道子天資絕世,他將道家存神之道與竅穴體系結合了起來。

將那人體萬神,挪到了竅穴當中居住,並將人體三萬六千神,擴充到了十二萬九千六百尊神,剛好一個竅穴居住一尊神明。

而這些神明,通通被道子稱為道神。

如此,便有了道神體系。

而道神體系的修煉方式,倒也簡單,無需參悟什麼大道,只需不停的觀想,將身體內的道神全部觀想出來就行了。

存神之法的本質,就是在體內觀想神明,道神體系是由存神之法演變而來,自然也繼承了這一點。

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道神體系的神明,居住於人體竅穴當中。

而且,道神的實力有限,最高不過四境圓滿。

所以,將一尊道神修煉到四境圓滿時,就可以著手觀想下一尊道神了。

修煉道神體系的修士,修為的強弱,便與其觀想出的道神數量有關。

觀想出的道神數量越多,實力也就越強大。

體內有十尊道神,實力便相當於五境修士。

百尊道神,就是六境。

千尊道神是七境,萬尊道神是八境。

十萬尊道神,則是九境!

若將十二萬九千六百尊道神全部觀想出來,那便是九境圓滿。

之後,只需將這些道神融合,化萬神為一神,就能成就天仙果位,成為長生不老的仙人。

而且,以這種方式修成的天仙,是最為完美的天仙,在其修成仙體的那一刻,生命層次也會發生躍遷,蛻變成先天神魔的幼體。

事實上,很多先天神魔剛誕生的時候,境界就是天仙之境。

先天神魔也不是生來就是十二境的,大多數誕生時,都是第十境仙神境,少數是十一境神魔境。

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去成長,才能踏足第十二境。

而一生下來就是十二境的存在,說的是第一紀元時的先天神魔。

他們確實一生下來,就擁有著十二境的修為。

後來的先天神魔,經過一紀元又一紀元的削弱,雖然天賦沒變,可再也沒有那份天生強大的力量了。

把十二境稱為先天神魔之境,也是因為第一紀元的先天神魔。

後世所有的修煉體系,修煉修到最後,目的都是為了蛻變成第一紀元時的先天神魔。

所以,才把他們的稱呼,定為十二境之名。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訂良緣

使用者38443067

靈人傳!

莊子語

夜幕下的二姐夫

丘達可

谷堆南側往北走

小孫兒

將女不入愛河,一朝登基立國

鹿梓鳴

當你凝視深淵時

陌陌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