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3g泡沫

這麼大的投資,即便散佈在全世界範圍內,也肯定瞞不過同樣把歐洲電信行業當做目標的老李。

“徐生覺得現在電信行業已經到了谷底?”

看著父子三人直勾勾的眼神,徐良笑道:“是不是谷底我不知道,不過我自己判斷電信行業已經到了拐點.”

普通人都知道2000年爆發的納斯達克危機。

卻不知道在這一年,歐洲還爆發了一場影響全球的電信行業危機——3g泡沫。

上世紀90年代,2g已經發展到了巔峰。

1996年全球電信行業正式以i-2000為名,啟動3g的全球標準化。

3g的美好前景使得電信業和社會有關方面對它寄予了厚望。

不過,由於與gs相容,d無法透過原有網路的升級來實現,因而需要新的頻譜。

所以大多數國家在2000年開始了3g牌照發放和頻譜拍賣。

荷蘭、比利時等後來者的3d牌照不是價格不及預期就是乾脆流拍。

6箇中標者各付出了76億美元,總共達到了驚人的460億美元!

鉅額的牌照費轟動了全球。

英國的拍賣在2000年4月份結束,5個牌照拍賣總價達到353億美元,最低價的一個也高達63億美元。

這麼合適的撈錢機會,幾乎所有的歐盟國家都下場了。

從2001年、2002年普遍推遲到2003年和2004年。

比大嬰更火爆的是歐盟中gdp最高,人口最多的德國戰車。

人口越多,經濟越發達的國家,拍照自然也更值錢。

截止2001年,全歐洲牌照費用共達1715億歐元之巨,而建網還需再投資約1321億歐元,鉅額的投資,運營商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等國家紛紛下場。

牌照這麼貴,再加上巨大的基站投資,什麼時候才能賺錢?

t,老子不幹了。

德英法荷等國電信公司的資本負債率上升120%~210%。

如果投資3g能賺到錢的話,債務高一點就高一點,融資的方法很多,投下去的錢還能賺回來。

雖然電信巨頭和國際資本及時醒悟,但已經為時已晚。

技術不行,業務受阻,移動資料多媒體業務市場並未出現啟動跡象,這極大地打擊了運營商的信心,導致3g網路的建設和商用化無法如期啟動。

所以,最開始拍賣的大嬰爆了。

不得已,歐洲已經宣佈的或者計劃中的3g商用化計劃紛紛宣佈推遲。

可惜。

由於技術的不成熟,標準頻繁更新,許多技術問題如d與gs間的相互切換等遲遲不能解決,手機的開發更是遲遲沒有進展,使d的產品化程序雪上加霜。

寄予厚望的d,它不爭氣啊。

各國領導人對著全球的資本大喊:快來吧,俺們的‘刀’已經準備好了。

可惜資本們當了幾回豬後,也傻過來了。

雖然東瀛電信巨頭ntt在2001年10月推出了世界第一個d的商用化服務,但是結果離預期相差很大,導致業界更加悲觀。

3g產業的形勢急轉直下,運營商負債累累。

製造商也陷入困境,相關的產業也因此受到牽連,投資者失去信心導致股票狂跌。

電信企業紛紛大量裁員,3g狂熱終於走向末路,泡沫破滅。

世界通訊產業由此進入了所謂的“電信業的冬天”。

那這個冬天跟老李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鑄就李佳成商業地位,登上華商無冕之王的經典之戰——orange出售。

業界的樂子人們稱之為‘超人賣橙’。

97年,老李旗下的和記黃埔終止了第二代無線電話業務,推出了新一代通訊業務,即後來大名鼎鼎的移動電訊公司orange(橙),並安排自己的愛將霍建寧親自負責該業務的發展。

藉助新一代通訊業務的蓬勃發展,不出幾年,霍建寧就將orange做成了英國第三大行動電話運營商。

打工皇帝確實牛,能力槓槓的。

1994年,orange的使用者才300萬,但到1999年時,這一數字已增至3500萬。

1996年,老李還將以orange為核心的orangeplc同時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併成為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成份股公司,而且是表現最好的個股。

但在orange風光一片大好的時候,一貫重視風險管控,提早預見危機的老李。

卻在風和日麗下思考起了暴風雨如果來臨,將要如何應對的問題。

老李在後來一次演講中回顧自己當時的憂慮。

他說,自己看到了orange的三個問題:

第一、話音服務越來越普及,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行業競爭已經非常充分,提升邊際利潤的可能性已經很低;

第二、資料傳送服務的比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也高過語音通話服務;

