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壞訊息的傳播速度總是極其驚人。

不到半日,夜裡爆發的一連串殺人案便轟動京師,鬧得家喻戶曉,一時甚囂塵上。

從市井百姓,到豪門顯貴,朝野無不在密切關注此案,卻又不同於往日的熱議話題,大家都嗅到危險的氣息,只是豎起耳朵,探聽著外界流言,不敢明目張膽站出來,發表自己的見解。

出現在殺人現場的供狀,是本案最能看出端倪的突破口,同時也是讓人感到震驚乃至驚懼的焦點,裡面蘊藏的資訊太過可怕,字裡行間,隱隱在指向某人,卻又未明確道破,耐人尋味。

這就是任真的高明之處。

他並未立即殺掉核心元兇,而是由表及裡,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給世人呈現出連貫周密的邏輯順序。這樣,大家不僅能明白死者的被殺之因,更能循序漸進,引導著他們的好奇心,一步步揭開謎團。

眼看真相快浮出水面,最焦急的自然是罪魁禍首,任真這種遮遮掩掩的翻案手法,就是要讓女帝備受煎熬,不得不搶先殺人滅口,從而落入他的彀中。

借刀殺人,本是她的慣用伎倆,任真這次卻要還施彼身,以最陰險的方式實現復仇。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辯得清真偽黑白。透過供狀裡絲絲入扣的合理陳述,他們漸漸意識到,或許那上面寫的是實情。當朝兩大逆案背後,其實是廟堂權力更迭的陰謀爭鬥。

策劃陰謀的勝利者,正是如今高高在上、執掌天下的當權者。以累累屍骨鋪平道路,真相原來如此殘酷。

想明白這些,世俗在為兩位冤死的忠臣惋惜之餘,更對當前的朝廷感到心寒,敢怒而不敢言。

皇城外傳得沸沸揚揚,在皇城內,京兆府、刑部和大理寺的一干官員已盡數到齊,等候覲見女帝,稟報這起特大殺人案的詳情。

作為御用機構,琅琊閣和雪影衛也在殿外候旨,隨時準備全員出動,應付流言四起的亂局。

經過長達一天的朝議,最終,女帝聖躬獨斷,繞開所有辦案部衙,將查案之權交給雪影衛,命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揪出幕後兇手。

當然,夜裡早有決斷,這只是在群臣面前演一場戲而已。

兩日後,雪影衛上奏,宣稱查出真兇,並列出一份合謀名單。得到女帝的默許後,這群鷹犬便使出看家本領,在京城裡展開大規模緝捕。

雪影衛嗜殺,以殘酷著稱,名聲狼藉。他們一出手,城裡頓時人心惶惶,居民們提心吊膽,生怕遭受牽連,淪為這場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雪影衛的動作很快,一大批官吏迅速鋃鐺入獄,被扣上謀逆同夥的罪名,即日當街問斬。令人髮指的是,連那些官吏的家屬也沒能逃脫,全家老小一概處死,不留活口,血濺菜市場。

殺人案的死者,不過才十六人,而追查出的兇手,卻足足有數十家,處斬者將近千人,這是一場何其血腥的屠殺!

為防止真相洩露,事後再有人翻案,雪影衛寧枉勿縱,不惜濫殺無辜,這殘忍手段超出了任真的預期,也再次喚醒世人對當年的記憶。

任天行謀逆案、高澄謀逆案、北海檄文案,當年三大案爆發時,女帝也是大肆誅殺異己,血洗朝野,令北唐臣民聞風膽寒。

今日這場血案,名義上是剷除高瞻同夥,情形與當年何其相似。世俗雖無法證明高瞻是冤枉的,那些供狀也是假的,但透過現在女帝的強勢回應,再次加深了對她的認識。

看似溫和可親,如沐春風,微笑面容後,卻藏著暴戾狠絕的心腸。斬草除根,趕盡殺絕,這才是她真正的面目。

事已至此,人們已不敢再關心真相。即便知道真相,他們也無力改變什麼,只想祈求風波早早消散,讓女帝的雷霆怒火平息,讓京城儘快恢復正常。

然而,某些人註定不願忍氣吞聲。

女帝大開殺戒,讓任真倍感憤怒。他原以為,面對重重輿論壓力,她應該有所顧忌,不敢恣意妄為,沒想到,這個女人會如此瘋狂,竟視近千條人命如草芥。

他感到憤怒,所以再次反擊。

那天夜裡,在葉無極臨死前,任真趕去見最後一面,從外公嘴裡得知,葉家當年保留了不少信件,足以證明一干人犯下的罪行。

當時,他答應葉無極,會收留表哥葉天命,將其護送出城,同時作為交換,他必須要得到所有證據才行。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葉無極對當年的罪行心生悔意,答應了任真的條件。於是,任真按他提供的地址,迅速拿到那些遺留的信件。

如今,女帝指鹿為馬,把高瞻拉出來當替罪羊,妄圖顛倒黑白,他其肯罷休。

他跟顧海棠謄抄舊信件,寫成無數份,然後連夜散發出去,如雪片一般,展開傳單轟炸,遍及長安城所有角落。

第二天清晨,當市民們醒來,推開門時,鋪天蓋地,到處都是證據滿滿的信件。誇張的是,甚至連雪影衛刺客的家門口,都被塞滿了傳單,即使想收繳摧毀,哪還來得及。

整座長安城,都淪陷在任真瘋狂的傳單攻勢裡。這一次,不再是循序漸進,娓娓道來,而是和盤托出,一股腦倒出真相,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元本溪苦心編織出的謊言,頓時不攻自破。

這下,真相徹底大白,蒙塵多年的冤情終於得以昭雪。

開國伊始,兵權掌握在忠心耿耿的任天行手裡,效忠於太祖皇帝高覺。皇后武清儀等人企圖篡位,但無法逾越任天行這道屏障,便合謀捏造出一系列偽證,構陷任天行,令太祖信以為真,這才下令圍剿任天行,奪回兵權。

絆倒廟堂的最大障礙後,還有高澄這座大山擋在前面,女帝依然無法竊取大權。即使她派人殺死太祖,憑高澄的賢王名望,勢必會被北唐士子擁立,繼承皇位。身為皇后的她,依然無法得逞。

於是,她串通高澄麾下的幕僚,趁其奉旨出巡時,假借襄王名義謀反,攻打皇宮。此舉一箭雙鵰,不僅剷除高澄的威脅,而且裡應外合,重傷太祖,為她的繼位埋下鋪墊。

這兩人含冤死去後,縱觀北唐朝野,再無人能跟女帝朋黨抗衡,權力完成更迭。

太祖病發身亡後,東宮無儲君,襄王已死,庸王又昏庸無能,除此之外,再無正統皇室血脈。於是,武黨順水推舟,將武清儀扶上龍椅,君臨天下。

時至今日,這兩樁血案同時揭開,就意味著,所有北唐臣民都已明白,女帝武清儀登基,根本不是迫於形勢的無奈之舉,而是一場瞞天過海的篡位陰謀。

當今皇帝,實為竊國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模擬器

八月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