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大喝:“第一團、第二團,出列!”

立即就有四排烏桓騎兵齊刷刷的向前走了幾大步。

北宮靜饒有興趣的問李睿:“你採取的是營團旅編制?”

李睿點頭:“是的。部曲制太不方便了,還是營團旅制方便點。這支騎兵五人為伍,二伍為什,五什為隊,二隊為旅,四旅為團,四團為營。現在出列的那兩個團是整支騎兵裡訓練進度最快、服從性最強、也最能吃苦的,我讓他們給你露兩手。”

————真不要覺得軍師旅團營這此編制是近現代才有,在中國,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這樣的編制了。西周軍隊實行的是五五制,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將這個“兩”當成“輛”更容易理解,是的,當時以車戰為主,一兩就是一輛戰車的所有作戰人員。四兩為卒,四卒為旅,五旅為師,合計下來,當時一個師總兵力為兩千五百人。在當時的政治經濟中心關中,駐紮有六個師,也就是著名的天子六師。到了漢朝,師旅制改成了部曲制,五人為伍,二伍為什,五什為隊,二隊為屯,五屯為曲,二曲為部,五部為營,師旅編制消失了。

而團級編制則是出現在唐朝。初唐實行的是府兵制,一府有四到六個團的兵力,一個團有兩百人,團以下就是旅,一個團兩個旅,每旅一百人。團往上還有營級編制,每營三千到四千人,營再往上就是軍團了,一個軍團擁有一萬二千五百人。

看到了吧,現在流行的軍師旅團營,在古代就有了,不過跟現在不大一樣,現在擁有數千之眾的一旅之長,在古代只是個帶一百號人的小可憐;現在管著幾百號人的營長,在古代卻可以指揮數千人。

是不是小腦袋瓜子嗡嗡的?

那也不稀奇,畢竟古代跟現代的軍事編制真的不大一樣。

李睿實在是不習慣西晉流行的部曲制,所以玩起了自己比較熟悉的旅團營制。不過,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他還是根據這個時代慣用的編制作了一點調整,伍什隊這些最基本的編制保持不變,兩隊為一旅,設一名旅帥和一名次帥;四旅為團,設一名團帥和兩名次帥;四團為營,設營主一名,副營主兩名,參謀若干。這種編制依舊彆扭,但已經比部曲制好多了。

北宮靜看著那八百名烏桓騎兵,見他們一個個站得直如標槍,神情嚴肅,目不斜視,不禁點了點頭,說:“有點涼州軍的樣子了!”

李睿咧嘴一笑,衝那幫傢伙喝:“上馬!列隊衝鋒!”

八百名騎兵迅速牽來自己的戰馬,然後翻身上馬。上馬後,他們並沒有急著行動,而是左右看齊,向中央靠攏,形成密集的隊形。不過這隊形並不是如銅牆鐵壁那樣一道,而是分段的,每五十騎為一隊,兩隊之間會留下一個七八米寬的口子。好幾百號人排成筆直一排往前衝那固然壯觀,但隊形太過密集帶來的副作用也不容輕視,最典型的,一旦有戰馬倒下,後面的騎兵連閃開的空間都沒有,只能直挺挺的撞上去,然後被絆倒,那隊形不得亂套!所以預留一些口子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整隊完畢,李睿下達了開始衝鋒的命令。

被任命為第一團團帥的裴煒嗆一聲抽出長劍,徑直指向前方。分佈在佇列中間的兩名次帥和四名旅帥也齊齊拔劍,指向前方,用馬刺輕輕一紮馬腹,戰馬立即撒開蹄子,快步向前。

四百名烏桓騎兵單手持著長矛,驅動戰馬,緊跟在自己的指揮官後面往前行進。他們一開始行進速度並不快,頂多也就是快步走的水平,不過走出幾十步後,快步變成了小跑,再往前數十米,號聲響起,小跑變成了快跑……一時間訓練場上蹄聲隆隆,煙塵飛揚。令北宮靜和司馬範驚訝的是,這樣的快速奔跑,他們的隊形居然依舊保持整齊,儼然一道道快速移動的牆壁!

賈攸眼珠子瞪得滾圓:“這……這是怎麼做到的?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啊!”

話音未落,天鵝哨聲拔地而起,響徹戰場,四百名烏桓騎兵齊齊發出一聲狂野的怒吼,放平長矛,戰馬全速衝刺!此時他們的隊形開始散亂了,不過這所謂的散亂也是相對的,站在他們對面的話你能看到的依舊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騎兵,以及那一排排朝你高速逼近的長矛,密到讓人絕望!

司馬範駭然:“烏桓突騎,竟厲害如斯麼!?”

