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郡,東林書院。

作為儒家四大書院之一,這裡門生弟子眾多,又是前朝東吳的思想文化中心,曾經香火鼎盛。即便是現在,高唐復辟,東林書院仍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前任院長封萬里,在長安大戰中隕落,按皇帝的旨意,那群參與保衛皇宮的核心人物,戰後都沒被追究,安然返回書院。至於新任院長,則是任真親自指定的年輕人。

韓湘子壓力很大。

上任後,他預想中難以服眾的困局並沒出現,輕鬆地接管了書院事務。但棘手之處在於,任真曾經拋給他的學術課題,也就是新學改革,遲遲沒有頭緒。

平穩局勢沒能維持多久,缺失教化的會稽六郡再次出現匪患,人心浮動。不少青壯年做強盜已久,野性難改,不甘於勞累枯燥的農事,重新嘯聚山林,群匪割據的局勢又上演。

真應了那句話,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很快,朝廷頒佈調令,任命卓爾為會稽郡守,領兵前往東吳剿匪,又命韓湘子協助,廣建學塾,大力教化民眾,並竭力說服匪眾,扭轉當地野蠻粗陋的社會風氣。

這也正是在東吳試行新學改革的現實意義。

韓湘子領命後,當即下狠心停課,將書院的教授們分成數十批,率領弟子分散到剿匪官軍中,圍攻境內所有盜匪山寨,各個擊破的同時,對俘獲的匪眾耐心誘導。

兩人文武相濟,大刀闊斧,為了根除匪患,不惜親力親為,進深山,闖大澤,跟那群刁民悍匪打游擊戰。

歷經數月,官兵和儒生們嘔心瀝血,終於掃除絕大多數山頭,花大功夫安頓好匪眾,同時加強地方治安,確保民眾難再興風作浪。

總體而言,這次行動立竿見影,頗富成效,會稽六郡的社會風氣肅清很多。當然,難啃的硬骨頭不是沒有,至今仍讓韓湘子頭疼不已。

譬如武陵山一帶,山高林密,是易守難攻的天險,不利於大隊官兵深入作戰。當地有一夥悍匪,既狡猾又猖獗,總是能憑藉地利,及時逃走,避開官兵圍剿。

卓爾和韓湘子曾親自前往武陵,指揮眾軍剿匪,雙方鬥智鬥勇,激戰數十回合。在博弈過程中,他們驚愕地發現,這夥人其實並非普通百姓。

武陵寨的幾名匪首,均是大修行者,道法高強,連他們手下的很多小頭目,也修行多年,身手不俗,難怪官兵屢戰屢敗。除此之外,韓湘子敏銳察覺到,自己的隊伍裡有內奸。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每次官兵出動,哪怕是半夜潛行,武陵寨都能事先做好準備,彷彿知情一樣,進退自如,從沒出現措手不及的情形。

顯然,有人暗中勾結盜匪,通風報信。

韓湘子倍感苦惱,只能先率書院師生回山。沒辦法,暗藏的奸細太狡猾,無論他如何試探引誘,那人都滴水不漏,毫無破綻,又如何能鋤奸?

他不知道,那夥悍匪不僅本事了得,其身份更是大有淵源,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武陵山的大當家,叫張天寶,是一個容貌俊逸的年輕人,還不到三十歲,氣質不凡,頗有大將風度。

他心思深遠而縝密,應該是讀過兵法,對官兵的作戰手法非常熟悉,應付起來遊刃有餘,這也是韓湘子久攻不下的最大症結所在。

當然,張天寶並不是他的真名。

張天寶威望極高,屬下們對他忠心耿耿,絕對服從他的指揮。這群人紀律嚴明,比官兵還訓練有素,作戰時更驍勇異常,一度令卓爾懷疑,自己是在跟晉軍交戰。

即使拷問擒獲的俘虜,卓爾也沒能問出,張天寶究竟是何方神聖。或許,只有攻破武陵山,抓住張天寶,這個秘密才能解開。

……

正月十五,月明風清。

山寨宴飲過後,張天寶獨自坐在山巔磐石上,仰望著夜空那輪圓月,百無聊賴地喝悶酒。

這裡有兩塊磐石,相距不遠,兩頭對峙,形狀酷似龜蛇。去年他和師尊路過時,師尊說,此地有龜蛇坐鎮,疑似真武法身,能匯聚北方靈氣,有不世之大機緣。

張天寶深以為然,便在此定居,將舊部召集過來,落草為寇,很快形成如今的規模,憑藉地利人和,敢跟官兵抗衡。

此時,他面頰微紅,躺在龜背石上,仰面朝天,迷離眼神裡,透著平常不曾流露的愁緒。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

不勝人生一場醉。”

張天寶吟到此處,痴痴笑笑,心潮激盪起伏,魚躍起來,朝山下的茫茫夜色縱聲長嘯。

很難想象,這首飽蘊滄桑的詩,會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嘴裡念出,聽起來像是無病呻吟,故作深沉,但實際上,這正是他的心情寫照。

皇圖霸業,終究是一場夢,談笑間煙消雲散,到頭來,還抵不過這恣意人生,不如登高酣醉來得痛快。

“提劍跨騎揮鬼雨,

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

只嘆江湖幾人回……”

唸完這四句話,他嘆息一聲,又盤膝坐下來,心情沉重許多。

一將功成萬骨枯,古今皆是如此,哪個皇圖霸業,不是用累累白骨堆起來的?所謂成王敗寇,到最後,勝者名垂千古,敗者被貶低抹黑,其實說穿了,大家又有何區別?

張天寶想著這些,心裡越來越難受。

他打了個酒嗝,喃喃地道:“爹,別怪我不肖,不肯替你報仇。我累了,不想再爭了……”

即使他想爭,憑落魄現狀,憑手裡這三千匪盜,連會稽六郡都殺不出去,又怎麼可能爭得贏這天下?

他心灰意冷,不願再想什麼國仇家恨,只想永遠住在這裡,跟明月清風作伴,與世無爭。

至於他曾經的身世,如過眼雲煙,都忘了吧。

不知從何時起,他後方不遠處,一道高大身影悄然出現,不知從何方而來。

那是一名老者,身材枯瘦,雖發花鬢白,卻跟仙風道骨扯不上邊。

他靜靜注視著張天寶,當聽到皇圖霸業一句時,他目光閃爍,若有所思。當聽到最後那句,他神色黯然,似乎被說中痛處,同樣唏噓不已。

某一刻,張天寶站起,轉過身來,才察覺到這老者的存在,嚇了一大跳,瞬間酒醒。

能悄無聲息出現的,定是頂尖強者無疑。

張天寶面臨大敵,腦海裡快速思索著應對之策,表面鎮定問道:“前輩是何方神聖?”

老者捋著鬍鬚,邁步向前。

“我哪是什麼神聖,不過是個走南闖北的說書人而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色紅軍

隨緣作家

多子多福,從發媳婦開始

亙古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