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王浚如何?”司馬詮提出了問題。

他年紀雖小,但在洛陽皇宮那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在太子這個極度高危的位置上呆了幾年,好歹也培養出了一點政治智慧。他知道,封苟晞、劉琨為柱國大將軍是為了拉攏他們,封司馬睿為柱國大將軍是更多是為了畫地為牢,定下君臣名份,用一個無大不大的圈子圈住他,免得他上竄下跳;封張軌為柱國大將軍既是為了拉攏,又是為了畫地為牢防止涼州張氏自立為王————雖然涼州張氏真要這樣幹,他們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頂多就是在對方要割據自立的時候增加一點政治成本而已。

既然要拉攏或者限制,那自然不能把幽州王浚給漏了。

王浚這個首開引胡人入中原屠戮自己同胞先河的傢伙不是個東西,但他手裡那幾萬段部鮮卑鐵騎卻是個好東西,堪稱是西晉第一強軍,石勒每次在河北混得風生水起的時候都會被王浚派段部鮮卑騎兵過來教做人,逮著一次就幹他一次,次次把他打到屁滾尿流。如果能夠攏絡住王浚,藉助他手中那幾萬鮮卑鐵騎,復國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增。

可他此言一出,李睿馬上就反對:“幽州王浚,一個卑鄙小人而已,正是他開了引胡人入中原禍亂天下的先河,導致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其罪行罄竹難書,老百姓恨不得生食他的肉,舔他的血!這樣的小人,不興兵討伐也就算了,還要封他為柱國大將軍?那不是招人恥笑麼!”

司馬範皺著眉頭說:“這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殿下的意思是封他為柱國大將軍,同時對他麾下的鮮卑將領進行封賞,將那些鮮卑猛將拉攏過來,借他們的力量復國。”

李睿還是搖頭:“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得分清楚,很多事情就是壞在‘權宜’二字上的。王浚野心勃勃,手下又有數萬鮮卑鐵騎,區區一個柱國大將軍的封號真的能夠將他拉過來麼?就算拉過來了,天下人該怎麼看?”

北宮靜說:“若王浚這種小人也能封為柱國大將軍,那麼柱國大將軍這一榮譽將成為笑柄!”

司馬範和司馬詮對視一眼,沉吟良久,最終放棄了封王浚為柱國大將軍的念頭。司馬詮問:“那依北宮少將軍之見,應該怎麼做?”

北宮靜說:“封王浚為柱國大將軍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找機會對段部鮮卑諸將進行封賞,將他們拉攏過來。”

司馬詮說:“此計甚妙,就這麼辦。”

於是就這麼定了下來,北宮純、北宮靜、李睿、司馬範、苟晞、司馬睿、劉琨、張軌共八人被封為柱國大將軍,每位柱國大將軍都有開府建牙之權,已是風中殘燭的西晉,踉踉蹌蹌的進入到八柱國時代。

當然,目前指望得上的柱國大將軍就司馬範、李睿、北宮靜三個。北宮純還沒有訊息,張軌、劉琨距離南陽都有千里之遙,只能遙封;苟晞離南陽倒是不遠,但此人心高氣傲,自恃功高目中無人,他願不願意接受柱國大將軍這一封號,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至於江東的司馬睿……

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後肯定不會為此感到自豪的,相反,搞不好殺人的心都有了。他在江東已成氣候,武帝后裔差不多死絕了,他已經看得到龍椅在向自己招手了,這個時候蹦出一個太子來截胡,辛苦這麼多年最終只能撈到一個柱國大將軍,換作是你你氣不氣?你想不想殺人?

甭管怎麼樣,一個國家的架構算是搭起來了,接下來無非就是大力完善。

接著就是實際權力的劃分。

柱國大將軍不過是榮譽稱號,沒實權的,還是得來點實際的。

一個龐大的國家的權力架構無疑是極其複雜的,比如說西晉,掌握最高權力的那一撥裡就有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大司農、大司空、大司寇、大司徒、大司直、大司士……數都數不過來。太師、太傅、太保都是教太子讀書給太子講道理的,並不是實職,而太尉則是總管全國軍事,大司農總管全國土地、財政,大司寇負責刑獄……總體來說就是太尉最屌,其他人都得聽太尉的。

拜石勒所賜,這些在和平年代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位子全都空了,戴著這些烏紗帽的人基本上都去見武帝了,現在是空出來的官位多到嚇人,而夠格去當的人卻少得可憐,就問你蛋疼不蛋疼。

司馬範舉薦李睿為大司農,兼任南陽郡守。他知道這傢伙種田和搞錢都有一手,比如說原本產量不怎麼樣的小麥被他搗鼓了一通,收成奇蹟般增加了三成,連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民都驚歎不已,讓他來當這個大司農也算是實至名歸了。同時他又舉薦北宮靜為豫州刺史,兼襄城郡郡守。