賈攸面色發白:“這……這樣的衝鋒,讓人如何招架,如何招架!”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北宮靜則比較淡定。李睿可是將整套訓練方法都寫成書送給了他的,雖說全是火星文,看不懂,又寄回去由他口述,諸葛慧寫,翻譯成他看得懂的隸書,浪費了不少時間,但好歹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看著那單手夾著長矛風馳電掣,彷彿就算是城牆擋在前面也能一矛捅穿的烏桓騎兵,他低低的說了句:“好厲害!”

李睿嘿嘿一笑:“厲害吧?我可是費了不少心血才將他們訓練到這種程度的!”

話音未落,第二團也發動了衝鋒。

第二團沒有選擇持矛衝鋒,而是齊齊拔出騎兵劍,將不開刃的那一面擱在自己肩上,策動戰馬向前衝鋒。當進入到最後衝刺距離後,一聲天鵝哨響,四百名騎兵用馬刺猛扎馬腹,戰馬因為劇痛而發了狂似的狂飆,他們則長劍平指前方,呼嘯前衝!

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筆直地指向前方的騎兵劍反射著陽光,寒光耀眼,讓人汗毛倒豎。四百名持劍騎兵的衝鋒,氣勢竟比四百名槍騎兵還要來得駭人!

司馬範和賈攸直接給震得說不出話來了。

北宮靜依舊淡定,等到演練結束後,他才露出欣喜的神色,對李睿說:“你把他們訓練得很好!我想,就算將劉聰的羽林軍拉過來,想要擋住他們這一衝也不容易!”

李睿嘿嘿笑著,說:“其實也沒有你說的那麼好啦,他們還欠缺很多東西,比如說足夠多的、能力足夠強的基層軍官。就目前他們這情況,如果是團級別的衝鋒,衝完一次後他們少說也得花上大半個時辰才能重新整理好隊形,再次發起衝鋒,而等到他們準備停當,估計一場仗都打完嘍!”

北宮靜說:“已經很厲害了,完全可以拉出去跟胡人硬碰硬的打了。對了,你手裡有九個團的騎兵對吧?剩下七個團的水平如何?”

李睿說:“剩下七個團啊,跟這兩個團比差遠了。這兩個團可以在發動一次衝鋒後花大半個時辰整理好隊形重新發動衝鋒,剩下那七個團要花費的時候起碼是他們的兩倍以上……一旦亂了隊形,那基本上就是兵找不著官,官找不著兵,全亂套了。”

司馬範問:“他們也能像前面這兩個團那樣發動隊形嚴密而兇猛的衝鋒嗎?”

李睿說:“這個倒是可以,但基本上是一錘子買賣,如果能一鼓作氣沖垮對手那自然是萬事大吉,要是衝不垮,那基本上別指望他們能夠衝第二次了。”

司馬範捏著下巴說:“能發動這等聲勢駭人的衝鋒也夠用了,大不了一隊沒衝開,就再派一隊上……”

李睿直翻白眼:“王爺,你還真沒拿這些軍士當人看哪!”

司馬範詫異:“仗不都是這樣打的嗎?”

李睿說:“要是照你這樣打,估計等仗打贏了,軍隊裡也沒剩下幾個活人了!士非教不得徵,一千多年前的古人都明白的道理,你反倒不明白?”

所謂的“士非教不得徵”,乃是西周的軍事傳統。當時能當兵的基本上都是貴族,而貴族的命向來都是比平民百姓要貴得多,自然得先經過充分的訓練,才能拉上戰場去跟敵人廝殺,把沒有接受完訓練的軍士送上戰場去,在當時是不折不扣的犯罪,那是要失軍心的。

司馬範說:“士非教不得徵,指的是和平時期!現在是和平時期嗎?”

李睿說:“正因為現在天下大亂,才要加倍珍惜軍士們每一滴鮮血!莫非王爺你認為大晉還有很多兵源可以任你消耗?”

眼看這兩個就要吵起來了,北宮靜趕緊叫停:“好了,別吵了,我們還是說正事吧。”

李睿和司馬範對瞪著,不約而同的衝對方重重地哼了一聲。

北宮靜忍不住捂著額頭,發出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這兩個傢伙年紀其實差不多,同齡人應該有很多共同語言才對的,可他倆似乎生來就八字不合,除非沒搭上話,一旦搭上了話都少不得一番唇槍舌劍,鬥得難分難解,要不是他在場鎮著,估計這倆能直接打起來!

把這麼兩個貨放一塊,去執行關係著國家生死存亡的任務,真的沒問題嗎?他們該不會在半路上就爆發火併吧?

想想都腦殼疼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影視世界和主角搶機緣

愛吃香菜的醜醜魚

烽火十國

青璃居士