第三、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下,移動通訊公司的市場價值已達到顛峰。

老李確實牛叉,這戰略眼光絕對全球頂尖。

而且該提桶跑路的時候,絕對不拖沓。

不過對orange來說,除了行業發展到了巔峰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壓力。

orange雖然已是英國的第三大,但也只能是第三大,激烈的競爭已讓公司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而且競爭還在更加激烈。

當時,歐洲的前兩大電訊巨頭英國沃達豐(vodafone)和德國曼內斯曼(nnesnn)都已把英國市場作為了必爭之地,正為爭奪龍頭地位打得不可開交。

而所謂老大和老二幹架,最後把老三乾死的案例,在古往今來的商戰中,都屢見不鮮。

面對眾多不利,老李準備閃人了。

後面的操作,證明老李確實無愧超人之名,非常的絲滑。

老李看到了orange作為第三的不足,但也看到了orange作為第三的獨特價值——沃達豐與曼內斯曼,誰能買下orange,誰就能成為真正的老大。

如能激發兩家競買orange,那就一定可以賣出一個好價錢。

沿襲老闆的這個思路,霍建寧很快把一場老大和老二幹架可能幹死老三的對戰,成功扭轉成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新局面。

他們放出口風要出售orange。

訊息剛剛出去,沃達豐與曼內斯曼就爭著搶著上了門,然後是艱難的談判。

1999年10月21日,老李在香江興高采烈地宣佈了最終的結果:

和黃與曼內斯曼經過一週的談判,最後達成協議,決定出售其持有的orange總計%的股權給曼內斯曼。

交易總代價包括:264億港幣現金、相當於214億港幣的由曼內斯曼發行的三年期歐元浮息票據,以及曼內斯曼%的股份。

粗略計算,orange因此賣出了將近1500億港幣的價值。

當初,和黃組建與投資orange的投入不過百億級的規模,而且還透過上市回收了相當的本金。

這也意味著,這一筆交易,和黃便獲得了超過千億港幣的淨利潤。

訊息傳出,全球資本市場也都炸鍋了。

也t也太賺了。

最終,經過專業財務核算,和黃從這一筆交易中獲得了1180億港幣的淨利潤,這也創造了香江開埠以來企業單年的最大盈利紀錄。

而這還不是老李全部的戰績。

就在曼內斯曼收購orange不到半年。

在家門口丟了orange的沃達豐咽不下這口氣,直接把曼內斯曼打包了,並以1850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寫下本世紀最豪橫的併購大案。

作為曼內斯曼重要股東的“和黃”接受了這個交易,並最終換取了合併後新公司5%的股權。

這個股權,讓老李再次獲得了500億港幣的淨利潤。

只用6年左右的時間,老李就透過一項交易,讓原本陷入困局而且規模不大的業務,變成了溢利高達1680億港幣的大買賣。

自此,‘超人’之名響徹全球。

老李在商業界的地位,也達到了他一生的巔峰。

but。

前面說過,超人賣橙的大背景是他看到了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背景。

而網際網路的根基就是3g。

在2000年“超人賣橙”翌年,老李對外宣佈,和記黃埔將在歐洲展開3g業務,計劃投資總額摺合2000億港元。

2000億港元對當時的老李而言是什麼概念?

2001年和記黃埔的總資產不過4312億港元。

換句話說,和記黃埔要拿出接近總資產一半的份額來押注歐洲3g業務。

巨大的基站投資,讓和黃迅速陷入虧損,03年總計虧損183億港元。

2004年才剛過了一半,虧損已經接近200億港幣,全年虧損接近400億港幣。

為了籌集資金,和黃不得不甩賣旗下資產,獲得非經常性盈利,對沖3g主業的鉅虧。

2003年,和記黃埔出售了歐洲的瓶裝水業務,獲利億港元。

出售所持有的沃達豐及德國電信少數股份,獲利億港元。

眼看虧損越來越多,業務又不見起色。

老李也有些坐不住了。

看到漢華也在投資電信行業,尤其是3g領域開始投資後,就想著徵求一下他的意見。

畢竟四年多來,徐大老闆在投資上的卓越眼光是得到了全球公認的,至今為止沒有一次虧損。

“拐點?”

李佳成做了一個洗耳恭聽的樣子。

“2000年左右的3g泡沫之所以會出現,關鍵的原因是技術上的不成熟。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逐漸解決了。

3g的終端——手機,內容也逐漸豐富。

圖片、音樂、小說,甚至一些小影片,都可以透過手機來瀏覽。

我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3g訂閱使用者只會越來越多.”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哦莫,青梅竹馬變男友!?

硒瑜

恰似月光吻海洋

留偏分的大米

大千世界成仙

使用者10295665

幽影市場,華夏金融的守衛者

玊灮

我在忍界有個種群

樂圈

進入娛樂圈,我的CP爆火了

一月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