別嫌官小,目前他們能控制的地盤就這兩個郡。

司馬詮則任命司馬範為大司馬兼荊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都督荊、江二州諸軍事。沒封太尉,他和司馬熾一起被困在洛陽皇宮裡,被司馬越這個老烏龜折騰了這麼多年,對“太尉”二字已經有心理陰影了,寧可把比太尉還大的大司馬給他也不封太尉。

同時任命北宮純為大將軍。

在古代,大將軍可不能隨便叫。叫將軍可以,叫大將軍不行,將軍很多,但大將軍只有一個。在漢代,第一個被封為大將軍的人猜猜是哪個?對,是韓信。猜猜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爺仨那一大堆長得讓人眼花繚亂的職位和封號中,最值錢的是哪個?對,還是大將軍。司馬師死後,司馬昭接班,對年幼的司馬攸作出的承諾就是待他成年後便將大將軍之權還給他。不客氣的說,大將軍的權力比宰相還大,在東漢的時候甚至位於三公之上!

這就有點嚇人了。

不過,在司馬詮看來這沒什麼,大將軍麼,當然是給最能打的那個,而放眼天下,還有誰比北宮純更能打?沒了吧?人家要武力值有武力值,要功勞有功勞,封大將軍那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年輕將領也迎來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機會:

蕭育官拜奮威將軍;

張宣官拜奮烈將軍;

裴悅官拜奮揚將軍;

張宣官拜振武將軍;

張雄官拜振威將軍;

李烈官拜建威將軍;

段隆官拜橫野將軍;

羌昱官拜破虜將軍;

還有那一堆原本沒啥名氣的軍官,現在都成了將軍了。反正現在權力架構已經被胡虜給轟塌了,無數高官都排隊去見了武帝,騰出的位置多到嚇人,隨便封唄,只要是有點能力的都給封官,原本是校尉的一律提拔為將軍,原本手裡頭只有個五六百人的小人物一律提拔為校尉。反正現在的將軍也只是一個榮譽稱號,實際意義並不大,封了也不會多給你發一毛錢的工資,隨便封!

李睿這次有點吃虧,因為他手中的嫡系班底實在太少了,沒幾個夠得上封將軍資格的。最終他也只是給好兄弟裴煒撈了個鷹揚將軍,唐蛟和熊猛兩個一個官拜安漢將軍,一個官拜撫軍將軍。這倆貨那身板站在人群中實在太過出眾了,往那一杵,肯定能夠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的,這封號,剛剛好。

至於曹虎、羊智、羊勇、周瀾等等這些,還不夠格,能撈個校尉就算不錯了。

在這種天下大亂的年代,一切從簡,效率反而比和平年代要高出不少。經過一晝夜的磋商,大家算是將草臺班子搭起來了。這個班子很簡陋,有著無數缺陷和漏洞需要完善,但不管怎麼樣,終究是搭起來了。反正這年頭大家就是比爛,你嫌他們這個班子簡陋?嘿,匈奴漢國那班子如何?江東那班子如何?石勒那班子如何?

都沒好到哪去!

匈奴漢國那架構的核心依舊是部落聯盟,五部匈奴是核心,依附於五部匈奴的諸雜胡是主體,每一部匈奴下面都有一堆依附於他們的雜胡,而那些依附於他們的雜胡,王廷是指揮不動的。江東更是提都不要提,司馬睿就是個招牌,要錢沒錢要兵沒兵,而王導這個實際上的丞相就是個和稀泥的,靠著調和江東豪強之間、北人與南人之間的柔盾來實現自身價值,組成這個政權的主體的江東豪強跟原子一樣散,彼此撕逼了半個世紀,最後還是靠著對抗桓溫這個旗號才團結到了一塊。

至於石勒那個班子……

得了,連最起碼的正常權力交接都做不到,完全是因人成事的。有石勒、石虎這等軍事能力足以鎮壓全場的牛人在,不會出什麼亂子,但當這些牛人死去後,立馬就亂到不可開交。石勒死後石虎奪權,狠狠地打了幾場內戰;石虎死後整個後趙直接就炸了,子孫被殺絕!

舊有的政治體系已經被轟塌了,整個中國從上到下都陷入了極度混亂之中。價值觀崩潰、瘟疫橫行、戰亂連綿、全球變冷……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給每一位統治者提出一道道地獄級別的難題,大家都在黑暗中摸索,痛苦地尋找著最優解,江東如此,石勒如此,匈奴漢國如此,而這個因為李睿這個時空旅客的到來而憑空冒出來的南陽小朝廷亦是如此。

歷史上,中華民族用了兩百八十年,流盡了無數英雄豪傑的血,才算是找到了最優解,李睿得他的朋友們需要多久才能找到答案呢?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最強太子爺

都門帳飲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